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0982发布日期:2022-07-01 21:3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振动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厂生产中,风机的正常运转通常具有重要保障手段,其监控检测的要求越来越精确、及时。
3.目前,电厂风机的振动检测时,仅是通过人工采用“纸笔眼”的方式对设备的状态数据进行跟踪记录,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通过人工眼读、手写记录的结果准确性也受到怀疑,还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从而保证不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设备的状态数据进行跟踪记录耗时耗力;以及不能有效保证人工记录结果准确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风机本体、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基础底板,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活动板,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板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螺纹座,所述螺纹座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7.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轴承座右侧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位于所述驱动齿轮右侧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活动板上表面后侧左右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两个所述第三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转轴右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与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上部啮合连接有转动齿圈,所述转动齿圈套接于所述风机本体外壁,所述转动齿圈内侧壁环形开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内腔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振动传感器与触碰条,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与所述检测槽底部,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外界终端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振动传感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所述触碰条。
8.优选地,所述步进电机、电动推杆与转动电机内部均设置有控制器。
9.优选地,所述触碰条与所述风机本体侧壁表面紧密贴合。
10.优选地,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为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
11.优选地,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为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丝杆、转动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以及转动齿圈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通过控制器对步进电机、电动推杆与以及转动电机的初始状态进行设定,当转动电机将要进行转动时,电动推杆将会收缩,使得触碰条离开风机本体表面,当转动电机转动一定的角度停止后,电动推杆将会再次伸长,使得触碰条与风机本体表面紧密贴合,继而振动传感器开始正常检测,当转动电机带动转动齿圈旋转一圈后,此时电动推杆将会先收缩,并且步进电机将会进行转动,使得整个转动齿圈在水平位置进行平移,然后继续重复上述运动状态,即可对整个风机本体的外表面进行全面的振动检测,设定完成后无需人工再次介入,省时省力。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推杆、振动传感器与触碰条之间的相互配合,当电动推杆伸出,使得触碰条与风机本体侧壁接触后,振动传感器将会对风机本体进行振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及检测坐标上传至终端服务器,从而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检测者只需观察终端服务器上展示的数据,即可知道风机本体的振动情况,假如出现异常状态时,即可快速准确的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风机本体、2基础底板、3滑槽、4活动板、41螺纹座、5步进电机、51丝杆、52第一轴承座、6转动电机、61第二轴承座、62 驱动齿轮、63主动链轮、7第三轴承座、71转轴、72从动齿轮、73 从动链轮、8转动齿圈、81检测槽、9检测组件、91电动推杆、92 振动传感器、93触碰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3,一种电厂风机全方位振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风机本体1、联动装置,联动装置包括基础底板2,基础底板2上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3,滑槽3内腔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活动板4,基础底板 2上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5,步进电机5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丝杆51,基础底板2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52,丝杆 51远离步进电机5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座52侧壁转动连接,活动板4 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螺纹座41,螺纹座41与丝杆51螺纹连接。
21.活动板4上表面前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6,转动电机6输出轴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61,转动电机6输出轴位于第二轴承座 61右侧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62,转动电机6
输出轴位于驱动齿轮62 右侧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63,活动板4上表面后侧左右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座7,两个第三轴承座7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71,转轴 71左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72,转轴71右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 73,从动链轮73与主动链轮63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驱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72上部啮合连接有转动齿圈8,转动齿圈8套接于风机本体1外壁,转动齿圈8内侧壁环形开设有检测槽81,检测槽81内腔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9,检测组件9包括电动推杆91、振动传感器 92与触碰条93,电动推杆91固定安装与检测槽81底部,电动推杆 9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振动传感器92,振动传感器92与外界终端服务器通讯连接,振动传感器92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触碰条93。
22.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以对风机本体1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智能检测,省时省力,检测数据更加准确;通过电动推杆 91、振动传感器92与触碰条93的设置,当电动推杆91伸出,使得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侧壁接触后,振动传感器92将会对风机本体 1进行振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及检测坐标上传至终端服务器,检测者只需观察终端服务器上展示的数据,即可知道风机本体的振动情况,假如出现异常状态时,即可快速准确的进行维修。
23.其中,步进电机5、电动推杆91与转动电机6内部均设置有控制器;
24.通过各个控制器提前对步进电机5、电动推杆91与转动电机6 的运动状态进行设定,当转动电机6将要进行转动时,电动推杆91 将会收缩,使得触碰条93离开风机本体1表面,当转动电机6转动一定的角度停止后,电动推杆91将会再次伸长,使得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表面紧密贴合,振动传感器92开始正常检测,当转动电机 6带动转动齿圈8旋转一圈后,此时电动推杆91将会先收缩,并且步进电机5将会进行转动,使得整个转动齿圈8在水平位置进行平移,然后继续重复上述状态,从而完成对风机本体1多方位、多角度的检测,且将控制设定完毕以后无需人工再次介入,省时省力,智能化效果更好,且准确性更佳。
25.其中,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侧壁表面紧密贴合;
26.通过将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侧壁紧密贴合,能够将振动传感器92固定在风机本体1的四周,使得振动传感器92能够准确的对风机本体1的振动频率进行检测,提高了振动传感器92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7.其中,主动链轮63与从动链轮73为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
28.通过对称设置有规格相同的主动链轮63与从动链轮73,可以确保转动齿圈8两侧的高度相同,使其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9.其中,驱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72为对称设置,且规格相同;
30.通过对称设置有规格相同的驱动齿轮62与从动齿轮72,可以确保主动链轮63与从动链轮73的转速相同,避免两端异速转动对转动齿圈8带来的损害,提高了对转动齿圈8的保护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步进电机5带动丝杆51转动,再配合上滑轮与滑槽3、使得活动板4在基础底板2上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转动齿圈8发生移动,从而改变了振动传感器92水平检测位置,然后转动电机6带动驱动齿轮62发生转动的同时,通过主动链轮63、从动链轮73与链条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转动齿圈8发生转动,从而再次改变了振动传感器92竖直检测方位,振动传感器92在进行检测过程中,通过电动推杆91的伸出,使得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侧壁接触后,振动传感器92将会对风机本体1进行振动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以及检测
坐标上传至终端服务器,检测者只需观察终端服务器上展示的数据,即可知道风机本体的振动情况。
32.并且通过各个控制器提前对步进电机5、电动推杆91与转动电机6的运动状态进行设定,当转动电机6将要进行转动时,电动推杆 91将会收缩,使得触碰条93离开风机本体1表面,当转动电机6转动一定的角度停止后,电动推杆91将会再次伸长,使得触碰条93与风机本体1表面紧密贴合,振动传感器92开始正常检测,当转动电机6带动转动齿圈8旋转一圈后,此时电动推杆91将会先收缩,并且步进电机5将会进行转动,使得整个转动齿圈8在水平位置进行平移,然后继续重复上述状态,从而完成对风机本体1多方位、多角度的检测。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