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1611发布日期:2020-10-20 11:4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带挡油板的轴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功率提升、功率密度增大,废气涡轮增压器的也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涡轮增压器的转速也越来高,最高转已超过了每分钟三十万转。同时,由于内燃机的应用范围广,更要求涡轮增压器适用于各种环境的要求,如何保证润滑油不进入压气端参与燃烧,使内燃机适用于更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是目前的的工作重点。

比如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进气负压要求在长怠速工作下达到-8kpa,有些特殊用途的内燃机要求达到-12kpa保证涡轮增压器不漏油,因此如何保证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如此低的负压下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润滑油都是来自于发动机本体,润滑油主要参与润滑油膜的建立形成轴向止推和径向油膜,隔断润滑油与压气端的空气主要靠密封环,但是目前的密封是有工作间隙。由于有间隙导致存在有滑润油进入压气端的的风险,影响正常使用和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包括位于增压器内嵌位包覆固定的轴封套体,所述轴封套体上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环绕布局的挡油板,所述轴封套体与挡油板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油板在朝向油端一侧侧壁上设有甩油腔。

优选地,所述挡油板在轴封套体轴向方向投影为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轴封套体上靠近油端一侧设有第一密封部。

优选地,所述轴封套体上背离油端一侧设有第二密封部。

优选地,所述挡油板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为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形成迷宫密封。

优选地,所述挡油板背离轴封套体一端边缘拐角处具有甩油斜角。

优选地,所述甩油斜角与甩油腔分别设于挡油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轴封套体在背离油端一侧端面边缘设有凸起的压力平衡倒角。

优选地,所述压力平衡倒角的斜面朝向油端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结构在传统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基础上,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上设计挡油板及配合结构,减少润滑油进入压气端参与燃烧的机会。同时,结构设计巧妙、整体性强、考虑周全,尽可能地阻挡润滑油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内轴封套体装配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封套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挡油板1-1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包括位于增压器内嵌位包覆固定的轴封套体1,即轴封套体1被增压器其它结构所填充,除了装配间隙或工作间隙以外无较大空间。在现有结构上,基本无需做大改动即可实现改装。所述轴封套体1上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环绕布局的挡油板1-1,所述轴封套体1与挡油板1-1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油板1-1在朝向油端一侧侧壁上设有甩油腔1-2。轴封套体1相对两侧具有气端和油端,相比于传统的密封环以及漏油路径来说,通过挡油板1-1有个直接以及延长距离的阻挡作用。即漏油在渗漏时平铺在挡油板1-1表面,铺开面积增大,间接减小漏油量,同时漏油路径变长,漏油需要绕过挡油板1-1。此外,挡油板1-1上的甩油腔1-2可以利用漏油间的吸附性集中在一起,以此减少漏油量。甩油腔1-2还可降低漏油相对轴封套体1的轴向运动,增加径向甩油,本实施例中甩油腔1-2是凹型环槽效果相比其他形状更为明显。

所述挡油板1-1在轴封套体1轴向方向投影为环形结构,此处说明挡油板1-1为连贯一体的环形结构,有利于优化结构,减少对接点和缝隙。

所述轴封套体1上靠近油端一侧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轴封套体1上背离油端一侧设有第二密封部。所述挡油板1-1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为密封环槽1-5,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形成迷宫密封。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密封部的密封环槽1-5对油端进行先期阻隔,如仍有漏油,那么还有挡油板1-1以及第二密封部三道保险。迷宫密封即利用介质通过狭小和曲折的路径来达到密封的结构,密封环槽1-5即是一种方便加工、密封性好的迷宫密封结构,能够有效挡住从轴封飞溅的润滑油。

所述挡油板1-1背离轴封套体1一端边缘拐角处具有甩油斜角1-3。通过甩油斜角1-3形成间隙口薄薄的油膜进行封闭,在原来有效阻隔漏油的基础上进一步阻止漏油相对轴封套体1轴向的流动。同时,当漏油流动到甩油斜角1-3位置时能够迅速积聚下流,从而阻隔了与后续漏油的连接,避免漏油的连贯性。

所述甩油斜角1-3与甩油腔1-2分别设于挡油板1-1两侧。当漏油进入挡油板1-1和第二密封部之间时,甩油斜角1-3主要是防止漏油反向流动,以免漏油通过油滴间的吸附性进一步加大漏油量,使得更多漏油通过挡油板1-1。

所述轴封套体1在背离油端一侧端面边缘设有凸起的压力平衡倒角1-4。压力平衡倒角1-4与甩油斜角1-3相类似,区别在于压力平衡倒角1-4是在轴封套体1表面凸起,实质也是围绕轴封套体1呈环状。

所述压力平衡倒角1-4的斜面朝向油端一侧,可以起到此区域内的动态压力平衡,防止进入到第二密封部与挡油板1-1之间的漏油进入气端,同时也兼具阻隔和油膜封闭的功能,在此不作过多阐述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结构在传统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基础上,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上设计挡油板及配合结构,减少润滑油进入压气端参与燃烧的机会。同时,结构设计巧妙、整体性强、考虑周全,尽可能地阻挡润滑油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包括位于增压器内嵌位包覆固定的轴封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套体上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环绕布局的挡油板,所述轴封套体与挡油板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油板在朝向油端一侧侧壁上设有甩油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在轴封套体轴向方向投影为环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套体上靠近油端一侧设有第一密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套体上背离油端一侧设有第二密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为密封环槽,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形成迷宫密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背离轴封套体一端边缘拐角处具有甩油斜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斜角与甩油腔分别设于挡油板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套体在背离油端一侧端面边缘设有凸起的压力平衡倒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倒角的斜面朝向油端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带挡油板结构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轴封结构,解决了增压器的轴封密封性问题,包括位于增压器内嵌位包覆固定的轴封套体,所述轴封套体上设有以轴线为中心环绕布局的挡油板,所述轴封套体与挡油板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挡油板在朝向油端一侧侧壁上设有甩油腔,所述挡油板在轴封套体轴向方向投影为环形结构,所述轴封套体上靠近油端一侧设有第一密封部,所述轴封套体上背离油端一侧设有第二密封部。在传统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基础上,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封上设计挡油板及配合结构,减少润滑油进入压气端参与燃烧的机会。同时,结构设计巧妙、整体性强、考虑周全,尽可能地阻挡润滑油泄漏。

技术研发人员:潘剑辉;谢贤峰;陈唯;曾奕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合泰汽车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