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式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4591发布日期:2021-03-17 00:5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径流式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抽吸和输送气体、尤其空气的径流式流体机械。流体机械例如能够用于产生空气流、用于抽出空气和/或用于产生空气或其他气体的超压和/或负压。



背景技术:

尤其也包括通风装置和压缩机的流体机械长久以来是已知的并且在不同的应用中使用。在该专利权的范围中涉及的流体机械具有通常电驱动的叶轮,所述叶轮在壳体中旋转。由此抽吸、输送和压缩气体,尤其空气。通风装置通常也称作为风扇或鼓风机。

流体机械的一个特定分类涉及径流式流体机械,其中气体或空气通常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线轴向地或径向地抽吸。气体流或空气流通过叶轮的旋转以90°偏转并且沿径向方向向外输送,以便随后穿过气体出口吹出。与其他流体机械相比,径流式流体机械通常在空气量预先规定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产生相对大的压力。

除了满足根据应用要求的空气动力学的值之外,在径流式流体机械中尤其期望鲁棒性以及紧凑的和尽可能简单的结构方式。此外,风扇体积、总重量、振动表现和由此造成的声学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电驱动的流体机械时重要的还有电动马达的充分冷却。

例如,ep1746290a1示出两级的径流式压缩机,其中为了马达冷却使用外部风扇。

在ep0492770a1中示出通风装置,其中抽吸空气穿过马达壳体并且随后由叶轮径向向外输送,以便最后在叶轮的背离马达的侧上在中央吹出。空气流在此经受多次和强烈偏转,这损害通风装置的效率。

ep0385298a2公开一种通风装置,其中轴向地抽吸空气流,随后径向地向外输送,在叶轮的周边以几乎180°转向并且随后穿过马达室吹出。在此空气流因此也经受强烈偏转。在该文献中公开的通风装置此外具有大量彼此连接的壳体部分,由此得出多个潜在不密封的部位。

us2013/0236303a1示出一种通风装置,其中形成马达室的第一壳体部分连同具有空气入流开口的第二壳体部分形成流动通道,抽吸的空气由叶轮输送到所述流动通道中,以便随后吹出。

此外,文献de102007053016a1和de102016210464a1公开了流体机械,然而其替代径流式流体机械,分别为侧向通道压缩机。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有效率的径流式流体机械,所述径流式流体机械具有带有少量部件的紧凑的结构方式。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一种径流式流体机械,如在其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那样。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本发明因此提供一种径流式流体机械,尤其是径流式通风装置,具有:

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形成用于容纳驱动马达的马达室;

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形成气体入口;

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共同地通过第一气体部分和第二气体部分形成和限界;

气体出口;以及

径向叶轮,所述径向叶轮能够由驱动马达围绕旋转轴线驱动,以便将气体、尤其空气从流体机械外部穿过气体入口抽吸到流动通道中并且从流动通道中穿过气体出口向外输送。

第一壳体部分或第二壳体部分在此径向与旋转轴线间隔开地形成流体出口并且环绕地对其限界。

通过第一或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壳体出口并且环绕地对其限界,以尤其简单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在流体出口的区域中不会出现不密封。通过壳体出口与径向叶轮的旋转轴线的径向间隔,此外能够将气体流在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间的偏转降低到最小值,由此改进流体机械的效率。

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形成壳体出口并且环绕地对其限界。气体那么尤其能够沿着相同的或至少大致相同的方向从气体出口向外输送,如其通过气体入口吸入那样。优选地,气体出口尤其通过气体出流开口形成,所述气体出流开口环绕地由第一壳体部分的材料限界。

径流式流体机械优选为径流式通风装置。但是例如也能够为径流式压缩机。在径流式流体机械中,气体入口通常在旋转轴线的附近设置,而气体出口与旋转轴线间隔开地设置,使得气体在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间沿径向方向向外输送。

第一壳体部分形成马达室从而也能够称作为马达壳体。马达室优选通过袋状的凹部形成,在所述凹部中能够有利地从开口侧起沿着旋转轴线引入驱动马达。在开口侧的区域中,第一壳体部分优选沿径向方向、也就是说垂直于旋转轴线过渡到突出区域中。在其背离马达室的侧上,突出区域优选地形成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在那里有利地以凹部的形式构成。气体出口优选地例如以出流接管的形式在突出区域的朝向马达室的侧上构成。在背离侧上构成的流动通道那么因此经由穿通开口过渡到在突出区域的朝向马达室的侧上的气体出口中。出流接管为了与例如耦联元件或软管接头连接能够具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者所述出流接管为了将柔性软管密封地安放在其外侧上例如能够平滑地构成或者具有环绕的肋。

优选地,在第一壳体部分的外侧上、尤其在马达室的外侧上存在冷却肋,用于将热能从马达室中无源地引出。

驱动马达优选为电动马达。在所述电动马达中,转子有利地在内部设置并且定子在外部设置。转子那么优选地经由驱动轴与径向叶轮抗扭地连接。

气体能够尤其为空气。原则上但是能够由径向叶轮抽吸和输送其他气态介质。

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壳体入口,所述壳体入口尤其通过气体入流开口形成,所述气体入流开口优选环绕地由第二壳体部分的材料限界。壳体入口优选与旋转轴线同心地设置。有利地,所述壳体入口通过入流接管形成,所述入流接管在第二壳体部分的背离第一壳体部分的侧上向外伸出。入流接管为了与例如耦联元件或软管接头连接能够具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者所述入流接管为了将柔性软管密封地安放在其外侧上例如能够平滑地构成或者具有环绕的肋。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的朝向第一壳体部分的侧能够形成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在那里有利地以凹部的形式构成。经由穿通开口,流体入口那么因此过渡到在第二壳体的另一侧上构成的流动通道。

流动通道共同地通过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并且通过其限界。流动通道尤其将壳体入口与壳体出口连接。优选地,流动通道具有内部的径向区域以及外围区域。在径向区域中,气体的运动方向具有径向分量,使得气体径向向外输送。在外围区域中,相反地气体的沿着环周方向或沿着切向方向的运动分量明显占优势。

径向区域优选地对气体入口径向环绕地从旋转轴线向外延伸并且此外有利地锥形地构成,具有沿着旋转轴线朝向第一壳体部分定向的张开角。流动通道的径向区域优选地用于容纳径向叶轮。径向叶轮因此优选地在流动通道中、也就是说尤其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设置。在其径向外侧上,径向区域有利地过渡到流动通道的外围区域中。

外围区域通常围绕径向区域并且尤其围绕径向叶轮延伸,并且用于将气体转变成环绕的环形或螺旋流动。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各自大约一半地形成流动通道的外围区域。外围区域在此优选地基本上沿着其在环周方向上的整个延伸在同一平面之内伸展。优选地,流动通道的横截面在径向区域中沿着环周方向朝向壳体出口增大,尤其持续增大。由此,考虑在环周方向上改变的压力关系。横截面的增大例如能够借助于径向区域的变大的外部半径和/或借助于流动通道沿旋转轴线的方向连续扩宽来实现。

优选地,流体机械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外围区域,所述外围区域共同地通过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和限界。流动通道因此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如下部段,在所述部段中,所述流动通道在横截面中共同地通过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和限界。

径向叶轮构成用于,通过驱动马达置于围绕旋转轴线的转动运动,以便将气体穿过气体入口抽吸并且径向向外输送。在将气体径向向外输送时,气体由于径向叶轮的转动运动附加地加载有指向环周方向的运动分量,由此气体在达到流动通道的外围区域时有利地已经主要沿着环周方向朝向气体出口运动。

流动通道与气体出口的连接优选地相对于旋转轴线沿切向的、直线的方向进行。有利地,流体通道的外围区域到气体出口的过渡连续地进行。以所述方式,气体流的偏转以及在流动通道和气体出口之间的涡流最小化。气体出口因此优选地在流动通道的径向外部设置。

有利地,第一壳体部分和更有利地还有第二壳体部分分别整体一件式地制造并且优选地作为铸造元件制造。铸造元件能够分别尤其由铝或锌制造。通过其分别一件式的构成方案,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不仅可尤其简单地制造,而且潜在不密封的部位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有利地,径流式流体机械具有按照iec标准60529根据ip67的密封性。在分别作为铸造元件制造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时,此外实现尤其鲁棒的流体机械。第一壳体部分的一件式此外尤其在由金属制造时引起将马达热量优化地传递到第一壳体部分的对流动通道限界的面上,从而引起通过流动通道中的气体流有效率地引出热量。在其他同样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部分和/或第二壳体部分但是也能够多件式地构成。然而有利地,至少一个第一壳体部分或第二壳体部分一件式地构成。

气体入口优选为轴向的气体入口,穿过所述轴向的气体入口,气体沿平行于径向叶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抽吸进入到流动通道中。

气体出口优选为轴向的气体出口,穿过所述轴向的气体出口,气体沿平行于径向叶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方向向外输送。轴向的气体出口能够实现流体机械的尤其节约空间的使用。尤其地,由此也能够实现,以节约空间的方式将多个这种径流式流体机械串联地相继连接地设置。

为了将从流体通道朝向流体出口的方向流动的气体偏转,第二壳体部分优选地具有偏转元件,所述偏转元件尤其地并且优选地能够为一件式地在第二壳体部分上构成的元件。偏转元件尤其用于,将从流动通道中流出的气体沿如下方向偏转,所述气体沿所述方向从流体机械中穿过气体出口向外输送。偏转元件对此有利地具有连续弯曲的面,所述面用于气体流的偏转。优选地,偏转元件构成用于,引起流动气体的大约90°的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偏转元件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气体出口中,尤其伸入到壳体出口的环绕地由第一壳体部分限界的区域中。以所述方式,实现从流动通道到气体出口的优化的、也就是说对于气体流而言尽可能无湍流的过渡。

流体机械的一个尤其鲁棒的且紧凑的构造方式能够在如下情况下实现,即当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在外侧在流动通道的区域中分别尽可能板状地构成。流动通道因此在内侧上,也就是说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的彼此朝向的侧上优选地分别以凹部的形式构成。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在流动通道的区域中的板状的外侧但是还具有其他优点。因此,例如能够设有简单的钻孔和螺纹孔,以便将两个壳体部分彼此连接和/或与其他构件连接,或者能够简单地施加外侧的标记等。

在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有利地存在密封元件,以便将流动通道环绕地向外密封。密封元件尤其能够构成为o形环并且插入在第一或第二壳体部分上对应地为此设置的槽中。优选地,密封元件此外环绕地围绕壳体出口设置。此外,密封元件还优选围绕气体出口环绕地设置。以所述方式能够实现流动通道的和尤其还有气体出口的优选的密封。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那么因此优选地存在除了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外向外完全密封的空间,所述空间至少包含流动通道,优选至少包含流动通道和马达室。向外密封的空间优选整体上具有按照iec标准60529根据ip67实施的密封性。

第一壳体部分和优选还有第二壳体部分有利地由金属制造。流体机械由此尤其鲁棒。此外,在由金属制造时,能够将在马达室中生成的热尤其好地向外引出。

有利地,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总壳体基本上仅通过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尤其在气体入口、流动通道和气体出口的区域中,流体机械的壳体有利地仅通过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形成。将“基本上仅”理解成,总壳体还能够具有其他的、关于对气体流动和马达室限界的功能性的、然而不重要的部件,如例如用于封闭用于容纳电子单元的格室的盖。如果存在用于容纳电子单元的格室,那么所述格室优选为除了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之外向外完全密封的空间的一部分。尤其构成为o形环的密封元件那么优选地在第一壳体部分和盖之间存在。有利地,从具有电子单元的马达室或格室向外引导的端子插接器也密封地与第一壳体部分和/或盖连接。

为了能够实现与其他这种径流式流体机械的串联的相继连接,流体机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能够附加地具有耦联件,以便将气体出口与另一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入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径流式流体机械尤其适合于工业应用,如运输(“pickandplace”,拾取和放置)、清洁、空气干燥等。应用尤其也在于造纸工业。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根据附图描述,所述附图仅用于阐述并且不解释成是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沿着旋转轴线的中央横截面图,其中径向叶轮出于视图原因省去;

图3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一壳体部分的内侧的第一立体图;

图4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一壳体部分的内侧的第二立体图;

图5示出朝向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一壳体部分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6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外侧的立体图;

图7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8示出朝向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第二壳体部分的内侧的俯视图;

图9示出图1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径向叶轮、驱动马达和电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两个串联地相继连接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立体图,所述流体机械分别根据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构成;

图11示出图10的两个串联地相继连接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侧视图;

图12示出具有两个径向叶轮的根据本发明的径流式流体机械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中央横截面图;以及

图13示出图12的流体机械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3在不同的视图中示出径流式流体机械的优选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功能的元件分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从图1中可见的,根据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径流式流体机械整体上具有极其紧凑的和鲁棒的结构方式。这尤其在于由基本上仅两个壳体部分1和2构成的壳体的简单的构成方案以及在于两个壳体部分1和2在如下区域中的板状的设计方案,在所述区域中这两个壳体部分彼此贴靠并且在所述区域中进行穿过流体机械的气体穿行。

不仅第一壳体部分1、而且第二壳体部分2整体上一件式作为铸造元件由金属制造。

第一壳体部分1在图3至5中示出并且如尤其在图2中良好可见地那样形成马达室11,在所述马达室中容纳有驱动马达6。因为马达室11构成为壳体部分1中的袋状的凹部并且朝向第二壳体部分2敞开地构成,所以在取下第二壳体部分2的情况下能够将驱动马达6简单地插入到马达室11中。除此之外,马达室11除了借助盖3封闭的上侧之外环绕地由第一壳体部分1包围。通过马达室11由第一壳体部分1的这种包围,能从马达室11中优化地引出热。

驱动马达6优选为交流电流电动马达,其中转子有利地设置在内部而定子有利地设置在外部。有利地,驱动马达6针对直至40000rpm的转速设计。驱动马达6用于对驱动轴61进行驱动,并且经由所述驱动轴驱动径向叶轮5,所述径向叶轮抗扭地安置在驱动轴61的前端部上(图9)。由径向叶轮5在径流式流体机械运行时执行的旋转运动限定旋转轴线r(图2)。

在驱动马达6上方,第一壳体部分1本身敞开地构成,然而借助已经提到的盖3封闭。盖3同样整体上一件式地并且作为铸造元件由金属制造。为了将盖3可松开地固定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螺丝通过盖3的螺纹孔31拧入到对应地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设置的螺纹孔18中(参见图3)。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和盖3直接贴靠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将热量从马达室11中经由盖3良好地引出是可能的。

在盖3下方,即在盖3和驱动马达6之间设有格室13,所述格室用于安置电子单元7。电子单元7尤其用于驱动马达6的控制和能量供应并且具有电路板71,所述电路板具有在上侧和下侧上安置的电子部件711。在电路板71上此外安置有端子插接器72,所述端子插接器穿过对应地在盖3上设置的穿通开口向外伸出。端子插接器72用于连接外部的和在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和能量供应单元。借助于将盖3从第一壳体部分1拧下,电子单元7可良好触及并且在需要时可以简单地维护或更换。在盖3和第一壳体部分1之间能够设有密封元件,例如o形环,所述密封元件例如插入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的槽中,以便将格室13和马达室11向外密封。

围绕格室13环绕地,第一壳体部分1具有密封槽,在所述密封槽中插入密封元件32,所述密封元件尤其能够构成为o形环。密封元件32用于将第一壳体部分1相对于盖3在格室13的区域中密封。有利地,在图中然而未示出并且优选地构成为o形环的另一密封元件在端子插接器72和盖3之间设置,以便提供格室13的环绕端子插接器72的向外的密封。

如例如在图3中可见的那样,第一壳体部分1在其包围马达室11的区域中具有外侧的冷却肋17,所述冷却肋用于将热量从马达室11中引出。

在马达室11的前部的、也就是说朝向第二壳体部分2的端部的区域中,第一壳体部分1垂直地、也就是说关于旋转轴线r径向向外地过渡到环绕的突出区域19中。第一壳体部分1在所述突出区域19中至少在其指向下方、也就是说指向马达室11的方向的侧上尽可能板状地构成。突出区域19整体上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状。

在包围马达室11的区域下方,第一壳体1的基座16从突出区域19向后延伸。向上与第一壳体部分1的包围马达室11的区域连接的基座16具有螺丝孔161,用于将径流式流体机械固定在其他构件或承载元件上。

在朝向第二壳体部分2的前侧上,第一壳体部分1在突缘19的区域中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连同第二壳体部分2的在下文中还阐述的凹部一起形成流动通道8。流动通道8与旋转轴线r同心环绕地设置并且具有内部的径向区域81,所述径向区域径向向外地过渡到外部的外围区域82中。在径向区域81中,第一壳体部分1轻微凹陷,然而平坦地构成。在外围区域82中,第一壳体部分1环形环绕凹陷地构成,其中径向区域81的凹部沿径向方向环绕地过渡到外围区域82的环形的凹部中。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在此在根据图2的横截面图中通过第一壳体部分1的倒圆的限界面限界。

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关于其横截面如例如在图5中良好可见的那样沿环周方向连续地扩宽。在图5中在上部示出的区域中,在第一壳体部分1中构成的、形成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的凹部切向地并且以继续扩宽的横截面过渡到气体出口12中。气体出口12通过气体出流接管121形成,所述气体出流接管在第一壳体部分1的后侧上平行于旋转轴线r向后延伸。完全由第一壳体部分1形成的气体出流接管121对气体出流开口限界,穿过所述气体出流开口,从流体通道8中流出的气体能够从径流式流体机械中吹出。在其内侧上,气体出流接管121具有内螺纹,用于连接例如空气管路或耦联元件。

为了能够实现从流动通道8到气体出流接管121的连续的从而尽可能无湍流的过渡,在第一壳体部分1的前侧上形成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的凹部连续地经由倒圆的面过渡到气体出流接管121中。换言之,凹部朝向气体出口12越来越凹陷。在流体出口12的区域中,在第一壳体部分1中因此构成连通的开口。气体出流接管121平行于旋转轴线r从突出区域19向后延伸。

环绕地围绕形成流动通道8的凹部,第一壳体部分1具有密封槽14,呈o形环形式的密封元件4插入所述密封槽中。密封槽14从而密封元件4不仅环绕地围绕流动通道8设置,而且也围绕气体出口12或由气体出口12形成的穿通开口。密封元件4用于将第一壳体部分1相对于第二壳体部分2在流动通道8的区域中密封。

在第一壳体部分1的突出区域19的角部中分别设有螺纹孔15,所述螺纹孔用于将第二壳体部分2固定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

第二壳体部分2尤其在图6至8中示出。如在图6中可见的,第二壳体部分2具有整体上尽可能板状的外部形状,除了在前侧上突出的壳体入流接管211和在后侧上突出的偏转元件22。第二壳体部分2在此描述尽可能方形的形状,对应于第一壳体部分的突缘19的形状。

气体入流接管211与旋转轴线r同心地设置,并且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从第二壳体部分2的除此之外尽可能平坦地构成的前侧向外延伸。壳体入流开口贯通地延伸穿过壳体入流接管211和第二壳体部分2,从而形成气体入口21。在其内侧上,气体入流接管211具有内螺纹212,用于例如连接空气管路或耦联元件。

在第二壳体部分2的在图7和8中可见的后侧或内侧上,相对于壳体入口21同心地并且环绕地构成有凹部,所述凹部连同第一壳体部分1的在更上文中描述的凹部形成流动通道8和对其限界。类似于第一壳体部分1的凹部,第二壳体部分2的凹部也具有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对流动通道8的径向区域81限界,以及具有外部区域,所述外部区域对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限界。

第二壳体部分2的凹部的形成流动通道8的径向区域82的内部区域具有锥形地构成的前部的限界面,具有沿着旋转轴线r朝向第一壳体部分1定向的张开角。尤其在图2中良好可见的锥形的限界面对应于径向叶轮5的同样锥形构成的前侧。

环绕地在锥形的限界面上沿径向方向连接有环形的凹部,所述环形的凹部形成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类似于第一壳体部分1的环形的凹部,第二壳体部分2的环形的凹部沿着环周方向也连续地扩宽并且具有倒圆的限界面。

在图8中在上部示出的区域中,形成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的凹部沿切向的、直线的方向继续引导至偏转元件22。偏转元件22当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符合规定地彼此连接时伸入到气体出口12和尤其第一壳体部分1的气体出流接管121中。所述偏转元件用于,将从流动通道8中流出的气体尽可能无湍流地以大约90°偏转并且导入到气体出流接管121中。偏转元件22对此具有连续倒圆的内面,沿着所述内面将气体流以大约90°偏转到平行于旋转轴线r延伸的方向中。偏转元件22此外也在气体流的横截面中具有倒圆的限界面,所述限界面连续地过渡到如下倒圆的限界面中,所述限界面由第二壳体部分2的凹部构成,所述凹部形成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

围绕形成流动通道8的凹部,第二壳体部分2具有整体上平坦地构成的密封面23。密封面23环绕地围绕壳体入口21和围绕偏转元件22延伸。所述密封面用于安放密封元件4从而作为密封座用于将流动通道8向外密封。

在第二壳体部分2的角部中分别设有螺丝孔24,穿过所述螺丝孔能够将螺丝拧入到第一壳体部分1的螺纹孔15中,以便将第二壳体部分2固定在第一壳体部分2上。

流动通道8因此在一侧通过凹部形成,所述凹部在第一壳体部分1的朝向第二壳体部分2的侧上构成,以及在另一侧上通过与此配合的凹部形成,所述凹部在第二壳体部分2的朝向第一壳体部分1的侧上构成。在外围区域82中,流动通道8连通地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大致圆形的横截面也在流动通道8延续时在偏转元件22的区域中和在气体出流接管121的区域中存在。由于所述连续圆形的横截面,在流体机械之内实现尽可能无湍流的气体引导。

在图9中示出的径向叶轮5在毂52的区域中抗扭地安置在驱动轴61上。在毂52的区域中从而与旋转轴线r同心地,在径向叶轮5的前壁53中构成有圆形的输入开口,所述输入开口形成空气进入区域55。在前壁53和后壁54之间设置的叶轮叶片51分别大致径向向外地延伸并且在运行中用于,将流入到空气进入区域55中的气体径向向外输送。气体在此经由在径向外部设置的空气离开区域56离开径向叶轮5。

由于前壁53的锥形的构成方案,用于气体的空间沿径向方向向外在前壁53和后壁54之间减小。气体因此在向外输送时越来越密封。

径向叶轮5在流动通道8的径向区域81中、即在第一壳体部分1和第二壳体部分2之间设置。

由于密封元件4和32,通过第一壳体部分1、第二壳体部分2和盖3限界的内部空间除了气体入口21和气体出口121之外完全地并且优选地按照iec标准60529根据ip67向外密封,所述内部空间包括流动通道8、马达室11和格室13。在马达室11中和在格室13中,在流体机械运行时因此优选地主要存在相对于外部压力提高的压力,所述压力尤其能够基本上对应于流动通道8中的压力。

在径流式流体机械运行时,径向叶轮5由驱动马达6置于围绕旋转轴线r的转动运动。由此,由叶轮叶片51将气体或空气穿过气体入流接管211抽吸进入到流动通道8中并且在其径向区域81中径向向外输送。叶轮叶片51将气体同时沿环周方向移动,所述气体因此沿着螺旋线从径向区域81到达流动通道8的外围区域82中。经由外围区域82,压缩的气体到达偏转元件22,在那里所述气体以大约90°偏转到平行于旋转轴线r延伸的方向上并且穿过气体出流接管121吹出。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气体的压力,多个这种径流式流体机械能够串联地相继连接。对此,第一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出流接管121能够耦联到第二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入流接管211上,这在图10和11中示出。输出压力由此加倍,或者在更多这种径流式流体机械的相继连接时对应地多倍增大。

为了耦联两个径流式流体机械,能够使用耦联件9,所述耦联件在一侧能够拧入到第一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出流接管121的内螺纹中,并且在另一侧能够拧入到第二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出流接管211的内螺纹212中。

为了也在串联地相继连接的径流式流体机械中得到相对紧凑的设置,两个流体机械如在图10中示出的那样能够相对于彼此转动180°地相互设置。那么第二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出口12刚好与第一径流式流体机械的气体入口21齐平。

作为用于提高气体压力的其他可行性,能够在径流式流体机械中设有分别具有径向叶轮5的多级。对应的实施方式在图12和13中示出。两个径向叶轮5都抗扭地安置在驱动轴61上从而能够由驱动马达6驱动。在第一壳体部分1和第二壳体部分2之间在两个径向叶轮5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中间部分10。中间部分10对流动通道8在两侧限界,这就是说在一侧朝向第一壳体部分1和在另一侧朝向第二壳体部分2。通过第二壳体部分2的壳体入流接管211流入的气体因此首先在第一径向叶轮5的区域中到达流动通道8的第一径向区域81中,所述第一径向叶轮形成流体机械的第一(高压)级。从所述第一径向叶轮5开始,气体随后径向向外地输送到外围区域82中并且从那里沿着第一径向叶轮5的后侧又朝向旋转轴线r的方向以及轴向地穿过在中间部分10中在中央设置的穿通开口输送。从所述穿通开口离开,气体直接到达流动通道8的第二径向区域81中,所述第二径向区域处于第二径向叶轮5的区域中。第二径向叶轮5形成流体机械的第二(低压)级。由第二径向叶轮5将气体径向向外地输送到流动通道5的第二外围区域82中并且随后穿过气体出流接管121向外输送。为了优化地匹配于相应的压力关系,第一和第二径向叶轮5和同样第一和第二径向区域81以及第一和第二外围区域82分别不同地构成并且尤其不同地定尺寸。

优选一件式地、尤其作为铸造元件制造的中间部分10因此形成径流式流体机械的另一壳体部分。在中间部分10中设置的中央的穿通开口在此形成用于流体机械的第二(低压)级的气体入口或用于第一(高压)级的气体出口。根据观察方式,第一壳体部分1能够连同中间部分10或者但是第二壳体部分2能够连同中间部分10也视作为多件式的壳体部分1、10或2、10。

当然,在此描述的发明不局限于提出的实施方式并且多种变型形式是可能的。因此,气体出口原则上也能够通过第二壳体部分2形成并且由其环绕地限界。气体那么与其穿过气体入流接管抽吸的方向相反地从气体出流接管中吹出。偏转元件那么替代在第二壳体部分2上在第一壳体部分1上构成。此外,径向叶轮也能够与在图9中示出的径向叶轮5不同地任意地构成。尤其地,也能够取消前壁53或后壁54。优选地,出于稳定原因,然而存在前壁53和后壁54。耦联件9也能够任意不同地构成并且例如包括柔性的连接软管。多种其他变型形式是可考虑的。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壳体部分

11马达室

12气体出口

121气体出流接管

13格室

14密封槽

15螺纹孔

16基座

161螺丝孔

17冷却肋

18螺纹孔

19突出区域

2第二壳体部分

21气体入口

211气体入流接管

212内螺纹

22偏转元件

23密封面

24螺丝孔

3盖

31螺丝孔

32密封元件

4密封元件

5径向叶轮

51叶轮叶片

52毂

53前壁

54后壁

55空气进入区域

56空气离开区域

6驱动马达

61驱动轴

7电子单元

71电路板

711电子部件

72端子插接器

8流动通道

81径向区域

82外围区域

9耦联件

10中间部分

r旋转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