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7722发布日期:2022-06-15 01: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油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油泵领域。


背景技术:

2.汽车行业迅猛发展,随着汽车性能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全自动智能化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电子油泵被大量运用于汽车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中,并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要求。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2672054u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电子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内转子、外转子、驱动轴、电机壳体、电机转子、电机定子、汇流盘以及控制器,所述泵盖上设有泵盖轴孔,所述泵盖轴孔末端设有油封孔,所述油封孔设有油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通过泵盖轴孔进入到电机内部。这种电子油泵电机内部结构的散热是通过外部自然冷却的,冷却效果较差。
4.该专利文件还公开了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安装在泵体的泵体轴孔中,形成第一支撑滑动轴承,所述内转子与电机转子之间的一段驱动轴与泵盖轴孔形成第二支撑滑动轴承。这种电子油泵驱动轴的支撑结构存在电机支撑不足而导致轴偏磨问题。
5.因此,设计一款电机内部冷却性能优良且提高驱动轴支撑强度的电子油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内部冷却性能优良的电子油泵。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油泵,包括泵盖和电机壳体,所述泵盖和电机壳体之间形成泵腔,所述泵腔包括高压腔和低压腔,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电机壳体上开设有供驱动轴穿设的轴孔,所述电机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高压腔与所述轴孔的高压油通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低压腔与电机内部的低压月形腔,油液从所述进油口流入所述低压腔,随着油泵内外转子的转动,油液从所述高压腔通过所述高压油通道再从所述轴孔流入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后,再通过所述低压月形腔回到所述低压腔,循环往复。
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消了轴孔油封的密封作用,而是在电机壳体上开设连通泵腔与轴孔的高压油通道,且轴孔与电机内部是连通的,将泵腔中的油液引入电机内部,对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具体是油液从高压腔通过高压油通道再从轴孔流入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后,再通过低压月形腔回到低压腔,循环往复。采用这种电机内部油冷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电机内部的发热情况,相较于传统的外部自然冷却的降温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采用内部油冷结合外部自然冷却的双重冷却方式,电机功率密度提高,间接降低电机成本。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电机壳体的轴孔之间形成滑动轴承,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泵腔的一端安装有深沟球轴承。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的一端采用滑动支撑结构,另一端采用深沟球轴承支撑结构,相较于单滑动轴承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轴的支
撑结构稳定,不存在轴偏磨风险;相较于双深沟球轴承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轴的支撑结构的成本相对较低。
1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部设有轴承座,所述深沟球轴承装配于所述轴承座中,使得轴承的装配更稳定。
11.进一步的,所述电子油泵还包括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安装在所述泵腔中,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有轴扁方,所述轴扁方与所述内转子间隙配合。内转子与驱动轴之间采用轴扁方间隙配合的结构,使得内转子在泵腔中受到油膜作用后可自由浮动旋转,以减少机械摩擦,同时轴扁方又起到驱动轴与内转子之间的连接作用,随着驱动轴的转动,可带动内转子转动。相较于传统的驱动轴与内转子采用过盈压装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泵腔端面与内转子之间的机械摩擦小,扭矩小,机械效率高。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体内安装有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所述电机转子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电机定子磁场的变化带动电机转子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机转子的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内转子、外转子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泵盖和所述电机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油通道和低压月形腔的位置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泵腔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泵盖;2、电机壳体;2.1、轴孔;2.2、高压油通道;2.3、低压月形腔;3、内转子;4、外转子;5、泵腔;5.1、高压腔;5.2、低压腔;6、驱动轴;6.1、轴扁方;6.2、深沟球轴承;6.3、轴承座;7、电机转子;8、电机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箭头方向为油液走向)所示,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电子油泵,包括泵盖1和电机壳体2,泵盖1和电机壳体2之间形成泵腔5,泵腔5包括高压腔5.1和低压腔5.2,泵盖1上设有进油口;电机壳体2上开设有供驱动轴6穿设的轴孔2.1,电机壳体2上开设有连通高压腔5.1与轴孔2.1的高压油通道2.2,电机壳体2上还开设有连通低压腔5.2与电机内部的低压月形腔2.3,油液从进油口流入低压腔5.2,随着油泵内外转子4的转动,油液从高压腔5.1通过高压油通道2.2再从轴孔2.1流入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后,再通过低压月形腔2.3回到低压腔5.2,循环往复。
22.本实用新型取消了轴孔2.1油封的密封作用,而是在电机壳体2上开设连通泵腔5与轴孔2.1的高压油通道2.2,且轴孔2.1与电机内部是连通的,将泵腔5中的油液引入电机
内部,对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具体是油液从高压腔5.1通过高压油通道2.2再从轴孔2.1流入电机内部进行油冷后,再通过低压月形腔2.3回到低压腔5.2,循环往复。采用这种电机内部油冷的方式,可有效降低电机内部的发热情况,相较于传统的外部自然冷却的降温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采用内部油冷结合外部自然冷却的双重冷却方式,电机功率密度提高,间接降低电机成本。
23.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6与电机壳体2的轴孔2.1之间形成滑动轴承,驱动轴6远离泵腔5的一端安装有深沟球轴承6.2。电机壳体2的底部设有轴承座6.3,深沟球轴承6.2装配于轴承座6.3中,使得轴承的装配更稳定。
24.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轴6的一端采用滑动支撑结构,另一端采用深沟球轴承6.2支撑结构,相较于单滑动轴承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轴6的支撑结构稳定,不存在轴偏磨风险;相较于双深沟球轴承6.2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轴6的支撑结构的成本相对较低。
25.电子油泵还包括内转子3和外转子4,内转子3和外转子4均安装在泵腔5中,如图4,驱动轴6的一端设有轴扁方6.1,如图3,轴扁方6.1与内转子3间隙配合。内转子3与驱动轴6之间采用轴扁方6.1间隙配合的结构,使得内转子3在泵腔5中受到油膜作用后可自由浮动旋转,以减少机械摩擦,同时轴扁方6.1又起到驱动轴6与内转子3之间的连接作用,随着驱动轴6的转动,可带动内转子3转动。相较于传统的驱动轴6与内转子3采用过盈压装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泵腔端面与内转子3之间的机械摩擦小,扭矩小,机械效率高。
26.电机壳体2内安装有电机转子7和电机定子8,电机转子7固定安装在驱动轴6上。电机定子8磁场的变化带动电机转子7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机转子7的转动带动驱动轴6转动,从而带动内转子3、外转子4转动。
27.另外,泵盖1和电机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