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排气式转向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146发布日期:2019-12-17 21:2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排气式转向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油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排气式转向油罐。



背景技术:

动力转向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动力转向系统内部存在空气,由于气体有很大的压缩性,会引起执行机构冲击、噪声、发热、漏油等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对转向系统的工作性能有严重影响,为避免所述问题,通常是通过在转向油罐上设置排气装置或排气通道的方式以排除空气。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687457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转向油罐,包括设有罐口的罐体、设有排气孔的罐盖和上端与罐盖连接的标尺杆,所述罐口下端口设有漏斗形回液筒,所述标尺杆由上至下设有多片圆形气液分离板,多片所述圆形气液分离板位于罐口和漏斗形回液筒内,位于罐口内的圆形气液分离板的边缘与罐口的内侧壁之间及位于漏斗形回液筒内的圆形气液分离板的边缘与漏斗形回液筒的内侧壁之间均设有供气液混和物通过的间隙,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位于顶端的一片圆形气液分离板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常用的排气装置是设置在转向油罐的罐盖上,并通过排气孔实现对气体的排除,当排除的气液混合物一旦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在转向油罐表面并形成油渍,污染转向油罐的罐体、周边其它系统及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排气、稳定安全的下排气式转向油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下排气式转向油罐,包括罐体和与其端部卡接配合的顶盖,所述罐体底端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顶盖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油口正对设置的转换口,所述转换口外螺纹连接有罐盖,所述罐体内于所述出油口和所述转换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液的过滤单元;

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伸入所述顶盖内且该端端部开设有换气孔,所述顶盖内侧卡接设置有用于包覆和固定所述排气管的内环,所述排气管另一端贯穿所述罐体底壁且所述罐体底壁开设有定位口,所述内环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液从进油口进入通过过滤单元过滤后再从出油口排出,油液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穿过内环上的出气孔再从通过排气管从定位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旋转罐盖后实现罐体内部过滤单元的快速更换,使用和拆装更加便捷,同时气体可通过排气管的引导从罐体底部排出,从而避免了气液混合物形成的油渍,使得罐体表面更加清洁,维护更加简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周侧向其轴线方向弯折设置有多个卡爪,所述顶盖内侧嵌设有罐口密封圈,所述罐体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爪卡接配合的外扣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的卡爪可扣在外扣边上,从而起到密封顶盖和罐体的作用,同时罐口密封圈可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芯,所述滤芯朝向所述顶盖的一端固定有下卡套,所述下卡套外活动套设有上卡套,所述下卡套与所述上卡套之间设置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芯与进油口连通,油液直接穿过滤芯再进入罐体内部,过滤完成。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换口内壁对称设置有两个卡板,所述上卡套周壁开设有与所述卡板卡接适配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卡套的卡槽可卡接在转换口的卡板处,从而实现滤芯的固定,同时通过弹簧,滤芯可自动受压于对应位置,减少其松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和所述内环之间形成有一个储气腔,所述内环内壁嵌设有橡胶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一端伸入储气腔内,油液产生的气体经过出气孔再进入储气腔内,同时储气腔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转向油罐外部气体进入内部,而橡胶塞可提高排气管和内环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盖内壁嵌设有橡胶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盖的开启可便于对滤芯的更换,通过橡胶密封圈提高罐盖的密封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口处插接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排气管的防尘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液混合物的排除,排气管末端容易沾附灰尘,通过防尘塞减少灰尘的进入,提高排气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侧壁嵌设有可视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可视镜可观察罐体内部油液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和所述罐盖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罐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和罐盖由塑胶材料直接注塑而成,简化了制作工艺,同时便于顶盖的拆装更换,罐体由金属材料制成,结构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一体注塑而成的顶盖不仅简化了制作工艺,同时其快速拆装的特点可便于对罐体内部的滤芯和排气管进行快速更换,使用更加便捷;

(2)通过排气管可将气液混合物从罐体底部排出,避免了气液混合物在罐体表面沉积从而形成的油渍,维护也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无罐盖)

附图标记:1、罐体;2、顶盖;3、进油口;4、出油口;5、转换口;6、罐盖;7、排气管;8、换气孔;9、内环;10、定位口;11、出气孔;12、卡爪;13、罐口密封圈;14、外扣边;15、滤芯;16、下卡套;17、上卡套;18、弹簧;19、卡板;20、卡槽;21、储气腔;22、橡胶塞;23、橡胶密封圈;24、防尘塞;25、可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排气式转向油罐,包括罐体1,罐体1由铁制成罐状且一端呈开口结构设置,罐体1的开口处卡接设置有顶盖2,顶盖2由橡胶材料制成。顶盖2周侧向其轴线方向弯折设置有多个卡爪12,卡爪12等间距设置,罐体1的开口端设置有与卡爪12卡接配合的外扣边14,外扣板向外翻折。顶盖2的卡爪12可扣在罐体1的外扣边14上,从而起到密封顶盖2和罐体1的作用。顶盖2内侧嵌设有罐口密封圈13,罐口密封圈13尺寸与罐体1的开口尺寸一致。通过罐口密封圈13可提高顶盖2和罐体1连接处的密封性。罐盖6内壁嵌设有橡胶密封圈23。罐盖6的开启可便于对滤芯15的更换,通过橡胶密封圈23提高罐盖6的密封性。罐体1侧壁嵌设有可视镜25。通过可视镜25可观察罐体1内部油液情况。

参照图2,罐体1底端开设有进油口3和出油口4,进油口3直径小于出油口4直径,顶盖2上开设有与进油口3正对设置的转换口5,转化口向顶盖2远离罐体1的一侧延伸设置且外壁设置有螺纹,转换口5外螺纹连接有罐盖6,罐盖6由橡胶材料制成。罐盖6开启后可便于更换罐体1内部器件。

参照图2和图3,罐体1内于出油口4和转换口5之间设置有用于过滤油液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滤芯15,滤芯15与罐体1同轴向方向设置,滤芯15朝向顶盖2一端的中心处固定有下卡套16,下卡套16远离所述滤芯15的一端同轴活动套设有上卡套17,上卡套17呈椭圆状设置,下卡套16与上卡套17之间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绕设在下卡套16外侧。滤芯15与进油口3连通,油液直接穿过滤芯15再进入罐体1内部,过滤完成。转换口5内壁对称固定有两个卡板19,上卡套17周壁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板19卡接适配的卡槽20。上卡套17的卡槽20可卡接在转换口5的卡板19处,从而实现滤芯15的固定,同时通过弹簧18,滤芯15可自动受压于对应位置,减少其松动。

参照图2,罐体1内还插接设置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与滤芯15同向设置,排气管7一端伸入顶盖2内,另一端贯穿罐体1底壁。排气管7靠近顶盖2的一端开设有换气孔8且与其内部连通,顶盖2内侧卡接设置有用于包覆和固定排气管7的内环9,内环9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1。顶盖2和内环9之间形成有一个储气腔21,内环9内壁嵌设有橡胶塞22。排气管7一端伸入储气腔21内,油液产生的气体经过出气孔11再进入储气腔21内,同时储气腔21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转向油罐外部气体进入内部,而橡胶塞22可提高排气管7和内环9之间的密封性。

罐体1底壁开设有定位口10,排气管7的一端可穿过定位口10。定位口10可对排气管7进行端部的定位,防止其晃动。由于气液混合物的排除,排气管7末端容易沾附灰尘,定位口10处插接设置有用于压紧排气管7的防尘塞24。通过防尘塞24减少灰尘的进入,提高排气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油液从进油口3进入罐体1内部,通过滤芯15过滤后再从出油口4排出,油液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穿过内环9上的出气孔11进入储气腔21中,再通过换气孔8进入排气管7内部,最终从定位口10排出。本实用新型更换时,可通过转动罐盖6后取出滤芯15,从而便于滤芯15的直接更换,可通过拆卸顶盖2,从而便于罐体1内部排气管7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注塑而成的顶盖2简化了制作工艺,可对罐体1内部的滤芯15和排气管7进行快速更换,使用和拆装更加便捷;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液混合物可通过排气管7的引导从罐体1底部排出,从而避免了气液混合物在罐体1沉积并形成的油渍,罐体1表面更加清洁,从而使得维护也更加简便,提高了转向油罐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