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6729发布日期:2024-05-17 13:2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离心风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已经从初期的基础需求发展至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其中风机系统是空调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风道结构对整个风机系统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而离心风机因其风压高、流速快,送风距离远成为空调开发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2、离心风机相比于贯流风机在噪音及风量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离心风机受到风机受转速限制,导致空调设备的能效无法完全发挥;且离心风机因风道为多个复杂的空间曲面体,易出现流道折弯扭转大,流道阻力高,气流冲击流道壁面,气流噪音大。

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当需要提高出风风量时,通常通过提高风机的转速来实现。但上述方式风机负荷大,且对出风风量的提高程度有限,离心风机依然存在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离心风机压力高、噪声大使得出风气流流量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具有扩压段的风道本体,所述扩压段上设置有开孔部,所述开孔部连通所述风道本体内部和外界环境,所述开孔部用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所述风道本体外的气流吸附至所述风道本体内。

4、优选的,所述风道本体上设置有蜗舌,所述蜗舌与所述扩压段的进风端相连接,所述开孔部位于所述蜗舌的下游侧。

5、优选的,所述开孔部包括直接开设于所述风道本体侧壁上的孔位;

6、或者,所述开孔部包括连接槽和孔位,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风道本体外,并与所述风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孔位开设于所述连接槽上并贯穿所述风道本体的侧壁,进而将所述风道本体内部和外界环境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开孔部的横截面面积s1与所述风道本体的径向截面面积s比值为s1/s=0.5-1。

8、优选的,所述开孔部与所述蜗舌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mm≤a≤26mm。

9、优选的,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与所述开孔部位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同一侧壁上,且所述引流部位于所述开孔部的上游侧,用于引导气流流向。

10、优选的,所述引流部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开孔部的上游侧,所述引流板相较于其所在的所述风道本体的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引流板的固定端至其自由端逐渐向远离所述开孔部的方向延伸。

11、优选的,所述引流部与其所在的所述风道本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6°。

12、优选的,所述风道本体包括与同一叶轮腔相连通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开孔部设置于所述上风道和/或所述下风道上。

13、优选的,所述开孔部包括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上风道上设置有上蜗舌,所述第一孔位设置于所述上蜗舌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上蜗舌之间的距离a为3mm≤a≤10mm;所述下风道上设置有下蜗舌,所述第二孔位设置于所述下蜗舌的下游侧,所述第二孔位与所述下蜗舌之间的距离b为20mm≤b≤30mm。

1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上述风道结构。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离心风机。

16、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风机运行时,叶轮产生的高速流体进入风道本体内,开孔部将风道本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基于文丘里现象,在风道本体的扩压段,高速流动的流体区产生低压,即风道本体内的气流经过开孔部时,气流流速大压力低,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可以将外界气流吸入风道本体内部,从而提高风道本体内的气流流量,减小风机运行噪音,显著降低空调运行噪音。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扩压段的风道本体,所述扩压段上设置有开孔部,所述开孔部连通所述风道本体的内部和外界环境,所述开孔部用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所述风道本体外的气流吸附至所述风道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上设置有蜗舌,所述蜗舌与所述扩压段的进风端相连接,所述开孔部位于所述蜗舌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包括直接开设于所述风道本体侧壁上的孔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的横截面面积s1与所述风道本体的径向截面面积s比值为s1/s=0.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与所述蜗舌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mm≤a≤2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与所述开孔部位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同一侧壁上,且所述引流部位于所述开孔部的上游侧,用于引导气流流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包括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开孔部的上游侧,所述引流板相较于其所在的所述风道本体的侧壁倾斜设置,且所述引流板的固定端至其自由端逐渐向远离所述开孔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与其所在的所述风道本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包括与同一叶轮腔相连通的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开孔部设置于所述上风道和/或所述下风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部包括第一孔位和第二孔位,所述上风道上设置有上蜗舌,所述第一孔位设置于所述上蜗舌的下游侧,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上蜗舌之间的距离a为3mm≤a≤10mm;所述下风道上设置有下蜗舌,所述第二孔位设置于所述下蜗舌的下游侧,所述第二孔位与所述下蜗舌之间的距离b为20mm≤b≤30mm。

1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风道结构。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风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离心风机及空调器,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离心风机压力高、噪声大使得出风气流流量有限的技术问题。该风道结构包括具有扩压段的风道本体,扩压段上设置有开孔部,开孔部连通风道本体内部和外界环境,开孔部用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风道本体外的气流吸附至风道本体内。本发明风道本体内的气流经过开孔部时,气流流速大压力低,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可以将外界气流吸入风道本体内部,从而提高风道本体内的气流流量,减小风机运行噪音,显著降低空调运行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千,魏彦艳,夏光辉,林金煌,何振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