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323发布日期:2020-05-08 1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内限定出压缩腔;

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设在所述气缸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沿所述气缸的周向延伸,所述换热器本体具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形成为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均形成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周壁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设在所述介质进口处且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出口管设在所述介质出口处且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气缸的周壁内形成有气缸孔,所述气缸孔沿所述气缸的周向延伸,所述换热器本体容纳在所述气缸孔内,所述气缸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气缸孔连通的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互间隔开,所述进口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所述出口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避让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包括相连的第一进口管段和第二进口管段,所述第一进口管段和所述第二进口管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进口管段设在所述介质进口处且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管段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和/或,所述出口管包括相连的第一出口管段和第二出口管段,所述第一出口管段和所述第二出口管段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出口管段设在所述介质出口处且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管段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之间设有间隔块以将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互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内限定出在第一集流腔、第二集流腔和多条并排且间隔设置的介质流道,多条所述介质流道均位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之间,每条所述介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所述介质进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腔的侧壁上,所述介质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集流腔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和所述第二集流腔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周向上间隔排布,多条所述介质流道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轴向方向上排布,每条所述介质流道沿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周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周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中心的方向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构成所述第一集流腔的一部分侧壁,所述第二凸出部构成所述第二集流腔的一部分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均形成在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周壁上,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设在所述介质进口处且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所述出口管设在所述介质出口处且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所述气缸的周壁内形成有气缸孔,所述气缸孔沿所述气缸的周向延伸,所述换热器本体容纳在所述气缸孔内,所述气缸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气缸孔连通的第一避让槽、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互间隔开,所述进口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所述出口管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避让槽内,所述第一避让槽的周向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一定位缺口内,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周向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二定位缺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之间设有间隔块以将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互间隔开,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限定出定位槽,所述间隔块与所述定位槽配合。

1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与所述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并联连接。

13.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冷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冰箱,压缩机包括:气缸和微通道换热器。气缸内限定出压缩腔,微通道换热器设在气缸上,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沿气缸的周向延伸,换热器本体具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气缸上设置微通道换热器且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本体沿气缸的周向延伸,压缩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带走压缩过程产生的热量,有效的降低压缩机气缸内的温度,实现近似的等温压缩过程,提升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并且,利用微通道换热器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压缩机的体积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且同时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