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632发布日期:2019-11-09 00:1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马达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



背景技术:

齿轮马达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等特性,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中。现有某机型上的齿轮马达需要驱动压缩机或风扇,同时,需要电磁阀控制齿轮马达的工作与否,需要溢流阀保护系统液压回路。但是,现有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结构为齿轮马达、阀块(电磁阀和溢流阀)、接头和软管等的组合件体,部件多且分散,管路过长,连接结构复杂,所占体积大,泄漏隐患点多;

2.现有结构的清洁度差,常易发生溢流阀卡滞的故障现象;

3.齿轮马达在非工作要求的工况下长时间工作,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结构,保证清洁度,节能降耗的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包括齿轮马达,所述齿轮马达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上开有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向前延伸的进油腔道和出油腔道,还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开有从所述阀体的前端面向后延伸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阀体的前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贴合,使得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进油腔道连通,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腔道连通,所述阀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阀体上开有从所述阀体的侧面向内延伸的电磁阀阀腔,且所述电磁阀阀腔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分别贯通,所述电磁阀阀腔内安装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还开有从所述阀体的侧面向内延伸的溢流阀阀腔,且所述溢流阀阀腔与所述进油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分别贯通,所述溢流阀阀腔内安装有溢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齿轮上连接有主动齿轮轴,所述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从动齿轮轴,所述阀体的前端面对应于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齿轮轴的位置处分别开有轴让位孔,用于分别防止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齿轮轴与所述阀体产生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前端面位于各所述轴让位孔的外围开有哑铃状的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前端面于所述密封圈槽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两条以上呈发散式分布的并与所述密封圈槽连通的条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马达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面的前盖。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能够缩小齿轮马达、阀块和管路的安装空间,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装配速度与质量;壳体与阀体的分体式设计,保证了产品的整体清洁度;通过电磁阀的通断电可以控制齿轮马达的工作与否,可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壳体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阀体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壳体、2前盖、3阀体、4电磁阀、5溢流阀、101进油腔道、102出油腔道、103齿轮安装孔、301进油通道、302出油通道、303电磁阀阀腔、304溢流阀阀腔、305轴让位孔、306密封圈槽、307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节能清洁复合齿轮马达,包括齿轮马达,所述齿轮马达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壳体1上开有从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向前延伸的进油腔道101和出油腔道102,还包括阀体3,所述阀体3上开有从所述阀体3的前端面向后延伸的进油通道301和出油通道302,所述阀体3的前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贴合,使得所述进油通道301与所述进油腔道101连通,所述出油通道302与所述出油腔道102连通,所述阀体3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

所述阀体3上开有从所述阀体3的侧面向内延伸的电磁阀阀腔303,且所述电磁阀阀腔303与所述进油通道301和所述出油通道302分别贯通,所述电磁阀阀腔303内安装有电磁阀4。

齿轮马达是现有技术,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一般是安装在开设于壳体上的齿轮安装孔103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其具体结构,为简洁描述起见,不在图中赘示。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台架试验时,将阀体拆下,并取而代之在壳体后端面装配一试验用后盖,齿轮马达台阶试验完成后,更换试验台,测试阀的性能,这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保证了齿轮马达扫膛产生的铝屑不会残留在阀体的腔道内,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不通电时,电磁阀常开,液压油经壳体上的进油腔道流入阀体上的进油通道,再流经电磁阀,进入阀体上的出油通道,直至壳体上的出油腔道,即出油口侧,这样液压油不经过齿轮马达,齿轮马达不工作,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节能环保,当电磁阀通电后,电磁阀关闭,齿轮马达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上述油路系统,在工程机械系统中,大量减少了管接头和油管的数量,整体的集成性强,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系统的泄露环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3上还开有从所述阀体3的侧面向内延伸的溢流阀阀腔304,且所述溢流阀阀腔304与所述进油通道301和所述出油通道302分别贯通,所述溢流阀阀腔304内安装有溢流阀5。这样设计,在电磁阀通电,齿轮马达工作时,当系统负载压力到一定值,溢流阀开启工作,实现定量系统的并联式溢流式调压溢作用(齿轮油泵是定量泵,根据P负载压力=Q流量*Z液压阻抗,只有控制阀口和负载并联,才能实现调节负载压力的目的),对系统起安全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齿轮上连接有主动齿轮轴,所述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从动齿轮轴,所述阀体3的前端面对应于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齿轮轴的位置处分别开有轴让位孔305,用于分别防止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齿轮轴与所述阀体3产生抵触。这样设计,当齿轮轴过长时,可以伸入相应轴让位孔内,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抵触,保证装置安全平稳的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3的前端面位于各所述轴让位孔305的外围开有哑铃状的密封圈槽306,所述密封圈槽306内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和密封圈槽的配合是现有技术,为简洁描述起见,未在图中示出密封圈,根据密封圈槽的结构,本领域知晓如何设置密封圈。为提高齿轮马达的使用寿命,齿轮马达一般还在齿轮左右两侧设置浮动式整体轴套,本实用新型这样设计,密封圈槽内的密封圈可以与轴套配合,通过轴套反面的密封圈(弹性体)的弹性力来平衡轴套正面的液压力,实现轴套两面弹性力和液压力的平衡。

优选地,所述阀体3的前端面于所述密封圈槽306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开有两条以上呈发散式分布的并与所述密封圈槽306连通的条形凹槽307。这样设计,可以使轴套反面弹性体的弹性力与轴套正面的液压力更趋近于平衡,效果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齿轮马达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的前盖2。实用性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体3的材质为铝合金。这样设计,减轻了系统部件的重量,实现了系统的轻量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盖、壳体、阀体均采用ZL111材料制成。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轴伸联接形式、多种前盖安装方式、多种接口位置(如后进后出、侧进侧出等)。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