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0424发布日期:2022-11-16 01:1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具备该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2.以往,在吸尘器用送风装置中,包围马达的壳体与电路基板罩部是直接通过粘接剂进行固定。即,直接用大量的粘接剂来连接壳体和电路基板罩部,并且起到防水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在使用粘接剂直接连接的情况下需要涂布大量的粘接剂,但是因为不存在一个承接粘接剂的部位,所以溢出来的粘接剂会影响送风装置的外观。并且,这种单纯地靠粘接剂进行粘接情况防水效果会有所受损。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的送风装置具备:绕中心轴旋转的转子;在径向上与上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从径向外侧包围上述转子及上述定子的壳体;以及从轴向的电路基板一侧罩住上述转子及上述定子的电路基板罩部,上述壳体的端部以及上述电路基板罩部的端部中的任一方的截面为槽状,上述槽状中外壁的轴向长度与内壁的轴向长度不同,在上述壳体的端部以及上述电路基板罩部的端部中的一方插入另一方而形成插入部。
5.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2的送风装置而言,上述槽状的上述外壁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上述内壁的轴向长度长。
6.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3的送风装置而言,上述壳体的端部以及上述电路基板罩部的端部的另一方截面形成为阶梯状,上述阶梯状的高低差部与上述槽状的外壁对置。
7.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4的送风装置而言,在上述槽状内具有粘接剂或者o型环。
8.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5的送风装置而言,由上述转子和上述定子构成马达,上述插入部在轴向上比上述电路基板更靠上述马达一侧。
9.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6的送风装置而言,在轴向上设置于上述转子及上述定子的电路基板相反侧且能够绕上述中心轴旋转的叶轮;以及从径向外侧包围上述叶轮的叶轮罩部,上述插入部比上述叶轮罩部更靠径向外侧。
10.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7的吸尘器而言,具备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11.就本实用新型的方案8的吸尘器而言,上述吸尘器为干湿两用的吸尘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3.根据上述结构,不仅能够使送风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剖视图。
15.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a的放大图,与图1中c部分对应。
16.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b的放大图,与图1中c部分对应。
17.图中:
18.11—旋转轴,12—叶轮,13—扩散器,14a、14b—壳体,15—转子,16—定子,17a、17b—电路基板罩部,18—电路基板,19—叶轮罩部,20a、20b—插入部,100—送风装置,141—旁通部,142、173—高低差部,143、171—槽状的外壁,144、172—槽状的内壁,a—主气流,b—冷却马达用的气流,m—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送风装置100的旋转轴11的方向称为“周向”。
20.此外,在轴向上,将图1中的马达m上方的叶轮12一侧称为“上方”,将图1中的马达m下方的电路基板18一侧称为“下方”;在径向上,将旋转轴11一侧称为“内侧”,外周侧称为“外侧”;在周向上,将从轴向上方观察的方向定义为“顺时针方向”以及“逆时针方向”。
21.(送风装置100的整体结构)
22.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100的剖视图。
23.如图1所示,送风装置100具备:马达m,其具有绕旋转轴11旋转的转子15和配置于转子15的径向外侧的定子16;叶轮12,其固定于转子15;扩散器13,其配置于叶轮12的下方;壳体14a,其从径向外方包围马达m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壁143;电路基板罩部17a,其与壳体14a连接且从下方包围马达m;电路基板18,其配置于马达m的下方且配置于电路基板罩部17a;以及叶轮罩部19,其从径向外侧包围叶轮12。其中,在壳体14a设置有连通其内部与外部的旁通部141,以供冷却气流向外部排出。
24.在此,送风装置100的主气流a如箭头所示,从叶轮12上方的进气口进入之后沿着,叶轮12、扩散器13以及壳体14a的顺序经过了送风装置100的内部之后从其侧面流出。
25.除了上述的主气流a,另一部分气流b如图所示地从送风装置100的下侧流入,从下至上经由马达内部并对其进行冷却,然后通过形成于壳体14a的旁通部141流出至送风装置100的侧面,最终从其上方流出。
26.(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a的结构)
27.参照图1以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a的放大图,与图1中c部分对应。
28.如图所示,电路基板罩部17a的端部形成为槽状,由此形成能够承接粘接剂的空间。其中,该槽状的外壁171的轴向长度比内壁172的轴向长度更长。与此相对,壳体14a的端部形成为阶梯状。在本实施方案中,壳体14a的端部插入于电路基板罩部17a的端部而形成插入部20a。并且,电路基板罩部17a的外壁171与壳体14a的高低差部142在轴向上对置。
29.另外,如图1所示,就插入部20a的位置而言,在径向上比叶轮罩部19更靠外侧(参照虚线),在轴向上比电路基板18更靠上侧。
30.根据上述的插入部20a的结构,能够不仅能够使送风装置的外观更加美观,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防水效果。
31.在此,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路基板罩部的槽状的外壁轴向长度比内壁轴向长度更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槽状的内壁轴向长度比外壁轴向长度更长。即,只要槽状的外壁轴向长度与内壁轴向长度不同即可。
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粘接剂来对壳体和电路基板罩部进行密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代替粘接剂可以使用o型环来对两者进行密封。
33.(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b的结构)
34.参照图3,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0b的放大图,与图1中c部分对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插入部20b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他部分的说明。
3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的端部插入于电路基板罩部的端部而形成了插入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此相反地也可以使壳体14b的端部形成为槽状,使电路基板罩部17b形成为阶梯状,并且使电路基板罩部17b的端部插入于壳体14b的端部内而形成插入部20b。
36.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4b的外壁143的轴向长度比内壁144的轴向长度更长,并且外壁143的端部与电路基板罩部17b的高低差部173在轴向上对置。
37.在此,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壳体的槽状的外壁轴向长度比内壁轴向长度更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槽状的内壁轴向长度比外壁轴向长度更长。即,只要槽状的外壁轴向长度与内壁轴向长度不同即可。
3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粘接剂来对壳体和电路基板罩部进行密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代替粘接剂可以使用o型环来对两者进行密封。另外,还可以不使用粘接剂,直接将壳体和电路基板罩部一方压入另一方而进行固定并密封。例如,可以使用过盈配合来使两者连接。
39.最后,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对吸尘器的类型进行限制,然而本实施方式的马达以及送风装置更适合于需要隔离液体的干湿两用的吸尘器。
40.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更、改进以及组合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