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8031发布日期:2022-08-09 23:1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的制作方法
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扇。


背景技术:

2.吊扇一般安装在吊顶上,风从顶部向下吹,现有的吊扇形成圆形的出风区域,吊扇的中部位置风量较大,而外围较小。这样的设计如果吊扇在客厅,只有靠近吊扇的中部的少数人可以吹到风,而外部人多的位置仅有微风,缩小了适用范围;如果风扇安装在餐厅,餐桌上放菜的位置风量较大,而餐桌外围的人风量感觉小,这样菜凉的快,而人也没有凉爽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能利用效率高,能形成风环的吊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包括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有风扇叶,所述的安装架上在风扇叶下方还设有导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叶包括轮毂和第一导风圈,所述的轮毂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的轮毂和第一导风圈之间通过多片围成一圈的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的第一导风圈外侧设多个围成一圈的第二叶片,所述的风扇叶转动时所述的第二叶片形成的风压大于第一叶片形成的风压,所述的导风盘上设有多圈从导风盘中部向边部依次间隔排布的导风片,所述的导风片向导风盘外侧倾斜设置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产生的气流向外侧导向使气流形成风环。
6.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叶片面积大于第一叶片面积。
7.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的倾角α为60
°
~70
°
,所述的第二叶片的倾角β为55
°
~ 65
°

8.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片设有至少四圈,所述的导风片倾斜角γ的角度为25
°‑
40
°

9.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片具有五圈,所述的导风片的倾斜角γ为28
°
到32
°

10.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风片具有七圈,所述的导风片的倾斜角γ为28
°‑
39
°

11.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叶与导风盘的间距h为30-55mm。
12.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叶片上设有将第二叶片围在其内的第二导风圈,所述的第二导风圈上设有多片围成一圈的第三叶片,所述的风扇叶转动时所述的第三叶片形成的风压大于第二叶片形成的风压。
13.如上所述的一种吊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的倾角α为60
°
~70
°
,所述的第二叶片的倾角β为 62
°
~72
°
,所述的第三叶片的倾角δ为48
°
~58
°

14.如上所述的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的导风片之间的距离l为18
‑‑
40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通过间隔设置多圈导风片,导风片向外侧倾斜设置,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转动形成的气流经过导风片的导向后气流可以形成近似锥状体,最终在底部(底面或者桌面等上)形成风环,风环的中部无风或者微风(无明显风感),这样风基本集中在环形区域,风环上的风相对均匀,即使在风环边缘风量也较强,出风合理,不仅增加了风的范围,风能利用率更高;通过规划角度,导风片倾斜角α的角度为25
°‑
40
°
,第一叶片的倾角α为60
°
~ 70
°
,第二叶片的倾角β为55
°
~65
°
、风扇叶与导风盘的间距h 为20-40mm,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风环稳定,大小适中;第一叶片产生的风压与第二叶片产生的风压不同,这样气流存在内外压差,外圈风压大,外圈气流受内圈气流牵引,在旋转力的作用下,内外圈气流形成相对稳定的风环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盘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风扇叶的俯视图;
20.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21.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风扇叶的俯视图;
23.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
24.图9为图7的d-d剖视图;
25.图10为图7的e-e剖视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如图1-12所示,一种能形成风环的新型吊扇,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上设有电机2,电机2的电机轴上连接有风扇叶3,安装架 1上在风扇叶3下方还设有导风盘4,风扇叶3包括轮毂31和第一导风圈32,轮毂31区域无叶片所以不产生气流,轮毂31在中心,第一导风圈32在外侧,第一导风圈32为圆环。轮毂31与电机2的电机轴插接固定。轮毂31和第一导风圈32之间通过多片间隔设置并围成一圈的第一叶片33连接,第一导风圈32外侧设多个间隔设置并围成一圈的第二叶片34,第一叶片33在外侧,第二叶片34在内侧,风扇叶3转动时所述的第二叶片34形成的风压大于第一叶片33形成的风压,风扇叶3具有从图1围在看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进风面、出风面、压风面,空气从进风面进入,叶片旋转力的作用空气从出风面在下打出形成风压,压风面用于降低噪音,进风面、出风面、压风面均成一定的弧度弯曲或倾
斜。导风盘4上设有多圈从导风盘4中部向边部依次间隔排布的导风片41,导风片41为圆环状,具有中心块和外环块,多圈导风片41同心设在中心块和外环块之间,外环块的上端高度高于导风片41,导风片41向导风盘4外侧倾斜设置将第一叶片33和第二叶片34产生的气流向外侧导向使气流形成风环,风环是出风的效果,风向下吹时,在底面或者桌面上会形成环形圈,在环形圈的环形面上风感比较强,而在环形圈中间的部位无风或者无明显风感。
30.为了产生向上对流的气流,第二叶片34面积大于第一叶片33面积使第二叶片34产生的气流气压大于第一叶片33产生的气流气压。这样在内的第一叶片33产生的气流气压较小,而第二叶片34产生的气流气压较大,但是风扇叶3的中心位置(轮毂31)不会产生风,这样会形成外侧向内侧的气流,这个气流在风扇叶3转动作用力下,会有向上气流的风感。当然第二叶片34的数量大于第一叶片33的数量也能形成内外风压差。
31.为了使风扇能够达到最近风环效果,第一叶片33的倾角α为 60
°
~70
°
,第二叶片34的倾角β为55
°
~65
°
,叶片倾角指的是叶片横向面两端的连线与风扇叶轴向夹角。导风片41设有至少四圈,导风片41倾斜角γ的角度为25
°‑
40
°
,最外侧的导风片41的倾斜角的角度小于最内侧的导风片41的倾斜角的角度。风扇叶3与导风盘4的间距h为30-55mm,相邻导风片41之间的距离l为18
‑‑
40mm。气流在导风片的间距与倾角配合下,形成风压与风角不同的多股气流,形成的风柔和舒适。
32.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列举两种最佳实施例,实施例一,为13寸风扇,其倾角α为65
°±2°
,倾角β为58
°±2°
,导风片41具有五圈,相邻导风片41之间的距离l为23mm,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为 28
°
到32
°
,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从内到外依次为31.7
°
、31.5
°
、28.5
°
、31
°
、31.2
°
,间距h为32。其形成的风环内径大约为2m,外径大约为4m
33.实施例二,为16寸风扇,其倾角α为66
°±2°
,倾角β为60
°±2°
,导风片41具有六圈,相邻导风片41之间的距离l为29mm,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为28
°
到32
°
,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从内到外依次为32.1
°
、32.1
°
、28.3
°
、31.9
°
、 31.9
°
,间距h为41。其形成的风环内径大约为4m,外径大约为5m。
34.风扇叶叶片还可以是三层叶片,即实施例三,为18寸风扇,第二叶片34上设有将第二叶片34围在其内的第二导风圈35,第二导风圈35上设有多片围成一圈的第三叶片36,风扇叶3转动时所述的第三叶片36形成的风压大于第二叶片34形成的风压。第一叶片33 的倾角α为60
°
~70
°
,第二叶片34的倾角β为62
°
~72
°
,第三叶片36的倾角δ为48
°
~58
°
。其倾角α为66
°±2°
,倾角β为 63
°±2°
,倾角δ为52
°±2°
,导风片41具有七圈,相邻导风片 41之间的距离l为32mm,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为28
°
到39
°
,导风片41的倾斜角γ从内到外依次为38.5
°
38.2
°
、32
°
、32.5
°
、 28.3
°
、33
°
、32
°
,间距h为48,其形成的风环内径大约为5m,外径大约为6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