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6015发布日期:2020-12-22 11:0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柱安装后清理杯口积水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及雨季施工季节,杯口钢柱安装完成后,未能及时浇筑,而因下雨等原因造成杯口内积水。因其钢柱底部有钢垫板,钢柱底座板悬空,其杯口内空间狭小造成积水难以清理。积水可能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对钢柱结构稳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发明一种简洁有效,省时省力,且能把杯口内积水清理干净的措施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在杯口钢柱在安装完成后未及时灌浆,而因下雨等原因造成杯口内积水不能清理干净等问题的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桶体、拉杆、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其中,桶体为圆柱形结构,包括桶壁和桶底且二者固定连接,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进水管固定连接于桶底中央并与桶体连通,出水管设置于桶壁中上部并与桶体相连通,出水管朝向桶体的斜下方;拉杆由拉杆臂与拉杆头一体成型,拉杆头折弯呈c字型,第一活塞置于桶体的底部,第二活塞设置于第一活塞上部,第二活塞中心设置有与桶体纵轴方向一致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拉杆头部末端相铰连,拉杆臂与桶体顶部边缘通过连接件相铰连;第一活塞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软垫,其中第一固定板的直径小于桶体的内径,第一软垫的直径大于固定板直径小于桶体的内径,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软垫的中心将二者固定;第二活塞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软垫以及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直径一致,且小于桶体内径,第二软垫直径大于桶体内径,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板、第二软垫与第三固定板的中心将三者连接,紧固件的顶端与连杆底端固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与活塞的相对运动从而制造桶体内外的压强差进而将被扣钢柱内的积水抽吸上来,能够将积水清理干净,消除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结构安全问题的隐患。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进水管的长度与杯口钢柱的深度相一致。从而保证杯口最底部的积水也能够被顺利抽吸上来,提高清洁效率。

桶壁由外径20厘米,长度为50厘米钢管制成,桶底为一圆形钢板。

进水管、出水管由直径6厘米钢管制成,出水管与桶壁连接处距离桶体顶部10厘米。

连杆的顶端与拉杆头末端分别固接有螺母,螺栓穿过螺母将连杆与拉杆头相连;连接件包括固定短杆、螺栓以及螺母,固定短杆并排平行设置为两个,固定短杆的一端与桶体顶部边缘相固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且末端分别连接有螺母,拉杆臂与拉杆头交界处也固接有螺母,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将拉杆与桶体相连。此种结构可以保证拉杆头末端与连杆之间以及拉杆与桶壁之间均实现较为简单的活动连接,操作简单,节省了材料,节约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桶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活塞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塞示意图;

图中:桶体1、压杆2、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4、进水管5、出水管6、拉杆臂7、拉杆头8、连杆9、第一固定板10、第一软垫11、第二固定板12、第二软垫13、第三固定板14、紧固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主要由桶体1、拉杆2、第一活塞3以及第二活塞4等组成,其中桶体1为圆柱形结构,包括桶壁和桶底且二者固定连接,桶壁可以由8毫米厚、外径200毫米的圆柱形钢管制成,桶底可以为一圆形钢板;桶体1上设置有进水管5以及出水管6,进水管5以及出水管6均可采用直径为6厘米的细钢管,进水管5固定连接于桶底中央并与桶体1连通,进水管5长度设置为杯口钢柱的实际深度,从而来保证钢柱最底端的积水也能够被顺利抽吸出来;出水管6设置于桶壁中上部并与桶体1相连通,具体可设置于距离桶壁顶部100毫米处,能够保证较为顺畅的出水速度,出水管6朝向桶体1的斜下方;拉杆2由拉杆臂7与拉杆头8一体成型,拉杆头8折弯呈c字型,且拉杆臂7与桶体1的顶部一侧边缘通过连接件相铰连,连接件依然可以采用螺栓螺母组合,包括有固定短杆、螺栓以及螺母,固定短杆并排平行设置为两个,固定短杆的一端与桶体1顶部边缘相固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且末端分别连接有螺母,拉杆2臂与拉杆2头交界处也固接有螺母,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将拉杆2与桶体1相连并实现活动连接;将第一活塞3置于桶体1的底部,第二活塞4设置于第一活塞3上部,二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一活塞3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固定板10与第一软垫11,其中第一固定板10的直径小于桶体1的内径,第一软垫11的直径大于固定板10直径小于桶体1的内径,紧固件15穿过第一固定板10与第一软垫11的中心将二者固定,第二活塞4中心设置有与桶体1纵轴方向一致的连杆9,连杆9的另一端与拉杆头8部末端相铰连,第二活塞4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固定板12、第二软垫13以及第三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2与第三固定板14直径一致,且小于桶体1内径,第二软垫13直径大于桶体1内径,紧固件15穿过第二固定板12、第二软垫13与第三固定板14的中心将三者连接,紧固件15的顶端与连杆9底端固接。具体的可以将紧固件15设置为螺栓螺母组合,将螺栓穿过固定板以及软垫的中心,两端分别用螺母来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向桶体1内倒入一定的水来排开桶体1内的空气并密封,然后提起拉杆2使拉杆头8部推动第二活塞4下降进一步排空桶内空气,接着快速下压拉杆2使拉杆头8提着第二活塞4迅速上升,因为第二活塞4中的软垫直径大于桶体1内径,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能够在活塞迅速运动的时候使桶体1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反复几次,使桶内外压差可持续增大,进而可通过大气压的作用将杯口内积水抽吸上来通过出水管6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2与活塞的相对运动制造桶体1内外的压强差进而将杯口钢柱内的积水抽吸上来,能够将积水清理干净,消除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结构安全问题的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桶体、拉杆、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其中,桶体为圆柱形结构,包括桶壁和桶底且二者固定连接,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进水管固定连接于桶底中央并与桶体连通,出水管设置于桶壁中上部并与桶体相连通,出水管朝向桶体的斜下方;拉杆由拉杆臂与拉杆头一体成型,拉杆头折弯呈c字型,第一活塞置于桶体的底部,第二活塞设置于第一活塞上部,第二活塞中心设置有与桶体纵轴方向一致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拉杆头部末端相铰连,拉杆臂与桶体顶部边缘通过第一连接件相铰连;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塞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软垫,其中第一固定板的直径小于桶体的内径,第一软垫的直径大于固定板直径小于桶体的内径,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软垫的中心将二者固定;第二活塞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软垫以及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直径一致,且小于桶体内径,第二软垫直径大于桶体内径,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板、第二软垫与第三固定板的中心将三者连接,紧固件的顶端与连杆底端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的长度与杯口钢柱的深度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桶壁由外径20厘米,长度为50厘米钢管制成,桶底为圆形一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出水管由直径6厘米钢管制成,出水管与桶壁连接处距离桶体顶部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杆的顶端与拉杆头末端分别固接有螺母,螺栓穿过螺母将连杆与拉杆头相连;连接件包括固定短杆、螺栓以及螺母,固定短杆并排平行设置为两个,固定短杆的一端与桶体顶部边缘相固接,另一端朝向斜上方且末端分别连接有螺母,拉杆臂与拉杆头交界处也固接有螺母,螺杆穿过所述螺母将拉杆与桶体相连。


技术总结
一种钢柱安装后杯口积水清理装置,包括桶体、拉杆、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其中,桶体为圆柱形结构,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拉杆由拉杆臂与拉杆头一体成型,拉杆臂与桶体通过连接件相铰连;拉杆头折弯呈C字型,第一活塞置于桶体的底部,第二活塞设置于第一活塞上部,第二活塞中心设置有与桶体纵轴方向一致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拉杆头部末端相铰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与活塞的相对运动从而制造桶体内外的压强差进而将被扣钢柱内的积水抽吸上来,能够将积水清理干净,消除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发生结构安全问题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健;龚健;赵自然;王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