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3424发布日期:2022-02-16 15:4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送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液装置。


背景技术:

2.使用泵来送出液体的送液装置用于各种装置。在一例中,送液装置用于使用来对热源进行冷却的制冷剂循环的冷却装置。已知当在使用了送液装置的循环冷却机构内产生气泡时,热交换效率会下降(专利文献1)。
3.在专利文献1的液冷装置中设置有空气积存部,使得无论重力方向如何,都能防止制冷剂液内的气泡妨碍冷却对象物的冷却。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
7.日本专利特开2015-162530号公报
8.在专利文献1的液冷装置中,有时液体会从循环路径蒸发。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当泵附近的液体不足时,泵会空转,从而使液体未充分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泵的空转的送液装置。
10.本实用新型例示性的送液装置具有泵机构和补给机构。所述泵机构具有: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供液体流入;流出口,所述流出口供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所述液体流出;连通流路,所述连通流路将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流出口之间连通;泵,所述泵使所述液体循环;以及泵室,所述泵室位于所述连通流路之间并配置有所述泵。所述补给机构具有:缸,所述缸是所述连通流路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构件,所述缸的开口部位与所述连通流路连接,且在所述缸的至少一部分处能收容所述液体;封闭构件,所述封闭构件配置在所述缸内部,并能沿着所述缸移动,且将所述缸内的所述液体封闭;以及加压构件,所述加压构件对所述封闭构件朝向所述泵室加压。
11.根据例示性的本实用新型,能抑制泵的空转。
附图说明
12.图1是具有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冷却机构的示意图。
13.图2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14.图3是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15.图4是具有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冷却机构的示意图。
16.图5是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17.图6是透过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18.图7是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19.(符号说明)
20.100送液装置
21.110泵机构
22.112a流入口
23.112b流出口
24.114连通流路
25.114p泵室
26.116泵
27.120补给机构
28.122缸
29.124封闭构件
30.126加压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在本技术说明书中,为了便于理解实用新型,有时记载互相正交的x轴、y轴和z轴。一般而言,z轴平行于铅垂方向,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方向,但x轴、y轴和z轴的朝向并不限定于此。
32.首先,参照图1,对具有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的冷却机构10进行说明。图1是冷却机构10的示意图。冷却机构10用于对象设备的冷却。
33.冷却机构10具有配管20、散热器30、冷板40和送液装置100。冷却机构10使作为制冷剂的液体循环。通过送液装置100将液体依次送出,从而使液体在冷却机构10中循环。
34.送液装置100、散热器30和冷板40经由配管20连接。送液装置100将经由配管20供给的液体朝向散热器30送出。液体被送液装置100经由配管20送至散热器30。散热器30通过将在配管20中流动的液体的热量释放至外部,从而将配管20内的液体冷却。
35.一般而言,冷板40配置在热源h的附近。例如,冷板40配置成与热源h相向。或者,冷板40也可以配置成与热源h接触。当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的液体流至冷板40时,热源h的热量在冷板40处传递而被内部的液体吸收。之后,流过冷板40的液体返回至送液装置100并再次被送出至配管20。
36.在冷却机构10中循环的液体也可以是水。或者,循环的液体也可以是混合液。例如,混合液也可以是水和丙二醇的混合液。
37.配管20呈筒状。例如,配管20由树脂形成。在一例中,配管20是橡胶管。
38.配管20具有配管20a、配管20b和配管20c。配管20a将送液装置100与散热器30相连。从送液装置100送出的液体通过配管20a流向散热器30。通过散热器30将液体的热量释放出来。因此,液体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
39.配管20b将散热器30与冷板40相连。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的液体通过配管20b流向冷板40。在冷板40处,液体吸收来自热源h的热量。
40.配管20c将冷板40与送液装置100相连。在冷板40处吸收了热量的液体通过配管
20c流向送液装置100。液体在送液装置100处被挤出并再次通过配管20a、配管20b和配管20c进行循环。
41.例如,冷却机构10也可以对在内部具有发热元件的电子设备进行冷却。冷却机构10也可以对电子设备的电路进行冷却。或者,冷却机构10也可以对电子设备的光源等进行冷却。例如,电子设备也可以是服务器、投影仪、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和二维显示装置中的任一种。
42.如上所述,液体通过配管20流动。此时,有时液体会从配管20蒸发。特别是,在将较低价的橡胶管用作配管20的情况下,若长期使用冷却机构10,则有时液体会从配管20慢慢地蒸发,在冷却机构10中循环的液体量会减少。
43.接着,参照图2,对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进行说明。图2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图。
44.如图2所示,送液装置100具有泵机构110和补给机构120。泵机构110将供给至泵机构110的液体送出。补给机构120将液体补给至泵机构110。补给机构120安装于泵机构110。
45.泵机构110具有流入口112a、流出口112b、连通流路114、泵室114p和泵116。流入口112a供液体流入。例如,在流入口112a处安装有配管20c(图1)。流出口112b供从流入口112a流入的液体流出。在流出口112b处安装有配管20a(图1)。连通流路114将流入口112a与流出口112b之间连通。泵116使液体循环。泵室114p位于连通流路114的流入口112a与流出口112b之间。泵116配置于泵室114p。
46.连通流路114将流入口112a与流出口112b之间连通。流入流入口112a的液体在连通流路114中流动并从流出口112b流出。泵116配置于泵室114p。泵室114p位于连通流路114的中途。在本说明书中,将连通流路114中的、从流入口112a到泵室114p为止记为上游流路114a,将连通流路114中的、从泵室114p到流出口112b为止记为下游流路114b。
47.在上游流路114a中配置有积存部114c。积存部114c构成连通流路114的一部分。积存部114c呈圆筒形状。积存部114c的直径大于上游流路114a的直径。
48.泵室114p具有吸入口114s,所述吸入口114s吸入供给至泵116的液体。当液体从流入口112a流入泵机构110时,液体通过连通流路114从吸入口114s流至泵室114p。泵116用于使液体循环。泵116将从流入口112a流入的液体朝向流出口112b送出。被泵116挤出的液体从泵室114p通过连通流路114流至流出口112b并从流出口112b流至外部。
49.补给机构120具有缸122、封闭构件124和加压构件126。缸122是连通流路114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构件。缸122沿z轴方向延伸。缸122的开口部位与连通流路114连接。缸122能在至少一部分处收容液体。具体而言,在缸122内,在以封闭构件124为边界与加压构件126相反一侧收容有液体。
50.缸122配置成缸122的开口部位与积存部114c连通。因此,收容于缸122的液体被供给至积存部114c。在此,缸122的内径(沿着xy面的长度)与积存部114c的直径大致相等。
51.封闭构件124配置在缸122内部。封闭构件124能沿着缸122移动。封闭构件124将缸122内的液体封闭。加压构件126对封闭构件124朝向泵室114p加压。
52.根据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加压构件126通过经由缸122内的封闭构件124对补给机构120的缸122内的液体朝向连通流路114加压,从而使送液装置100内处于被加压状态。因此,能防止在液体从配管20等排出时空气混入送液装置100内。此外,由
于在泵116内充满液体,因此能抑制泵116的空转。特别是在送液装置100自身的姿态改变的设备的情况下,有时会因姿态而在泵116侧积存空气,但若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则即使姿态改变,也能保持泵116内充满液体的状态。此外,由于是连通流路114与缸122连通的结构,因此能节省空间。
53.补给机构120在连通流路114中的流入口112a与泵室114p之间(上游流路114a)对泵机构110补给液体。由于补给机构120位于泵116的上游侧,因此,即使液体在与送液装置100连接的配管20(图1)中排出,也能延迟泵116内的液体减少。
54.加压构件126包括配置在缸122的底部与封闭构件124之间的弹簧。通过加压构件126,即使在送液装置100中流动的液体经过长时间慢慢地蒸发的情况下,也能使泵116内充满液体,从而能抑制泵116的空转。此外,通过将较低价的弹簧用作加压构件126的部件,能实现上述功能。
55.泵116包括非自吸式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泵116是没有自吸能力的非自吸式泵,也能抑制空转。
56.接着,参照图3,对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进行说明。图3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57.如图3所示,泵机构110具有外壳111。在去除了流入口112a、流出口112b和积存部114c之后,外壳111的外形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壳111具有上表面111a、下表面111b、侧面111c、侧面111d、侧面111e和侧面111f。上表面111a位于下表面111b的相反侧。侧面111c位于侧面111e的相反侧,侧面111d位于侧面111f的相反侧。上表面111a连接侧面111c、侧面111d、侧面111e和侧面111f,下表面111b连接侧面111c、侧面111d、侧面111e和侧面111f。
58.连通流路114在上表面11a露出。详细而言,连通流路114的上游流路114a在上表面111a露出。补给机构120设置于上表面111a。
59.在侧面111c配置有流入口112a和流出口112b。在此,流入口112a位于比流出口112b靠上表面111a侧处,流出口112b位于比流入口112a靠下表面111b侧处。
60.在侧面111c配置有与连通流路114连结的流入口112a及流出口112b。此外,连通流路114在上表面111a露出,而没有从下表面111b、侧面111c、侧面111d、侧面111e和侧面111f露出。
61.补给机构120具有补给壳体121。在去除了通孔121h之后,补给壳体121的外形呈大致长方体形状。补给壳体121具有下表面121a、上表面121b、侧面121c、侧面121d、侧面121e和侧面121f。下表面121a位于上表面121b的相反侧。侧面121c位于侧面121e的相反侧,侧面121d位于侧面121f的相反侧。下表面121a连接侧面121c、侧面121d、侧面121e和侧面121f,上表面121b连接侧面121c、侧面121d、侧面121e和侧面121f。补给壳体121的下表面121a与外壳111的上表面111a相向。
62.在下表面121a设置有孔121p。孔121p沿z轴方向延伸。孔121p的xy截面呈大致圆形。在上表面121b设置有孔121q。孔121q的xy截面呈大致圆形。下表面121a的孔121p的孔径大于上表面121b的孔121q的孔径。
63.孔121p与孔121q连接。因此,由孔121p和孔121q形成从下表面121a贯穿至上表面121b的通孔121h。在此,孔121p的中心位于与孔121q的中心成直线状处。
64.缸122插入通孔121h中。如上所述,缸122是连通流路114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构
件。
65.缸122的外形呈大致圆筒形状。缸122具有下表面122a、上表面122b和外周面122c。在下表面122a设置有孔122p。孔122p沿z轴方向延伸。孔122p的xy截面呈大致圆形。在上表面122b设置有孔122q。孔122q的xy截面呈大致圆形。下表面122a的孔122p的孔径大于上表面122b的孔122q的孔径。
66.孔122p与孔122q连接。因此,由孔122p和孔122q形成从下表面122a贯穿至上表面122b的通孔122h。在此,孔122p的中心位于与孔122q的中心成直线状处。
67.缸122的下表面122a和上表面122b各自的外径(沿着xy面的长度)小于补给壳体121的通孔121h的孔121p且大于孔121q。因此,缸122插入补给壳体121的通孔121h中并装配于通孔121h中。
68.另外,通过孔121p、孔122p、孔122q和孔121q,缸122即使插入补给壳体121的通孔121h中,也保持从补给壳体121的下表面121a贯穿至上表面121b的状态。
69.在缸122的上表面122b开设有孔122q。此外,在补给壳体121的上表面121b也开设有孔121q。因此,能使缸122的加压构件126附近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因此,即使在连通流路114中流动的液体的量减少,也能抑制缸122的加压构件126侧成为负压。
70.另外,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弹簧(螺旋弹簧)作为加压构件126的一例,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加压构件126也可以是气体供给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压构件126对封闭构件124供给气体,能对将缸122内的液体封闭的封闭构件124进行加压。
71.另外,尽管图1所示的冷却机构10具有一个散热器30,但冷却机构10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散热器。
72.此外,尽管在图2和图3所示的送液装置100中,补给机构200具有一个缸122,但补给机构200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缸。
73.接着,参照图4,对具有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的冷却机构10进行说明。图4是冷却机构10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的冷却机构10中,为了避免冗长而省略与图1的冷却机构10重复的说明。
74.如图4所示,冷却机构10具有配管20、散热器30、冷板40和送液装置100。冷却机构10使作为制冷剂的液体循环。通过送液装置100将液体依次送出,从而使液体在冷却机构10中循环。
75.送液装置100、散热器30和冷板40经由配管20连接。送液装置100将经由配管20供给的液体朝向散热器30送出。液体被送液装置100经由配管20送至散热器30。散热器30将在配管20中流动的液体的热量释放至外部,因此,配管20内的液体被冷却。
76.一般而言,冷板40配置在热源的附近。例如,冷板40配置成与热源相向。或者,冷板40也可以配置成与热源接触。当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的液体流至冷板40时,热源的热量在冷板40处传递而被内部的液体吸收。之后,流过冷板40的液体返回至送液装置100并再次被送出至配管20。
77.配管20具有配管20a、配管20b和配管20c。配管20a将送液装置100与散热器30相连。从送液装置100送出的液体通过配管20a流向散热器30。通过散热器30将液体的热量释放出来。因此,液体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
78.配管20b将散热器30与冷板40相连。在散热器30处被冷却的液体通过配管20b流向
冷板40。在冷板40处,液体吸收来自热源的热量。
79.配管20c将冷板40与送液装置100相连。在冷板40处吸收了热量的液体通过配管20c流向送液装置100。液体在送液装置100处被挤出并再次通过配管20a、配管20b和配管20c进行循环。
80.接着,参照图5~图7,对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进行说明。图5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6是透过图5的送液装置10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7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5~图7的送液装置100中,为了避免冗长而省略与参照图2及图3所述的送液装置100重复的说明。
81.如图5~图7所示,送液装置100具有泵机构110和补给机构120。泵机构110将液体送出。补给机构120将液体补给至送液装置100。补给机构120安装于泵机构110。
82.流入口112a供液体流入。流出口112b供从流入口112a流入的液体流出。流入流入口112a的液体在连通流路114中流动并从流出口112b流出。泵116配置于泵室114p。泵室114p位于连通流路114的中途。
83.连通流路114将流入口112a与流出口112b之间连通。泵装置116使液体循环。泵室114p位于连通流路114的流入口112a与流出口112b之间。泵116配置于泵室114p。泵116用于使液体循环。
84.如图6所示,从流入口112a流入的液体流过外壳111内的连通流路114并经由连通口114r流至积存部114c。积存部114c是呈圆柱形状的孔。
85.泵室114p具有吸入口114s,所述吸入口114s吸入供给至泵116的液体。吸入口114s位于积存部114c。吸入口114s隔着连通流路114与补给机构120相向。这样,由于泵室114p的吸入口114s与补给机构120相向,因此,即使在加压构件126的加压不充分的状态下送液装置100的姿态发生变化,也能避免在泵室114p的吸入口114s处没有液体的状态。
86.送液装置100还具有辅助储罐118。在此,辅助储罐118配置于泵机构110。辅助储罐118与上游流路114a连接,并与泵室114p邻接。通过使辅助储罐118与泵室114p邻接,能节省空间并抑制泵116的空转。
87.详细而言,辅助储罐118经由连结部114d与积存部114c连结。连结部114d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孔。在此,连结部114d的深度(z轴方向的长度)与积存部114c的深度(z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另一方面,辅助储罐118的深度(z轴方向的长度)大于积存部114c和连结部114d的深度(z轴方向的长度)。通过辅助储罐118,即使液体的蒸发量相对较多,也能继续液体循环而不使泵116空转。
88.缸122具有第一缸122a和第二缸122b。第一缸122a与连通流路114中的上游流路114a相向。第二缸122b与辅助储罐118相向。
89.第一缸122a是连通流路114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构件。第一缸122a的开口部位与连通流路114连接。第一缸122a能在至少一部分处收容液体。
90.在第一缸122a内部配置有第一封闭构件124a和第一加压构件126a。第一封闭构件124a能沿着第一缸122a移动。第一封闭构件124a将第一缸122a内的液体封闭。第一加压构件126a对第一封闭构件124a朝向泵室114p加压。第一缸122a与连通流路114中的上游流路114a相向。
91.第二缸122b是连通流路114一侧开口的有底筒状构件。第二缸122b的开口部位与
连通流路114连接。第二缸122b能在至少一部分处收容液体。
92.在第二缸122b内部配置有第二封闭构件124b和第二加压构件126b。第二封闭构件124b能沿着第二缸122b移动。第二封闭构件124b将第二缸122b内的液体封闭。第二加压构件126b对第二封闭构件124b朝向泵室114p加压。第二缸122b与连通流路114中的辅助储罐118相向。
93.能将液体分别收容于第一缸122a和第二缸122b。因此,即使液体的减少量相对较多,也能继续抑制泵116的空转。
94.补给机构120具有补给壳体121,所述补给壳体121收容第一缸122a、第二缸122b和追加储罐122c。追加储罐122c位于第一缸122a与第二缸122b之间。通过组装泵机构110和补给机构120,能构成送液装置100。
95.如图7所示,在第一缸122a中的泵机构110侧的底面设置有孔122p1,而在相反侧的底面设置有孔122q1。第一缸122a的孔122q1与补给壳体121的孔121q1连通。
96.此外,在第二缸122b中的泵机构110侧的底面设置有孔122p2,而在相反侧的底面设置有孔122q2。第二缸122b的孔122q2与补给壳体121的孔121q2连通。
97.在第一缸122a处开设有孔122q1,在补给壳体121处也开设有孔121q1,因此,能使缸122的第一加压构件126a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因此,即使在连通流路114中流动的液体的量减少,也能抑制第一缸122a的第一加压构件126a侧成为负压。同样地,在第二缸122b处开设有孔122q2,在补给壳体121处也开设有孔121q2,因此,能使缸122的第二加压构件126b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因此,即使在连通流路114中流动的液体的量减少,也能抑制第二缸122b的第二加压构件126b侧成为负压。
98.另外,尽管在参照图1的上述说明中,送液装置100用作冷却机构10的一部分,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送液装置100也可以用于除了冷却机构100以外的循环机构。
99.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此外,能适当改变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例如,既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中的某一结构要素追加至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或者也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结构要素中的若干结构要素从实施方式中删除。
100.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实用新型,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各结构要素的主体,为了便于制图,图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有时与实际不同。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结构为一例而并不受限定,能在不实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这是不言自明的。
101.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102.本实用新型优选用于送液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