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9249发布日期:2021-01-24 06:5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压缩机的工作,制冷剂气体不断地向排气腔流动,润滑油夹杂在制冷剂气体中被带入排气腔内,润滑油因重力作用沉积在排气腔的底部,因此压缩机内的运动机构所在的各个工作腔容易缺油。为使润滑油返回到工作腔中,通常在压缩机中设置回油通道。
[0003]
当润滑油内有杂质时,对高速运行的轴承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导致轴承轨道的磨损和保持架的断裂。为了提高回油的清洁度,在通常在上述回油通道的入口设置过滤器,将润滑油过滤后再流入回油通道内进入中间体轴承腔或背压腔。
[0004]
但过滤器处于排放腔中,排放腔是压缩机中压力最高且气流最大的区域,而回油通道的压力较低,因此过滤器两端存在明显压差。混合在润滑油中的杂质如运动机构磨擦的金属磨屑、脱落的涂层等受到气流和压差的作用,很容易汇集在后盖滤网表面,造成滤网堵塞,影响了回油,导致中间体轴承和动盘背面缺油。严重时会阻止高压气流流入背压腔,导致背压腔压力下降,引起动静盘脱离,影响压缩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及压缩机,能够解决过滤器已被堵塞的问题。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回油通道,用于连通压缩机的排气腔以将所述排气腔底部的润滑油送至压缩机的待润滑部件;所述回油通道包括沿其内润滑油流向依次连通的引入流道和第一流道,所述引入流道远离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所述引入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下方;
[0008]
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流道内且至少部分被限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0009]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与其密封连接的第二壳体;
[0010]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引入流道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端面且与所述引入流道相交,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引入流道的相交位置正对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且由所述第二壳体封堵所述相交位置。
[0011]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外壁呈锥形,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大径端被限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外,且抵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封堵所述相交位置的端面。
[0012]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引入流道连
通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流道内且抵接于所述台阶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封堵所述相交位置的端面。
[0013]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引入流道连通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流道内且抵接于所述台阶面;
[0014]
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还包括节流管,所述节流管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部的下游,所述节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安装部,所述节流管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内壁。
[0015]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节流管外壁和所述第一流道内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0016]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油通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流道下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孔径以形成节流孔。
[0017]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入流道用于连通所述排气腔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0018]
作为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入流道水平设置。
[0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引入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的一端设于第一流道的下方,且第一过滤器的一端伸入第一流道内且至少部分被限位于第一流道内,使第一过滤器与排气腔之间间隔了引入流道,引入流道具有稳流作用,使部分杂质在流动过程中沉积在引入流道的底部,而且使第一过滤器上、下游的压差不明显,且第一过滤器的位置较高,被第一过滤器阻挡的杂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其下方的引入流道内,减小了第一过滤器被堵塞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压缩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7]
图中:
[0028]
11、电动马达;12、转轴;121、曲柄销;13、偏心轮;14、动涡盘;15、静涡盘;
[0029]
21、第一壳体;211、排气孔;212、第一端面;213、第二端面;22、第二壳体;23、后盖;24、背压腔;25、低压腔;26、高压腔;27、排气腔;
[0030]
31、引入流道;32、第一流道;33、第二流道;34、节流管;
[0031]
41、第一过滤器;42、第二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3]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及压缩机,其中压缩机包括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静涡盘15、动涡盘14、转轴12和后盖23,其中,上述压缩机回油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第一壳体21和与其密封连接的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22背对第一壳体21的一端和后盖23密封连接,动涡盘14和静涡盘15设于后盖23和第二壳体22围成的空间内。
[0034]
转轴12的一端连接电动马达11的转子,另一端与第一壳体21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并穿出第一壳体21连接有与其偏心设置的曲柄销121,曲柄销121外固定套设有偏心轮13,偏心轮13与动涡盘14连接。动涡盘14和第二壳体22之间围成有背压腔24,偏心轮13位于背压腔24内。
[0035]
动涡盘14偏心套设于静涡盘15内,动涡盘14和静涡盘15啮合以形成相互连通的高压腔26和低压腔25,静涡盘15背对动涡盘14的端面与后盖23和第一壳体21围成与高压腔26连通的排气腔27,静涡盘15中心设有排气孔211,排气孔211内设有排气阀,高压腔26能够通过排气孔211与排气腔27连通。
[0036]
电动马达11工作使转轴12转动,转轴12带动偏心轮13转动,使动涡盘14相对于静涡盘15转动,低压腔25内的气体随着动涡盘14和静涡盘15的转动逐渐进入高压腔26,由于高压腔26的体积逐渐减小,进入高压腔26内的气体逐渐变化为高压气体,高压腔26内的高压气体将会打开排气阀进入排气腔27内;同时会有部分润滑油跟随高压气体进入排气腔27内,排气腔27内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排气腔27的底部。对于空调系统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高压气体指的是制冷剂。
[0037]
优选地,为了便于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沉积在排气腔27的底部,在排气腔27内设置油气分离器。具体地,油气分离器安装于后盖23上。
[0038]
上述第一壳体21内设有回油通道,用于连通压缩机的排气腔27以将排气腔27底部的润滑油送至压缩机的待润滑部件;回油通道包括沿其内润滑油流向依次连通的引入流道31和第一流道32,引入流道31远离第一流道32的一端用于与排气腔27连通,引入流道31与第一流道32连通的一端位于第一流道32的下方;压缩机回油结构还包括第一过滤器41,第一过滤器41的一端伸入第一流道32内且至少部分被限位于第一流道32内。
[0039]
本实施例中,引入流道31与第一流道32连通的一端位于第一流道32的下方,且第一过滤器41的一端伸入第一流道32内且至少部分被限位于第一流道32内,使第一过滤器41与排气腔27之间间隔了引入流道31,引入流道31具有稳流作用,使部分杂质在流动过程中沉积在引入流道31的底部,而且使第一过滤器41上、下游的压差不明显,且第一过滤器41的位置较高,被第一过滤器41阻挡的杂质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其下方的引入流道31内,减小了第一过滤器41被堵塞的概率。
[0040]
具体地,第一壳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2和第二端面213,引入流道31水平设于第二壳体22的下部且贯穿第一端面212和第二端面213,引入流道31的一端与排气腔27连通,另一端被第二壳体22封堵。第一流道32的一端贯穿第一端面212且与引入流道31相交,第一流道32和引入流道31的相交位置正对第二壳体22的端面且由第二壳体22封堵相交位置,以便于安装第一过滤器41。
[004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的外壁呈锥形,第一过滤器41的大径端被限位于第一流道32外,且抵接于第二壳体22封堵相交位置的端面。
[0042]
具体地,第一过滤器41的大径端的外径大于第一流道32的最大口径,使第一过滤器41的大径端被限位于第一流道32外,再利用第二壳体22封堵相交位置的端面限制第一过滤器41脱离第一流道32,实现对第一过滤器41的安装。无需采用其他安装工具和定位件,只需将第一过滤器41的小径端推入第一流道32内,再将第二壳体22和第一壳体21连接以压紧第一过滤器41即可,安装方式简单,拆装效率高。
[0043]
进一步地,回油通道还包括与第一流道32连通且位于第一流道32下游的第二流道33,第二流道33的孔径小于第一流道32的孔径以形成节流孔。通过节流孔降低流出第二流道33的润滑油的油压。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33的远离第一流道32的一端与背压腔24连通,于其他实施例中,对于部分型号的压缩机而言,还可以不设置背压腔24,将第二流道33流出的润滑油直接送至待润滑部件所在的工作腔,以对待润滑部件进行润滑。
[0044]
实施例二
[0045]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进一步的优化。具体地,如图3所示,引入流道31用于连通排气腔27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过滤器42,第二过滤器42的过滤精度低于第一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通过第二过滤器42对润滑油进行初步过滤,由于第二过滤器42的过滤精度低于第一过滤器41的过滤精度,第二过滤器42不易被堵塞。
[0046]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和第二过滤器42均为滤网结构。第一过滤器41的目数大于第二过滤器42的目数,即第一过滤器41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二过滤器42的网孔直径。
[0047]
实施例三
[0048]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一不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选用桶状过滤器,第一流道32与引入流道31连通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面,第一过滤器41的一端伸入第一流道32内且抵接于台阶面,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壳体22封堵相交位置的端面。
[0049]
实施例四
[005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二不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41选用桶状过滤器,第一流道32与引入流道31连通的一端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面,第一过滤器41的一端伸入第一流道32内且抵接于台阶面;压缩机回油结构还包括节流管34,节流管34位于第一过滤器41的过滤部的下游,节流管34连接于第一过滤器41的安装部,节流管34密封连接于第一流道32内壁。
[0051]
将节流管34连接于第一过滤器41,再将节流管34与第一流道32内壁密封连接,以将第一过滤器41安装在第一流道32内。
[0052]
优选地,第一流道32的内壁和节流管34的外壁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0053]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5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