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及其摇头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75944发布日期:2024-03-01 12:2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及其摇头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出风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及其摇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风扇是一种向外界吹风、加速空气流通的家用电器。为了增大风扇的送风区域,现有的风扇对其电动出风部件(扇头)的转轴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向更多区域送风,增大送风范围。

2、如申请号为201721500103.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立体旋摆结构,将第一转轴(带动扇叶转动)和第二转轴(带动电动出风部件转动)的轴心线配置为为同面直线或异面直线,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不等于0°、90°和180°,这使电动出风部件在第二转轴的带动下绕第二转轴转动。然而,这种风扇只能往一侧送风,且电动出风部件绕第二转轴转动,其送风范围仍很小,也不立体。

3、又如申请号为202222237447.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多角度旋转的摇头扇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两组转轴的作用下,摇头扇扇体既绕第一转轴的中心轴360度转动,也能绕第二转轴的中心轴旋转,这增大了摇头扇的送风范围。

4、上述多角度旋转的摇头扇的电池设置在第一底座内,为了使驱动扇叶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能获取电源,需要布置一导线,导线的一端电连接在电池上,并依次经过第一底座、第一支架和第二底座,最终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以向第一驱动装置供电。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当摇头扇扇体绕第一转轴转动时,第一驱动装置随着摇头扇扇体同步转动,此时,第一驱动装置相对于电池转动,导线会被扭曲。为了进一步增大摇头扇的送风范围,使摇头扇扇体同时绕第二转轴转动,导线会被进一步扭曲,这极易扭断导线、损坏导线的绝缘层,出现电路故障等问题,更严重的,甚至出现极为严重的使用安全问题(如触电或导线过热而出现火灾)。以上摇头扇的摇头扇扇体是绕多组固定转轴转动,从而增大送风范围,现有的风扇中,也有将转轴设置为可转动的状态,从而增大风扇的送风范围。

5、如申请号为87203899.8中国专利提供一种全方位摇头吊风扇,该吊扇通过设置万向节机构,从而支撑摇头机构(摇头机构的中轴线为上述的转轴)。而上述结构的摇头吊风扇用于桌面风扇或落地风扇,风扇只能朝一侧送风,送风范围小。同时,此技术只适合用于吊扇,如果用于桌面风扇或落地扇上存在机械伤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大送风范围,电动出风部件可以同一方向360度旋转无限循环,或360度任意角度回转,同时提供一种能有效缓解出风设备内部电线缠绕问题的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包括:底座,放置在外界载物面上作为立体旋摆出风设备的支承物,底座上设置有转盘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转盘转动;

2、电动出风部件,用于向用户送风;

3、摆头组件,包括万向节、销钉、第二电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万向节的外圈铰接至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至底座与电动出风部件中的一者,万向节的内圈经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至另一者,所述第二电机用以驱动销钉绕其转轴转动,所述销钉的杆身相对于第二电机的转轴形成1°-60°之间的倾斜角从而形成水平倾斜,所述销钉的端部与所述万向节的内圈或第二连接件相接从而传动。

4、优选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具有用于给电动出风部件供电的电线,所述电线的走线绕过所述销钉的转动空间,且在立体旋摆出风设备上的布置方式配置为形成可活动余量来使得电线具有随电动出风部件摆头而活动的能力。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面固定有外壳,所述摆头组件容纳于外壳内形成遮盖,相应连接件伸出外壳外来与电动出风部件相接;

6、所述电线自底座向上延伸进而连接至所述电动出风部件。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线配置为从底座向上沿外壳内侧壁延伸,绕过万向节及销钉后穿入与电动出风部件相接的相应连接件内进而向电动出风部件供电,其中电线穿入相应连接件的位置配置于外壳内。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内圈的外壁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铰接至万向节外圈,所述万向节的外圈的外壁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铰接至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

9、所述第二转轴中空设置;

10、所述电线配置为从底座向上延伸,经第二转轴的中空部穿入至与电动出风部件相接的相应连接件内进而向电动出风部件供电。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外圈内设有球形舱体,所述万向节的内圈呈球状,其外壁与所述球形舱体的内壁面滚动接触;

12、所述球形舱体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内圈开设有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一端对准所述通孔,另一端连通至与电动出风部件相接的相应连接件;

13、所述电线配置为从底座向上延伸,经所述通孔、穿线通道穿入至与电动出风部件相接的相应连接件内进而向电动出风部件供电,所述穿线通道与所述电线之间存在可供电线活动的间隙;

14、所述出风设备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机转轴,所述销钉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或内圈底部、传动件另一端相接,且两者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固定连接,另一者配置为形成滑动嵌套进而允许销钉在沿其杆身方向上具有活动能力。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销钉与内圈相对固定;

16、所述销钉底部设置成球形腕,所述传动件的与销钉相接的一端设置有承托结构,承托结构用于承托球形腕并与之滚动接触。

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球形腕设置有自底部伸出的截面非圆形的定位件;

18、所述承托结构的槽底开设有用于容纳定位件的限位槽或限位孔,所述限位槽或限位孔通过定位件限位所述内圈在转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从而避免压线。

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穿线通道的与通孔相接的一端配置为朝靠近通孔方向开口宽度增大;

20、和/或所述穿线通道的与连接件相接的一端配置为朝靠近该连接件方向开口宽度减小。

21、优选的,所述立体旋摆出风设备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一端连接至第二电机转轴;所述销钉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或内圈底部、传动件另一端相接,且两者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固定连接,另一者配置为形成滑动嵌套进而允许销钉在沿其杆身方向上具有活动能力。

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销钉与内圈相对固定;

23、所述传动件的与销钉相接的一端开设有孔,该孔可滑动套设于所述销钉底端从而形成所述滑动嵌套。

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销钉与内圈相对固定;

25、所述传动件的与销钉相接的一端设置有承托结构来承托所述销钉的底部。

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承托结构配置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销钉的底部形成滚动接触。

2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或内圈底部具有倾斜件;

28、所述倾斜件或销钉的顶端中一者配置为套筒,另一者嵌入套筒内,并通过锁紧结构相互固定。

29、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内圈的外壁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铰接至万向节外圈,所述万向节的外圈的外壁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铰接至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垂直。

30、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外圈内设有球形舱体,所述万向节的内圈呈球状,其外壁与所述球形舱体的内壁面滚动接触。

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外圈的外壁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铰接至第一连接件上;或者

32、所述球形舱体与第一连接件上相对固定。

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球形舱体配置为至少包括舱主体与上盖,所述上盖盖在舱主体上并合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内圈的容置空间;

34、所述上盖配套有弹性件用于对其施加靠近舱主体方向的弹性作用力。

35、优选的,所述转盘的转动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错位设置。

3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万向节的外圈,万向节的内圈经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至电动出风部件上,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底座上;或者

37、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动出风部件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万向节的外圈,万向节的内圈经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至底座上,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电动出风部件上。

3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万向节的中心位置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所处的轴线上。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为冷风风扇或暖风风扇。

39、优选的,所述出风装置为桌面风扇或落地风扇。

4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的摇头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41、一种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的摇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得的防电线卷绕的立体旋摆出风设备,循环控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转盘绕其转轴正转预设角度后反转复位,其中所述预设角度配置为1°-360°之间;

42、在所述转盘转动过程中,持续控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销钉绕其转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均连接在万向节,形成连接电动出风部件和销钉的传动结构,另一端分别与销钉和电动出风部件连接。由于销钉的杆身相对于第二电机的转轴形成1°-60°之间的倾斜角,当销钉受第二电机驱动转动360°,销钉带动第二连接件或万向节同步转动,进而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带动电动出风部件朝同一方向360°无限循环旋摆,无需回转,或360度任意角度回转。这样,在转盘能转动的每一个位置上,电动出风部件能旋摆至同一侧的多个方位,这使其送风更加立体,送风范围更大。结合底盘转动,电动出风部件能向多侧送风,这进进一步增大了电动出风部件的送风范围。

44、实际中,由于需要向电动出风部件供电,因此需要设置一电线连接到电动出风部分上。当底盘不转、电动出风部件受摆头组件驱动而摆动,电动出风部件只朝一侧的多个方位送风,这样,电动出风部件不会带动电线自转,使电线不发生扭曲、缠绕,从而避免电线被扭断或绝缘层被损坏而出现电路故障,甚至出现漏电触电、发热引起火灾的严重使用安全问题,这为解决电线易被扭曲、缠绕而损坏的问题提供了结构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