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叶轮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0573发布日期:2022-04-02 08:2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叶轮磁力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力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叶轮磁力泵。


背景技术:

2.油泵作为一种输送油的机械,承担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油类物料易燃易爆所以对泵的要求相对严苛。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油泵多为填料密封或者机械密封型式的离心泵,这类油泵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填料密封或者机械密封总是会经常性的出现泄露,无法满足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并且在输送一些高温油的时候,往往需要外加一些辅助装置来对填料或者机械密封进行冷却冲洗,导致泵结构复杂、臃肿,使用和维护比较麻烦。磁力离心泵完全无泄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贵重等液体介质的输送。一般磁力泵输送扬程较低,无法在高扬程工况下使用,并且磁力泵的轴向力平衡也难以实现,导致磁力泵推力轴承和滑动轴承出现磨损,磁力泵的寿命相应也降低很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叶轮磁力泵。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双叶轮磁力泵,包括
6.泵腔机构,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合围形成泵腔的前泵盖、泵体、后泵盖,以及并列设于泵腔内且叶轮口相对设置的一级叶轮与二级叶轮;
7.前磁力传动机构,包括泵轴、固定设于后泵盖上的前轴承组件,以及内磁转子,所述的泵轴一端嵌设于一级叶轮与二级叶轮内,另一端穿过前轴承组件并伸出,所述的内磁转子设于该伸出端上;所述的前泵盖后侧向前凹陷形成叶轮平衡腔,所述的二级叶轮背侧环绕中心贯穿开设有多个平衡孔,多个平衡孔将叶轮平衡腔与一级叶轮的叶轮口相连通;
8.隔离套,外缘密封连接于后泵盖外侧,并与后泵盖合围形成前轴承冷却空间,所述的内磁转子、前轴承组件均设于该前轴承冷却空间内;
9.后磁力传动机构,包括依次与后泵盖相连接的联接架与轴承箱、设于轴承箱内的后轴承组件、与内磁转子相对设置的外磁转子、一端与外磁转子传动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后轴承组件并伸出的传动轴,以及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驱动元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叶轮平衡腔侧壁上设有泵盖承磨环,所述的一级叶轮背侧设有与泵盖承磨环滑动接触的叶轮背侧承磨环;
11.所述的泵体内设有连通一级叶轮叶轮口与二级叶轮叶轮口的流道结构;
12.所述的一级叶轮的叶轮口外缘上设有一级叶轮口承磨环,所述的二级叶轮的叶轮口外缘上设有二级叶轮口承磨环,所述的流道结构上分别设有与一级叶轮口承磨环滑动接触的一级泵体承磨环,以及与二级叶轮口承磨环滑动接触的二级泵体承磨环。
13.进一步地,所述的流道结构上还开设有泵轴让位孔,所述的泵轴让位孔内嵌设有级间衬套,所述的泵轴上套设有与级间衬套滑动接触的级间轴套,所述的级间轴套两端分
别与一级叶轮及级叶轮相抵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泵盖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泵腔与前轴承冷却空间之间的循环进液孔与循环出液孔;
15.所述的循环进液孔一端与一级叶轮外缘相对设置,所述的循环出液孔的一端与一级叶轮背侧中心相对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泵盖沿泵轴轴向向后凸出形成前轴承座,所述的前轴承组件设于该前轴承座上。
17.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组件包括并列设于前轴承座上的一对前滑动轴承,以及与前滑动轴承滑动接触且套设于泵轴上的前轴承套;
18.所述的前滑动轴承为无压烧结碳化硅轴承,所述的前轴承套为无压烧结碳化硅轴承套。
19.进一步地,一对前轴承套之间设有轴承套挡套,一对前滑动轴承之间设有间隙;
20.所述的前轴承座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所述的间隙与前轴承冷却空间的轴承冷却孔。
21.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泵盖与泵体之间、后泵盖与泵体之间均设有泵盖密封垫;
22.所述的隔离套外缘与后泵盖之间设有隔离套密封垫,并且所述的隔离套外缘夹持固定于联接架与后泵盖之间。
23.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泵盖、联接架、轴承箱、隔离套依次合围形成后轴承冷却空间;
24.所述的轴承箱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注水冷却口以及出水冷却口。
25.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轴承组件包括多个设于轴承箱内且并列套设于传动轴上的滚动轴承。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27.1)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力传动连接结构,在保证较好的传动效率下,实现全密封无泄漏,避免了污染性介质流出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可广泛适用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输送任务;
28.2)本实用新型对于泵轴采用由级间衬套与级间轴套,以及前滑动轴承与前轴承套组成的双轴承支撑结构,并将级间衬套与级间轴套设于双叶轮之间,从而保证双叶轮的转动稳定性,同时采用无压烧结碳化硅的轴承套,以硬质合金材料的轴套,以保证两者的耐腐蚀性与耐磨性,进而保证泵体的使用寿命;
29.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泵盖上开设循环进液孔与循环出液孔,将前轴承冷却空间与泵腔内叶轮外缘的高压区,以及叶轮背侧的低压区相连通,从而实现泵腔与隔离套内的循环连通,并通过引入的输送介质,以润滑或冷却泵轴、前轴承组件、内磁转子等部件,以避免高温或硬磨导致的装置损坏的问题;
30.4)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叶轮结构可显著提高泵的出口压力,使得本磁力泵可适用于高扬程的工况;
31.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叶轮相对设置,以相互平衡因单个叶轮前后盖板不对称而产生的泵轴向力失衡问题;同时在二级叶轮的中心开设有多个平衡孔,以及由泵盖承磨环与叶轮背侧承磨环之间形成的动密封结构,以将该叶轮背侧的低压区与叶轮中心相连通,从而进一步解决残余轴向力,使泵的轴向力降到最低,提高泵的使用寿命;
32.6)本实用新型在一级叶轮口,以及二级叶轮叶轮口与背侧均设有相应的承磨环结
构,该结构一方面用于避免因流体扰动,导致叶轮与泵体或泵盖相摩擦,从而导致叶轮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并在出现磨损时,只需更换价格较低的承磨环,而无需更换整个叶轮,从而可以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支撑作用,避免泵轴发生扭转;
33.7)本实用新型采用轴承箱与后轴承组件共同组成传动轴支撑结构,以保证传动轴以及外磁转子的稳定工作,进而保证磁力传动效率;
34.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箱上开设注水冷却口以及出水冷却口,从而对后轴承冷却空间内的后轴承组件以及外磁转子起到充足的冷却作用,保证其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35.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双叶轮磁力泵包括泵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记说明:
37.1-前泵盖、2-叶轮螺母、3-二级叶轮、4-叶轮背侧承磨环、5-泵盖承磨环、6-前泵盖密封垫、7-泵体、8-二级叶轮口承磨环、9-二级泵体承磨环、10-一级叶轮口承磨环、11-一级泵体承磨环、12-级间衬套、13-级间轴套、14-一级叶轮、15-后泵盖密封垫、16-后泵盖、17-隔离套密封垫、18-止推轴承、19-前轴承套、20-前滑动轴承、21-轴承套挡套、22-内磁转子、23-泵轴、24-隔离套、25-外磁转子、26-联接架、27-轴承箱、28-传动轴、29-滚动轴承、30-出水冷却口、31-注水冷却口、32-平衡孔、101-循环进液孔、102-循环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9.实施例:
40.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叶轮磁力泵包括泵腔机构、前磁力传动机构、隔离套24以及后磁力传动机构。其中泵腔机构包括依次并列设置且相互合围形成泵腔的前泵盖1、泵体7、后泵盖16,以及并列设于泵腔内且叶轮口相对设置的一级叶轮14与二级叶轮3。前磁力传动机构包括泵轴23、固定设于后泵盖16上的前轴承组件,以及内磁转子22,泵轴23一端嵌设于一级叶轮14与二级叶轮3内,另一端穿过前轴承组件并伸出,内磁转子22设于该伸出端上;后泵盖16沿泵轴23轴向向后凸出形成前轴承座,前轴承组件设于该前轴承座上。前泵盖1后侧向前凹陷形成叶轮平衡腔,二级叶轮3背侧环绕中心贯穿开设有多个平衡孔32,多个平衡孔32将叶轮平衡腔与一级叶轮14的叶轮口相连通。隔离套24外缘密封连接于后泵盖16外侧,并与后泵盖16合围形成前轴承冷却空间,内磁转子22、前轴承组件均设于该前轴承冷却空间内。后磁力传动机构包括依次与后泵盖16相连接的联接架26与轴承箱27、设于轴承箱27内的后轴承组件、与内磁转子22相对设置的外磁转子25、一端与外磁转子25传动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后轴承组件并伸出的传动轴28,以及与传动轴28传动连接的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为驱动电机。
41.为避免叶轮与泵体7内壁发生摩擦碰撞,在叶轮平衡腔侧壁上设有泵盖承磨环5,一级叶轮14背侧设有与泵盖承磨环5滑动接触的叶轮背侧承磨环4。同样的,泵体7内设有连通一级叶轮14叶轮口与二级叶轮3叶轮口的流道结构,一级叶轮14叶轮口外缘上设有一级
叶轮口承磨环10,二级叶轮3叶轮口外缘上设有二级叶轮口承磨环8,流道结构上分别设有与一级叶轮口承磨环10滑动接触的一级泵体承磨环11,以及与二级叶轮口承磨环8滑动接触的二级泵体承磨环9。同时,上述承磨环的设置也对叶轮的转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42.为进一步保证叶轮的转动稳定性,在流道结构上还开设有泵轴让位孔,泵轴让位孔内嵌设有级间衬套12,泵轴23上套设有与级间衬套12滑动接触的级间轴套13,级间轴套13两端分别与一级叶轮14及二级叶轮3相抵接,即在两个叶轮之间设置支撑轴承,以配合前轴承组件对泵轴起到较好的转动支撑效果。前轴承组件包括并列设于前轴承座上的一对前滑动轴承20,以及与前滑动轴承20滑动接触且套设于泵轴23上的前轴承套19。并且前滑动轴承20与前轴承套19均为耐磨耐腐蚀性较好的无压烧结碳化硅材质制成。另外,在位于前侧的前滑动轴承20与一级叶轮14之间还设有止推轴承18,在二级叶轮3前侧套设于泵轴23上还设有叶轮螺母2,并通过叶轮螺母2将二级叶轮3、级间衬套12、一级叶轮14、止推轴承18、前轴承组件依次抵接设置,以避免叶轮发生轴向位移。
43.为避免前轴承组件以及内磁转子22过热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后泵盖16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泵腔与前轴承冷却空间之间的循环进液孔101与循环出液孔102;并且循环进液孔101一端与一级叶轮14外缘相对设置,循环出液孔102的一端与一级叶轮14背侧相对设置。
44.此外,在一对前轴承套19之间设有轴承套挡套21,一对前滑动轴承20之间设有间隙;为进一步加强对前轴承组件的冷却作用,前轴承座上贯穿开设有连通间隙与前轴承冷却空间的轴承冷却孔,以将输送介质引导至前滑动轴承20与前轴承套19之间。
45.为保证泵内密封性,避免输送介质外泄,前泵盖1与泵体7之间设有前泵盖密封垫6,后泵盖16与泵体7之间设有后泵盖密封垫15;隔离套24外缘与后泵盖16之间设有隔离套密封垫17,并且隔离套24外缘夹持固定于联接架26与后泵盖16之间,以提高隔离套密封垫17的密封效果。
46.后轴承组件则用于对传动轴28起到转动支撑作用,具体包括3个设于轴承箱27内且并列套设于传动轴28上的滚动轴承29。后泵盖16、联接架26、轴承箱27、隔离套24依次合围形成后轴承冷却空间;轴承箱27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注水冷却口31以及出水冷却口30,以便于通入循环冷却水,从而对外磁转子25以及后轴承组件起到较好的冷却润滑作用。
47.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