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96853发布日期:2024-01-23 12: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身(1)、泵体(11)、电动机(12)、联轴器(13)、泵轴(14)和吸水叶轮(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1)远离水泵出管(114)的一侧的内部腔室沿靠近蓄水箱(2)的方向呈减扩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出管(113)和水泵出管(114)通过法兰盘(16)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箱体(22)和右箱体(23),所述上叶轮进管(111)和下叶轮进管(112)与右箱体(23)的侧面连通,所述水泵进管(21)与左箱体(22)的顶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箱体(22)靠近右箱体(23)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左侧安装框(24),所述左侧安装框(24)与左箱体(22)的开口同轴设置;所述右箱体(23)靠近左箱体(22)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右侧安装框(25),所述右侧安装框(25)与右箱体(23)的开口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包括框体(31)和固定连接于框体(31)内的网纱(32),所述密封框(4)竖直的两个内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安装侧槽(41),所述安装侧槽(41)贯穿密封框(4)的顶面;所述密封框(4)内侧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底槽(42),所述安装底槽(4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安装侧槽(41)连通,所述框体(31)的两侧分别穿设于两个安装侧槽(41)内,所述框体(31)的底部穿设于安装底槽(4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底部固定结构、侧部固定杆(51)、顶部固定杆(52)和顶部固定螺栓(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限位槽(5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燕尾条(512),所述左侧安装框(24)和右侧安装框(25)相互远离的一面的侧边处开设有供第一燕尾条(512)穿设的第一燕尾槽(513);所述顶部限位槽(5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燕尾条(522),所述左侧安装框(24)和右侧安装框(25)相互远离的一面的顶部开设有供第二燕尾条(522)穿设的第二燕尾槽(5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燕尾槽(513)的底部封闭设置,所述第二燕尾槽(523)的其中一端封闭设置,所述顶部固定螺栓(53)的数量为一根,且所述顶部固定螺栓(53)穿过顶部固定杆(52)远离第二燕尾槽(523)封闭端的一端;所述顶部固定杆(52)的底面与侧部固定杆(51)的顶端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结构包括转动电机(54)、驱动齿轮(55)和底部固定杆(56);所述底部固定杆(56)的顶面上开设有底部限位槽(561),所述底部限位槽(561)贯穿底部固定杆(56)的两端,所述左侧安装框(24)和右侧安装框(25)的底部同时嵌设于底部限位槽(561)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自吸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自吸泵,其包括泵身、泵体、电动机、联轴器、泵轴和吸水叶轮;所述电动机设置于泵身的顶部,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泵轴连接,所述泵轴穿入泵身内并与吸水叶轮连接,所述吸水叶轮设置于泵体内;所述泵身的侧面上安装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连通有水泵进管,所述泵体的一侧连通有上叶轮进管和下叶轮进管,所述泵体的另一侧连通有叶轮出管;所述上叶轮进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蓄水箱的侧面的顶部连通且密封连接,所述下叶轮进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蓄水箱的侧面的底部连通且密封连接,所述上叶轮进管和下叶轮进管分别位于泵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叶轮出管远离本体的一端穿出泵身且连通有水泵出管。本申请具有提高自吸泵吸水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左朝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光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