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7654发布日期:2023-01-04 09:1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


背景技术:

2.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油中固体污染颗粒极易使泵内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磨损加剧,为此需要安装滤油器降低油的污染程度,但是现有的液压泵总成控制系统不能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进行清理,长时间使用造成堵塞影响液压泵的运行,并且在液压泵工作时,对油形成压力,从而增加了油的内能导致油温升高,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也会随着升高,容易导致液压泵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具备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清理和降温防止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泵系统不能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进行清理,长时间使用造成堵塞影响液压泵的运行,并且在液压泵工作时,对油形成压力,从而增加了油的内能导致油温升高,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也会随着升高,容易导致液压泵损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包括液压泵本体,所述液压泵本体的进油口固定连通有进油管,所述液压泵本体的出油口固定连通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壁由右至左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板和第二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箱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短板,所述短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底部贯穿短板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轴承与短板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顶部螺纹套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至过滤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清理刷,所述出油管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罩体,所述出油管的表面贯穿镶嵌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液压泵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的底部通过支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冷却液箱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罩体底部的左侧固定连通,所述罩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冷却液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液箱左侧的底部贯穿镶嵌安装有制冷器。
5.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正面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第一过滤网板和第二过滤网板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一侧与过滤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表面开设通孔,所述过滤箱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安装管。
7.优选的,所述冷却液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加液管,加液管表面的顶部螺纹套设有密封盖。
8.优选的,所述冷却液箱的左侧镶嵌安装有液位窗,液位窗的正面喷涂有刻度线。
9.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和短板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套设在螺纹杆的表面,所述过滤箱和连接杆之间设置直线密封轴承,直线密封轴承套设在连接杆的表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油管、出油管、过滤箱、第一过滤网板、第二过滤网板、短板、电机、螺纹杆、活动板、连接杆、清理刷、罩体、散热片、冷却液箱、水泵、弯管、回流管和制冷器进行配合,具备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清理和降温防止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泵系统不能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进行清理,长时间使用造成堵塞影响液压泵的运行,并且在液压泵工作时,对油形成压力,从而增加了油的内能导致油温升高,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也会随着升高,容易导致液压泵损坏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箱门,将其拆卸下来,便于对过滤箱内的第一过滤网板和第二过滤网板进行清理,以及对过滤箱内过滤收集的杂质清除,通过设置卡板,对第一过滤网板和第二过滤网板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取下清理或更换,通过设置通孔,分别增大出油管内的油和罩体内的冷却液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立体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和第一过滤网零件立体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和螺纹杆零件立体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罩体和出油管剖视立体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片零件立体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液压泵本体、2进油管、3出油管、4过滤箱、5第一过滤网板、6第二过滤网板、7短板、8电机、9螺纹杆、10活动板、11连接杆、12清理刷、13罩体、14散热片、15冷却液箱、16水泵、17弯管、18回流管、19制冷器、20箱门、21卡板、22通孔、23安装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6,一种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包括液压泵本体1,液压泵本体1的进油口固定连通有进油管2,液压泵本体1的出油口固定连通有出油管3,进油管2的右端固定连通有过滤箱4,过滤箱4的内壁由右至左分别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过滤箱4背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短板7,短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转轴的底部贯穿短板7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底部通过轴承与短板7相对的一侧活动连接,螺纹杆9表面的顶部螺纹套设有活动板10,活动板10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
杆11,连接杆11远离活动板10的一端贯穿至过滤箱4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清理刷12,出油管3的表面固定套设有罩体13,出油管3的表面贯穿镶嵌安装有散热片14,液压泵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液箱15,冷却液箱15的底部通过支座安装有水泵16,水泵16的输入端与冷却液箱15的底部固定连通,水泵16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弯管17,弯管17的一端与罩体1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通,罩体1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回流管18,回流管18的一端与冷却液箱15的顶部固定连通,冷却液箱15左侧的底部贯穿镶嵌安装有制冷器19。
22.过滤箱4的正面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箱门20,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卡板21,卡板21的一侧与过滤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箱门20,将其拆卸下来,便于对过滤箱4内的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进行清理,以及对过滤箱4内过滤收集的杂质清除,通过设置卡板21,对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取下清理或更换。
23.散热片14的表面开设通孔22,过滤箱4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安装管23,通过设置通孔22,分别增大出油管3内的油和罩体13内的冷却液与散热片14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24.冷却液箱1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加液管,加液管表面的顶部螺纹套设有密封盖,通过设置加油管和密封盖,可对冷却液箱15内及时添加冷却液。
25.冷却液箱15的左侧镶嵌安装有液位窗,液位窗的正面喷涂有刻度线,通过设置液位窗和刻度线,可观察冷却液箱15内冷却液的液位。
26.螺纹杆9和短板7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套设在螺纹杆9的表面,过滤箱4和连接杆11之间设置直线密封轴承,直线密封轴承套设在连接杆11的表面,通过滚珠轴承,对螺纹杆9进行固定,使螺纹杆9在转动时更加的稳定,通过设置直线密封轴承,对移动的连接杆11与过滤箱4之间进行密封,同时不影响连接杆11的移动。
27.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内对进入到液压泵内的液压油进行过滤,避免液压油中固体污染颗粒与泵内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磨损加剧,大大延长液压泵的使用寿命,当需要对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过滤附着在其表面的固体污染颗粒进行清理时,控制电机8的运行使螺纹杆9正反往复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板10、连接杆11和清理刷12的往复移动,对第一过滤网板5和第二过滤网板6过滤附着在其表面的固体污染颗粒进行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堵塞影响液压泵的运行,控制水泵16和制冷器19的运行,制冷器19的冷端对冷却液箱15内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液箱15内的冷却液通过弯管17、罩体13和回流管18回流到冷却液箱15内进行循环,液压泵进行工作时会对油形成压力,从而增加油的内能导致油温会升高,散热片14对出油管3内的油温起到传递的作用,将油温传递到罩体13内冷却液中,从而降低了油温,防止油回流进液压泵时出现温度过高的问题,
28.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和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电器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型号,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9.综上所述:该液压泵控制器及液压泵总成,通过进油管2、出油管3、过滤箱4、第一过滤网板5、第二过滤网板6、短板7、电机8、螺纹杆9、活动板10、连接杆11、清理刷12、罩体13、散热片14、冷却液箱15、水泵16、弯管17、回流管18和制冷器19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液压泵系统不能对滤油所使用的滤网进行清理,长时间使用造成堵塞影响液压泵的运行,
并且在液压泵工作时,对油形成压力,从而增加了油的内能导致油温升高,油回流进液压泵内时温度也会随着升高,容易导致液压泵损坏的问题。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