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扬程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0352发布日期:2020-02-04 09:5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扬程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扬程潜水泵。



背景技术:

如今天气多变,每年都会出现洪水灾难,水灾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在发生水灾时快速的处理现场,减少水灾引起的后果;尤其在地铁站、地下水库、矿区等现场环境因灾难现场位置过低而无法快速的排水实施救援工作的环境里,更加快速的进行排水工作。

现有的液压水泵在扬程上最大程度只能满足20米以内扬程范围,且扬程点越高排水量越小,从而严重抑制了事故现场的快速救援工作。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高扬程潜水泵,包括泵体部和制动部,所述泵体部包括涡轮壳体、固定体和叶轮,所述制动部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涡轮壳体和所述固定体连接形成圆型空腔以及以所述空腔为中心的涡轮状的导流腔,所述空腔和所述导流腔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泵体的进水口设置于对应所述空腔的所述固定体上,所述泵体的出水口设置于对应所述导流腔的所述涡轮壳体上;所述导流腔的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设置所述出水口,所述导流腔和所述空腔的连通部分设置为环形流通面,所述叶轮设置为多片式叶轮,所述叶轮外边缘对应所述环形流通面设置。

较佳的,所述固定体设置为旋转体状,所述固定体包括腔体部和固定部,所述涡轮壳体对应设置所述固定体的位置设置为圆形衔接口,所述腔体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涡轮壳体的所述衔接口卡接固定。

较佳的,所述腔体部的中心设置为所述进水口,所述腔体部随所述进水口向所述空腔的方向延伸且直径逐渐增大,所述腔体部延伸至趋向于水平状态的上部与位于所述腔体部上方的所述涡轮壳体对应部分形成所述环形流通面。

较佳的,所述泵体部还包括进水滤网,所述进水滤网对应所述进水口设置,所述进水滤网为防护罩体结构。

较佳的,所述固定部设置为横截面为l型的旋转体,所述固定部内伸部分设置于所述衔接口内与所述涡轮壳体连接,外伸部分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体和所述进水滤网通过所述螺纹孔连接。

较佳的,所述制动部包括齿轮马达,所述齿轮马达输出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马达设置有快速接头,所述齿轮马达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外设的液压动力站连接。

较佳的,所述制动部还设置有把手体,所述把手体包括对称设置的把手架和连接两所述把手架的把手,所述把手架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齿轮马达、所述泵体部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较佳的,所述涡轮壳体对应所述齿轮马达输出轴设置有轴孔,所述齿轮马达输出轴穿过所述轴孔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轴孔直径尺寸比所述齿轮马达输出轴直径尺寸大10mm~40mm。

较佳的,所述涡轮壳体对应所述齿轮马达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对应所述齿轮马达底部安装板上的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柱上端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各所述安装柱对应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连接孔,螺栓通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安装柱还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带有螺纹,所述调节孔配合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和所述调节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柱一端与所述齿轮马达安装板接触,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齿轮马达安装板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层。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叶轮外边缘对应所述环形流通面设置,从而通过所述叶轮带动的水流从所述空腔进入所述导流腔内,减少紊流的产生,降低动能损失量,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排水量;2,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柱,保证所述齿轮马达的安装板在各安装位置上保持同一水平面上,避免与所述齿轮马达输出轴连接的所述叶轮因所述齿轮马达安装不平整而导致的倾斜等状况,降低所述叶轮在工作状态下与所述涡轮壳体或所述固定体接触磨损;同时通过在所述安装柱上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调节孔,可实现对所述齿轮马达安装水平的微调,从而保证所述叶轮在所述空腔内的正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所述安装柱的连接视图;

图4为所述安装柱的结构视图;

图5为所述叶轮的连接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泵体部;2-制动部;3-进水滤网;11-涡轮壳体;12-固定体;13-叶轮;14-空腔;15-导流腔;16进水口;17出水口;21-齿轮马达;22-快速接头;23把手体;24安装柱;121腔体部;122-固定部;131-贯穿孔;132-连接腔;133-弹性密封圈;211-输出轴;212-固定孔;241连接孔;242调节孔;243调节板;244弹性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的结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包括泵体部1和制动部2,所述泵体部1包括涡轮壳体11、固定体12和叶轮13,所述制动部2与所述叶轮13连接,所述涡轮壳体11和所述固定体12连接形成圆型空腔14以及以所述空腔14为中心的涡轮状的导流腔15,所述空腔14和所述导流腔15形成水流通道,所述叶轮13设置于所述空腔14内,所述泵体部1的进水口16设置于对应所述空腔14的所述固定体12上,所述泵体部1的出水口17设置于对应所述导流腔15的所述涡轮壳体11上,即水流经所述进水口16进入所述空腔14内,在所述叶轮13的带动下流入所述导流腔15内并从所述出水口17排出。

所述导流腔15的一端与所述空腔14连通,另一端设置所述出水口17,所述导流腔15和所述空腔14的连通部分一般设置为环形流通面,所述叶轮13设置为多片式叶轮13,所述叶轮13部分结构对应所述环形流通面设置,即所述叶轮13外边缘对应所述环形流通面设置,且所述叶轮13外边缘与所述导流腔15和所述空腔14内壁之间间隙的尺寸一般设置为5mm~10mm,从而通过所述叶轮13带动的水流从所述空腔14进入所述导流腔15内,减少紊流的产生,降低动能损失量,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具有较高的排水量。

具体的,所述固定体12设置为旋转体状,所述固定体12包括腔体部121和固定部122,所述涡轮壳体11对应设置所述固定体12的位置设置为圆形衔接口,所述腔体部121通过所述固定部122与所述涡轮壳体11的所述衔接口卡接固定。较佳的,所述腔体部121的中心设置为圆形的所述进水口16,所述腔体部121随所述进水口16向所述空腔14的方向延伸且直径逐渐增大,从图中可看出,所述腔体部121延伸至趋向于水平状态的上部与位于所述腔体部121上方的所述涡轮壳体11对应部分形成所述环形流通面,通过先将所述叶轮13放入所述涡轮壳体11内再将所述固定体12卡接入所述衔接口内,从而实现所述涡轮壳体11和所述固定体12之间的连接,同时保证所述叶轮13设置在所述空腔14内,且所述叶轮13的外边缘与所述环形流通面贴近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扬程潜水泵还包括进水滤网3,所述进水滤网3对应所述进水口16设置。一般的,所述进水滤网3为防护罩体结构,避免水中杂质直接从所述进水口16进入所述内腔内;对应的,所述固定部122设置为横截面为l型的旋转体,从而便于将部分设置于所述衔接口内实现于所述涡轮壳体11的连接,外伸部分设置有螺纹孔,从而实现所述固定体12和所述进水滤网3的连接,所述螺纹孔一般环形均布若干个。

所述制动部2包括齿轮马达21,所述齿轮马达的输出轴211与所述叶轮13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叶轮13的制动。较佳的,所述齿轮马达21设置有快速接头22,所述齿轮马达21通过所述快速接头22与外设的液压动力站连接。液压油由油管进入所述快速接头22,再进入所述齿轮马达21内驱动输出轴211的转动,将其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带动所述叶轮13的转动;所述叶轮13的转动使得水从所述进水口16快速吸入,然后经过所述泵体部1内部的水流通道旋转从所述出水口17排出,最终实现高扬程的排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制动部2还设置有把手体23,所述把手体23包括对称设置的把手架和连接两所述把手架的把手,所述把手架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齿轮马达21、所述泵体部1固定连接,保证所述把手体23在所述潜水泵的位置稳定,同时通过所述把手将所述把手架连接,从而提高所述把手体23整体的结构强度。所述把手一般设置为圆柱型,使用者通过抓取所述把手从而拿取或移动所述潜水泵。所述把手体23采用不锈钢设置,且所述把手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在保证所述齿轮马达21工作状态散热的同时减轻所述潜水泵的整体重量。

实施例二

所述涡轮壳体11对应所述齿轮马达21输出轴211设置有轴孔,所述齿轮马达21输出轴211穿过所述轴孔与所述叶轮13连接,所述轴孔直径大于所述齿轮马达21输出轴211直径,一般的,所述轴孔直径尺寸比所述齿轮马达21输出轴211直径尺寸大10mm~40mm,便于所述齿轮马达21的安装以及位置调试。

如图3所示,图3为所述安装柱的连接视图;所述涡轮壳体11对应所述齿轮马达21设置有安装柱24,所述安装柱24对应所述齿轮马达21底部安装板上的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柱24上端面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的,所述齿轮马达21的安装孔为长孔,便于所述齿轮马达21的安装位置的调节;对应的各所述安装柱24对应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连接孔241,螺栓通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孔24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齿轮马达21和所述涡轮壳体11的连接。

较佳的,所述安装柱24还设置有调节孔242,所述调节孔242带有螺纹,所述调节孔242配合设置有带有螺纹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和所述调节孔242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柱一端与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板接触,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柱调节所述调节柱和所述安装柱24的相对位置可实现对所述齿轮马达21位置的微调节。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板接触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层,避免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板硬性接触,磨损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板,造成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板接触不紧密,影响调节定位效果。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安装柱的结构视图;较佳的,所述安装柱24设置为柱状结构,所述连接孔241设置于所述柱状的轴线上,所述安装柱24对应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扇形调节板243,所述调节板243上设置有两所述调节孔242,设置在同一所述调节板243上的所述调节孔242对称设置,且所述调节孔242设置于对角两所述连接孔241之间,从而便于实现对所述齿轮马达21整体位置的调节。

一般的,所述把手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柱24和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把手架上设置有缺槽以避开所述调节柱,避免所述调节柱顶压在所述把手架上,同时对应所述连接孔241设置有孔,便于通过螺钉将所述把手架、所述安装柱24和所述安装板连接一体,所述把手架上孔位置设置弹性垫片244,便于应对所述调节柱调节后所述安装柱24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不同间隙,便于所述把手架的固定,较佳的,所述把手架和所述安装柱24之间、所述把手架和所述安装板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垫片244。

由于所述叶轮13仅与所述齿轮马达21的输出轴211连接,且所述叶轮13在空腔14内的位置要求需更为精准,以避免所述叶轮13在旋转时与所述涡轮壳体11或所述固定体12接触磨损。所述涡轮壳体11本身的涡轮结构设置,所述涡轮壳体11中心位置横截面厚度在不同位置均有差异,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柱24,保证所述齿轮马达21的安装板在各安装位置上保持同一水平面上,避免与所述齿轮马达21输出轴211连接的所述叶轮13因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不平整而导致的倾斜等状况,降低所述叶轮13在工作状态下与所述涡轮壳体11或所述固定体12接触磨损;同时通过在所述安装柱24上对应设置所述连接孔241和所述调节孔242,可实现对所述齿轮马达21安装水平的微调,从而保证所述叶轮13在所述空腔14内的正确位置。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图5为所述叶轮的连接视图;所述输出轴211下端部设置固定孔212,所述固定孔212设置在所述输出轴211的轴线上;相应的,所述叶轮13中心处设置有贯穿孔131,所述贯穿孔131和所述固定孔212同轴,所述固定孔212设置有螺纹,通过将螺钉穿过所述贯穿孔131并与所述固定孔21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叶轮13的轴向固定。

较佳的,所述叶轮13设置有连接腔132,所述输出轴211下端部可设置于所述连接腔132内;一般的,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连接腔132对应设置有相互卡接的齿状结构或键连接结构,从而可实现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叶轮13的相互传动。

所述连接腔132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圈133,所述弹性密封圈133设置于所述叶轮13和所述输出轴211下端面之间,所述弹性密封圈133设置为环形,且所述弹性密封圈133内圆直径和与所述固定孔212螺纹连接的螺钉配合设置,通过螺钉将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叶轮13连接,可实现所述弹性密封圈133与所述输出轴211、所述叶轮13的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对所述贯通孔位置的密封作用,避免所述内腔内的水流从所述贯穿孔131进入所述连接腔132内,并在所述连接腔132内积留,易造成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连接腔132内壁生锈等情况,导致所述输出轴211和所述连接腔132的配合尺寸发生变化,造成所述叶轮13的窜动或抖动;同时由于所述弹性密封圈133具有一定的弹性,可降低水流变化对所述叶轮13产生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