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6481发布日期:2022-01-26 17:1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


背景技术:

2.蜗壳(风机壳)作用是汇集叶轮出口气流并引向风机出口,与此同时将气流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能。蜗壳外形以对数螺旋线或阿基米德螺旋线最佳,具有最高效率。蜗壳轴面为矩形,并且宽度不变。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
3.现市面上离心风机的蜗壳(风机壳)是根据阿基米德螺旋线定律画去来,一般蜗壳制作材料为塑料与铁板。塑料通过注塑形成蜗壳外形,铁板通过成型或折弯区理再经过焊接处理形成蜗壳。
4.然而由于蜗壳两面加工焊接量很大,一般要满焊才能满足要求,而满焊的加工时间长,加工成本高,拆装不方便,放到室外时,风机壳出风口还有可能进水,导致风机的使用命缩短,满足不了b2型生物安全柜外排风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风机壳焊接麻烦,出风口容易进水。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其包括底座,离心风机,上盖;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挡板和网板,所述挡板包括多块依次连接的侧板,所述挡板一体成型,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网板的底端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挡板与所述网板围成框状的壳体,所述网板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离心风机固定在底板上,且所述离心风机位于壳体内,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设有导风圈;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上盖上方设有进风管,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通过所述导风圈与所述进风管相连通,所述上盖设有挡雨片,所述挡雨片自所述上盖向下延伸,且挡雨片位于所述侧板背向所述离心风机的一面。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风板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网板的一面为弧面,且所述导风板往远离网板的一侧凸起,所述离心风机位于所述网板和导风板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都与所述挡板通过点焊相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安装板,所述进风管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导风圈的顶端固定于安装板。
10.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设有遮雨板,所述遮雨板自所述上盖斜向下延伸,所述遮雨板位于所述网板背向离心风机的一面。
11.进一步地,所述遮雨板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度。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设有固定板,所述离心风机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通孔。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方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底面。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一体成型的挡板和网板围成壳体,将挡板与上盖之间的缝隙用挡雨片遮住,使得雨水无法从网板之外的地方进入底座内,提供了防水性能,底板、网板和挡板之间只需点焊即可固定连接,相对于传统的风机蜗壳来说,减少了焊接量,加工成本更低,且上盖和底座也便于拆解维护。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拆解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11、底板;112、固定支架;111、固定板;12、挡板;121、侧板;13、网板;131、出气孔;14、导风板;2、离心风机;21、导风圈;3、上盖;31、进风管;32、挡雨片;33、安装板;34、遮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其包括底座1,离心风机2和上盖3,所述防水外排风机箱用作b2型生物安全柜的外排风机。
23.如图1-3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挡板12和网板13,所述挡板12呈c字型,且所述挡板12是由一整块冷轧钢板通过开料与折弯形成,其中,所述挡板12包括三块依次连接的侧板121,相邻两个挡板12互为90度,三个侧板121一体成型。所述侧板121的底端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所述网板13的底端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所述网板13设有多个出气孔131,所述网板13为整个防水外排风机箱的出风口,生物安全柜产生的气体经离心风机2抽取后,从所述出气孔131排出。所述挡板12与所述网板13围成矩形框状的壳体,所述离心风机2固定在底板11上,且所述离心风机2位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用于保护所述离心风机2。
24.如图1-4所示,所述离心风机2的进风口设有导风圈21,所述导风圈21用于引导气流流进所述离心风机2内。所述上盖3通过螺丝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上盖3上方设有进风管31,所述进风管31用于外接生物安全柜的排气管道,所述离心风机2的进风口通过所述导风圈21与所述进风管31相连通,生物安全柜排出的气体依次经过进风管31、导风圈21,最后进入所述离心风机2内。所述上盖3设有挡雨片32,所述挡雨片32自所述上盖3向下延伸,且挡雨片32位于所述挡板12背向所述离心风机2的一面,其中,所述挡雨片32共有三个,每个
侧板121的顶端皆有一个挡雨片32,整个上盖3包括挡雨片32皆由一块冷轧板加工而成,所述挡雨片32用来防止雨水从侧板121顶端进入壳体内,由于挡板12是一整块冷轧钢板加工而成,侧板121与侧板121之间不存在间隙,所述挡雨片32将挡板12顶端与上盖3之间的间隙遮挡住,即可防止雨水从挡板12上进入壳体内。
25.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水外排风机箱,其通过将一体成型的挡板12和网板13围成壳体,将挡板12与上盖3之间的缝隙用挡雨片32遮住,使得雨水无法从网板13之外的地方进入底座1内,提供了防水性能,底板11、网板13和挡板12之间只需点焊即可固定连接,相对于传统的风机蜗壳来说,减少了焊接量,加工成本更低,且上盖3和底座1也便于拆解维护。
26.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1还包括导风板14,所述导风板14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风板14由一块冷轧板折弯而成,且所述导风板14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底板11上表面,所述导风板14朝向所述网板13的一面为弧面,且所述导风板14往远离网板13的一侧凸起,所述离心风机2位于所述网板13和导风板14之间,所述导风板14用于将所述离心风机2吹出的气体导向所述网板13。所述导风板14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都与所述挡板12相固定,所述导风板14与所述挡板12通过点焊相固定,导风板14与所述挡板12相连可以增加导风板14的强度,使导风板14更稳固。
27.如图1-3所示,所述上盖3设有安装板33,所述进风管31通过点焊固定于所述安装板33的中部,所述导风圈21的顶端固定于安装板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3设有遮雨板34,所述遮雨板34自所述上盖3斜向下延伸,所述遮雨板34位于所述网板13背向离心风机2的一面,所述遮雨板34用于阻挡雨水穿过网板13直接落在离心风机2上,而直接落在所述底板11上的雨水,可以穿过网板13的出气孔131流走。所述遮雨板34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5-35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雨板34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度,在该角度下,可以保证落在遮雨板34的雨水可以顺着遮雨板34往下流的同时,最大程度遮挡落在网板13上的雨水,还可以节省遮雨板34的板面面积,减少遮雨板34对网板13的遮挡,保证通风顺畅。所述遮雨板34自上盖3飘去出风口30mm,形成类似于房屋前沿的结构,从而为出风口挡雨与导雨,即使将所述防水外排风机箱放在地上,离心风机2也不会淋到雨。在其它实施例中,在不设置遮雨板34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将离心风机2设置在偏离底板11的中心,且在远离网板13的位置,保证雨水倾斜落下也不会打在离心风机2上
28.如图1-4所示,所述底板11设有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由一块冷轧板折弯而成,所述固定板111通过点焊固定在底板11的上表面,所述离心风机2安装于所述固定板111,所述固定板111上设有通孔,落在所述底板11上的雨水可以经过所述通孔流走,避免底板11积水。所述底板11下方设有两条固定支架112,所述固定支架112安装于所述底板11的底面,视使用环境的不同,所述防水外排风机箱有可能安装在地面上,如所述防水外排风机箱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固定支架112可以将所述底板11抬高,保证离心风机2使用安全,每条固定支架112由一块冷轧板折弯而成。
29.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为:将导风板14、固定板111、网板13、底板11和挡板12通过点焊焊接在一起,形成底座1,将安装板33、进风管31通过点焊焊接在一起,形成上盖3,最后得到底座1和上盖3这两部分,组装时,先将离心风机2的导风圈21安装在所述上盖3上,离心风机2从上向下安装在固定板111上,再将上盖3盖在底座1上,锁上防水螺母与螺丝,整台防
水外排风机箱即安装完成。所述底座1和所述上盖3都是通过各个部件点焊固定在一起,在保证离心风机2防水的前提下,相对于满焊减少了焊接量,加工时间变短,加工成本更低,且便于拆装上盖3和底座1。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