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式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1173发布日期:2020-05-20 01:0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径流式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径流式通风机,其被设计为结构方式紧凑的高转数径流式通风机。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由德国实用新型de202018106694u1已知构成这类的径流式通风机。

相应的径流式通风机包括多个壳体件,用于容置电机以及构成由吸入口经过压力室直至吹出口的流动路径。同时,气流要尽量优化地由吸入口至吹出口来进行输送。良好的气流条件会改进径流式风机的效率、加压和噪声效果。通常径流式通风机具有螺旋状的壳体,该壳体容置着由径向式叶轮释放出的快速的气流、使其减速并最终将其转化成为可利用的压力。此外,平缓的减速对于加压而言是很有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根本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径流式通风机,其具有包含极少部件数量的紧凑结构,并且在噪声效果得到改进的同时,具有高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个目的通过下述方式实现:提供一种径流式通风机,包括基座部件、被置到所述基座部件上的具有出风口的壳体件、电机电子和内转子电机,所述内转子电机通过传动轴驱动着通风机叶轮,其中,所述电机电子和所述电机的定子通过封装被包封在所述基座部件内,并且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式组合部件,其中,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具有呈螺旋状围绕所述通风机叶轮变大的压力室,所述压力室通过所述壳体件和所述封装构成并确定。

优选地,所述封装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突出的环形部段,其轴向端面确定了所述压力室,其中,所述环形部段确定了用于所述电机电子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所述螺旋状的压力室是通过轴向和径向的加宽构成的。

优选地,所述壳体件具有界定所述压力室的、恒定不变的直径,所述压力室的螺旋形状仅仅通过所述封装来确定。

优选地,所述电机被布置在所述电机电子的第一轴向侧面上,所述压力室被布置在所述电机电子的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相对的第二轴向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电子被布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被所述封装环绕着。

优选地,所述基座部件围绕着用于传动轴的旋转轴具有圆柱体形的凹口,所述电机的被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的转子被置入该凹口内。

优选地,所述凹口具有闭合的底部,所述底部是通过所述封装构成的。

优选地,径向靠近所述通风机叶轮地布置环形的环绕所述通风机叶轮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连同所述壳体件一起围绕所述通风机叶轮构成了扩散器,所述扩散器紧接着转入所述压力室。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靠置在所述封装上。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被设计为壳套,所述壳套被置入所述凹口内。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相对于所述封装的径向内壁面而言在径向方向上至少有部分突出,因此构成了所述压力室的轴向面。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具有钵状的轴向下凹,所述下凹具有基本等于所述通风机叶轮的外直径的直径,其中,所述通风机叶轮有部段轴向地被置入所述下凹中。

优选地,所述径流式通风机此外包括至少一个支承装置,用于支承所述传动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承装置被布置在所述分流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分流器在其朝向压力室的自由端上至少有部段具有曲线。

优选地,所述封装的轴向突出的环形部段在其径向外缘部段上具有环绕的轴向突出部,并且靠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内壁面上。

这一目的是通过一种径流式通风机得以实现的,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具有基座部件、被置到所述基座部件上的包括有出风口的壳体件、电机电子和内转子电机,所述内转子电机通过传动轴来驱动通风机叶轮。所述电机电子和所述电机的定子通过封装被包封在所述基座部件内,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件式组合部件。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具有呈螺旋状围绕所述通风机叶轮变大的压力室,所述压力室通过所述壳体件和所述封装构成并确定。

例如使用环氧基热固塑料作为封装,并且在注塑中进行加工。所述封装构成了所述基座部件的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电子和所述定子的结构,其中,在所述封装内设置与此相对应的空心空间。此外,用于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电气连接的插接装置、就像如连接插件或插件壳体还可被集成到所述封装中去,并尤其是被设计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外侧。

所述封装的上述一体式设计是连同所述壳体件一起使用的,以便形成所述压力室的螺旋状结构。不需要额外的配件。

在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封装包括在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壳体件延伸的、突出的环形部段,其轴向端面构成了所述压力室。此外,所述环形部段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其余部分突起至这样的程度,以使得它为所述电机电子提供与所述压力室介质隔离的容置空间,也就是说环绕所述电机电子元件。所述环形部段的轴向延伸和所述轴向端面在几何形状上这样来规定,以便构成所述压力室的螺旋形状。其中优选规定,所述螺旋状的压力室是通过轴向和径向的加宽来制造的。所述径向的加宽通过所述轴向端面的宽度来进行,所述轴向的加宽通过所述环形部段的轴向高度来进行。

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在一种扩展中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件具有界定所述压力室的、恒定不变的直径,所述压力室的螺旋形状仅仅通过所述封装或者说所述突出的环形部段来确定。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结构空间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就非常紧凑。

一种实施方式也很有利,即:在其中,所述电机被布置在所述电机电子的第一轴向侧面上,所述压力室被布置在所述电机电子的与所述第一轴向侧面相对的第二轴向侧面上。因此,所述电机电子可经过周边的气流通过所述压力室被冷却。同时,所述电机组被所述气流用轴向上被布置在其间的电机电子隔离开来。

优选所述电机电子被布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同样被所述封装完全环绕着。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机电子或者说被布置在该电路板上的电机电子元件在所述基座部件内的固定是直接通过所述封装进行的。

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在一种扩展中的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围绕着用于传动轴的旋转轴具有圆柱体形的凹口,所述电机的被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的转子被置入该凹口内。所述圆柱体形的凹口是按照密封式电机的密封罩来制造的。所述定子被径向与所述凹口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封装内,因此,被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的转子就被置入所述凹口内并与所述定子共同作用,实现了密封式电机的结构。

所述凹口具有闭合的底部,所述底部是通过所述封装构成的。因此,所述电机被完全地包封进所述基座部件内。

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一种扩展规定了,径向靠近所述通风机叶轮地布置环形的环绕所述通风机叶轮的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连同所述壳体件一起围绕所述通风机叶轮构成了扩散器,所述扩散器紧接着转入所述压力室。

对于所述通风机叶轮而言,重要的是,其在出口上沿着整个周缘具有均匀的反作用力。因此,所述通风机叶轮的每个叶片对于气流具有最优化的贡献。围绕所述通风机叶轮周围的不均匀的压力分布将可能导致负面的、所不期望的气流失速以及向所述通风机叶轮内的回流。为了由所述通风机叶轮向所述压力室中的有利加压,围绕着所述通风机叶轮设置分流器,所述分流器连同所述通风机壳体一起为从所述通风机叶轮流出的气流形成了扩散器,该扩散器与所述压力室处于直接的通流连接并且为所述通风机叶轮提供了均匀的反作用力。所述径向流出的空气由径向靠内向着径向靠外地流过所述扩散器,直至其径向终端,然后进入所述压力室。

当然,进入所述压力室的入口处于径向靠近所述扩散器,但所述螺旋状的压力室本身优选被设计得轴向地靠近处在相邻轴向平面内的扩散器,从而所述气流由所述分流器切向地流入所述压力室。所述分流器可向着径向靠外地延伸至这样的程度,以致进流在所述壳体件及其螺旋状压力室的径向外部区域进行并且由此形成既定的螺旋锥涡流。由此可减少螺旋状压力室内的湍流损耗。

在所述构件的一种有利的紧凑的共同作用中,所述分流器靠置在所述封装上。

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了,所述分流器被设计为壳套,所述壳套被置入仿制密封罩的凹口内。设计为壳套能够实现,所述分流器可承担额外的功能,例如传动轴的支承。同时,其位置可被固定。

出于通流技术的角度,有利的是,所述分流器相对于所述封装的径向的内壁平面而言在径向方向上突出,并且由此构成所述压力室的轴向平面。所述螺旋状压力室处于轴向地靠近所述扩散器,其中,所述分流器有利地在第一轴向侧面上构成了所述扩散器的通流平面,并在相对的轴向平面上对于所述螺旋状压力室而言构成了轴向的壁面。

所述分流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具有钵状的、轴向的下凹,具有等于所述通风机叶轮的外直径的直径。所述通风机叶轮有部段被轴向地置入所述下凹内,因此,由所述通风机叶轮吹出的气流就直接地受到了所述分流器的径向相接的、构成所述扩散器的部段的影响。所述下凹能够实现通风机叶轮和分流器的轴向紧凑的结构。

此外,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在一种实施变型中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承传动轴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被布置在所述分流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优选设置两个轴向间隔的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通过弹簧被支住,并且分别被布置在所述分流器与所述传动轴之间。

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在一种扩展中的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在其朝向压力室的自由端上至少有部段具有曲线。所述曲线尤其是被设置在所述扩散器的径向终端上,以便改进进入所述压力室内的切向进流。

作为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更多实施变型,所述封装的轴向突出的环形部段在其径向的外缘部段上具有环绕的轴向突出部,所述轴向突出部靠置在所述壳体件的内壁平面上。由此在压力室内的内部部件中形成轴向的下凹,此外,同时通过所述环绕的突出部,在所述封装的环形部段与所述壳体件之间,确保充分的接合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式通风机具有包含极少部件数量的紧凑结构,并且在噪声效果得到改进的同时,具有高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利扩展在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依照附图来详细呈现。其中:

图1为对于径流式通风机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4为对于图1中的所述径流式通风机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4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式通风机1的一种实施例的轴向俯视图、两个剖面图a-a和b-b以及立体剖视图。

所述径流式通风机1包括被设计为内转子的电机,具有转子22和定子32,其以密封式电机的方式共同作用。所述转子22的磁体被固定在所述传动轴7上,该传动轴沿着旋转轴ra轴向地通过所述径流式通风机1延伸。在所述传动轴7上固定着被设计为径流式通风机叶轮的通风机叶轮3,该通风机叶轮在运行中经过其转轮叶片轴向地通过所述进气口69吸入空气并且通过所述压力端口33在出风口44上吹出。

所述径流式通风机1包括所述基座部件2和所述被置到基座部件2上的、具有确定了出风口44的压力端口33的壳体件4。所述基座部件2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式组合部件,在其中,所述电机的定子32、所述电路板10和被固定在电路板10上的用于调节径流式通风机1的电机电子元件98通过所述一件式塑料封装17被包封。在所述基座部件2内,围绕着所述传动轴7的旋转轴ra,设计圆柱形的凹口92,所述传动轴7和所述电机的被固定在其上的转子22这样被置入该凹口内,以便转子22和定子32处在轴向平面内。所述凹口92的底部77通过所述封装17被闭合。

所述封装17构成了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所述旋转轴延伸的、突出的环形部段11,其朝向壳体件4的轴向端面连同所述壳体件4一起确定了所述螺旋状的压力室d。在所述环形部段11上,径向外侧地设计所述轴向的突出部18,所述突出部构成了对于所述壳体件4的内壁平面的接合面。因此,所述环形部段11的轴向正面呈钵状下凹。同时,所述环形部段11构成了径向靠内的、用于所述电机电子的容置空间,就像从图4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的那样。

径向地靠近所述通风机叶轮3布置环形的、环绕所述通风机叶轮3的分流器8,所述分流器连同所述壳体件4的内壁平面一起围绕着所述通风机叶轮3构成了所述扩散器9。所述外部件4的内壁平面和所述分流器8在所述扩散器9的区域内垂直于旋转轴ra径向向外地延伸。所述分流器8的自由端构成了所述扩散器9的终端,并且具有曲线r。所述扩散器9紧接地转入所述压力室d。所述压力室d的螺旋形状仅仅通过所述内部件5构成,所述壳体件4在此具有恒定不变的直径。通过参照图2至4,可以看清楚地看出,所述压力室d通过所述环形部段11的成型既在轴向上、也在径向上加宽。所述分流器8相对于所述内部件5的径向内壁平面87而言在径向方向上突出,部分地构成了所述压力室d的上侧的轴向平面。所述压力室d被设计得在轴向上交错,但直接紧邻所述扩散器9,从而由所述通风机叶轮3所制造的气流切向地从所述扩散器9流入所述压力室d。所述压力端口33以所述出风口44被一体式地构造在所述压力室d的延长部中的外部件4上,并且具有圆形的截面。

所述壳体件4通过环绕的密封装置25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2而言在所述环形部段11的径向的外壁面上被密封。此外,在所述基座部件2上一体式地设置插接装置93,用于插入插件和与所述电路板10接触。

所述电子元件98用所述封装17被包封,在邻近所述压力室d处具有空隙,因此被布置得朝向气流,由此实现向所述分流器8的散热,进而实现冷却。

所述分流器8靠置在所述环形部段11上,其余则被设计为壳套,所述壳套具有在轴向上被置入所述凹口92内的、圆柱形的管形部段,所述管形部段的终端相对于所述转子22而言有间隔。通过两个支承装置19,所述传动轴7被支承在所述分流器8上。所述两个支承装置19通过所述弹簧21在轴向上被支住。替选方案是,也可实现所述传动轴7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2内的凹口92的支承。此外,相对于所述分流器8而言的支承装置19的其中一个支承着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2的第二支承装置19。

在所述通风机叶轮3的侧面上,所述分流器8具有钵状的轴向下凹14,所述通风机叶轮3以其底部薄片插入该下凹中,从而所述通风机叶轮3的出口和相邻分流器8的表面紧密地处在轴向平面内。所述下凹14的直径等于所述通风机叶轮3的底部薄片的外直径,从而实现由通风机叶轮3向分流器8的基本无间隙的过渡。规定优选为0.2至0.5mm的最小间隙,以便确保所述通风机叶轮3的旋转。基本无间隙在此意味着,确保了所述通风机叶轮3相对于所述分流器8的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