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0033发布日期:2022-12-31 14:4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潜水排污泵是潜水式的污水泵,特别适合于输送含有坚硬固体、纤维物的液体以及特别脏、粘、滑的液体。在生活供水项目中,潜水排污泵是别不可少的设备,用于清理污浊,但是现有技术中,潜水排污泵的安装较为复杂,且不能应对临时的突发状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潜水排污泵的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安装简单,方便根据液位选择合适的排污模式,有效防止满溢,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包括集水井和控制器,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排污泵组,所述排污泵组上连接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末端接至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液位仪,所述液位仪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污泵组包括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上均设有与所述排污管连通的软接管,所述集水井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分别设有安装组件,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内设置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报警液位、双开排污液位、单开排污液位和停泵液位,所述液位仪分别对应所述报警液位、双开排污液位、单开排污液位和停泵液位进行控制位置设定,所述液位仪采用电极式液位仪。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井的井壁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嵌装有安装座,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升降拉绳,所述集水井的井口设有滑轮组,所述升降拉绳绕装在所述滑轮组上。
8.进一步地,所述软接管与所述排污管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表、止回阀和闸阀。
9.进一步地,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均采用jywq自动搅匀排污泵。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在实际使用情景中,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将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按照预定的安装设计利用安装组件进行安装,并且与排污管安装连接,通过液位仪实时监控集水井内的液位高度,将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实际高度控制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启用单开还是双开的排污模式,备用排污泵主要用于液位过高,防止满溢时开启。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根据液位选择合适的排污模式,有效防止满溢,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包括集水井1 和控制器,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有排污泵组2,所述排污泵组2上连接设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末端接至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井1内设有液位仪4,所述液位仪4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污泵组2包括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 22,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上均设有与所述排污管3连通的软接管 23,所述集水井1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分别设有安装组件,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7.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控制整体电设备,具体电路连接方式属于常规的现有技术,不属于本技术方案所要保护的内容,因此未做赘述;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将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按照预定的安装设计利用安装组件进行安装,并且与排污管2安装连接,通过液位仪4实时监控集水井1内的液位高度,将液位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实际高度控制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启用单开还是双开的排污模式,备用排污泵22主要用于液位过高,防止满溢时开启。本安装结构安装简单,方便根据液位选择合适的排污模式,有效防止满溢,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
18.如图1所示,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报警液位11、双开排污液位12、单开排污液位13和停泵液位14,所述液位仪4分别对应所述报警液位11、双开排污液位12、单开排污液位13和停泵液位14进行控制位置设定,所述液位仪4采用电极式液位仪;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极式液位仪分别对应所述报警液位11、双开排污液位12、单开排污液位13和停泵液位14进行控制位置设定,当液位仪4监测到液位下降到达停泵液位14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均停止工作,当液位高于停泵液位14 且未达到单开排污液位13时,控制器控制单开主排污泵21进行排污工作,当液位继续上升到达双开排污液位12后,控制器控制备用排污泵22也开启工作,此时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同时开启进行排污工作,当液位持续上升至报警水位11时,控制器接受液位仪4的信号反馈并触发报警装置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电极式液位仪适用于控制任何导电液体之液面,具有突波保护功能,可有效防止突波干扰,且可做多点控制,控制位置可由使用所需要的液位进行订制,同时电极式液位仪采用的电极头使用低交流电压,可避免电解作用,并可延长使用寿命。
19.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井1的井壁上的限位槽 241,所述限位槽241内嵌装有安装座242,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 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座242上,所述安装座242上设有升降拉绳243,所述集水井1的井口设有滑轮组,所述升降拉绳243绕装在所述滑轮组上;本实施例中,升降拉绳243协同限位槽241完成排污泵的安装(关于滑轮组和升降拉绳243的具体细节安装为常规现有技术,故而在此未做赘述,附
图仅展示必要技术特征,细节省略),由于采用软接管,所以排污泵可以随着安装座242 自由升降,且限位槽241能限定排污泵的移动范围,更加稳定。
20.如图2所示,所述软接管23与所述排污管3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表231、止回阀232和闸阀233;本实施例中,管路的连接安装按照常规的安装方式进行,设置压力表231、止回阀232和闸阀233等常规仪表。
21.如图1所示,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均采用jywq自动搅匀排污泵;本实施例中,相较于普通的排污泵,采用自动搅匀排污泵,增加了自动搅拌装置,该装置随电机轴旋转,产生较强的搅拌力,将污水池内的沉积物搅拌成悬浮物,吸入泵内排出,提高了泵的防堵、排污能力,一次性完成了排水、除淤工作,节约了运行成本,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环保产品。
22.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外观修改。
2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1)和控制器,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有排污泵组(2),所述排污泵组(2)上连接设有排污管(3),所述排污管(3)的末端接至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井(1)内设有液位仪(4),所述液位仪(4)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污泵组(2)包括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上均设有与所述排污管(3)连通的软接管(23),所述集水井(1)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分别设有安装组件,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集水井(1)内设置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报警液位(11)、双开排污液位(12)、单开排污液位(13)和停泵液位(14),所述液位仪(4)分别对应所述报警液位(11)、双开排污液位(12)、单开排污液位(13)和停泵液位(14)进行控制位置设定,所述液位仪(4)采用电极式液位仪;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水井(1)的井壁上的限位槽(241),所述限位槽(241)内嵌装有安装座(242),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分别安装在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座(242)上,所述安装座(242)上设有升降拉绳(243),所述集水井(1)的井口设有滑轮组,所述升降拉绳(243)绕装在所述滑轮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管(23)与所述排污管(3)之间依次设有压力表(231)、止回阀(232)和闸阀(2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污泵(21)和备用排污泵(22)均采用jywq自动搅匀排污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潜水排污泵安装结构,包括集水井和控制器,所述集水井内设置有排污泵组,所述排污泵组上连接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末端接至室外排水管网,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液位仪,所述液位仪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排污泵组包括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上均设有与所述排污管连通的软接管,所述集水井的内壁上对应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分别设有安装组件,所述主排污泵和备用排污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方便根据液位选择合适的排污模式,有效防止满溢,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排污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何剑波 王赵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水务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5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