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4809发布日期:2022-01-05 09:5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的空气压缩机需要水进行冷却,因此一般有进水管和回水管,用于连接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由水泵提供冷却水来冷却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活塞运动压缩空气做功,摩擦运动产生的热量通过发动机冷却水带走,空气压缩机通过一根进水管从水泵取水,冷却水冷却完空气压缩机后,回到节温器座,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构成冷却循环结构。
3.现有的冷却循环结构中的循环冷却水在对发动机的压缩机降温之后,通常会带出大量的热量,由于缺乏热量回收机构,这些热量未能被有效回收,形成较大的热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包括冷却循环结构本体,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收容有循环冷却管,该空腔中段与循环冷却管中段相对应的底端内部填充有氟利昂冷却液,将所述循环冷却管中段浸泡在内部;所述空腔中段的顶端内部容纳有发电组件,通过被高热状态下的循环冷却管中段气化的氟利昂冷却液形成的单向气流发电;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安全气囊,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与安全气囊的连接处设置有降压组件,降压组件受力上移时,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与安全气囊相连通,空腔中段内部气压下降。
6.进一步的,开设于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内的空腔由位于所述冷却循环结构本体内中段位置上的第二冷却腔以及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冷却腔两侧的第一冷却腔组成,所述循环冷却管由位于所述第二冷却腔内底端的第二管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内的第一管体所构成,两个所述第一管体分别与第二管体的两端相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冷却腔内顶面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底端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底端外部同轴转动有扇叶,所述第二冷却腔与扇叶相对的下方容纳有约束组件,受热气化的氟利昂冷却液通过约束组件形成朝向扇叶的单向气流。
8.进一步的,所述约束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冷却腔内壁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由位于内围的凸出部以及位于外围的凹陷部构成,所述凸出部的顶端镶嵌有出口向上的特斯拉阀,用于加速气流,所述凹陷部的低位处环形阵列有单向阀。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腔内底端相对第二管体的上方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相对单向阀的下方的外侧转动设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侧同步转动有减速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翅片沿着第二管体的轴向阵列分布。
11.进一步的,降压组件包括贯通开设于所述第二冷却腔顶端内壁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的底端的水平轴向截面积沿着铅垂轴向逐渐增加,所述泄压通道的内部顶端穿设有可复位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封闭泄压通道底端开口的密闭板,所述密闭板与设置在泄压通道底端内壁的卡接部件相卡合。
12.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的底端外侧固定有连接网板,所述泄压通道与连接网板相对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接网板沿着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所述连接网板的底面通过降压弹簧与密闭板相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件包括位于泄压通道底端的下挡环,所述下挡环的上方设置有上挡环,所述上挡环与下挡环之间形成有封闭槽,所述密闭板与封闭槽相卡合。
14.进一步的,所述遮挡板的底面外圈环形阵列有连接杆,冷却循环结构本体相对于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底面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了发电组件,能够通过发电组件来合理的利用循环冷却管所带来的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对热能进行转化和收集,避免热量白白被浪费掉,从而使冷却循环结构本体在作业时所产生的热量浪费更少。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冷却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冷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电组件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0、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1、第一冷却腔;12、第二冷却腔;20、安全气囊;30、循环冷却管;31、第一管体;32、第二管体;40、降压组件;41、遮挡板;411、连接杆;412、连接槽;413、复位弹簧;42、连接网板;421、限位滑槽;43、密闭板;44、降压弹簧;45、卡接部件;451、上挡环;452、封闭槽;453、下挡环;46、泄压通道;50、发电组件;51、发电机;52、输出轴;53、扇叶;54、连接座;55、特斯拉阀;56、连接轴;57、减速板;58、轴套;59、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5.实施例
26.参考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一种液冷设备的冷却循环结构,包括冷却循环结构本
体10,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收容有循环冷却管30,该空腔中段与循环冷却管30中段相对应的底端内部填充有氟利昂冷却液,将循环冷却管30中段浸泡在内部;空腔中段的顶端内部容纳有发电组件50,通过被高热状态下的循环冷却管30中段气化的氟利昂冷却液形成的单向气流发电;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的顶端设置有安全气囊20,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与安全气囊20的连接处设置有降压组件40,降压组件40受力上移时,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与安全气囊20相连通,空腔中段内部气压下降。
27.使用时,在循环冷却管30的温度较高时,位于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的空腔内的氟利昂冷却液吸收来自于循环冷却管30的热量,吸热后产生气化,从而形成单向气流,此时发电组件50利用该单向气流进行发电;气压较大时,安全气囊20则能够对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进行降压,避免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因为内部的气压较大而产生安全隐患;通过安装了发电组件50,能够通过发电组件50来合理的利用循环冷却管30所带来的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对热能进行转化和收集,避免热量白白被浪费掉,从而使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在作业时所产生的热量浪费更少。
28.参考图2,开设于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内的空腔由位于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内中段位置上的第二冷却腔12以及对称分布于第二冷却腔12两侧的第一冷却腔11组成,循环冷却管30由位于第二冷却腔12内底端的第二管体32以及位于第一冷却腔11内的第一管体31所构成,两个第一管体31分别与第二管体32的两端相连通。
29.使用时,通过将第二管体32设置于第二冷却腔12的内底端,便于对循环冷却管30进行降温。
30.参考图3,发电组件50包括固定于第二冷却腔12内顶面的发电机51,发电机51的底端设置有输出轴52,输出轴52的底端外部同轴转动有扇叶53,第二冷却腔12与扇叶53相对的下方容纳有约束组件,受热气化的氟利昂冷却液通过约束组件形成朝向扇叶53的单向气流。
31.使用时,在受热气化后的氟利昂冷却液在约束组件的作用下,形成朝向扇叶53的单向气流,带动扇叶53转动,从而促使发电机51进行发电。
32.参考图3,约束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冷却腔12内壁的连接座54,连接座54由位于内围的凸出部以及位于外围的凹陷部构成,凸出部的顶端镶嵌有出口向上的特斯拉阀55,用于加速气流,凹陷部的低位处环形阵列有单向阀59。
33.使用时,位于第二冷却腔12底端内部的冷却液在吸收第二管体32带来的热量后,受热气化,经由特斯拉阀55加速后从特斯拉阀55的内部高速喷出,成为单向朝上的高速气流,当该高速气流喷射出并抵达扇叶53所在处时,吹动扇叶53转动后,带动发电机51开始发电;该高速气体释放动能后,温度下降,重新液化,聚集在连接座54的凹陷部的低位,通过位于此处单向阀59回流至第二冷却腔12的内底端。
34.参考图3,第二冷却腔12内底端相对第二管体3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轴56,连接轴56相对单向阀59的下方的外侧转动设置有轴套58,轴套58的外侧同步转动有减速板57;第二管体3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翅片沿着第二管体32的轴向阵列分布。
35.使用时,当位于连接座54上方的液化的氟利昂冷却液通过单向阀59下落时,下落的氟利昂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撞击到减速板57的表面,相当于利用减速板57为液化的氟利昂冷却液减速,消化动能;通过在第二管体32的表面设置翅片,能够增加第二管体32与
氟利昂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第二管体32与氟利昂冷却液热交换的能力。
36.参考图4,降压组件40包括贯通开设于第二冷却腔12顶端内壁的泄压通道46,泄压通道46的底端的水平轴向截面积沿着铅垂轴向逐渐增加,泄压通道46的内部顶端穿设有可复位的遮挡板41,遮挡板4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封闭泄压通道46底端开口的密闭板43,密闭板43与设置在泄压通道46底端内壁的卡接部件45相卡合。
37.使用时,当第二冷却腔12内部顶端的气压过大,气流推动密闭板43上移,密闭板43不再与卡接部件45呈卡合状态,进而带动遮挡板41上移,此时遮挡板41脱离第二冷却腔12的安全气囊20的内底面,不再对泄压通道46的顶端形成遮挡,由此,第二冷却腔12内的气流通过泄压通道46渗透入安全气囊20的内部,从而对第二冷却腔12起到降压的作用,避免第二冷却腔12内由于气压较大,引发安全隐患。
38.参考图4,遮挡板41的底端外侧固定有连接网板42,泄压通道46与连接网板42相对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421,连接网板42沿着限位滑槽421的内部滑动;连接网板42的底面通过降压弹簧44与密闭板43相连接。
39.使用时,通过连接网板42与限位滑槽421的适配,使得遮挡板41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升降,当连接网板42顶住限位滑槽421的内顶端时,连接网板42不能继续上升,从而使得密闭板43再继续受力时,降压弹簧44受力收缩,在降压弹簧44收缩形变的过程中,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能增加降压组件40的抗压能力。
40.参考图5,卡接部件45包括位于泄压通道46底端的下挡环453,下挡环453的上方设置有上挡环451,上挡环451与下挡环453之间形成有封闭槽452,密闭板43与封闭槽452相卡合。
41.使用时,通过利用封闭槽452与密闭板43相卡合,能够对密闭板43起到限位作用。
42.参考图4,遮挡板41的底面外圈环形阵列有连接杆411,冷却循环结构本体10相对于连接杆41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412,连接槽412的内底面通过复位弹簧413与连接杆411固定连接。
43.使用时,当遮挡板41被气流顶起时带动连接杆411移动,复位弹簧413处于被拉伸状态,当气流减弱时,复位弹簧413不再受力,拉动连接杆411以及遮挡板41复位。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