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9573发布日期:2020-09-01 17:3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分离包含在制冷剂中的工作油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从发动机接收驱动力从而进行工作的机械式压缩机,根据发动机的转数和车速,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的性能不同。

即,当发动机转数较高时,空调装置的压缩机性能高,但是,当发动机转数较低时,空调装置的压缩机性能也相对下降。

但是,这样的差异可以通过调节温度门的开放度进行补偿,对空调装置的整体制冷性能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即使发动机转数较低,传递至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的驱动力下降,所以压缩机的制冷剂喷出量减少,也可以通过将调节温度门的开放角度调节成向冷气通道喷出的冷气以比向暖气通道喷出的暖气更多的量混合,从而最终避免对空调装置的制冷性能带来影响。

并且,在混合动力车辆中,将发动机和电动马达同时作为车辆的驱动源。即,在启动时或者需要较大驱动力时,将发动机作为车辆的驱动源使用,在平地行驶时或者停止时等不要求较大驱动力时,将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使用。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通过化石燃料而工作,因为缩短了引发环境污染的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因此,继续开发着相关技术。

在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中,使用电动压缩机。电动压缩机的构成以及工作原理与一般的压缩机没有很大差异,接收传递的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电源作为驱动力而驱动的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从而喷出制冷剂。

在这种情况下,电动压缩机利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电源而驱动,所以与车辆的车速或发动机转数无关,可以发挥一定的性能。因此,与具备机械式压缩机的空调装置不同,具备电动压缩机的空调装置即使在车速以及发动机转数较低的车辆怠速(idle)状态下,也以与高速行驶状态相同的输出控制电动压缩机。

另一方面,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结束蒸发的制冷剂,并在转换为易于液化的高温高压状态之后传递至冷凝器,上述压缩机为了对经由蒸发器移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而被启动。

压缩机有往返式压缩机和旋转式压缩机,往返式压缩机是在压缩制冷剂的驱动源进行往返运动的同时执行压缩,旋转式压缩机是在旋转运动的同时执行压缩,在上述往返式中,存在有使用曲柄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多个活塞的曲柄式、传递至设置有斜盘的旋转轴的斜盘式以及使用摇摆盘的摇摆盘式。

在这样使用的压缩机中,制冷剂以与工作油混合的状态使用,之后通过油分离器分离出纯粹的制冷剂状态的气体和工作油,制冷剂移动到蒸发器,为了压缩机的内部润滑而再使用工作油。

另外,现有的油分离器具有如下结构:滚动条盖(scrollcover)或者被称为后缸盖(rearhead)的高压侧壳体内部形状变得复杂,通过喷出制冷剂和工作油碰到壁面的冲撞的方式来分离制冷剂和工作油。

为此,在另行设置漏斗状的铝或者金属材质的较长的油分离器,使喷出制冷剂流入存在油分离器的喷出通道时,乘着工作油沿油分离器的较长的漏斗管状的外壁面分离,以工作油向下分离后制冷剂流入油分离器的内部流路而喷出的方式被使用。

但是,现有的油分离器的结构复杂,增加生产时间和费用,存在更换或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制造成比现有的管状油分离器更加简单,能够稳定地分离出包含在制冷剂中的工作油。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所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安装于构成后缸盖壳体的流入口的内部,在所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本体的下部形成有制冷剂流入口,以便能够分离包含在通过所述流入口喷出的制冷剂中的工作油,在所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本体的上部形成有具备排出孔的盖部。

另外,所述本体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内表面形成褶皱状或者螺旋状的褶皱部。

并且,在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中,在所述本体的外周面沿边缘形成有本体固定突起。

并且,所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能够以耐热性塑料材质制成。

并且,所述盖部的排出孔可以偏心形成。

其中,所述排出孔可以形成有多个,所述排出孔形成为比制冷剂流入口的半径小。

其中,所述褶皱部可以形成为本体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制造成比现有的管状油分离器更加简单,从而可以稳定地分离出包含在制冷剂中的工作油,而且以较轻的耐热性塑料制成,具有能够节约生产时间和费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设置状态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缸盖壳体;20:流入口;30:引导槽;100: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200:本体;210:制冷剂流入口;220:盖部;222:排出孔;230:本体固定突起;240:褶皱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以及特征和用于实现这些的方法将通过附图和详细说明的实施例变得清楚。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下面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仅用于完整地公开本实用新型,为了向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提供,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定义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在上下文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单数形式包括多数形式。在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es)”或者“包含的(comprising)”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元素、步骤、工作和/或元件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它的构成元素、步骤、工作以及/或者元件的存在或添加。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设置状态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部分放大图。

作为本申请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安装于构成后缸盖壳体(rearheadhousing)10的流入口20的内部。

即,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安装于流入口20的内部,分离包含在通过上述流入口20喷出的制冷剂中的工作油。

这时,在上述流入口20的内表面选择性地形成有位置引导槽30,以便引导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的安装位置。

另外,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可以通过注塑方式制造,材质是以耐热性出色的塑料材质制造。

其中,除了塑料之外,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还能够以合成树脂材质形成。

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形成有圆柱形的本体200,在下部形成有制冷剂流入口210,在上部形成具有排出孔222的盖部220。

即,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在中空状形成的本体200的上部一体形成盖部220,该盖部220形成有排出孔222。

补充说明时,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在本体200的下部形成制冷剂流入口210,以供包含工作油的制冷剂流入,在上部一体形成具有排出孔222的盖部220,以便分离包括在制冷剂中的工作油的同时排出制冷剂。

上述本体200除了具有预定的直径和长度的圆柱形之外,还可以形成为螺栓螺纹形状或波纹管形状。

上述盖部220形成在本体200的上部,其一侧形成排出孔222,以便可以排出制冷剂。

另外,上述排出孔222偏心(eccentric)安装于盖部220的边缘周边,而不是中央。

具体地,上述盖部220偏心地形成排出孔222,以便利用被喷出后向上部上升的制冷剂与盖部220碰撞的冲击而得到油分离效果。

这时,上述排出孔222的大小形成为比制冷剂流入口210的半径小,以实现包含工作油的制冷剂简单地排出到外部的最优化。

并且,根据环境以及目的等,上述排出孔222在盖部220的边缘部分可以形成多个。

其次,上述本体200的外周面的途中沿边缘形成本体固定突起230。

即,上述本体固定突起230在通过上述流入口20插入本体200时可以引导组装位置,同时固定上述本体200。

另外,上述本体200的内表面形成褶皱状或者螺旋状的褶皱部240。

即,上述褶皱部240起到引导作用,以使制冷剂与工作油被喷出并且与上述盖部220碰撞后分离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油回收口侧落下。

这时,上述褶皱部240形成为本体200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下面说明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的实施例。

首先,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该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形成为,本体200形成为圆柱形,在下部形成制冷剂流入口210,在上部形成盖部220,该盖部220偏心形成有排出孔222,在内表面形成褶皱状或者螺旋状的褶皱部240,在外周面的途中沿边缘形成本体固定突起230。

之后,在构成后缸盖壳体10的流入口20的内部插入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后,插入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而组装即可。

这时,将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插入至位置引导槽30内为止即可,本体固定突起230嵌入结合于流入口20的位置引导槽30。

其次,包含工作油的制冷剂流入上述电动压缩机用油分离器100时,包含工作油的制冷剂与盖部220碰撞的同时分离出工作油,通过排出孔222排出到外部。

之后,与上述制冷剂分离的工作油通过褶皱部240连续经过向工作油回收口侧落下的过程。

以上说明只是示例性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说明的实施例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而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解释为与其等同或者等同范围内的所有的技术构思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