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缩管组件、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7768发布日期:2022-07-01 21:0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套缩管组件、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缩管组件、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2.部分工程机械如混凝土泵车在作业时,需要利用支腿结构将车体支撑离地,以保证工程机械作业时车体的稳定支撑。支腿结构包括支腿箱梁、支腿展开油缸、支腿顶升油缸及顶升油缸控制管路。在支腿展开过程中,首先由控制支腿展开油缸的工作单元向支腿展开油缸供油,以驱动支腿展开油缸伸出,将支腿箱梁从转台中伸出,同时将支腿顶升油缸运送至合适的支撑位置。然后由控制支腿顶升油缸的工作单元向支腿顶升油缸供油,以驱动支腿顶升油缸动作,将车体抬升。
3.其中,支腿顶升油缸控制管路通常采用液压胶管的结构,因往复运动并且不受控地在狭窄的支腿空间内刮蹭,容易导致胶管磨损或挤坏,影响了支腿结构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管路工作长度变化,故一般采用卷盘来收放管路,卷盘价格昂贵,增大了支腿结构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缩管组件、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用以解决现有的工程机械支腿结构通过液压胶管向支腿顶升油缸供油容易导致胶管损坏而影响其可靠性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缩管组件,包括伸缩驱动件、第一套缩管和第二套缩管;
6.所述第一套缩管和第二套缩管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活动套设且相互连通的多个管件,使所述第一套缩管和所述第二套缩管均形成可相互伸缩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固定端,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并可在所述伸缩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端伸缩。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缩管组件,所述第一套缩管和第二套缩管均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活动套设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中的一者固定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固定端,另一者固定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缩管组件,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和外管端盖,所述外管端盖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外管端盖设于所述内管的端部外侧,所述外管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内管配合的密封件和第一导向套。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缩管组件,所述内管包括第二管体和内管端盖,所述内管端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的一端,所述内管端盖的外周侧与所述外管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缩管组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有接头;
11.其中,所述接头与对应的所述管件的端部焊接连接;或者,所述管件的端部设有挤压头,所述接头套接于所述挤压头。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第一换向阀及上述任一种套缩管组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一换向阀的一个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一套缩管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另一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套缩管的第一端相连通。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系统,还包括支腿顶升油缸,所述伸缩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腿顶升油缸水平移动,所述支腿顶升油缸设有无杆腔和有杆腔,所述第一套缩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套缩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有杆腔相连通。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系统,所述第一换向阀为y型机能换向阀。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个控制油口分别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相连通。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体、支腿箱梁及上述任一种套缩管组件;或者,包括车体、支腿箱梁及上述任一种液压系统;其中,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车体,所述支腿箱梁固定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驱动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所述套缩管组件应用于支腿结构时,伸缩驱动件可作为支腿展开油缸,用于驱动支腿箱梁从车体伸出。其驱动端用于固定连接支腿顶升油缸,第一套缩管和第二套缩管分别与支腿顶升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以为支腿顶升油缸供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较长的液压胶管为支腿顶升油缸供油,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缩管的伸缩运动来改变支腿顶升油缸的供油管路的工作长度,避免了较长的供油管路在往复运动中在狭窄支腿空间内剐蹭导致的磨损和挤坏,提高了支腿顶升油缸供油管路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支腿结构的可靠性。并且无需设置卷盘收放管路,降低了支腿结构的成本。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中套缩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中套缩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0、套缩管组件;
ꢀꢀꢀꢀꢀ
1、伸缩驱动件;
ꢀꢀꢀꢀꢀꢀꢀ
11、固定端;
25.12、驱动端;
ꢀꢀꢀꢀꢀꢀꢀꢀꢀꢀ
2、工作装置;
ꢀꢀꢀꢀꢀꢀꢀꢀꢀ
21、无杆腔;
26.22、有杆腔;
ꢀꢀꢀꢀꢀꢀꢀꢀꢀꢀ
301、第一套缩管;
ꢀꢀꢀꢀꢀ
302、第二套缩管;
27.31、外管;
ꢀꢀꢀꢀꢀꢀꢀꢀꢀꢀꢀꢀ
311、第一管体;
ꢀꢀꢀꢀꢀꢀꢀ
312、外管端盖;
28.313、密封圈;
ꢀꢀꢀꢀꢀꢀꢀꢀꢀ
314、防尘圈;
ꢀꢀꢀꢀꢀꢀꢀꢀꢀ
315、第一导向套;
29.32、内管;
ꢀꢀꢀꢀꢀꢀꢀꢀꢀꢀꢀꢀ
321、第二管体;
ꢀꢀꢀꢀꢀꢀꢀ
322、内管端盖;
30.323、第二导向套;
ꢀꢀꢀꢀꢀ
33、接头;
ꢀꢀꢀꢀꢀꢀꢀꢀꢀꢀꢀꢀ
331、第一接头;
31.332、第二接头;
ꢀꢀꢀꢀꢀꢀꢀ
200、液压泵;
ꢀꢀꢀꢀꢀꢀꢀꢀꢀ
401、第一换向阀;
32.402、第二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套缩管组件和液压系统。
3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缩管组件100包括伸缩驱动件1、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包括由内到外依次活动套设且相互连通的多个管件,使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形成可相互伸缩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连接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第二端固定连接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并可在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下相对第一端伸缩。
38.其中,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中的每个管件均设置为钢管。多个管件依次套设形成长度可伸缩的管路结构。最外侧的管件和最内侧的管件中的一者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固定连接,另一者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固定连接。伸缩驱动件1可以为电缸、油缸或气缸等直线驱动装置。
39.例如,最外侧的管件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固定连接,最内侧的管件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固定连接。则所述第一端为最外侧管件远离最内侧管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最内侧管件远离最外侧管件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在伸缩驱动件1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端伸缩。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可应用于工程机械的支腿结构,也可应用于其他机械设备的动力系统中。如图1所示,该套缩管组件100中的伸缩驱动件1用于驱动工作装置2运动,工作装置2可以为油缸或气缸。比如,该工作装置2为支腿结构中的支腿顶升油缸,伸缩驱动件1作为支腿展开油缸,用以驱动支腿箱梁从车体水平伸出,并将支腿顶升油缸运送
至合适的支撑位置。工作装置2设有无杆腔21和有杆腔22,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的第二端分别与有杆腔22和无杆腔21相连通,用于向无杆腔21和有杆腔22供油。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应用于支腿结构时,伸缩驱动件1可作为支腿展开油缸,用于驱动支腿箱梁从车体伸出。其驱动端用于固定连接支腿顶升油缸,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分别与支腿顶升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以为支腿顶升油缸供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较长的液压胶管为支腿顶升油缸供油,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缩管的伸缩运动来改变支腿顶升油缸的供油管路的工作长度,避免了较长的供油管路在往复运动中在狭窄支腿空间内剐蹭导致的磨损和挤坏,提高了支腿顶升油缸供油管路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支腿结构的可靠性。并且无需设置卷盘收放管路,降低了支腿结构的成本。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均包括两个活动套设且相互连通的管件。具体地,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外管31活动套设于内管32。外管31和内管32中的一者固定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另一者固定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
43.其中,内管32的一端位于外管31的内部,另一端位于外管31的外部。内管32和外管31中的一者可在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作用下相对另一者做伸缩运动。
44.可选地,外管31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固定连接,内管32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端为外管31远离内管32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内管32远离外管31的一端。
45.或者,内管32与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固定连接,外管31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端为内管32远离外管31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外管31远离内管32的一端。
4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还可以设置为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套设的三个管件或者更多管件的伸缩管,以实现套缩管更长距离的伸缩。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为密封管,每相邻两个管件之间均设有密封件,以保证套缩管的密封性。
48.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中套缩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在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的实施例中,密封件设置于外管31上套接内管32的端部。具体地,外管31包括第一管体311和外管端盖312。外管端盖312固定连接于第一管体311的一端,外管端盖312设于内管32的端部外侧,外管端盖312上设有与内管32配合的密封件。
49.具体地,如图2所示,外管端盖312固定于第一管体311的右端。外管端盖312设有通孔,内管32活动穿设于该通孔。通孔的孔壁设有槽体,密封件设置于槽体内。
50.其中,密封件包括密封圈313和防尘圈314。通孔的孔壁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相对于第二槽体靠近外管31的内部。密封圈313设置于第一槽体内,防尘圈314设置于第二槽体内。防止套缩管内油液外泄漏及防止外界粉尘泥水等杂质进入套缩管内。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管件之间均设有第一导向套315。在外管端盖312设于所述内管32的端部外侧,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的实施例中,外管端盖312上设有与内管32配合的第一导向套。具体地,外管端盖312上通孔的孔壁设有第三槽体,第一导向套315设置于第三槽体内。第一导向套315可起到对内管32往复运动的导向作用。
5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内管32包括第二管体321和内管端盖322。内管端盖322固定连接于内管32位于外管31内的一端,内管端盖322的外周侧与外管31的内侧面滑动连接。
53.具体地,内管端盖322固定连接于第二管体321伸入外管31的一端。内管端盖322设有通孔,第二管体321通过该通孔并与外管31相连通。内管端盖322的外表面与外管31的内表面相适配。在内管32相对外管31伸缩运动时,内管端盖322相对外管31滑动。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内管32的端部设置内管端盖322,对内管32起到支撑作用,能够使第二管体32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管体311的中心轴线平行,或者保持外管31和内管32同轴,防止外管31内的内管32悬臂较长致使钢管偏斜所导致的钢管运动磨损较大的问题。
55.进一步地,内管端盖322上设有与外管31配合的第二导向套323。第二导向套323可起到对内管32往复运动的导向作用。具体地,内管端盖322的外周侧设有第四槽体内,第二导向套323设置于第四槽体。
5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设有接头33。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分别通过接头33与有杆腔22和无杆腔21相连通。其中,接头33用于连接外部管路。使用时,所述第二端依次通过接头33和外部管路与工作装置2的工作油口连接。所述第一端依次通过接头33和外部管路与液压泵连接。
57.例如,如图2所示,外管31远离内管32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接头331,内管32远离外管31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二接头332。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通过其第一接头331及外部管路与液压泵连接。第一套缩管301通过其第二接头332及外部管路与无杆腔21相连通。第二套缩管302通过其第二接头332及外部管路与有杆腔22相连通。
58.其中,接头33与对应的管件的端部焊接连接。或者,管件的端部设有挤压头,接头33套接于挤压头。以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包括外管31和内管32为具体示例,如图2所示,第一接头331焊接于外管31远离内管32的一端,第二接头332焊接于内管32远离外管31的一端。
59.或者,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缩管组件中套缩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外管31远离内管32的一端以及内管32远离外管31的一端均设有挤压头,第一接头331和第二接头332分别套接于对应的挤压头。其中,挤压头为通过挤压成型成20~28
°
的锥形结构,如24
°
的锥形结构。第一接头331套接于外管31上的挤压头,第二接头332套接于内管32上的挤压头。
6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200、第一换向阀401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套缩管组件100。第一换向阀401的进油口与液压泵200相连,第一换向阀401的一个控制油口与第一套缩管301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01的另一控制油口与所述第二套缩管302的第一端相连通。其中,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用于连接工作装置2的两个工作油口相连,为工作装置2输送液压油。
61.具体地,第一换向阀401设有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和中位。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一套缩管301的第一端作为进油口,第二套缩管302的第一端作为出油口。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第一套缩管301的第一端作为出油口,第二套缩管
302的第一端作为进油口。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中位时,停止向任一套缩管供油。
6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工作装置2为支腿顶升油缸,伸缩驱动件1用于驱动支腿顶升油缸水平移动。支腿顶升油缸的缸体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固定连接。支腿顶升油缸设有无杆腔21和有杆腔22,第一套缩管301的第二端与无杆腔21相连通,第二套缩管302的第二端与有杆腔22相连通。
63.支腿展开时,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一工作位。通过伸缩驱动件1将支腿顶升油缸运送至合适支撑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同步伸长。然后通过液压泵200将液压油输送至第一套缩管301,通过第一套缩管301向无杆腔21供油,以驱动支腿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实现对车体的抬升。同时有杆腔22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套缩管302回油。
64.支腿收回时,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二工作位。通过液压泵200将液压油输送至第二套缩管302,通过第二套缩管302向有杆腔22供油,以驱动支腿顶升油缸的活塞杆收回。同时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套缩管301回油,使支腿顶升油缸活塞杆收回。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收回,从而带动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同步缩回。
65.其中,第一换向阀401的回油口与油箱连通。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液压油由有杆腔22依次流经第二套缩管302、第二控制油口和回油口回流到油箱。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液压油由无杆腔21依次流经第一套缩管301、第一控制油口和回油口回流到油箱。
66.进一步地,第一换向阀401为y型机能换向阀。即当第一换向阀401处于中位时,其进油口封闭,且其第一控制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均与回油口相连通。在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伸缩运动过程中,第一换向阀401处于中位,使第一套缩管301和第二套缩管302均与油箱连通。
67.在套缩管伸长过程中,其管内空间增大,油箱内的液压油能够经y型机能换向阀补入到套缩管内;在套缩管收回过程中,其管内部空间减小,套缩管内的液压油能够经y型机能换向阀流入油箱。从而避免了套缩管在伸缩过程中由于空间的增大或减少导致液压油压力增大或吸空的问题。
6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该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阀402,第二换向阀402的进油口与液压泵200相连。第二换向阀402的两个控制油口分别与伸缩驱动件1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相连通。其中,伸缩驱动件1为油缸,通过第二换向阀402控制伸缩驱动件1中活塞杆的伸出和收回。
6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为设有支腿结构的工程机械,例如混凝土泵车、起重机和消防车等。该工程机械包括车体、支腿箱梁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套缩管组件100。或者,该工程机械包括车体、支腿箱梁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压系统。伸缩驱动件1的固定端11固定于车体,支腿箱梁固定于伸缩驱动件1的驱动端12。
70.其中,该工程机械包括多个套缩管组件100,每一套缩管组件100的伸缩驱动件1连接有一支腿箱梁和支腿顶升油缸,从而形成多个支腿结构。伸缩驱动件1作为支腿展开油缸,用于驱动支腿箱梁从车体伸出。支腿顶升油缸呈竖直方向设置,用于竖直下撑以抬升车体。
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的支腿结构中采用可伸缩的套缩管作为支腿顶升油
缸的供油管路,避免了供油管路在往复运动中在狭窄支腿空间内剐蹭导致的磨损和挤坏,有利于保证供油管路向支腿顶升油缸供油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工程机械支腿结构的可靠性。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