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9614发布日期:2021-01-24 07:1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生活和工业中都会有一种广泛的机器,电机泵,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就是这样的机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但是睡着机器的增多,这些电机泵的故障率不断上升,一般人会认为是这些机器生产时的质量问题,殊不知其实是这些电机泵长时间的运转导致内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这些热无法散掉,会将电机泵内部的造成烧毁,最终导致电机泵的损坏,一些传统的散热方法就是将电机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运行,给电机泵自行降温的时间,这样下来会导致工作的效率下降,还有对将风扇对着电机泵吹进行散热,这样只会徒增能耗,并不能对电机泵散热,还有部分电机泵的损毁是因为电机收到震动而导致整个电机泵抖动,输出轴端的晃动幅度大,导致连接不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内壁安装有电机泵本体,且电机泵本体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电机泵本体的输出轴穿过箱体延伸至外壁,且电机泵本体的输出轴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中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靠近第一齿轮的一端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套接有第一锥齿,所述箱体内壁远离电机泵本体的一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且第二固定块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一锥齿的一端套接有第二锥齿,所述电机泵本体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处安装有散热扇,所述箱体顶部外壁安装有制冷片,且箱体靠近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换气扇,所述箱体的底部焊接有垫块优选的,所述垫块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且支撑杆之间填充有橡胶,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箱体的底部外壁焊接。
[0005]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靠近电机泵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契合于制冷片的方槽,且制冷片安装在方槽中,位于所述制冷片的顶部的箱体外壁铰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表面,且防护罩的表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微型散热孔。
[0006]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端开设有契合于换气扇的圆孔,且换气扇安装在圆孔中,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锥齿的一端与换气扇的扇叶焊接,且圆孔远离换气扇的一端安装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较小。
[0007]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两个第二固定块上均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中
均套接有轴承,所述传动杆和转动杆均转动在轴承的内圈。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啮合,且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对套接在传动杆和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相互啮合,且转动杆和传动杆形成传动配合。
[0009]
优选的,所述电机泵本体、制冷片和散热扇均通过导线连接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电源。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电机泵本体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杆、第一锥齿、第二锥齿、转动杆和换气扇实现电机泵运转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传动杆和第一锥齿转动,第一锥齿与第二锥齿啮合带动转动杆和换气扇转动将箱体内部的热气带出箱体内部,相比于传统方式用电扇对电机泵本体吹的方式,有利于高效的对电机泵本体散热并且更加的节能高效,提高电机泵本体的工作效率;2、通过箱体、制冷片、散热扇和防护罩实现电机泵本体运转时自身的扇热无法满足,散热扇帮助电机泵本体进行散热,将热气带出电机泵本体内部,通过制冷片的一端吸热一端放热实现将内部热量吸出,并对箱体内部降温,相比于传统方式的间歇使用电机泵,有利于提高电机泵本体的工作效率,防止电机泵本体长时间运行导致的内部损坏,降低电机泵本体的运行成本;3、通过箱体和箱体底部的垫块实现垫块中的底板承受箱体的压力,橡胶将电机泵本体的震动和地面的震动减缓,避免过度的震动导致电机泵本体的输出轴连接处不稳,有利于保护电机的整体结构,提高电机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箱体、2电机泵本体、3第一固定块、4第一齿轮、5传动杆、6第二齿轮、7第一锥齿、8第二固定块、9转动杆、10第二锥齿、11散热扇、12制冷片、13换气扇、14垫块、15底板、16橡胶、1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
参照图1-3,一种电机泵用降温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一侧内壁安装有电机泵本体2,且电机泵本体2的顶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块3,所述电机泵本体2的输出轴穿过箱体1延伸至外壁,且电机泵本体2的输出轴位于箱体1内部的一端套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固定块3中转动连接有传动杆5,且传动杆5靠近第一齿轮4的一端套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传动杆5远离第二齿轮6的一端套接有第一锥齿7,所述箱体1内壁远离电机泵本体2的一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块8,且第二固定块8中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3和两个第二固定块8上均开设有圆形孔,且圆形孔中均套接有轴承,所述传动
杆5和转动杆9均转动在轴承的内圈,通过电机泵本体2的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传动杆5、第一锥齿7、第二锥齿10、转动杆9和换气扇13实现电机泵本体2运转时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带动第二齿轮6、传动杆5和第一锥齿7转动,第一锥齿7与第二锥齿10啮合带动转动杆9和换气扇13转动将箱体1内部的热气带出箱体1内部,相比于传统方式用电扇对电机泵本体2吹的方式,有利于高效的对电机泵本体2散热并且更加的节能高效,提高电机泵本体2的工作效率,所述转动杆9靠近第一锥齿7的一端套接有第二锥齿10,所述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且第一锥齿7和第二锥齿10相对套接在传动杆5和转动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箱体1、制冷片12、散热扇11和防护罩17实现电机泵本体2运转时自身的扇热无法满足,散热扇11帮助电机泵本体2进行散热,将热气带出电机泵本体2内部,通过制冷片12的一端吸热一端放热实现将内部热量吸出,并对箱体1内部降温,相比于传统方式的间歇使用电机泵,有利于提高电机泵本体2的工作效率,防止电机泵本体2长时间运行导致的内部损坏,降低电机泵本体2的运行成本,所述第一锥齿7和第二锥齿10相互啮合,且转动杆9和传动杆5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电机泵本体2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处安装有散热扇11,所述箱体1顶部外壁安装有制冷片12,且箱体1靠近转动杆9的一端安装有换气扇13,所述箱体1的一端开设有契合于换气扇13的圆孔,且换气扇13安装在圆孔中,所述转动杆9远离第二锥齿10的一端与换气扇13的扇叶焊接,且圆孔远离换气扇13的一端安装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较小,所述箱体1的顶部靠近电机泵本体2的一端开设有契合于制冷片12的方槽,且制冷片12安装在方槽中,所述电机泵本体2、制冷片12和散热扇11均通过导线连接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电源,位于所述制冷片12的顶部的箱体1外壁铰接有防护罩17,所述防护罩17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箱体1表面,且防护罩17的表面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微型散热孔,所述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垫块14,所述垫块14包括底板15,所述底板15的顶部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且支撑杆之间填充有橡胶16,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箱体1的底部外壁焊接,通过箱体1和箱体1底部的垫块14实现垫块14中的底板15承受箱体1的压力,橡胶16将电机泵本体2的震动和地面的震动减缓,避免过度的震动导致电机泵本体2的输出轴连接处不稳,有利于保护电机泵本体2的整体结构,提高电机泵本体2的工作效率。
[0015]
通过将电机泵本体2安装在箱体1的底部一侧,且电机泵本体2的输出轴穿过箱体1的一侧,将位于箱体1内部的输出轴套接上第一齿轮4,箱1体的顶部安装第一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3中转动连接传动杆5,传动杆5的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二齿轮6和第一锥齿7,箱体1的一侧安装两个第二固定块8,且第二固定块8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转动杆6的两端分别套接有第二锥齿10和安装有换气扇13,通过电机泵本体2的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传动杆5、第一锥齿7、第二锥齿10、转动杆9和换气扇13实现电机泵本体2运转时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带动第二齿轮6、传动杆5和第一锥齿7转动,第一锥齿7与第二锥齿10啮合带动转动杆9和换气扇13转动将箱体1内部的热气带出箱体1内部,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制冷片12,电机泵本体1的尾部安装有散热扇11,通过箱体1、制冷片12、散热扇11和防护罩17实现电机泵本体2运转时自身的扇热无法满足,散热扇11帮助电机泵本体2进行散热,将热气带出电机泵本体2内部,通过制冷片12的一端吸热一端放热实现将内部热量吸出,并对箱体1内部降温,箱体1的底部焊接有两个垫块14,通过箱体1和箱体1底部的垫块14实现垫块14中的底板15承受箱体1的压力,橡胶16将电机泵本体2的震动和地面的震动减缓,避免过度的震动导致电机泵本体2的输出轴连接处不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