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机头组件及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727发布日期:2019-09-20 21:3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电风扇机头组件及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风扇机头组件及电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的电风扇产品中,都会出现风扇机头左右摆动和上下抖动情况,严重影响运转平稳性。在风扇的品类中,普通落地扇、直流落地扇、台地扇、方形扇,不同机型都出现过这种共振问题。现在大多数产品采用在振动区间不设置档位的方法,但是严重影响档位之间转速跨度均匀性,影响用户体验。

现在风叶与电机轴装配结构,为了便于用户装拆风叶,配合间隙较大,必然会导致装配偏心的问题,导致不平衡质量增加,引起风扇机头摆动和抖动严重的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电风扇机头组件结构是由风叶旋钮1、风叶2、轴套3、垫片4、卡簧5和电机6组成。

如图2所示,现有的技术方案是轴套3和电机6的电机轴均采用直面配合,该方案如果采用较大的配合间隙,容易发生装配偏心,导致不平衡质量增加,电风扇机头抖动严重,影响运转平稳性。此外,图2中的方案如果采用较小的配合间隙,使得加工难度增大,提高了加工成本,并且导致用户装拆困难,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风扇机头组件及电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风扇的风叶装配容易偏心,导致的风扇机头左右摆动和上下抖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扇机头组件,包括:风叶,所述风叶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轴套的轴孔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防偏心部;旋钮,所述旋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轴套的顶部;内嵌件和电机,所述内嵌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内嵌件穿设在所述轴孔并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所述内嵌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偏心部配合的第二防偏心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偏心部为形成在所述轴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锥面;所述第二防偏心部为形成在所述内嵌件外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锥面配合的第二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锥面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内嵌件的轴向间隔设置的锥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件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斜筋,所述斜筋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锥斜面之间,且所述斜筋与所述第一锥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嵌件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内凸缘,所述轴套的底部搭接在所述限位内凸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叶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底部中央,所述轴套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外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件的轴向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顶部设置有缩孔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缩孔段过盈配合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远离所述旋钮的一端设置有紧配合段,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紧配合段过盈配合的第一台阶段。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缩孔段与所述紧配合段之间的部位为间隙配合段,所述间隙配合段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二预定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内嵌件的底部抵顶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径向销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径向销孔对应的第二径向销孔,所述内嵌件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径向销孔和所述第二径向销孔内的定位销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孔的底端设置有让位扩孔部,所述让位扩孔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销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嵌件的底端设置有横梁,所述轴套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横梁配合的开口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扇,包括机头组件,所述机头组件为上述的电风扇机头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际组装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风扇机头组件时,首先将轴套固定在安装孔内,然后将内嵌件固定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最后将组装在和电机上的内嵌件安装在轴套内,并通过旋钮与内嵌件固定连接。在此过程中,通过轴孔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防偏心部和内嵌件上的第二防偏心部的配合作用,能够防止轴套与内嵌件之间发生装配偏心,减小电风扇机头组件不平衡质量,进而减小风叶及电风扇机头组件的抖动,提高电风扇机头组件的运行平稳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分解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轴套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分解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轴套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内嵌件的立体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轴套的立体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机头组件的电机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风叶;11、安装孔;111、限位内凸缘;12、限位凹槽;20、轴套;21、轴孔;211、扩孔部;212、第一防偏心部;22、开口部;23、外凸缘;30、内嵌件;31、外螺纹;32、第二防偏心部;321、锥斜面;33、第一径向销孔;34、斜筋;35、定位孔;351、缩孔段;352、间隙配合段;353、紧配合段;36、横梁;40、电机;41、输出轴;411、第一台阶段;412、限位台阶;413、凸起;42、第二径向销孔;50、定位销;60、旋钮;6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3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风扇机头组件,该电风扇机头组件包括风叶10、轴套20、旋钮60、内嵌件30和电机40。

其中,风叶10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11;轴套20固定安装在安装孔11内,轴套20的轴孔21的内壁面设置有第一防偏心部212;旋钮60可拆卸地安装在轴套20的顶部;内嵌件30固定安装在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内嵌件30穿设在轴孔21内并与旋钮60固定连接,内嵌件30上设置有与第一防偏心部212配合的第二防偏心部32。

实际组装本实施例中的电风扇机头组件时,首先将轴套20固定在安装孔11内,然后将内嵌件30固定安装在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最后将组装在和电机40上的内嵌件30安装在轴套20内,并通过旋钮60与内嵌件30固定连接。在此过程中,通过轴孔21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防偏心部212和内嵌件30上的第二防偏心部32的配合作用,能够防止轴套20与内嵌件30之间发生装配偏心,减小电风扇机头组件不平衡质量,进而减小风叶10及电风扇机头组件的抖动,提高电风扇机头组件的运行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40可以是直流电机,还可以是交流电机。风叶10的扇叶不限于七扇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扇叶。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防偏心部212为形成在轴孔21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锥面;对应地,第二防偏心部32为形成在内嵌件30外表面上并与第一锥面配合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斜度与第二锥面的斜度相等。通过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的配合作用,能够实现轴套20与内嵌件30的无间隙接触,减小了电风扇机头组件装配的偏心可能。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锥面包括至少两个沿内嵌件3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锥斜面321。内嵌件3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斜筋34,斜筋34连接在相邻两个锥斜面321之间,且斜筋34与第一锥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锥面设置为间隔设置的多个锥斜面321,并通过斜筋34连接,能够有效减少内嵌件30与第一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轴套20与内嵌件30在拆装的过程中卡死。

本实施例中的内嵌件30上的斜筋34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且斜筋34的数量和形式不唯一。

为了便于将内嵌件30与旋钮60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中的旋钮60上设置有内螺纹61,内嵌件30的顶端设置有与内螺纹61相适配的外螺纹31,便于拆装。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内嵌件30与旋钮6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结构固定,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对轴套20进行安装限位,安装孔11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内凸缘111,轴套20的底部搭接在限位内凸缘111上。

与此同时,风叶10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凹槽12,安装孔11位于限位凹槽12的底部中央,轴套20的外周设置有与限位凹槽12相适配的外凸缘23,相配合位置的直径近似相等,便于对轴套20进行定位和支撑,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内嵌件30安装在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本实施例中的内嵌件30的轴向上设置有定位孔35,该定位孔35的顶部设置有缩孔段351,安装时,使得电机40的输出轴41传输在定位孔35内,电机40的输出轴41的顶部设置有与缩孔段351过盈配合的凸起413,便于实现输出轴41与内嵌件30的无间隙配合。

对应地,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孔35远离旋钮60的一端设置有紧配合段353,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设置有与紧配合段353过盈配合的第一台阶段411,进一步保证输出轴41与内嵌件30的无间隙配合。

组装时,定位孔35位于缩孔段351与紧配合段353之间的部位为间隙配合段352,间隙配合段352与电机40的输出轴41之间具有第二预定间隙,能够减少内嵌件30与输出轴41接触面积,方式拆装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设置有限位台阶412,内嵌件30的底部抵顶在限位台阶412上,能够实现内嵌件30的轴向定位。

为了将内嵌件30与电机40的输出轴41固定连接在一起,内嵌件30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径向销孔33,电机40的输出轴41上设置有与第一径向销孔33对应的第二径向销孔42,内嵌件30和电机40的输出轴41通过穿设在第一径向销孔33和第二径向销孔42内的定位销5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轴孔21的底端设置有让位扩孔部211,让位扩孔部211的外径大于定位销50的长度,便于组装,保证整个结构的外观完美性。该让位扩孔部211为台阶直孔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嵌件30的底端设置有横梁36,轴套20的底部设置有与横梁36配合的开口部22,实际组装的过程中,通过横梁36和开口部22的作用,并对风叶10的下端进行限位,便于对组装在一起的风叶10和轴套20的下端进行限位,能够防止内嵌件30与轴套20发生相对位移,且便于旋拧旋钮60,进而快速将旋钮60拧紧固定在内嵌件30的顶端。

如图3、4、5所示,实际组装时,首先将轴套20粘接在风叶10上的安装孔11内,再将内嵌件30装配到输出轴41上,通过输出轴41上的凸起413的台阶实现内嵌件30的轴向限位,再插入定位销50,实现完全限位。然后将风叶10装配到内嵌件30上,下端通过内嵌件30下端的横梁36结构限位,上端旋紧旋钮60限位。

内嵌件30与轴套20配合部分为两端的锥斜面321,轴套20内部为第一锥面,即圆弧形斜面,两个斜面的斜度相等。内嵌件30和轴套20形成斜面配合,这种配合相对于现有的配合相比,保证装配间隙较小和减少轴孔21配合装配偏心情况,减小了不平衡质量的,有效的减小机头振动的幅值。

两个配合锥斜面321之间中间的部分斜筋34不与轴套20的内壁面上的第一锥面接触,主要起到装配导向的作用,便于用户装配到位并且防止第一锥面接触太大,导致的卡死的问题。并且这种结构,轴孔21的下端设置有扩孔部211,装配过程中便于用户装配。内嵌件30下端的横梁36,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用户安装风叶10时,不会出现接触面之间压力过大,难以拆卸的问题。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配合的形式代替了原有的轴套和输出轴直面配合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装配不正的问题,不平衡质量的增加,导致机头抖动的问题。另外,通过增加内嵌件的方式,解决了直接在输出轴上加工斜面难以加工的问题,而且可以防止输出轴表面生锈。并且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接触相对于直面接触,用户安装更加容易。内嵌件和输出轴采用了局部过盈配合,保证了内嵌件和输出轴的装配无间隙。内嵌件与风叶轴套配合时,采用了部分斜面的接触,接触面积减小,使得拆装过程中不容易卡死。

改进后结构和现有结构在相同的样机上验证,现有结构振动区间有120RPM,改进结构振动区间有80RPM,效果明显,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风扇,包括机头组件,机头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风扇机头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配合的形式代替了原有的轴套和输出轴直面配合的形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装配不正的问题,不平衡质量的增加,导致机头抖动的问题。另外,通过增加内嵌件的方式,解决了直接在输出轴上加工斜面难以加工的问题,而且可以防止输出轴表面生锈。并且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接触相对于直面接触,用户安装更加容易。内嵌件和输出轴采用了局部过盈配合,保证了内嵌件和输出轴的装配无间隙。内嵌件与风叶轴套配合时,采用了部分斜面的接触,接触面积减小,使得拆装过程中不容易卡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