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开式双吸泵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26905发布日期:2024-01-16 12:3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中开式双吸泵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双吸泵体,具体为中开式双吸泵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双吸泵作为离心泵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具有扬程高、流量大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泵型的叶轮实际上由两个背靠背的叶轮组合而成,从叶轮流出的水流汇入一个蜗壳中,双吸泵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它相当于两个相同直径的单吸叶轮同时工作,在同样的叶轮外径下流量可增大一倍;泵壳水平中开,检查和维修方便,同时,双吸泵进出口在同一方向上且垂直于泵轴,利于泵和进出水管的布置与安装;双吸泵的叶轮结构对称,没有轴向力,运行较平稳,双吸泵在工作的使用非常的频繁,能够很好的将流体物质进行吸附,双吸泵具有扬程高、流量大,轴向力极小,运行较平稳等特点,所以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目前的双吸泵在使用时由于通过电机进行直接驱动,使得双吸泵在工作时的振动频率较高,长期的无缓冲情况下进行使用,会导致双吸泵的使用寿命较短,泵体容易受损,并且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对吸入的液体进行过滤,同时也不方便对过滤的废料进行快速清理,影响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较差,使用便携性较低。

3、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中开式双吸泵。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中开式双吸泵及其工作方法,解决了目前的双吸泵在使用时由于通过电机进行直接驱动,使得双吸泵在工作时的振动频率较高,长期的无缓冲情况下进行使用,会导致双吸泵的使用寿命较短,泵体容易受损,并且在进行使用时不便于对吸入的液体进行过滤,同时也不方便对过滤的废料进行快速清理,影响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较差,使用便携性较低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中开式双吸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中心设置有泵腔,所述泵体底部设置有支座组件,所述泵体顶部安装有泵壳,所述泵体与泵壳的外壁前后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之间均安装有多个螺栓;

5、所述泵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泵体外壁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上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位于进水口上的所述法兰盘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泵体内壁前后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

6、所述泵体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转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联轴器,所述支座组件前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联轴器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座组件包括安装于泵体底部的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架,所述泵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固定架相对应的缓冲柱,多个所述缓冲柱与固定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驱动电机的振动,使得泵体也频繁的上下振动,带动缓冲柱上下移动,弹簧频繁的下压回弹,能够对振动时的撞击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了泵体的磨损,提升了泵体以及其内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好。

9、优选的,多个所述固定架中心均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缓冲柱均位于滑槽中心。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振动时缓冲柱能够在固定架中心上下移动,受到了弹簧的缓冲作用。

11、优选的,所述泵体外壁两侧均开设有与进水口、出水口相对应的通孔,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贯穿通孔中心。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谁能够受到叶轮的离心左右通过进水口进入,进而通过出水口排出,实现了水的输送。

13、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安装于法兰盘上的滤网,所述法兰盘侧壁前后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心均转动连接有安装轴,两个所述安装轴外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两组与安装轴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二安装槽中心的安装盘,两组所述安装盘上均固定连接有扭簧,两组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安装槽内壁相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吸入的过程中水中的杂质被滤网过滤,需要对滤网进行拆卸清理时,仅需先拆卸管道,随后扳动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变为竖直状态时即可直接取出滤网,由于安装轴的转动带动了扭簧转动,使得扭簧具备一定的回弹力,将滤网清理并重新安装后,松开限位板,由于受到了扭簧的回弹力,安装轴复位,带动限位板转动,将滤网限位压紧,完成清理。

15、优选的,所述法兰盘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滤网凹槽中心,且两个所述限位板均与滤网一侧紧密贴合。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滤网能够安装于凹槽中心,进而受到限位板的限位作用,同时水流的冲击力也不会对滤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了滤网的稳定性。

1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上均开设有轴孔,两个所述安装轴均贯穿轴孔中心。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安装轴能够在第一安装槽中心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板转动,完成了对滤网的限位固定,也方便了后期对滤网的拆卸清理。

19、优选的,所述泵体的前后端中心均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对应的定位槽,两个所述密封圈均位于定位槽中心。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密封圈能够对转轴与泵体之间的缝隙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水流通过缝隙流出,也对泵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压力恒定。

21、优选的,所述叶轮设置为两侧对称式,且所述叶轮的叶片设置为倾斜状。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叶轮在进行离心吸水时效率更好,提升了工作效率,使用效果较好,功效更强。

23、本发明的一种中开式双吸泵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步骤1,首先通过法兰盘8将进水管与出水管进行连接,随后即可启动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4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叶轮13转动;

25、步骤2,叶轮13转动时的离心力将水从进水口6吸入,在吸入的过程中水中的杂质被滤网901过滤,留在管道中心,水则通过出水口7排至出水管道中心,完成液体输送;

26、步骤3,在泵体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泵体的振动幅度和速度,将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泵体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情况,在驱动电机17的振动过程中,泵体1可能会频繁地上下振动,带动缓冲柱203上下移动,弹簧204频繁的下压回弹,通过智能控制方法实时监测泵体的振动状态,并根据振动幅度自动调整缓冲柱203和弹簧204的弹性系数,从而实现对泵体振动的有效缓冲,减少磨损;具体过程为:

27、收集泵体振动数据,包括泵体在驱动电机17振动过程中的振动幅度、速度,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安装在泵体上的传感器实时获取;

28、在收集到原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数据归一化等操作,以便后续算法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

29、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振动幅度和速度作为特征,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30、将提取出的特征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使用训练集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

31、本发明对随机森林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并对这些决策树进行投票或平均来得到最终结果,假设有n个决策树,第i棵树的预测结果为yi_i,对于某个样本x,其在第i棵树上的预测概率为p_i(x),即:

32、p_i(x)为分类器在x上做出第i棵树的投票的结果;

33、其中,分类器可以选择逻辑回归,对于每个样本x,所有决策树的预测概率之和即为该样本的最终预测概率:

34、p(x)=∑_i p_i(x)

35、其中,∑_i:表示对所有决策树进行求和操作,i:表示决策树的索引,从0到n-1,其中n为决策树的数量,为了使得整个随机森林的预测性能更稳定,下面给出以下算法公式:

36、引入随机性:

37、在第i棵树上的分裂特征值为xii,则该样本在第i棵树上的分裂点为:

38、split_point_i=argmax{y_j:y_j>=predict(x,xti)+threshold}

39、其中,

40、split_point_i:表示第i棵树的分裂特征值;

41、y_j:表示第j个样本在决策树第i棵树上的预测概率;

42、predict(x,xti):表示分类器在第i棵树上对样本x进行预测时,使用第i棵树的第ti个分裂特征作为输入特征;

43、threshold:表示阈值,用于控制分裂点的随机性;

44、argmax{y_j:y_j>=predict(x,xti)+threshold}:表示在所有分裂特征值中,找到使得预测概率大于等于predict(x,xti)+threshold的最大分裂特征值;

45、如果y_j>=predict(x,xti)+threshold>0,则认为分裂点在该位置;否则认为分裂点不在该位置,这样,第i棵树就可以根据分裂特征值xii将数据集划分为两个子集,然后,对这两个子集分别递归地构建决策树,最后,通过对这n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或平均来得到最终结果;

46、剪枝策略也是通过对分裂特征进行排序来进行的,但是,在剪枝策略中,只保留那些分裂特征值较大的决策树节点,而删除那些分裂特征值较小的决策树节点,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决策树的深度,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具体来说,剪枝后的决策树节点可以表示为:

47、tree_node={feature:value,left_child:subtree,right_child:subtree}

48、其中,feature表示分裂特征,value表示分裂特征值;left_child和right_child分别表示左子树和右子树,subtree是一个树节点对象;通过递归地构建决策树来完成随机森林算法的训练过程;

49、随机森林算法的损失函数表示为:l(f)=-∑[y_i*log(p(x_i))+(1-y_i)*log(1-p(x_i))],其中y_i表示第i个样本的真实类别标签(正类记为1,负类记为-1),p(x_i)表示第i个样本被分类器预测为正类的概率。通过优化损失函数来更新决策树的参数,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50、步骤4,最后使用测试集评估模型的性能,根据模型在测试集上的表现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模型参数、增加或减少特征,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泵体振动状态监测中,实时调整缓冲柱203和弹簧204的弹性系数,从而实现对泵体振动的有效缓冲;如果预测结果显示振动幅度较大或有异常情况发生,可以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缓冲柱和弹簧的弹性系数,根据调整后的缓冲柱和弹簧参数,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泵体的缓冲操作,通过plc或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编写,实现硬件设备的交互,将调整后的缓冲柱和弹簧参数反馈给控制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更新这些参数,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泵体振动情况;

51、步骤5,需要对滤网901进行拆卸清理时,仅需先拆卸管道,随后扳动两个限位板904,两个限位板904变为竖直状态时即可直接取出滤网901,由于安装轴903的转动带动了扭簧907转动,使得扭簧907具备一定的回弹力,将滤网901清理并重新安装后,松开限位板904,由于受到了扭簧907的回弹力,安装轴903复位,带动限位板904转动,将滤网901限位压紧,完成清理。

52、(三)有益效果

53、本发明提供了中开式双吸泵。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54、1、该中开式双吸泵,通过设置的支座组件,使得位于泵体底部的支座能够对泵体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在泵机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泵体起到缓冲作用,减缓其由于振动带来的撞击力,进而减少了泵体的磨损,提升了泵体以及其内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使用效果较好;在驱动电机17的振动过程中,泵体1可能会频繁地上下振动。通过添加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可以实时监测泵体的振动状态,并根据振动幅度调整不同的缓冲柱203和弹簧204的弹性系数,从而实现对泵体振动的有效缓冲,减少磨损。

55、2、该中开式双吸泵,通过设置的过滤组件,使得能够对进入的液体进行过滤,通过滤网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两个限位板的设置提升了安装的稳定性,水流的冲击力也不会对滤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了滤网的稳定性,拆卸滤网时操作方便,仅需扳动两个限位板即可,使用便携性较强,方便对滤网进行清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