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8429发布日期:2020-12-15 08:3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液下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液下泵是在泵应用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类别。液下泵分为单管型和双管型。由于液下泵的叶轮是浸在液体当中,泵启动时不需要抽真空或灌注引水,只要叶轮淹没在液体中,开机即可,使用方便可靠。

发明人发现,对于双管型液下泵的叶轮大多为单级单吸单蜗壳结构,轴向力和径向力都较大;液下泵产生的轴向力由传动机构的滚动轴承来承受,液下泵产生的径向力由滑动轴承和传动机构的滚动轴承来承受,因此,单级单吸液下泵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故障率较高;另外,现有技术液下双吸泵的泵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将泵体设置为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通过出液管将中泵体压水室内的液体输出到外部。整体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制作,拆卸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包括泵轴,泵轴上部设有传动机构,在泵轴外套设支撑管,支撑管通过筋板固定上滑动轴承,泵轴下部穿过上滑动轴承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顶部与支撑管相连,双吸泵体侧壁连接有出液管,所述的出液管位于所述支撑管的外侧,不与支撑管连通;传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通过泵轴带动双吸泵体内部的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到双吸叶轮的液体转变为高压液体,并通过出液管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双吸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中泵体和下泵体,下泵体内部设有筋板,上泵体外壁设有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泵体采用双蜗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与支撑管同轴设置,所述中泵体侧壁上连接有所述的出液管,出液管用于接收中泵体排出的液体并输出到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液管与中泵体的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出液管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吸泵体内部设有空腔,泵轴穿过空腔,空腔上部沿泵轴径向间隔布置有第一进液口,空腔底部布置有第二进液口,空腔用于接收从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进入的液体并将转变为高压的液体通过出液管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进液口包括多个连通空腔的条形槽,相对于泵轴环向均匀布置,所述的第二进液口为变径通道,形成喇叭状结构,第二进液口沿泵轴轴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中泵体采用双蜗壳结构,无论泵是在设计点运行,或者偏离设计点运行,理论上,压水室所产生的径向力为零,达到延长滑动轴承和传动机构滚动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

(2)液下双吸泵整体设计新颖,通过上中下三部分泵体连接形成双吸泵体,结构紧凑,便于加工制作,拆卸维修更为方便。

(3)上泵体中部设有第一进液口,下泵体设有第二进液口,双吸叶轮两端的液体流速接近,从而保证了叶轮两端的进液效果,叶轮受力均匀,叶轮两端轴向力相等,但方向相反,理论上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力为零。传动机构的滚动轴承只承受转子的重量,整机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也延长了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液管与中泵体压水室相连,采用外接的方式,即所述的出液管位于支撑管的一侧,不与支撑管连通,将中泵体压水室内的液体输出到外部,使得支撑管内的液体为常压;输送的介质不接触整机密封用的填料,这种方式密封效果好,效率高,无泄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中双吸泵体与出液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轴,2、支撑管,3、上泵体,4、紧定螺钉,5、密封环,6、键,7、挡套,8、下轴套,9、下滑动轴承,10、出液管,11、上滑动轴承,12、上轴套,13、中泵体,14、叶轮,15、下泵体,16、键,17、圆螺母,18、第一进液口,19、第二进液口,20、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液下双吸泵的泵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便于安装和维修。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液下双吸泵。

实施例1

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液下双吸双蜗壳离心泵;主要包括传动机构20、双吸泵体、泵轴1和支撑管2,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泵轴旋转,泵轴与双吸泵体内的叶轮配合,电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工作,所述支撑管2套设在泵轴1外部,支撑管上端连接传动机构20,支撑管下端连接双吸泵体,且通过筋板固定在上滑动轴承11,泵轴末端穿过上滑动轴承11配合有双吸泵体,双吸泵体侧壁连接有出液管10,泵轴上部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通过泵轴带动双吸泵体内部的双吸叶轮工作,用于将吸入到双吸叶轮的液体转变为高压液体,并通过出液管排出。

对于泵轴和支撑管,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套设在泵轴外部,支撑管的上端与传动机构连接,下端与双吸泵体连接,能够实现对双吸泵体的固定作用;

对于双吸泵体,在本实施例中,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泵体3、中泵体13和下泵体15,其共同形成一个空腔,泵轴通过紧定螺钉4与上轴套配合,所述泵轴通过上轴套12配合上滑动轴承11与支撑管配合,泵轴上设有键槽,键槽内配合有键6,在此位置,叶轮14与泵轴实现配合传动,通过挡套7、下轴套8并配合两个圆螺母约束叶轮在泵轴上的位置,泵轴通过键16与下轴套配合,下滑动轴承9固定在下泵体上;泵轴的末端通过下轴套与下滑动轴承配合;

所述上泵体3固定在支撑管的下端,所述中泵体固定在上泵体上,下泵体固定在中泵体上,空腔外侧布置出液管10,出液管10竖直设置,与中泵体垂直,使得空腔内的液体实现转向。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液管位于支撑管的一侧,不与支撑管连通。中泵体13采用双蜗壳结构,无论泵是在设计点运行,或者偏离设计点运行,理论上,压水室所产生的径向力为零,达到延长滑动轴承和传动机构滚动轴承使用寿命的效果。

所述泵轴依次穿过上滑动轴承11、上泵体3、中泵体13和下泵体15,泵轴与其它元件转动配合的位置设有密封环5;

上滑动轴承11和下滑动轴承9起径向支撑作用,能够提高泵轴传动的稳定性,保证设备运行平稳。

需要指出的是,空腔上沿泵轴径向间隔布置有第一进液口18和第二进液口19,空腔接收从第一进液口18和第二进液口19进入的液体并将液体通过出液管输出;叶轮位于第一进液口18与第二进液口19之间;

通过叶轮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进液口,并同时向叶轮对应的腔体内输送液体,两侧进液对叶轮产生的轴向力能够完全抵消,减少了滚动轴承的轴向载荷,降低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空腔结构,其为两个喇叭形吸水室对接形成的结构,对应中泵体的部分为压水室,压水室为双蜗壳螺旋形结构;叶轮为双吸叶轮,所述双吸叶轮通过圆螺母17固定在泵轴的下端;配合双吸式叶轮,提高了水力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双吸泵体的强度,上泵体的外部设有多个筋板。

对于传动机构,其功能是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泵轴,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对液体做功,实现能量转换,使液体外排。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述出液管与双吸泵体的中泵体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液管与中泵体压水室相连,采用外接的方式,即所述的出液管位于支撑管的一侧,不与支撑管连通,将中泵体压水室内的液体输出到外部,使得支撑管内的液体为常压;输送的介质不接触整机密封用的填料,这种方式密封效果好,效率高,无泄漏。

另外,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双吸泵上布置冷却腔体,在抽送高温介质,比如抽送高温硝酸熔盐、氟化盐或导热油等介质时,传动机构的冷却腔体与外界冷却水连接,可及时传递工作热量,使传动机构内的滚动轴承和电动机能在安全温度下运转,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