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风扇摇头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4816发布日期:2021-02-03 07:4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手持风扇摇头底座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


背景技术:

[0002]
在天气炎热的夏天,人们外出时难免会遇到没有风扇或空调的时候,家用的风扇因为体积大,且需要电源供电而无法随身携带使用;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器设备体积也在逐渐缩小,且功能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市面上的各种手持风扇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和上班族的青睐,这些手持风扇的体积小,携带方便,无论在户外或是其他没有降温设备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0003]
现有技术中手持风扇普遍不具有摇头功能,即使有摇头功能,其旋转角度较小,往返周期太快,使用时用户体验不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其可使手持风扇实现摇头功能,旋转角度大,往返周期适中,用户体验佳。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手持风扇摇头底座,包括有外壳、转筒、转筒齿轮以及五轴减速电机;该外壳内设置有两限位柱,两限位柱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该转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并露出外壳的表面;该转筒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内,转筒齿轮具有一与两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条,转筒齿轮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中,且转筒齿轮与转筒固定连接,转筒随转筒齿轮来回转动;该五轴减速电机设置于外壳内,五轴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转筒齿轮啮合。
[0007]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有上壳体和底盖,该上壳体具有的开口朝下的容置腔,前述转筒、转筒齿轮、五轴减速电机和传动齿轮均安装在容置腔中,该底盖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0008]
优选的,所述两限位柱于上壳体的底部一体延伸出。
[0009]
优选的,所述底盖通过多个螺钉与上壳体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底盖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
[0011]
优选的,所述转筒齿轮的可转动角度为150
°

[0012]
优选的,所述转筒齿轮位于转筒的下方并通过螺钉与转筒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路板,该五轴减速电机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5]
通过利用五轴减速电机受阻后反转的特性,带动转筒旋转到特定位置并受阻,使其反转工作,到另一侧受阻时再反转,如此反复运行,实现转筒带动风扇摇头的功能,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0016]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分解图。
[0021]
附图标识说明:
[0022]
10、外壳
ꢀꢀꢀꢀꢀꢀꢀꢀꢀꢀꢀꢀꢀꢀꢀꢀꢀꢀꢀꢀꢀꢀ
11、上壳体
[0023]
12、底盖
ꢀꢀꢀꢀꢀꢀꢀꢀꢀꢀꢀꢀꢀꢀꢀꢀꢀꢀꢀꢀꢀꢀ
13、螺钉
[0024]
14、防滑垫
ꢀꢀꢀꢀꢀꢀꢀꢀꢀꢀꢀꢀꢀꢀꢀꢀꢀꢀꢀꢀ
101、限位柱
[0025]
102、转动空间
ꢀꢀꢀꢀꢀꢀꢀꢀꢀꢀꢀꢀꢀꢀꢀꢀꢀ
103、容置腔
[0026]
20、转筒
ꢀꢀꢀꢀꢀꢀꢀꢀꢀꢀꢀꢀꢀꢀꢀꢀꢀꢀꢀꢀꢀꢀ
30、转筒齿轮
[0027]
31、限位条
ꢀꢀꢀꢀꢀꢀꢀꢀꢀꢀꢀꢀꢀꢀꢀꢀꢀꢀꢀꢀ
40、五轴减速电机
[0028]
51、螺钉
ꢀꢀꢀꢀꢀꢀꢀꢀꢀꢀꢀꢀꢀꢀꢀꢀꢀꢀꢀꢀꢀꢀ
52、传动齿轮
[0029]
53、电路板
ꢀꢀꢀꢀꢀꢀꢀꢀꢀꢀꢀꢀꢀꢀꢀꢀꢀꢀꢀꢀ
60、风扇
[0030]
61、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0、转筒20、转筒齿轮30以及五轴减速电机40。
[0032]
该外壳10内设置有两限位柱101,两限位柱101之间形成有转动空间 10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包括有上壳体11和底盖12,该上壳体11具有的开口朝下的容置腔103,该底盖12封盖住容置腔103的开口,所述两限位柱101于上壳体11的底部一体延伸出,所述底盖12通过多个螺钉13与上壳体1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底盖12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垫14。
[0033]
该转筒2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内并露出外壳10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转筒20安装在容置腔103中。
[0034]
该转筒齿轮3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内,转筒齿轮30具有一与两限位柱101配合的限位条31,转筒齿轮30来回转动于转动空间102中,且转筒齿轮30与转筒20固定连接,转筒20随转筒齿轮30来回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转筒齿轮30安装在容置腔103中,所述转筒齿轮30的可转动角度为150
°
,可以实现从左到右150
°
旋转,从左到右再回到左边作为一个周期,往返一个周期10秒,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并且,所述转筒齿轮30位于转筒20的下方并通过螺钉51与转筒20固定连接,转筒齿轮30与转筒20同轴设置。
[0035]
该五轴减速电机40设置于外壳10内,五轴减速电机40的输出轴固定有一传动齿轮52,该传动齿轮52与转筒齿轮30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该五轴减速电机40和传动齿轮52均安装在容置腔103中。
[0036]
以及,所述外壳10内还设置有电路板53,该五轴减速电机40与电路板 53电性连
接。
[0037]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8]
工作时,如图4和图3所示,将风扇60的立柱61插装固定在转筒20 上,使得风扇60可随转筒20同步转动。通电后,五轴减速电机40转动而带动传动齿轮52,传动齿轮52再传动转筒齿轮30,转筒20随转筒齿轮30 同步转动,当转筒齿轮30上的限位条31旋转并触碰到其中一限位柱101 时,转筒齿轮30受阻停止,五轴减速电机40受阻停止后反转,带动传动齿轮52与转筒齿轮30反转,当转筒齿轮30反向旋转并触碰到另一限位柱 101时,转筒齿轮30受阻停止,五轴减速电机40再次反转,如此反复循环工作,带动转筒20反复转动,实现风扇60摇头功能。
[0039]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利用五轴减速电机受阻后反转的特性,带动转筒旋转到特定位置并受阻,使其反转工作,到另一侧受阻时再反转,如此反复运行,实现转筒带动风扇摇头的功能,提高了风扇的旋转角度,以及优化了行程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0040]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