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7634发布日期:2020-04-28 20:2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作业用辅助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箱式炉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高温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其中还有部分是有害气体。因此箱式炉的炉顶会配套一台尾气风机用于尾气输送排出。现有的箱式炉离心风机因叶轮传动轴和风机蜗壳间隙过大,加上机械密封在长期高温下工作易损坏,所以在箱式炉(尾气风机)作业时,会容易产生气体泄漏,导致车间无法工作和正常作业,给员工带来职业健康隐患和环保隐患。为此许多加工厂在尾气风机的叶轮传动轴和风机风壳之间增加了密封套管用于防止泄漏,并通过流通管将流通至密封套管内的气体排往尾气风机的排气口一道排出。

原产尾气风机的叶轮传动轴与风机蜗壳之间之所以不配套设置密封管套,是由于叶轮传动轴与风机蜗壳的连接处之间需要经常性的进行润滑油添加等维保作业。加上密封管套之后,为确保密封效果,密封管套一般是采用焊接、树脂粘胶或铆接中的一种方式密封固接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的外壳和风机蜗壳上。这样一来,维保便无法正常进行,顾此失彼,没有定时的维保,将会大大降低风机的作业效果,还会导致风机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因此,设计一款既能够有效防止气体泄漏,并且不会影响维保作业的正常进行的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该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成一体化固接于风机蜗壳上的安装凸沿、一体化固接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端的外壳上的密封套管,以及可移动套管,所述密封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可移动套管的长度,所述可移动套管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密封套管上,所述密封套管未固接到驱动电机外壳上的一端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限位环板,所述第一密封限位环板的内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装置有相应的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可移动套管的后端向内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定位环板,所述第一密封定位环板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卡槽;所述安装凸沿的外侧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限位环板,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的外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装置有相应的第二密封橡胶圈,所述可移动套管的外端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定位环板,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在与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卡槽;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外侧按等角度均匀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锁紧螺栓孔,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在与所述锁紧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定位螺栓孔,通过相应的对锁螺栓有效锁紧在所述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上,将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有效锁紧在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上,且将第一密封定位环板有效压紧在第一限位环板上。

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是由第一安装圈和第一密封圈组成,所述第一安装圈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横截面一致,且第一安装圈通过胶粘方式密封固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横截面为1/4圆弧状。

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是有第二安装圈和第二密封圈组成,所述第二安装圈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一致,且第二安装圈通过胶粘方式密封固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为1/4圆弧状。

所述可移动套管向上成一体化连通连接有一相应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排气端通过相应的排气软管连接到离心风机的尾气排放管上。

所述可移动套管上固接有一移动用手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的对锁螺栓有效锁紧在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上,将第二密封定位环板有效锁紧在第二密封限位环板上,且将第一密封定位环板有效压紧在第一限位环板上。加上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密封橡胶圈的配合使用,有效确保了第二密封定位环板和第二密封限位环板之间,以及第一密封定位环板和第一密封限位环板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横截面均为1/4圆弧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会成吸附状态吸附在相应的第一密封定位环板的第一密封卡槽,以及第二密封定位环板的第二密封卡槽内,进一步有效提升了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而需要进行维保或检修作业时,只需卸下锁紧在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内的对锁螺栓即可有效将可移动套管的位置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移动,空出位置便于对叶轮传动轴与风机蜗壳的连接处之间进行润滑油添加等维保作业。在确保防止气体泄漏的基础上,还可确保维保作业的正常进行,有效大幅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3,一种箱式炉离心风机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成一体化固接于风机蜗壳1上的安装凸沿2、一体化固接于驱动电机3输出轴端的外壳上的密封套管4,以及可移动套管5,所述密封套管4的长度大于所述可移动套管5的长度,所述可移动套管5可移动套接于所述密封套管4上,所述密封套管4未固接到驱动电机3外壳上的一端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限位环板6,所述第一密封限位环板6的内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装置有相应的第一橡胶密封圈7,所述可移动套管5的后端向内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所述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在与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圈相应的第一密封卡槽;所述安装凸沿2的外侧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的外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装置有相应的第二密封橡胶圈10,所述可移动套管5的外端向外密封固接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在与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1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圈相应的第二密封卡槽;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外侧按等角度均匀分布设有多个相应的锁紧螺栓孔,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在与所述锁紧螺栓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定位螺栓孔,通过相应的对锁螺栓12有效锁紧在所述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上,将所述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有效锁紧在所述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上,且将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有效压紧在第一限位环板6上。

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7是由第一安装圈701和第一密封圈702组成,所述第一安装圈70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横截面一致,且第一安装圈701通过胶粘方式密封固接到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702的横截面为1/4圆弧状。所述第二密封橡胶圈10是有第二安装圈1001和第二密封圈1002组成,所述第二安装圈100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002的横截面一致,且第二安装圈1001通过胶粘方式密封固接到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圈1002的横截面为1/4圆弧状。

所述可移动套管5向上成一体化连通连接有一相应的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的排气端通过相应的排气软管14连接到离心风机的尾气排放管15上。所述可移动套管5上固接有一移动用手把16。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的对锁螺栓12有效锁紧在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上,将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有效锁紧在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上,且将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有效压紧在第一限位环板6上。加上第一橡胶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橡胶圈10的配合使用,有效确保了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和第二密封限位环板9之间,以及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和第一密封限位环板6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防止气体泄漏。第一密封圈702和第二密封圈1002的横截面均为1/4圆弧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第一密封圈702和第二密封圈1002会成吸附状态吸附在相应的第一密封定位环板8的第一密封卡槽,以及第二密封定位环板11的第二密封卡槽内,进一步有效提升了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有效防止气体泄漏。

而需要进行维保或检修作业时,只需卸下锁紧在锁紧螺栓孔和定位螺栓孔内的对锁螺栓12即可有效将可移动套管5的位置向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端移动,空出位置便于对叶轮传动轴与风机蜗壳1的连接处之间进行润滑油添加等维保作业,在确保防止气体泄漏的基础上,还可确保维保作业的正常进行,有效大幅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