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8271发布日期:2021-08-17 13:4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借助伴随着横穿曲柄室的驱动轴的旋转的活塞的往复运动,将被从吸入室吸入到缸膛(cylinderbore)内的制冷剂压缩并向喷出室喷出。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压缩机的一例,已知有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斜盘式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壳体,具有吸入室、曲柄室、喷出室和缸膛;驱动轴,横穿前述曲柄室;旋转体(凸耳板(lugplate)),被固定于前述驱动轴,在前述曲柄室内与前述壳体的一端壁部对置;以及排出通路(放出通路),将前述曲柄室与前述吸入室之间连通;构成为,借助伴随着前述驱动轴的旋转的前述缸膛内的活塞的往复运动,将被从前述吸入室吸入到前述缸膛内的制冷剂压缩并向前述喷出室喷出。前述驱动轴的一端部在轴孔内延伸,所述轴孔在前述壳体的前述一端壁部开设。在前述轴孔的曲柄室内侧开口部位,设有将前述驱动轴能够旋转地支承的径向轴承(普通轴承(plainbearing));在前述轴孔的曲柄室外侧开口部位,在与前述径向轴承的一端面之间空开环状的空间而设有轴封装置,在前述旋转体与前述壳体的前述一端壁部之间设有推力轴承。前述排出通路具有:第1通路,与前述曲柄室内的润滑油较多的区域连通;以及第2通路,与前述曲柄室内的润滑油较少的区域连通。前述第1通路由形成在前述壳体的前述一端壁部并将前述曲柄室的外周域与前述空间之间连通的油导引通路(油导引槽、油导引孔)、前述环状的空间、与该空间连接并在前述驱动轴内延伸的内部通路、及节流孔构成,将前述曲柄室内的润滑油较多的区域与前述吸入室之间连通。前述内部通路由在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规定角度位置沿径向延伸的第1孔和分别沿轴心方向延伸的第2孔、连通孔及流出孔构成。此外,该压缩机构成为,通过前述驱动轴的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前述第1通路在前述排出通路所占的比例,通过前述驱动轴的转速的下降而增大前述第2通路在前述排出通路所占的比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9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的压缩机中,作为前述内部通路的一端部的前述第1孔开口的前述环状的空间是前述轴封装置与前述径向轴承的前述一端面之间的容积较小的区域。

这里,前述空间及前述第1孔构成将前述曲柄室与前述吸入室之间连通的前述排出通路的一部分。因而,与制冷剂气体相伴而流入到容积较小的前述环状的空间的润滑油的大半,不论前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的角度位置如何,都与前述制冷剂气体相伴而流入到前述第1孔,然后,经由包含前述第1孔的前述内部通路被向前述吸入室排出。换言之,由于前述第1孔与前述空间直接连接,所以前述空间内的油总是从前述第1孔朝向前述吸入室流出。结果,例如如果通过前述驱动轴被以高速旋转,而前述曲柄室内的大量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经由前述排出通路被向前述吸入室排出的状态继续,则前述曲柄室内的润滑油过度变少,进而有可能导致前述轴封装置等滑动部件等的润滑不足。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曲柄室与吸入室之间连通的同时适当地维持曲柄室内的润滑油的油量的压缩机。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包括壳体、驱动轴、径向轴承、圆板状的旋转体、活塞、排出通路和油供给通路的压缩机。前述壳体具有吸入室、喷出室和曲柄室,压缩前的制冷剂被导入到所述吸入室。前述驱动轴横穿前述曲柄室,前述驱动轴的一端部在轴孔内延伸,所述轴孔在前述壳体的曲柄室形成壁的驱动轴延伸方向的一端壁部开设。前述径向轴承设在前述轴孔内,将前述驱动轴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述旋转体被固定于前述驱动轴,在前述曲柄室内与前述一端壁部对置。前述活塞被收容在缸膛内,所述缸膛形成在前述曲柄室形成壁的另一端壁部。前述排出通路将前述曲柄室与前述吸入室之间连通。前述油供给通路是用来将前述曲柄室内的润滑油至少向前述径向轴承引导的通路。在前述压缩机中,借助伴随着前述驱动轴的旋转的前述活塞的往复运动,将被从前述吸入室吸入到前述缸膛内的制冷剂压缩,并向前述喷出室喷出。前述排出通路经由第1通路和第2通路将前述曲柄室与前述吸入室之间连通。前述第1通路从前述驱动轴的前述一端部的外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角度位置延伸到轴内。前述第2通路与该第1通路连续,前述第2通路延伸到前述驱动轴的另一端部侧。前述油供给通路设在前述一端壁部,并且具有入口侧开口和出口侧开口。前述入口侧开口在前述一端壁部的比前述驱动轴的轴心靠重力方向上侧的部位,向前述曲柄室开口。前述出口侧开口在前述一端壁部的比前述入口侧开口靠重力方向下侧的部位且绕前述驱动轴的轴心的规定角度的部位,向前述一端壁部的一端面与前述旋转体的一端面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开口。在前述压缩机中,是从前述曲柄室经由前述入口侧开口流入到前述油供给通路内的润滑油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朝向前述旋转体的前述一端面流出的结构。前述压缩机包括接纳部,所述接纳部形成用来接纳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前述润滑油的接纳区域。前述接纳部在前述旋转体的前述一端面的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开口位置对应的径向的部位并且至少包括与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相邻的相邻区域的部位,形成前述接纳区域。而且,前述第1通路的前述外周面侧开口端向前述相邻区域开口。

发明效果

在基于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前述压缩机中,前述油供给通路的前述出口侧开口在前述一端壁部的比前述入口侧开口靠重力方向下侧的部位且绕前述驱动轴的轴心的规定角度的部位开口,前述排出通路的前述第1通路从前述驱动轴的前述一端部的外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角度位置延伸到轴内。即,在前述旋转体及前述驱动轴的旋转中,设在前述驱动轴内的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关于绕前述驱动轴的轴心的角度位置变化,但在前述一端壁部开设的前述出口侧开口的前述角度位置是一定的。因而,在旋转中,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间歇性地一致。而且,在两角度位置一致时,前述出口侧开口与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之间的距离成为最短。此时,前述油供给通路经由前述接纳区域而与前述第1通路实质上连接,发生从前述油供给通路的前述入口侧开口朝向前述出口侧开口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此外,前述压缩机包括接纳部,所述接纳部是形成用来接纳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前述润滑油的接纳区域的接纳部,在前述旋转体的前述一端面的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开口位置对应的径向的部位并且至少包括与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相邻的相邻区域的部位,形成前述接纳区域;前述第1通路的前述外周面侧开口端向该接纳区域的前述相邻区域开口。因而,在前述压缩机中,根据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前述接纳区域是否与前述出口侧开口正对、以及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的关系,例如起到以下的作用。

(1)当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前述接纳区域与前述出口侧开口正对、并且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前述相邻区域)的角度位置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一致或接近时(期间),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润滑油被前述接纳区域的前述相邻区域接纳。在被前述相邻区域接纳的润滑油,作用有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但是,被前述相邻区域接纳的润滑油抵抗前述离心力,乘着从前述曲柄室经由前述油供给通路的前述入口侧开口流入并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朝向向前述相邻区域开口的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势头较猛地流动,然后经由前述第1通路被向前述吸入室排出。(2)当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前述接纳区域与前述出口侧开口正对、并且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离开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但没有较大地离开时(期间),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前述润滑油被前述接纳区域接纳。被该接纳区域接纳的润滑油通过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而向前述接纳区域的径向外侧移动,其大半暂时地留存在前述接纳区域内。然后,暂时地留存在该接纳区域内的润滑油的大半乘着从前述一端壁部的一端面与前述旋转体的一端面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经由前述接纳区域朝向前述第1通路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经由前述第1通路被向前述吸入室排出。此外,暂时地留存在前述接纳区域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不流入到前述第1通路,而通过离心力流出到前述接纳区域外,经由前述一端壁部的一端面与前述旋转体的一端面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间隙),能够被贮存于前述曲柄室的底部。(3)当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前述接纳区域不与前述出口侧开口正对时(期间),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前述润滑油与前述旋转体的前述一端面碰撞,经由前述一端壁部的一端面与前述旋转体的一端面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间隙),被贮存于前述曲柄室的底部。(4)此外,在前述接纳区域以在前述驱动轴的前述外周面的周向上大范围地包围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发生前述接纳区域与前述出口侧开口正对并且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较大地离开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的时候(期间)。在该时候(期间),被前述接纳区域接纳的润滑油也通过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向前述接纳区域的径向外侧移动,暂时地留存在前述接纳区域内。但是,由于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较大地离开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所以从前述出口侧开口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不到达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或者流动的势头变弱。结果,暂时地留存在该接纳区域内的润滑油的大半不流入到前述第1通路,而通过离心力流出到前述接纳区域外,经由前述一端壁部的一端面与前述旋转体的一端面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间隙),被贮存于前述曲柄室的底部。此外,暂时地留存在接纳区域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能够乘着制冷剂气体的较弱的流动,经由向前述接纳区域开口的前述第1通路被向前述吸入室排出。

即,在基于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前述压缩机中,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在前述第1通路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前述出口侧开口的角度位置大致一致的时点,前述曲柄室内的前述润滑油大量地向前述吸入室流出。换言之,前述压缩机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前述曲柄室内的前述润滑油间歇性地向前述吸入室流出,或者在前述旋转体的旋转中,从前述曲柄室向前述吸入室流出的润滑油的流量周期性地增减。这样,通过限制使大量的润滑油从前述曲柄室向前述吸入室流出的时点或期间,能够限制从前述曲柄室向前述吸入室流出的润滑油的油量。结果,能够适当地维持曲柄室内的润滑油的油量。

这样,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曲柄室与吸入室之间连通的同时适当地维持曲柄室内的润滑油的油量的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前述压缩机的供给通路及排出通路的图。

图3是前述压缩机的包括驱动轴及旋转体的主要部剖视图,表示前述驱动轴内的第1通路位于下方的状态。

图4是前述压缩机的包括前述驱动轴及前述旋转体的主要部剖视图,表示前述第1通路位于上方的状态。

图5是前述压缩机的旋转体的后视图。

图6是用来说明在前述旋转体设置的接纳区域和油供给通路的出口侧开口的旋转中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图7是用来说明前述压缩机的接纳部的接纳区域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用来说明前述接纳区域的个数的变形例的图。

图9是用来说明前述接纳部的前述接纳区域的形成范围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用来说明前述压缩机的油供给通路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用来说明图10所示的推力轴承的变形例的图。

图12是用来说明前述油供给通路的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用来说明前述油供给通路的再另一变形例的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径向轴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径向轴承的立体图。

图16是用来说明前述接纳区域的形成形态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剖视图。有关实施方式的压缩机被构成为无离合器(clutch-less)式压缩机,所述无离合器式压缩机主要被应用于车辆用的空调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斜盘式的喷出容量可变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图1中的上侧是压缩机设置状态下的重力方向的上侧,图1中的下侧是重力方向的下侧。在后述的图3~图5、图7~图16中也同样表示了重力方向的上下关系。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0包括具有环状地排列的多个缸膛101a的缸体101、设在缸体101的一端处的前壳体102、以及经由阀板103设在缸体101的另一端处的缸盖104。

而且,将前壳体102、中央衬垫(图示省略)、缸体101、缸衬垫152、吸入阀形成板150、阀板103、喷出阀形成板151、盖衬垫153、缸盖104依次连接,用多个穿通螺栓105紧连,形成压缩机100的壳体。此外,由缸体101和前壳体102形成曲柄室140(控制压室),横穿曲柄室140而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驱动轴110。前壳体102被形成为有底筒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周壁102a和将周壁102a的一端封闭的一端壁部102b,周壁102a的另一端的开口被缸体101封闭。在缸体101形成有缸膛10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缸体101和前壳体102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曲柄室形成壁”,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壳体的曲柄室形成壁的驱动轴延伸方向的一端壁部”,缸体101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前述曲柄室形成壁的另一端壁部”。

在驱动轴110的轴向的中间部的周围,配置有斜盘111。斜盘111经由连杆机构120而与被固定于驱动轴110的圆板状的旋转体112连结,与驱动轴110相伴而旋转。此外,斜盘111构成为,相对于与驱动轴110的轴心o正交的平面的角度(斜盘111的倾角)能够变更。旋转体112在曲柄室140内与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对置。在旋转体112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朝向一端壁部102b侧突设有圆环状的突设部112c,所述突设部112c具有大致梯形状的截面形状。在该突设部112c的外周安装后述的推力轴承133。在相互对置的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设有间隙(相当于后述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所谓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详细地讲是旋转体112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中的圆环状的突设部112c的内壁面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的部位。

连杆机构120包括:第1臂112a,从旋转体112突设;第2臂111a,从斜盘111突设;以及连杆臂121,其一端侧经由第1连结销122相对于第1臂112a转动自如地连结,另一端侧经由第2连结销123相对于第2臂111a转动自如地连结。

供驱动轴110插通的斜盘111的贯通孔111b被形成为斜盘111能够在最大倾角和最小倾角的范围中倾斜运动的形状。在贯通孔111b形成有与驱动轴110抵接的最小倾角限制部。在将斜盘111与驱动轴110的轴心o正交时的斜盘111的倾角设为0°的情况下,贯通孔111b的前述最小倾角限制部被形成为,如果斜盘111的倾角大致成为0°则与驱动轴110抵接而限制斜盘111的进一步的倾斜运动。斜盘111如果其倾角成为最大倾角则与旋转体112抵接,进一步的倾斜运动被限制。

在驱动轴110,装接着对斜盘111向使斜盘111的倾角减小的方向施力的倾角减小弹簧114和对斜盘111向使斜盘111的倾角增大的方向施力的倾角增大弹簧115。倾角减小弹簧114被配置在斜盘111与旋转体112之间,倾角增大弹簧115被装接在斜盘111与固定于驱动轴110的弹簧支承部件116之间。

这里设定为,当斜盘111的倾角是最小倾角时,倾角增大弹簧115的作用力比倾角减小弹簧114的作用力大,当驱动轴110不旋转时,斜盘111被定位于倾角减小弹簧114的作用力与倾角增大弹簧115的作用力平衡的倾角。

驱动轴110的一端部(图1中的左端侧)在轴孔102d内延伸,延伸到前壳体102的外侧,所述轴孔102d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开设。详细地讲,轴孔102d将突出部102c内贯通,所述突出部102c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的径向中央部部分地向外侧突出。在驱动轴110的前述一端部,连结图示省略的动力传递装置。驱动轴110的旋转动力被从外部动力源经由前述动力传递装置输入。曲柄室140的内部被在突出部102c设置的轴封装置130从外部空间遮断。在轴孔102d内(详细地讲,轴孔102d的曲柄室内侧开口部位),设有将驱动轴110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1轴承131。轴封装置130在轴孔102d的曲柄室外侧的部位在与第1轴承131的轴向的一端面131a之间空开圆环状的空间w而设置,将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与轴孔102d的内周面之间气密地封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131相当于有关本发明的“径向轴承”。

驱动轴110的另一端部(图1中的右端侧)被插通在形成于缸体101的中央膛101b。中央膛101b在多个缸膛101a的中央将缸体101贯通,从阀板103侧朝向曲柄室140侧,具有在缸体101的缸盖104侧的端面开口的大径部101b1、比大径部101b1小径的中径部101b2以及比中径部101b2小径的小径部101b3。驱动轴110的另一端部被在中央膛101b的小径部101b3设置的第2轴承132能够旋转地支承。

由驱动轴110和被固定于驱动轴110的旋转体112构成的连结体,在径向方向上被第1轴承131、第2轴承132支承,在推力方向上被推力轴承133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131及第2轴承132由滑动轴承构成。推力轴承133在安装于旋转体112的突设部112c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被夹入在旋转体112与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之间,对作用于旋转体112的推力方向载荷进行支承。而且,驱动轴110构成为,通过来自外部驱动源的动力被传递给前述动力传递装置,与前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同步旋转。

在各缸膛101a内收容有活塞136。在活塞136的突出到曲柄室140内的突出部形成的内侧空间,收容着斜盘111的外周部及其附近,斜盘111构成为,经由一对滑靴(shoe)137而与活塞136联动。而且,借助伴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的斜盘111的旋转,各活塞136在对应的缸膛101a内往复运动。

在缸盖104,区划形成有配置在中央部的吸入室141和将吸入室141环状地包围的喷出室142。即,压缩机100的前述壳体具有吸入室141、喷出室142和曲柄室140。吸入室141和各缸膛101a经由设在阀板103的连通孔103a及形成在吸入阀形成板150的吸入阀(图示省略)而连通。喷出室142和各缸膛101a经由设在阀板103的连通孔103b及形成在喷出阀形成板151的喷出阀(图示省略)而连通。此外,在喷出室142配置有喷出止回阀200。

在吸入室141,经由吸入端口106及吸入通路107被导入前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制冷剂(即,压缩前的制冷剂)。吸入室141内的制冷剂借助各活塞136的往复运动被吸入到对应的缸膛101a内,被压缩并向喷出室142喷出。即,借助伴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的活塞136的往复运动,被从吸入室141吸入到缸膛101a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并被向喷出室142喷出。由缸膛101a及活塞136构成将吸入室141内的制冷剂吸入并压缩的压缩部。而且,被喷出到喷出室142的制冷剂经由喷出通路108及喷出端口109被向前述空调系统的前述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引导。此外,由喷出止回阀200阻止从前述空调系统的前述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朝向喷出室142的制冷剂(制冷剂气体)的倒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0具有用来将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向曲柄室140供给的供给通路145和用来将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向吸入室141排出的排出通路146。图2是示意地表示供给通路145及排出通路146的图。

如图2所示,供给通路145被形成为将喷出室142与曲柄室140之间连通的通路,在供给通路145的途中设有控制阀300。控制阀300构成为,调整供给通路145的开度(通路截面积),由此控制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喷出制冷剂)向曲柄室140的供给量。

排出通路146被形成为将曲柄室140与吸入室141之间连通的通路,具有节流部(后述的节流通路103c)。

控制阀300包括阀单元和使阀单元开闭动作的驱动单元(螺线管),构成为,对经由形成在缸盖104的连通路104b(参照图1)被导入的吸入室141的压力和借助对应于外部信号而在螺线管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响应,对供给通路145的开度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前述驱动单元的线圈经由信号线等而与在压缩机100的外部设置的控制装置(未图示)连接。如果从前述控制装置对前述线圈供给控制电流i,则前述驱动单元产生电磁力f(i)。如果前述驱动单元产生电磁力f(i),则前述阀单元的阀芯向闭阀方向移动。此外,关于前述阀芯,如果吸入室141的压力变得比由控制电流i设定的设定压力高,则为了使喷出容量增大,减小阀孔(即,供给通路145)的开度(通路截面积)而使曲柄室140的压力下降,如果吸入室141的压力低于前述设定压力,则为了减小喷出容量,增大前述阀孔(即,供给通路145)的开度而使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即,控制阀300自主控制供给通路145的开度,以使吸入室141的压力接近于前述设定压力。由于前述驱动单元的电磁力向闭阀方向作用于前述阀芯,所以如果前述线圈的通电量增加,则使供给通路145的开度变小的方向(即,闭阀方向)的力增大,设定压力向下降的方向变化。前述控制装置例如以400hz~500hz的范围的规定的频率借助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控制向前述驱动单元的线圈的通电,变更脉冲宽度(占空比)以使在前述线圈流动的电流值成为希望的值。

如果控制阀300闭阀,则喷出室142和曲柄室140的连通被遮断,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146被向吸入室141排出,曲柄室140的压力下降。如果曲柄室140的压力下降,则斜盘111的倾角增加,活塞136的冲程(即,压缩机100的喷出容量)也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阀300开阀,则喷出室142与曲柄室140之间被连通,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经由供给通路145被向曲柄室140内导入。此时,曲柄室140和吸入室141借助排出通路146而连通,但由于排出通路146具有前述节流部,所以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向吸入室141排出被限制,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而且,对应于由控制阀300带来的供给通路145的开度,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经由供给通路145被向曲柄室140供给,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如果曲柄室140的压力上升,则斜盘111的倾角减小,活塞136的冲程(即,压缩机100的喷出容量)也减小。

这样,压缩机100构成为,通过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经由供给通路145被向曲柄室140供给、并且曲柄室140内的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146被向吸入室141排出,调整曲柄室140的压力,由此喷出容量变化。

这里,在曲柄室140内,贮存有用来主要将轴封装置130、各轴承(131、132、133)、斜盘111等滑动部件等的滑动面润滑的润滑油。当驱动轴110的旋转停止时,该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被贮存在曲柄室140内的重力方向下方。此外,如果驱动轴110旋转,则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而被搅拌,曲柄室140内的周壁102a侧的区域成为润滑油的含有量较多的区域,曲柄室140内的径向中心侧(驱动轴110侧)的区域成为润滑油的含有量较少的区域。

图3及图4是压缩机100的包括驱动轴110及旋转体112的主要部剖视图,图4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起、驱动轴110及旋转体112旋转了180°的状态。另外,在图3中表示形成在驱动轴110的后述的第1通路146a位于下方的状态,在图4中表示第1通路146a位于上方的状态。

压缩机100包括用来将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至少向第1轴承131引导的油供给通路147。油供给通路147设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并且具有入口侧开口147a和出口侧开口147b。从曲柄室140经由入口侧开口147a流入到油供给通路147内的润滑油从出口侧开口147b朝向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流出。此外,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随着制冷剂的移动而经由排出通路146被排出到吸入室141,然后,例如被吸入到缸膛101a内而被向活塞136等滑动部件等供给。即,通过随着驱动轴110的旋转而润滑油被搅拌、并且随着制冷剂的移动而润滑油经由油供给通路147、排出通路146移动,将压缩机100内部润滑。

此外,压缩机100包括接纳部148,所述接纳部148形成用来将从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接纳的接纳区域146c。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纳区域146c作为凹陷的区域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即,接纳区域146c向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曲柄室内区域140a是由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区域,是曲柄室140内的区域的一部分。

以下,对供给通路145、排出通路146、油供给通路147及接纳部148详细地进行说明。

“供给通路145”

如果控制阀300开阀,则喷出室142和曲柄室140被供给通路145连通,喷出室142内的制冷剂经由供给通路145被向曲柄室140供给。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通路145由形成于缸盖104的连通路104c、控制阀300内通路、在缸盖104及缸体101内延伸的连通路104d形成。

“排出通路146”

排出通路146经由第1通路146a和第2通路146b将曲柄室140与吸入室141之间连通。第1通路146a从驱动轴110的前述一端部(图1中左侧,轴封装置130侧端部)的外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角度位置延伸到轴内。第2通路146b与第1通路146a连续,第2通路146b延伸到驱动轴110的另一端部侧(图1中右侧,缸盖104侧)。例如,第1通路146a在驱动轴110的外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角度位置从前述外周面沿径向延伸。第2通路146b从第1通路146a的轴内侧端部沿着轴心o以将驱动轴110的前述另一端部侧的端面贯通的方式延伸。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向由接纳部148形成的接纳区域146c(详细地讲,后述的相邻区域146c1)开口。接纳区域146c向作为曲柄室140内的区域的一部分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因而,第1通路146a经由接纳区域146c而与曲柄室140连通。即,接纳区域146c构成排出通路146的曲柄室140侧的开口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曲柄室140与吸入室141之间连通的排出通路146由接纳区域146c、第1通路146a、第2通路146b、中径部101b2、大径部101b1和形成于阀板103的节流通路(固定节流部)103c形成(参照图1)。另外,在排出通路146中,第1通路146a的流路截面积被设定为比第2通路146b的流路截面积小并且比节流通路103c的流路截面积大。

“油供给通路147”

油供给通路147如前述那样设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并且具有入口侧开口147a和出口侧开口147b。入口侧开口147a在一端壁部102b(一端面102b1)的比驱动轴110的轴心o靠重力方向上侧的部位向曲柄室140开口。出口侧开口147b在一端壁部102b(一端面102b1)的比入口侧开口147a靠重力方向下侧的部位且绕驱动轴110的轴心o的规定角度的部位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油供给通路147经由轴封装置130与第1轴承131之间的圆环状的空间w而延伸,包括具有入口侧开口147a的入口侧油通路147a和具有出口侧开口147b的出口侧油通路147b而构成。即,油供给通路147由入口侧油通路147a、空间w和出口侧油通路147b构成。被从曲柄室140经由入口侧油通路147a引导到圆环状的空间w的润滑油的大半从空间w经由出口侧油通路147b流出。

入口侧油通路147a其作为入口侧开口147a的一端在一端壁部102b的比驱动轴110靠重力方向上侧且比推力轴承133靠径向外侧的部位向曲柄室140开口,另一端向圆环状的空间w的上部区域开口。入口侧油通路147a例如由油导引槽部147a1、油导引孔147a2和推力轴承133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形成。油导引槽部147a1是从一端壁部102b的比推力轴承133的外缘部靠上方的部位朝向下方、沿着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向下方延伸的槽。油导引槽部147a1的下方侧的部位被推力轴承133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板133a封堵,油导引槽部147a1的上方侧的部位向曲柄室140开口,构成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开口147a。油导引孔147a2从油导引槽部147a1的下端部在一端壁部102b内斜着延伸,向圆环状的空间w的上部区域开口。如果驱动轴110旋转,则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被搅拌,曲柄室140内的周壁102a侧的区域成为润滑油的含有量较多的区域。该曲柄室140内的周壁102a侧的区域的润滑油主要经由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油通路147a被向轴封装置130、第1轴承131供给,但其一部分的润滑油从推力轴承133的径向外缘部流入到推力轴承133内的间隙。

出口侧油通路147b其一端向圆环状的空间w的下部区域开口,作为出口侧开口147b的另一端在一端壁部102b的比驱动轴110靠重力方向下侧且推力轴承133的径向内缘部的内侧的部位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出口侧油通路147b从前述一端朝向旋转体112侧向斜下方延伸,然后向驱动轴110的轴心o侧弯曲而与轴心o平行地延伸。例如,出口侧油通路147b的出口侧开口147b(另一端)在相对于入口侧开口147a的开口角度位置绕驱动轴110的轴心o错移了180°的角度位置处开设,出口侧油通路147b的前述一端在相对于入口侧油通路147a的前述另一端的开口的角度位置绕驱动轴110的轴心o错移了180°的角度位置处开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第1轴承131由滑动轴承构成。因此,在第1轴承131的内周面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即面间间隙。因而,从曲柄室140经由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油通路147a流入到空间w的润滑油能够经由第1轴承131与驱动轴110之间的前述面间间隙流出。但是,由于油供给通路147的流路截面积与前述面间间隙的面积相比充分大,所以流入到空间w的润滑油的大半经由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油通路147b从出口侧开口147b朝向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流出。

“接纳部148”

接纳部148形成用来接纳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的接纳区域146c。接纳区域146c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的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开口位置对应的径向的部位、并且至少包括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相邻的相邻区域146c1的部位。即,所谓接纳部148,是形成接纳区域146c的形成壁,是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侧的一部分的部位。

图5是从一端壁部102b侧观察的旋转体112的后视图。如图1及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那样,接纳区域146c作为凹陷的区域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背面的一部分)。详细地讲,接纳区域146c作为凹陷的区域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中的圆环状的突设部112c的内壁面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的部位(即一端面112b)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纳区域146c以将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部分地包围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在旋转体112的径向中央部,开设有驱动轴110用的嵌合孔,前述嵌合孔的一端面112b侧的开口部外缘的周向的一部分与驱动轴110的外径相比较大地部分性地被扩大宽度。该部分性地被扩大宽度的部分构成接纳区域146c。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相邻的相邻区域146c1位于接纳区域146c中的与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相反侧的端部区域。因而,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向接纳区域146c中的与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相反侧的端部区域开口。接纳区域146c如果以第1通路146a为基准,则关于旋转体112的周向具有规定的角度(在图5中大致为90°)的周向宽度,并且关于旋转体112的径向具有规定的径向宽度。接纳区域146c作为整体被形成为在驱动轴110的外周面的周向上延伸的圆弧槽状的空间。即,接纳部148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协作,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形成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的圆弧槽状开口。

如图3~图5所示,形成接纳区域146c的接纳部148具有前述嵌合孔的前述被扩径的部分的周壁面148a、以及底壁面148b。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面148a包括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对置的对置面148a1,从对置面148a1朝向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进一步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面148a具有以驱动轴110的轴心o为中心的一定的曲率半径,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对置而以圆弧面状延伸。周壁面148a的前述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驱动轴110的半径大并且比推力轴承133的径向内缘部的半径小。而且,周壁面148a的前述曲率半径被设定为比从驱动轴110的轴心o到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的上下方向的下端的距离稍大(参照图3)。底壁面148b是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的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开口位置对应的径向的部位处比一端面112b的其他部位凹陷的接纳区域146c的底面,与第1轴承131的另一端面131b对置。此外,底壁面148b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如图3所示那样与出口侧开口147b对置,或如图4所示的那样与出口侧开口147b较大地离开而不对置。出口侧开口147b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被接纳部148的周壁面148a及底壁面148b覆盖,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被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覆盖。另外,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间隙(曲柄室内区域140a)优选的是设定得较小,例如设定为0.5mm~3mm的范围的规定值。

接着,对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的作用,参照图3、图4及图6说明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流动。图6是用来说明接纳区域146c和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的旋转中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出口侧开口147b的绝对的位置被固定是一定的,但如果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从旋转体112观察,则出口侧开口147b相对于第1通路146a的角度位置变化。从该旋转体112观察的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的变化状况由在图6中用虚线表示的圆来表示。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压缩机100中,在旋转体112及驱动轴110的旋转中,设在驱动轴110内的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关于绕轴心o的角度位置变化,但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开设的出口侧开口147b的前述角度位置是一定的。因而,在旋转中,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间歇性地一致。而且,当这两个角度位置一致时,出口侧开口147b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之间的距离成为最短。此时,油供给通路147经由接纳区域146c而与第1通路146a实质上连接,发生从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开口147a朝向出口侧开口147b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具体而言,如果压缩机100动作而驱动轴110旋转,则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被搅拌,向周围飞散。然后,飞散的润滑油附着于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在一端面102b1的重力方向上侧的部分附着的润滑油从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开口147a流入,经由入口侧油通路147a向空间w流入。流入到空间w的润滑油在出口侧油通路147b内流通,从出口侧开口147b朝向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流出。而且,在压缩机100中,根据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接纳区域146c是否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以及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的关系,例如起到以下的(1)~(3)的作用。

在压缩机100中,(1)当如在图6中用双箭头a表示那样、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接纳区域146c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并且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相邻区域146c1)的角度位置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一致或接近时(期间),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与相邻区域146c1的底壁面148b碰撞而被接纳。在被相邻区域146c1接纳的润滑油,作用有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但是,被相邻区域146c1接纳的润滑油抵抗前述离心力,乘着从曲柄室140经由油供给通路147的入口侧开口147a流入并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朝向向相邻区域146c1开口的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势头较猛地流动,然后经由第1通路146a被向吸入室141排出。(2)当如在图6中用双箭头b表示那样、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接纳区域146c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并且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离开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但没有较大地离开时(期间),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被该接纳区域146c接纳的润滑油通过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而向接纳区域146c的径向外侧移动,其大半暂时留存在接纳区域146c内。然后,暂时留存在该接纳区域146c内的润滑油的大半乘着从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经由接纳区域146c朝向第1通路146a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经由向接纳区域146c开口的第1通路146a被向吸入室141排出。此外,暂时留存于接纳区域146c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不流入到第1通路146a,而通过离心力流出到接纳区域146c外,经由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能够被贮存于曲柄室140的底部。另一方面,(3)当如在图6中用双箭头c表示那样、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接纳区域146c不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时(期间),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碰撞,经由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之间的曲柄室内区域140a,被贮存于曲柄室140的底部。

即,在压缩机100中,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在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大致一致的时点,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大量流出到吸入室141。换言之,压缩机100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间歇性地向吸入室141流出,或者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从曲柄室140向吸入室141流出的润滑油的流量周期性地增减。这样,通过限制使大量的润滑油从曲柄室140向吸入室141流出的时点或期间,能够限制从曲柄室140向吸入室141流出的润滑油的油量。结果,能够适当地维持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油量。

这样,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曲柄室140与吸入室141之间连通的同时适当地维持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油量的压缩机100。

这样,限制了从曲柄室140排出大量的润滑油,但例如为了向活塞136等供给润滑油而有将适量(少量)的润滑油向吸入室141排出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纳部148具有包括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对置的对置面148a1的周壁面148a。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的润滑油通过离心力而向接纳区域146c外飞散这一情况。结果,能够将从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润滑油可靠地承接到接纳区域146c内并向吸入室141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壁面148a从对置面148a1朝向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进一步延伸。由此,仅通过适当地设定周壁面148a的周向宽度,就能够将接纳区域146c的区域在周向上扩张,能够调整接纳区域146c的周向宽度。结果,能够容易地调整流入到第1通路146a的润滑油的油量。换言之,通过调整周壁面148a的周向宽度,能够调整流出到吸入室141的润滑油的油量与向曲柄室140送回的润滑油的油量的比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设为,接纳区域146c的周向宽度大致为90°,但该周向宽度(角度)可以适当地设定。如果使接纳区域146c的周向宽度变窄,则向曲柄室140送回的润滑油的油量变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区域146c1位于接纳区域146c中的与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相反侧的端部区域。即,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向接纳区域146c的与旋转体112的旋转方向r相反侧的端部区域开口。由此,能够将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并保持的润滑油有效地向第1通路146a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纳区域146c作为凹陷的区域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的润滑油向接纳区域146c外飞散这一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纳区域146c以将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部分地包围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设置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不与接纳区域146c正对而被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大致关闭的期间。结果,能够大幅地减少从曲柄室140向吸入室141流出的润滑油的油量。

以下,参照图6~图11说明关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0的几个变形例。图7~图16分别是用来对压缩机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来说明接纳部148的接纳区域146c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接纳部148的周壁面148a具有以驱动轴110的轴心o为中心的一定的曲率半径而延伸,设为,接纳区域146c的旋转体112的径向宽度是一定,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接纳区域146c的旋转体112的径向宽度也可以形成为,越在旋转体112的周向上接近于前述端部区域(在图7中是相邻区域146a1)则越变窄。由此,能够将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并保持的润滑油更有效地向第1通路146a引导。

图8是用来说明接纳区域146c的个数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接纳区域146c是一个,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是多个(在图中是两个)。在此情况下,第1通路146a在驱动轴110的外周面被形成于在周向上错开的多个角度位置,接纳区域146c与多个第1通路146a的各自对应而形成。由此,能够增加在旋转体112的一圈旋转中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绕轴心o的角度位置与出口侧开口147b的绕轴心o的角度位置一致的次数。结果,能够在旋转体112的一圈旋转中设置多次使大量的润滑油从曲柄室140向吸入室141流出的时候或期间。

图9是用来说明接纳区域146c的形成范围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接纳区域146c以将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部分地包围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接纳区域146c以将驱动轴110的外周面的整周包围的方式设置为环状。在此情况下,接纳部148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协作,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形成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的圆环状的开口。在接纳区域146c被设置为环状的情况下,在图6中用双箭头c表示的期间中,接纳区域146c也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在该变形例中,压缩机100在图6中用双箭头a及b表示的期间中,起到与前述的(1)及(2)同样的作用,但在图6中用双箭头c表示的期间中,代替前述的(3)的作用而例如起到以下的(4)的作用。

即,(4)在接纳区域146c以在驱动轴110的外周面的周向上大范围地包围(在图9中将整周包围)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在旋转体112的旋转中,发生接纳区域146c与出口侧开口147b正对、并且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较大地离开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的时候(期间)。在该时候(期间),被接纳区域146c接纳的润滑油也通过伴随着旋转的离心力而向接纳区域146c的径向外侧移动,暂时地留存于接纳区域146c内。但是,由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的角度位置较大地离开出口侧开口147b的角度位置,所以从出口侧开口147b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动不到达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或流动的势头变弱。结果,暂时地留存在该接纳区域146c内的润滑油的大半不流入到第1通路146a,而通过离心力流出到接纳区域146c外,经由曲柄室内区域140a被贮存于曲柄室140的底部。因而,在该变形例(图9)中,也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将曲柄室140与吸入室141之间连通的同时适当地维持曲柄室140内的润滑油的油量的压缩机100。

图10是用来说明油供给通路147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油通路147b从前述一端朝向旋转体112侧向斜下方延伸,然后向驱动轴110的轴心o侧弯曲而与轴心o平行地延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出口侧油通路147b遍及从前述一端到另一端,朝向旋转体112侧原样向斜下方延伸。在此情况下,例如前述另一端侧的部分被扩径,该被扩径后的扩径部147b1的旋转体112侧的开口其上部以外的部分被推力轴承133的端面板133a封堵。而且,扩径部147b1的旋转体112侧的开口的没有被端面板133a封堵的上部的部分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构成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由此,出口侧油通路147b的孔加工成为从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侧的一方向加工,所以前壳体102的加工费用被降低。

图11是用来说明图10所示的推力轴承133的变形例的图。如图10所示,在出口侧油通路147b的另一端形成有扩径部147b1的情况下,推力轴承133的端面板133a的径向内缘端中的将扩径部147b1的一部分封堵的部分133a1优选的是朝向接纳区域146c侧斜着弯曲。借助该部分133a1,将在出口侧油通路147b内流通的润滑油有效地向接纳区域146c导引。

图12是用来说明油供给通路147的另一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出口侧油通路147b从空间w朝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延伸,在油供给通路147的途中设置空间w,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出口侧油通路147b其一端与入口侧油通路147a的途中连接,另一端朝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而与轴心o平行地延伸。在此情况下,出口侧开口147b在一端壁部102b的比驱动轴110靠重力方向上侧且推力轴承133的径向内缘部的内侧的部位向曲柄室内区域140a开口。

图13是用来说明油供给通路147的再另一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出口侧油通路147b而在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形成有孔,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为第1轴承131,如图14及图15所示那样采用壳型滚针轴承,如图13所示,由在轴孔102d的曲柄室内侧开口部位设置的第1轴承131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出口侧油通路147b。详细地讲,第1轴承131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圈壳131c和多个滚针131d。外圈壳131c的一端部被向径向内侧弯折,被形成为圆环状的一端面,该圆环状的一端面构成第1轴承131的一端面131a。同样,外圈壳131c的另一端部被向径向内侧弯折,被形成为圆环状的另一端面,该圆环状的另一端面构成第1轴承131的另一端面131b。圆环状的一端面131a的内径d1被设定为比圆环状的另一端面131b的内径d2大。此外,圆环状的另一端面131b的内径d2比驱动轴110的外径稍大,圆环状的另一端面131b的内缘端部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较小。而且,在圆环状的另一端面131b(即,外圈壳131c的另一端部),设有切口部131c1,所述切口部131c1被切口为在周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且在径向内侧开口的大致矩形状。第1轴承131以切口部131c1成为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被装入到轴孔102d内。由此,第1轴承131的切口部131c1构成油供给通路147的出口侧开口147b。这样,能够不为出口侧油通路147b用对前壳体102施以孔加工而形成出口侧油通路147b及出口侧开口147b。

图16是用来说明接纳区域146c的形成形态的变形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接纳区域146c作为凹陷的区域被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接纳部148从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朝向一端壁部102b突设,由该突设的接纳部148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和一端面112b形成接纳区域146c。如前述那样,所谓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详细地讲,是旋转体112的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中的、圆环状的突设部112c的内壁面与驱动轴110的外周面之间的部位。接纳部148在该一端面112b的周向的一部分的角度区域(在图16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中朝向一端壁部102b侧突设,以使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开口而成为与第1通路146a的外周面侧开口端对置的对置面148a1。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接纳区域146c形成在旋转体112的一端面112b。另外,在此情况下设定为,在接纳部148的突设端面(一端壁部102b侧的端面)与一端壁部102b的一端面102b1之间设置间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旋转体112与前壳体102的一端壁部102b之间具有推力轴承133,但也可以是在该部位不设置推力轴承133的结构。此外,第1通路146a在与连杆机构120对应的绕轴心o的角度位置开口(参照图3),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考虑润滑油的排出性而在适当的角度位置开口。而且,压缩机100举斜盘式的喷出容量可变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摆动板式的可变容量压缩机,此外也可以是喷出容量固定的固定容量型的压缩机。此外,驱动轴110的旋转动力的动力源可以应用马达等适当的动力源。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进行进一步的变形、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压缩机;101…缸体(壳体、曲柄室形成壁、另一端壁部);101a…缸膛;102…前壳体(壳体、曲柄室形成壁);102b…一端壁部;102b1…一端面;102d…轴孔;104…缸盖(壳体);110…驱动轴;112…旋转体;112b…一端面;131…第1轴承(径向轴承);136…活塞;140…曲柄室;140a…曲柄室内区域;141…吸入室;142…喷出室;146…排出通路;146a…第1通路;146b…第2通路;146c…接纳区域;146c1…相邻区域;147…油供给通路;147a…入口侧开口;147b…出口侧开口;148…接纳部;148a…周壁面;148a1…对置面;o…轴心;r…旋转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