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和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8668发布日期:2023-01-04 09:3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和帽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帽子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风道结构和帽子。


背景技术:

2.风扇帽子在原有帽子遮阳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设风扇使得人们在炎炎夏日当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凉意。但是,现有的风扇帽子通常将风扇直接安装在帽檐上,风向朝向人体的脸部以达到降温作用。这种风扇安装方式使得气流较为分散且降温部位主要集中在脸部,不但降温效果不够理想,还会导致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和帽子,巧妙地解决了现有风扇帽子降温效果不好、产品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
6.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相互盖合围设出风道,风道包括吸风通道和吹风通道,吸风通道和吹风通道相互连通;
7.其中,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上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位于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的连通处;第一折弯部朝向吹风通道弯折,以将吸风通道导向吹风通道。
8.可选地,风道底座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位于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的连通处;第二折弯部朝向风道底座外侧弯折,以缩小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连通处的口径。
9.可选地,风道盖板上设置有第三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位于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的连通处;第三折弯部朝向风道底座侧弯折,以缩小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连通处的口径。
10.可选地,风道盖板上设置有进风部,进风部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吸风通道相互连通。
11.可选地,风道盖板和风道底座在吹风通道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朝向吹风通道的出口方向弯曲。
12.可选地,风道盖板和风道底座上皆设置有弧形挡板,风道盖板的弧形挡板与风道底座的弧形挡板相对接。
13.可选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设出空腔,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设置在空腔内。
14.可选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吹风通道对接在出风口上。
15.可选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进风部的进风口对接;
16.其中,进风口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进风口之间形成进风间隙。
1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帽子,帽子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风道结构,风
道结构包括风道底座、风道盖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设出空腔,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设置在空腔内;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相互盖合围设出风道,风道包括吸风通道和吹风通道,吸风通道和吹风通道相互连通;其中,风道底座和风道盖板上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位于吸风通道与吹风通道的连通处;第一折弯部朝向吹风通道弯折可以将吸风通道的气流更加顺畅地引入到吹风通道中,减小气流在吹风通道的窜动,使得吹风通道的气流可以更加有序地、集中地从出风口排出,避免出风分散,提高帽子的降温效果和产品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底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盖板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帽子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10、风道底座;120、风道盖板;121、进风部;130、风道;131、吸风通道;132、吹风通道;140、第一折弯部;150、第二折弯部;160、第三折弯部;170、弧形挡板;180、第一壳体;181、进风口;182、盖板;190、第二壳体;191、出风口;200、帽檐。
具体实施方式
27.目前市面上的风扇帽子通常将风扇直接安置在帽檐上,风向朝向人体的脸部以达到降温作用。
28.这种风扇安置方式使得气流较为分散且降温部位主要集中在脸部,不但降温效果不够理想,还会导致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较差。
29.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在风扇帽子内设置了风道结构,通过对进风口气流和出风口气流的合理控制,解决了现有风扇帽子降温效果不好、产品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30.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盖板结构示意图。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底座110和风道盖板120;风道底座110和风道盖板120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风道底座110和风道盖板120相互盖合围设出风道130,风道130包括吸风通道131和吹风通道132,吸风通道131和吹风通道132相互连通。
32.其中,风道底座110和风道盖板120上设置有相互对接的第一折弯部140,第一折弯部140位于吸风通道131与吹风通道132的连通处;第一折弯部140朝向吹风通道132弯折,以将吸风通道131导向吹风通道132。
33.第一折弯部140朝向吹风通道132弯折可以将吸风通道131的气流更加顺畅地引入到吹风通道132中,减小气流在吹风通道132的窜动,使得吹风通道132的气流可以更加有序
地、集中地从出风口191排出,避免出风分散,提高帽子的降温效果和产品使用体验。
34.第一折弯部140的形状为弧形凸起,这使得空气在流经第一折弯部140时可以产生附壁效应,从而驱使风向转弯,最终空气沿着吹风通道132向下方吹出。工作时,空气沿着吸风通道131和吹风通道132流动,其中,第一折弯部140可以在不显著影响风速的情况下驱使风向转弯,使得空气从吸风通道131导向吹风通道132后沿吹风通道132向下方吹出,从而让吹出的气流方向可控、气流较为集中。
35.进一步地,风道底座110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150,第二折弯部150位于吸风通道131与吹风通道132的连通处;第二折弯部150朝向风道底座110外侧弯折,以缩小吸风通道131与吹风通道132连通处的口径。
36.进一步地,风道盖板120上设置有第三折弯部160,第三折弯部160位于吸风通道131与吹风通道132的连通处;第三折弯部160朝向风道底座110侧弯折,以缩小吸风通道131与吹风通道132连通处的口径。
37.其中,第二折弯部150和第三折弯部160可以适应帽子风扇主体的形状,使结构更加紧凑;第一折弯部140可以限定出风口191的尺寸,方便对风道的流动空气进行聚拢,提高出风效果。
3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第一折弯部140、第二折弯部150和第三折弯部160的弯折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限定吹风通道132的出风方向,防止风直吹用户正面,从而提高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折弯部140、第二折弯部150和第三折弯部160的弯折角度不做具体限定。
3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限定两个出风口191之间的距离,来保证两边的出风方向都是吹向用户侧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两个出风口191之间的距离不做具体限定。
40.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风道盖板120和风道底座110在吹风通道132的部分设置有弧形挡板170,弧形挡板170朝向吹风通道132的出口方向弯曲。弧形挡板170可以在改变风向的同时,保证风速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空气流动的换向效果。
41.具体地,风道盖板120和风道底座110上皆设置有弧形挡板170,风道盖板120的弧形挡板170与风道底座110的弧形挡板170相对接。
42.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从图1和图3中可以看出,风道盖板120上设置有进风部121,进风部121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吸风通道131相互连通。
43.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壳体180和第二壳体190,第一壳体180与第二壳体190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80与第二壳体190围设出空腔,风道底座110和风道盖板120设置在空腔内。
44.具体地,第二壳体190上设置有出风口191,吹风通道132对接在出风口191上。
45.具体地,第一壳体180上设置有进风口181,进风口181与进风部121的进风口对接;
46.其中,进风口181上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进风口181之间形成进风间隙,保证进风量,从而得到更好的降温效果。
47.参看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帽子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帽子,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风道结构和帽檐200,帽檐200设置在进风口181的下侧。
48.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