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8473发布日期:2023-02-21 18:0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造纸生产中,常常需要用到缓冲气缸装置作动力源对纸卷进行抬升支撑或卸落。但普通的缓冲气缸往往缺少可靠的保险措施,当气路系统出现故障时缓冲气缸会很快失去支撑作用,使得纸卷下卷并快速砸落。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而且极易造成产品或设备等损坏,甚至还可能会对生产操作人员构成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
4.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包括缓冲气缸、第一单向节流阀、气控单向阀、第二单向节流阀、快排阀、电磁阀及气源,所述缓冲气缸包括有杆腔及无杆腔,所述气控单向阀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及控制气源口。所述有杆腔、第一单向节流阀及电磁阀依次气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无杆腔气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与第一进气口气路连接,所述快排阀分别与第二单向节流阀及电磁阀气路连接,所述电磁阀还与气源气路连接。所述控制气源口还与第一单向节流阀及有杆腔之间的气路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电磁阀气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有杆腔气路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上设有第三进气口及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快排阀气路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与第一进气口气路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快排阀上设有第四进气口、第四出气口及第一排气口,所述第四进气口与电磁阀气路连接,所述第四出气口与第三进气口气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上设有第五进气口、第五出气口、第六出气口及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五进气口与气源气路连接,所述第五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气路连接,所述第六出气口与第四进气口气路连接。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缓冲气缸的无杆腔气路上增加一个气控单向阀,利用气控单向阀将缓冲气缸的有杆腔气路与无杆腔气路进行连锁控制,当有杆腔气路出现异常时,气控单向阀能够及时将无杆腔气路锁住,从而实现缓冲气缸在异常状态下的缓冲及阻挡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气动设备的可靠性,也大幅优化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气路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10气路系统100,包括缓冲气缸10、第一单向节流阀20、气控单向阀30、第二单向节流阀40、快排阀50、电磁阀60及气源70,所述缓冲气缸10包括有杆腔11及无杆腔12,所述气控单向阀30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1、第一出气口32及控制气源口33。
13.所述有杆腔11、第一单向节流阀20及电磁阀60依次气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32与无杆腔12气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40与第一进气口31气路连接,所述快排阀50分别与第二单向节流阀40及电磁阀60气路连接,所述电磁阀60还与气源70气路连接。所述控制气源口33还与第一单向节流阀20及有杆腔11之间的气路连通。气控单向阀30的控制气源口33与有杆腔11的气路连锁,当有杆腔11的气路出现异常时,控制气源口33上检测不到气压。于是气控单向阀30会进行自锁,使无杆腔12内的压缩空气不会排出,进而缓冲气缸10能够停止回缩并保持支撑状态。
14.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20上设有第二进气口21及第二出气口22,所述第二进气口21与电磁阀60气路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22与有杆腔11气路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40上设有第三进气口41及第三出气口42,所述第三进气口41与快排阀50气路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42与第一进气口31气路连接。单向节流阀能够有效调节气路的流量,从而控制缓冲气缸10的顶升或回缩速度。
15.所述快排阀50上设有第四进气口51、第四出气口52及第一排气口53,所述第四进气口51与电磁阀60气路连接,所述第四出气口52与第三进气口41气路连接。快排阀50上的第一排气口53能够将无杆腔12内的压缩空气快速排出,且快排阀50设置于电磁阀60与无杆腔12之间的气路上,缩短了无杆腔12的排气路径,进一步提升了排气效率。
16.所述电磁阀60上设有第五进气口61、第五出气口62、第六出气口63及第二排气口64,所述第五进气口61与气源70气路连接,所述第五出气口62与第二进气口21气路连接,所述第六出气口63与第四进气口51气路连接。当电磁阀60得电时,第五进气口61与第五出气口62连通,此时气源70的压缩空气可进入缓冲气缸10的有杆腔11内,而无杆腔12内的压缩空气排出,缓冲气缸10表现为回缩状态。当电磁阀60失电时,第五进气口61与第六出气口63连通,且第五出气口62与第二排气口64连通,此时气源70的压缩空气可进入缓冲气缸10的无杆腔12内,而有杆腔11内的压缩空气排出,此时缓冲气缸10表现为顶升状态。
17.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当电磁阀60失电,气源70通过电磁阀60的第五进气口61及第六出气口63到达快排阀50,再从快排阀50的第四进气口51及第四出气口52到达第二单向节流阀40的第三进气口41;接着压缩空气在经过第二单向节流阀40流量控制后,到达气控单向阀30,最后从气控单向阀30的第一进气口31及第以出气口进入缓冲气缸10的无杆腔12。此时有杆腔1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20的第二出气口22及第二进气口21到达电磁阀60,再沿电磁阀60的第五出气口62及第二排气口64将压缩空气排出,完成缓冲气缸10顶升的操作。
18.当电磁阀60得电,气源70通过电磁阀60的第五进气口61及第五出气口62到达第一
单向节流阀20,再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20的第二进气口21及第二出气口22分别向缓冲气缸10的有杆腔11及气控单向阀30的控制气源口33供气。此时气控单向阀30的反向气路导通,无杆腔12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控单向阀30的第一出气口32及第一进气口31到达第二单向节流阀40,再从第二单向节流阀40的第三出气口42及第三进气口41到达快排阀50,最后沿快排阀50的第四出气口52至第一排气口53将压缩空气排出,完成缓冲气缸10回缩的操作。
19.当有杆腔11的气路路径出现异常时,气控单向阀30的控制气源口33无气压,此时气控单向阀30的反向气路阻断,把无杆腔12内的气压锁住,使缓冲气缸10停止回缩操作并保持支撑状态,可以缓冲、阻挡下卷的纸卷。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式缓冲气缸10气路系统100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缓冲气缸10的无杆腔12气路上增加一个气控单向阀30,利用气控单向阀30将缓冲气缸10的有杆腔11气路与无杆腔12气路进行连锁控制,当有杆腔11气路出现异常时,气控单向阀30能够及时将无杆腔12气路锁住,从而实现缓冲气缸10在异常状态下的缓冲及阻挡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气动设备的可靠性,也大幅优化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