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风扇及风扇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68761发布日期:2024-03-12 20:5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风扇及风扇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风扇,具体涉及风道结构、风扇及风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无叶扇和塔扇等风扇,通常在出风口处增加ptc等发热结构来对出风进行发热,以形成暖风。但落地扇、循环扇等轴流风叶式暖风扇,为保障出风效果,前网格栅的间隙通常较大,若在出风口设置发热结构,则会阻挡冷风出风效果,还会由于前网格栅间隙较大而严重影响外观效果。

2、因此,落地扇、循环扇等轴流风叶式暖风扇,发热结构通常设置在进风口处。但是,风扇作为暖风扇使用时,经过轴流风机的暖风可能会影响轴流式风机的电机温升,使电机过热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风扇及风扇的控制方法,以解决发热结构设置在进风口处时,容易影响风机的温升,使电机过热容易损坏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

3、风道本体,设有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所述风道进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套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外周的第二进风口;

4、发热组件,连接在所述风道本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

5、挡风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风道本体内,具有靠近并封堵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暖风位置,及远离以打开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冷风位置;

6、动力组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挡风组件连接,适于驱动所述挡风组件在所述暖风位置和所述冷风位置之间切换。

7、有益效果:第二进风口套设在第一进风口的外周,可充分利用空间,减少风道结构整体占用的空间。且通常情况下,为了均匀出风,风机设置在风道本体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与第一进风口对应的位置处。将发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进风口处,在需要吹暖风时,发热组件工作,动力组件驱动挡风组件向靠近第一进风口的方向移动,移动至暖风位置,将第一进风口进行封堵阻端,既可以防止第一进风口处进入的热风影响风机温升,避免风机因过热损坏,又可以在设置发热组件的第二进风口处集中进风,使得发热组件的热量不被分散,不会被第一进风口处的冷风热交换一部分热量,吹暖风的效果佳;在需要吹冷风时,发热组件不工作,动力组件驱动挡风组件向远离第一进风口的方向移动,移动至冷风位置,将第一进风口打开,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可以正常吹冷风,可确保冷风的风量,达到较好的进风效果。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9、加强筋,一端与所述风道本体的内周壁连接,另一端向所述风道本体的中心位置延伸,并设有安装部,所述动力组件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10、分隔环,连接在所述加强筋上,并将所述风道进口分隔成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11、有益效果:分隔环的设置,可将风道进口分隔成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还可与加强筋配合增加安装部的强度,使得安装部对动力组件的连接更加稳固。加强筋远离风道本体的内周壁的一端向风道本体的中心位置延伸,可将安装部固定在靠近风道本体的中心位置或者直接将安装部固定在风道本体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将动力组件对挡风组件进行驱动控制。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在所述分隔环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挡风板的外径朝远离所述分隔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挡风板远离所述分隔环的一端为封堵端,所述封堵端具有所述暖风位置及所述冷风位置。

13、有益效果:挡风板外径最大的位置形成封堵端,封堵端在暖风位置时,可较好的封堵第一进风口,封堵端在冷风位置时,既可通过挡风板逐渐增大的外径与第一进风口之间形成较好的进风通道,较好的利用第一进风口处的进风面积,又可对进风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上背向所述挡风组件的一侧设有装配槽,所述分隔环连接在所述装配槽内。

15、有益效果:装配槽既可将分隔环进行限位和固定,又可在分隔环的轴向方向上减小加强筋和分隔环占用的空间,进而减小风道结构在分隔环的轴向方向上的整体的体积。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为旋转输出轴,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17、螺杆,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同轴穿设在所述分隔环处;

18、螺母,连接在所述挡风组件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19、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具有所述暖风位置和所述冷风位置,所述挡风板上设有限位槽,在所述分隔环的轴向方向上,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加强筋滑动配合。

20、有益效果:通过传动组件,可将动力组件提供的旋转动作转化成分隔环的轴向方向的移动,以便于在暖风位置和冷风位置之间切换挡风组件;限位槽的设置,可对挡风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和限位,防止挡风组件旋转。且螺杆和螺母占用的空间小,不会增加风道结构的体积。

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组件还包括挡风套筒,所述挡风套筒的一端设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所述动力组件;所述挡风套筒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孔,所述螺母限位连接在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挡风板连接在所述挡风套筒的外周,所述限位槽由所述挡风板远离所述挡风套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挡风套筒处。

22、有益效果:挡风套筒的开口朝向动力组件,可对动力组件进行保护,挡风套筒的另一端设置限位孔,可防止挡风套筒漏风,还可拉开限位孔与动力组件之间的距离,在不增大体积的前提下扩展挡风套筒的移动距离。限位槽由挡风板远离挡风套筒的一端延伸至挡风套筒的外周壁处,可防止挡风板在移动过程中与加强筋发生运动干涉。

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风套筒上设有朝向所述动力组件的第一避让槽,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有朝向所述挡风套筒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滑动配合。

24、有益效果: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的滑动配合,既防止挡风套筒与安装部发生运动干涉,还可对挡风组件的移动进行引导和限位。

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进风后网,连接在所述风道进口处,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动力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后网可转动地连接。

26、有益效果:螺杆穿过分隔环可转动地连接在进风后网处,可将螺杆进行轴向方向的限位和支撑,防止螺杆远离动力组件的一端因为长期受力而发生轴向方向的变形。

2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为槽口朝向所述分隔环的槽状结构,所述动力组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的槽口处;所述安装部的槽底上设有通孔;

28、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风机和风叶组件,所述风叶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风道出口处,所述风机通过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风机的动力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

29、有益效果:安装部为槽状结构,既可便于对动力组件和风机均进行较为稳固的固定连接,又可在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拉开的同时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动力组件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部的槽口处,可便于对动力组件进行拆卸和安装,还可便于对风机进行维修。风机设置在安装部内部,可对风机进行较好的保护。

3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31、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分隔环上;

32、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环绕在所述分隔环的外侧。

33、有益效果:通过在分隔环的外侧设置安装支架,可便于固定发热体,同时发热体环绕在分隔环的外侧,还可将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分隔成冷风风道和暖风风道。

3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多圈发热丝,多圈所述发热丝沿所述分隔环的轴向及径向均间隔分布。

35、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36、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扇的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包括:

37、获取风扇的运行模式;

38、当运行模式为冷风模式时;

39、通过动力组件控制挡风组件远离第一进风口以将其打开;

40、控制发热组件不启动,使得外部气流经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风道本体并从风道出口排出;

41、当运行模式为暖风模式时;

42、通过动力组件控制挡风组件靠近第一进风口以将其关闭;

43、控制发热组件启动,使得外部气流经第二进风口处的发热组件加热后,进入到风道本体并从风道出口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