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1749发布日期:2019-07-13 08:3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对于低压腔涡旋压缩机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当运行工况恶劣,压缩机在较大压比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会偏高,较高的排气温度会降低压缩机内部润滑油粘度,进而造成运行功耗增大,导致压缩机性能的下降,同时对压缩机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冬季运行时,压缩机始终处于大压比下工作,会造成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的降低。

授权公告号为CN 20531526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液体冷却涡旋压缩机的涡旋盘,包括动盘和静涡盘;所述动盘包括水槽盘、盖盘、主轴和偏芯轴;所述静涡盘包括水槽盘、盖盘;所述水槽盘和盖盘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主轴和偏芯轴均为空芯轴;所述主轴和偏芯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动盘上;所述水槽盘的水通道为螺旋状或平行;所述液体为水或冷却液。该实用新型通过涡旋静涡盘自带冷却水槽在冷却水槽上设一进一出的冷却水孔形成循环通道;涡旋动盘自带冷却水槽通过空心偏心轴和空心主轴形成循环通道,达到冷却散热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大压比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偏高,影响压缩机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涡盘,通过在该静涡盘上开设回流孔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通过钣金件引导让部分吸气口处冷媒流过通流孔,用吸气吸热来吸收冷媒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吸收的热量散至外部空气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涡盘,所述静涡盘上设置有排气口、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连通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间的通流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流孔的数量为2个或4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流孔包括流径较大的大流通孔和流径较小的小流通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流通孔和小流通孔并行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流孔避开排气口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流孔向远离排气口的一侧弯曲或弯折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流通孔和小流通孔并行对称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静涡盘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通流孔从静涡盘的第一连接口穿入,从静涡盘的第二连接口穿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静涡盘为分体式结构,包括静涡盘分体、分体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于静涡盘分体和分体之间,三者紧固为静涡盘整体结构,所述密封组件上设置有避让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进气口、主吸气腔、壳体,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主吸气腔中,该压缩机还包括:

上述的静涡盘;

第一连通件,包括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之间形成中空通道,所述第三连接口与静涡盘的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

第二连通件,包括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所述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之间形成中空通道,所述第五连接口与静涡盘的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六连接口与环形连通件的第七连接口连通;

环形连通件,包括第七连接口和缺口,环形连通件固定于压缩机的壳体上,使环形连通件和压缩机的壳体之间形成通流槽,所述缺口与主吸气腔连通。

更进一步地,该压缩机还包括折流口,所述折流口上设置有开口和通孔,所述第一连通件的第四连接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通孔的一侧与进气口连通,另一侧与主吸气腔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连通件由带凹槽的导热部件弯曲而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静涡盘上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一连通件上的第三连接口松配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冬季运行时,压缩机运行压比偏大,运行工况恶劣,在静涡盘上开设通流孔,通过钣金件引导,使吸气冷媒有效通过回流孔,将压缩机压缩冷媒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带走散至外部空气中,使得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提升压缩机性能、可靠性,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压缩机运行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涡旋压缩机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静涡盘侧面剖视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静涡盘俯视剖视结构图;

图4为环形连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折流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连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静涡盘、第一连通件及第二连通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静涡盘装配示意图;

图9为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上盖;2、分隔板;3、上壳体;4、十字滑环;5、支撑板;6、上支架;7、电机;8、电机固定架;9、下壳体;10、下支撑环;11、下盖;12、下支架;13、下轴承;14、曲轴;15、转子;16、偏心套;17、动涡盘;18、静涡盘;181、经涡盘分体;182、密封组件;1821、排气避让口;1822、中压避让口;1823、销槽避让口;1824、螺钉避让口;183、分体;1851、大通流孔;1852、小通流孔;186、第一连接口;187、第二连接口;19、密封盖;20、止回阀;21、第一连通件;211、第三连接口;212、第四连接口;22、第二连通件;221、第五连接口;222、第六连接口;23、环形连通件;231、第七连接口;232、缺口;24通流槽;25、折流口;251、开口;25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压缩机大压比运行工况下,带来的排温偏高问题,避免对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提出在静涡盘上开设通流孔,将部分吸气引入该回流孔,用吸气冷媒对压缩后冷媒进行降温,吸气侧冷媒通过回流孔后绕压缩机壳壁流动,将热量散至外部空气,进而降低排气温度、提升压缩机性能、可靠性,拓展压缩机运行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静涡盘上设置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连通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间的通流孔。当所述静涡盘应用于压缩机中时,该压缩机包括进气口、主吸气腔、壳体,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吸入主吸气腔中,该压缩机还包括:静涡盘;第一连通件,包括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之间形成中空通道,所述第三连接口与静涡盘的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第二连通件,包括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所述第五连接口和第六连接口之间形成中空通道,所述第五连接口与静涡盘的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六连接口与环形连通件的第七连接口连通;环形连通件,包括第七连接口和缺口,环形连通件固定于压缩机的壳体上,使环形连通件和压缩机的壳体之间形成通流槽,所述缺口与主吸气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静涡盘上开设通流孔,通过钣金件引导,使吸气冷媒有效通过回流孔,将压缩机压缩冷媒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带走散至外部空气中,使得压缩机排气温度降低,提升压缩机性能、可靠性,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压缩机运行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以如图1所示的涡旋压缩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涡旋压缩机主要包括电机7、上支架6、下支架12、静涡盘18(其上设置有排气口)、动涡盘17、转子15、十字滑环4、曲轴14、下支撑环10、下轴承13、下盖11等。电机7通过电机固定架8固定在下壳体9上,上支架6通过过盈配合和轴向止推固定在下壳体9上。动涡盘17和静涡盘18相位角相差180度对置安装在上支架6上,动涡盘17在曲轴14的驱动下运动,与静涡盘18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月牙形密闭容腔。密封盖19安装在静涡盘18的背面,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密封盖19可轴向浮动与分隔板2形成密封的排气通道。需要指出的是静涡盘18具有轴向柔性,即可轴向浮动,但是在正常工作中,静涡盘18被密封盖19与静涡盘18背面形成的中压腔内气体轴向力紧密压在动涡盘17上,而动涡盘17由于受到压缩腔内高压气体的作用以及静涡盘18的作用力被紧密压在上支架6上的支撑板5上,而支撑板5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支架6上。分隔板2和上盖1通过焊接固定在上壳体3上,分隔板2和上盖1形成高压排气腔,上壳体3与下壳体9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压缩机运转时,电机7驱动曲轴14旋转,曲轴14的曲柄段安装具有径向柔性的偏心套16,偏心套16带动动涡盘17运动,在十字滑环4的防自转限制下,动涡盘17围绕曲轴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压缩机外进入的制冷剂被吸入动涡盘17和静涡盘18形成的月牙形吸气腔内,经过压缩后由静涡盘18的排气孔、止回阀20进入上盖1与分隔板2形成的高压腔内,然后经排气管排出。

静涡盘18、第一连通件21及第二连通件22的装配结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静涡盘18的结构如图2和3所示。静涡盘18上开设避开排气口设置的通流孔(所述通流孔的数量优选为2个或4个,进一步优选为如图3中包括并行对称设置的大通流孔1851和小通流孔1852,共4个通流孔)、第一连接口186以及第二连接口187,其中第一连接口186与第一连通件21上的第三连接口211松配连通,第二连接口187与第二连通件22(如图6所示)的第五连接口221焊接连通,第一连通件21及第二连通件22内部中空形成封闭气流流道,第一连通件21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折流口25(如图5所示)的开口251上,折流口25的开口251与第一连通件21的第四连接口212连通,从而使折流口25的开口251与第一连通件21的内部中空部分贯通,折流口25的通孔252连通吸气口和主吸气腔。环形连通件23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上开设有第七连接口231及缺口232,第七连接口231与第二连通件22的第六连接口222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环形连通件23与上壳体3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二者之间形成通流槽24。为了增强装置的导热性能,第一连通件21、第二连通件22、环形连通件23、折流口25均可以采用包括钣金件的导热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通流孔的结构没有特殊限制,任意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通流孔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涡旋压缩机在低温大压比工况下运行时,压缩机吸气口处冷媒通过折流口25时,大部分经通孔252流入压缩机主吸气回路,小部分冷媒通过开口251经第一连通件21流入静涡盘18的通流孔(包括大通流孔1851和小通流孔1852),冷媒在大通流孔1851和小通流孔1852内吸收泵体内压缩后冷媒传递出的热量,对静涡盘进行降温,吸热后冷媒通过第二连接口187流入第二连通件22,经第二连通件22后,吸热后冷媒流入环形连通件23与上壳体3组成的流通槽24中,在流通槽24中,吸热后冷媒通过环形连通件23处的壳体向外界空气散热,将吸收的热量进行释放,散热后的冷媒通过环形连通件23上的缺口232与主吸气汇合后流通压缩机泵体。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压缩机排气温度,进而达到提升压缩机运行性能、可靠性以及拓展压缩机运行范围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如图8和9所示的静涡盘18结构。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吸气流经折流口25、第一连通件21、静涡盘18、第二连通件22、环形连通件23与上壳体3形成的流通槽24后,达到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此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静涡盘18为分体式结构。大通流孔1851和小通流孔1852是通过在静涡盘分体181上挖取而成的沟槽结构,沟槽结构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以有利于换热,在此不再赘述。静涡盘分体181、分体183及密封组件182通过螺栓184连接在一起,装配方式如图8所示,密封组件182上需开设排气避让口1821、中压避让口1822、销槽避让口1823及螺钉避让口1824,具体形式如图9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部中空钣金件在压缩机内部将部分吸气冷媒引至静涡盘上开设的通流孔内对静涡盘进行冷却,吸热后冷媒再通过钣金件引至环形钣金件与壳体组成的通流槽内,进而将热量通过壳体散给外界空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