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9155发布日期:2019-05-24 21: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液压缸驱动具有一定质量的机构,当液压缸运动至行程终点时具有较大动能,如未作减速处理,液压缸活塞与缸盖将发生机械碰撞,产生冲击、噪声,有破坏性,缩短了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成本。为缓和及防止这种危害发生,因此可在液压回路中设置减速装置或在缸体内设缓冲装置。

现有的缓冲装置方案存在缺点是对缓冲装置有同心度、缸体焊接组件有不圆柱度及尺寸公差要求,对加工质量要求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本实用新型用结构简单紧凑、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优异、易于调试安装、缓冲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包括缸体、油缸后盖、油缸前盖、活塞、活塞杆和缓冲装置,所述缸体分别与油缸后盖和油缸前盖对应连接,所述活塞杆设在缸体内,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相配合,在油缸后盖内还设有出油口,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阶梯孔、缓冲杆、弹簧和两个弹簧定位座,所述缓冲杆的首端固定在活塞的前端面中心位置,且在缓冲杆的末端设有一柱状挡块,所述挡块直径大于缓冲杆直径,在缓冲杆上靠近挡块的位置开有缓冲槽,所述弹簧与两个弹簧定位座均套置在缓冲杆上,且两个弹簧定位座相对设置,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定位座连接,所述阶梯孔设在油缸后盖上,且阶梯孔与弹簧定位座相对应,所述出油口与阶梯孔对应连接,挡块直径小于出油口内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塞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开有槽口,所述缓冲杆的首端固定在槽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孔的外侧倒角设置,所述缓冲槽倒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外圈通过支撑环与缸体相配合,所述油缸前盖通过O型圈与缸体相配合,油缸前盖通过格莱圈与活塞杆相配合,且油缸前盖与活塞杆杆密封。

进一步地,在所述油缸前盖上还设有防尘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缓冲杆固定在活塞前端面中心位置的槽口内,且套置在缓冲杆上的弹簧定位座与位于油缸后盖上的阶梯孔相对应,解决了同心度的问题,使整个缓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缓冲效果优异、易于调试安装、制造成本低。

2.通过在缓冲杆上开缓冲槽,使液压油可以从缓冲槽与弹簧定位座内孔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在此过程中因为液压油的流动性由原来通过油缸后盖内的阶梯孔流动,瞬间变为通过缝隙流出,液压油流速变小,并随着缝隙的变化而变小,起到了减速、缓冲的作用。

3.通过在活塞杆的首端增加活塞,确保了活塞密封,使用更加的顺畅、方便,且活塞密封与杆密封相配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因密封性不好造成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4.通过设置格莱圈、O型圈、防尘圈等,进一步确保了密封性和防尘性能,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活塞杆伸出时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缸进入缓冲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工作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缸体,2、油缸后盖,21、出油口,3、油缸前盖,4、活塞,5、活塞杆,61、阶梯孔,62、缓冲杆,621、挡块,622、缓冲槽,63、弹簧,64、弹簧定位座,7、支撑环,8、O型圈,9、格莱圈,10、防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内置弹簧压缩缓冲油缸,包括缸体、油缸后盖2、油缸前盖3、活塞4、活塞杆5和缓冲装置,缸体1分别与油缸后盖2和油缸前盖3对应连接,活塞杆5设在缸体1内,活塞4与活塞杆5相配合,在油缸后盖2内还设有出油口21。

缓冲装置包括阶梯孔61、缓冲杆62、弹簧63和两个弹簧定位座64,缓冲杆62的首端固定在活塞4的前端面中心位置,且在缓冲杆62的末端设有一柱状挡块621,所述挡块621直径大于缓冲杆62直径,在缓冲杆62上靠近挡块621的位置开有缓冲槽622,弹簧63与两个弹簧定位座64均套置在缓冲杆62上,且两个弹簧定位座64相对设置,弹簧63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定位座64连接,阶梯孔61设在油缸后盖2上,且阶梯孔61与弹簧定位座64相对应,出油口21与阶梯孔61对应连接,挡块621直径小于出油口21内径,液压油可以从缓冲槽622与弹簧定位座64内孔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减小了液压油的流速,并随着缝隙的变化而变小,起到了减速、缓冲的作用,同时弹簧63也可以受力,吸收冲击的机械能,增加了实用性。

在活塞4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开有槽口,缓冲杆62的首端固定在槽口内,通过将缓冲杆62固定在活塞4前端面中心位置的槽口内,且套置在缓冲杆62上的弹簧定位座64与位于油缸后盖2上的阶梯孔61相对应,解决了同心度的问题,使整个缓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缓冲效果优异、易于调试安装、制造成本低。

为了方便缓冲杆62插入阶梯孔61及液压油的流动,阶梯孔61的外侧倒角设置;为了弹簧定位座64在缓冲杆62上活动,缓冲槽622倒角设置。

活塞4的外圈通过支撑环7与缸体1相配合,油缸前盖通过O型圈8与缸体1相配合,油缸前盖通过格莱圈9与活塞杆5相配合,且油缸前盖与活塞杆5杆密封,保证了密封性及使用时的顺畅。

为了防止尘土飞进缸体1,在油缸前盖上还设有防尘圈10。

工作原理:油缸后盖2进油时,活塞杆5伸出,安装在活塞4上的缓冲装置组件,在弹力的作用下自然伸开,弹簧63将两个定位座顶到缓冲杆62的两端位置;反之,油缸前端进油或者活塞杆5受到外力作用时,活塞杆5开始缩回。当活塞4运行位置到其前端的弹簧定位座64与油缸后盖2内的阶梯孔61端面接触后,接触面与油缸后盖2内的阶梯孔61之间就不能过液压油了,此时,在活塞4与油缸后盖2间存有液压油,剩余液压油只能通过缓冲杆62上的缓冲槽622与弹簧定位座64内孔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在此过程中因为液压油的流动性由原来通过油缸后盖2内的阶梯孔61流动,瞬间变为通过缝隙流出,液压油流速变小,并随着缝隙的变化而变小;同时弹簧63也被压缩,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活塞4与油缸后盖2腔室间的液压油压力瞬间上升,此时活塞杆5运行速度突然变慢,形成短时的缓冲。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