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823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包括叶轮、集流器、蜗壳及防泄漏组件,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集流器设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所述防泄漏组件设于所述集流器与叶轮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风机运转,且泄漏损失小、风机使用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
-种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风机领域,尤其设及一种防内泄漏离屯、式通风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风机中,气体介质的泄漏传递分为外泄漏、内泄漏两种。其中,外泄漏为机壳与 电机传动轴之间的泄漏,泄漏值较小,可忽略不计;而内泄漏为叶轮与集流器之间的间隙泄 漏,内泄漏的流量Δ qv(m3/s)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式中:D〇--叶轮入
口外径(m)、a--间隙边缘收缩系数,常取0.7、δ--间隙(m)、P-一全压(Pa)、p-一气体 密度(空气密度1.化g/m3),可见,间隙δ对内泄漏流量的大小起到了关键作用。
[0003] 现有的离屯、式通风机为了保证风机运行的安全性,通常在运动部件(叶轮)和固定 部件(集流器)之间设置一定间隙,W保证运动部件(叶轮)可靠运转,同时,受制作工艺、设 备的限制,其间隙一般达到2-15mm,此时,机壳内的压差容易造成在大间隙处形成气体介质 的循环流动,造成内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大,进而造成风机风量风压减小、风机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风机运转, 且泄漏损失小、风机使用效率高的防内泄漏离屯、式通风机。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 -种防内泄漏离屯、式通风机,包括叶轮、集流器及蜗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 内,所述集流器设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还包括防泄漏组件,所述防泄漏组件设于所述集流 器与叶轮之间。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引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容置槽及接触部,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集流器上,所述接触 部卡紧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叶轮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接触或所述叶轮嵌入所述接触部。
[0009] 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挡风件,所述挡风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件 的另一端与所述叶轮的间隙为d,0 < d < 2mm。
[0010] 所述接触部的硬度低于所述叶轮的硬度。
[0011] 所述接触部为石墨盘根、石墨、纤维制品、木质、塑胶中的一种。
[0012] 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集流器的端部,且沿所述集流器的周向布置。
[0013] 所述集流器与容置槽为铸造成型或焊接成形。
[0014] 所述集流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蜗壳上。
[0015] 所述挡风件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蜗壳上。
[0016] 所述挡风件为钢板,钢板厚度小于接触处的叶轮厚度。
[0017] 所述挡风的硬度低于所述叶轮的硬度。
[0018] 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挡风件,所述挡风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件 的另一端与所述叶轮接触。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20] 本实用新型在集流器与叶轮之间设置防泄漏组件,通过运转磨合,叶轮与集流器 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轮正常运转,同时,小间隙使得气体介质很少通过集流器与叶轮 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效降低了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保证 叶轮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21]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6] 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7] 1、叶轮;2、集流器;3、蜗壳;4、防泄漏组件;41、容置槽;42、接触部;43、挡风件;5、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 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巧]实施例1
[003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内泄漏的离屯、式通风机,包括叶轮1、集流器2及蜗壳3, 叶轮1设置于蜗壳3内,叶轮1通过叶轮轮穀固定,集流器2安装于蜗壳3的进风口,集流器2用 于集中气流,增强风机进风效率,本实施例中,集流器2与叶轮1之间设置有防泄漏组件4,防 泄漏组件4设于集流器2靠近叶轮1的一端,防泄漏组件4与叶轮1接触,在叶轮1运转时,所述 防泄漏组件4与叶轮1接触磨合,经运转磨合后,集流器2与叶轮1间的间隙为0~2mm,在其他 实施例中,只要保证叶轮1运行且减少叶轮1与集流器2间间隙的防泄漏组件4设置位置均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比如,防泄漏组件4设于叶轮1上,防泄漏组件4与集流器2接 触。本实用新型在集流器2与叶轮1之间设置防泄漏组件4,通过运转磨合,叶轮1与集流器2 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同时,小间隙使得气体介质很少通过集流器2与叶 轮1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效降低了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本实用新型在 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使用效率。
[0031] 本实施例中,风机内泄漏的流量Aqv(m^h)的计算公式为;
庚 中,式中:D〇-一叶轮入口外径(mm)、α--间隙边缘收缩系数,常取0.7、δ--间隙(mm)、 P一一全压(Pa)、p-一气体密度(空气密度1.2kg/m3),由上述公式可知,间隙δ与内泄漏流 量Δ qv为正比关系,可见,间隙δ大,内泄漏流量Δ qv值大。
[0032] 本实施例中,W离屯、式通风机为例,当空气密度P为1.2kg/m3,风压P为7000化,叶 轮入口外径Do为247mm,间隙边缘收缩系数α取0.7,集流器2与叶轮1间的间隙δ取表1中的数 据时,相应的内泄漏流量如下表所示:
[0033]
[0035] 可见,集流器2与叶轮1间的间隙δ减小时,内泄漏流量Aqv下降速度显著。具体讲, 当空气密度P为1.化g/m3,风压P为7000化,叶轮1入口外径Do为247mm,间隙边缘收缩系数α取 0.7的情况下,当间隙δ取14mm时,内泄漏流量取2413mVh;当间隙δ取7mm时,内泄漏流量取 1207mVh;当间隙δ取4mm时,内泄漏流量取689mVh;当间隙δ取1mm时,内泄漏流量取172mV h;当间隙δ取0.5mm时,内泄漏流量取86mVh。本实用新型设置防泄漏组件4,在叶轮1与防泄 漏组件4磨合后,间隙δ仅为0.2~1mm,如当间隙δ为0.5mm时,内泄漏流量仅为86mVh,与现 有集流器2与叶轮1间的间隙δ为14mm相比,内泄漏流量降低了28倍,其内泄漏流量显著降 低,大大提高了风机的风量风压及风机使用效率。
[0036] 本实施例中,防泄漏组件4包括容置槽41及接触部42,容置槽41设于集流器2靠近 叶轮1 一端的端部,且沿集流器2的周向布置;安装时,接触部42卡紧于容置槽41内,叶轮1表 面与接触部42表面接触或叶轮1嵌入接触部42,且接触部42的硬度低于叶轮1的硬度,通过 运转磨合,叶轮1与接触部42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同时,小间隙使得气 体介质很少通过叶轮1与接触部42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效降低了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提 高了风机效率。
[0037] 本实施例中,在叶轮1运转时,接触部42与集流器2或叶轮1为柔性接触,不易造成 部件损坏。本实施例中,接触部42为石墨盘根。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部42也可采用石墨、纤 维制品、木质、塑胶等柔性或软质材料。
[0038] 本实施例中,集流器2通过紧固件5可拆卸的安装于蜗壳3上,紧固件5为多个,多个 紧固件5沿集流器2的周向布置,接触部42在紧固件5的作用下可靠定位安装;本实用新型通 过紧固件5可拆卸的安装集流器2,方便更换容置槽41内的接触部42,且易操作,有效保证了 集流器2与叶轮1之间达到最佳的内泄漏间隙。
[0039] 本实施例中,集流器2与防泄漏组件4为铸造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器2与防 泄漏组件4为焊接成形;集流器2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圆筒形、圆锥形的其中一种。
[0040] 实施例2
[0041]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防内泄漏的离屯、式通风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 上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防泄漏组件4为挡风件43,挡风件43的一端安装 于蜗壳3上,挡风件43的另一端与叶轮1的间隙d为零,即挡风件43与叶轮1接触。通过运转磨 合,挡风件43被叶轮1磨损或挤压变形,使挡风件43与叶轮1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轮1 正常运转,同时,小间隙使得气体介质很少通过挡风件43与叶轮1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效 降低了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使用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件43与叶轮1的间隙d可 耳义0<d<2mm。
[0042] 本实施例中,挡风件43焊接于蜗壳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风件43通过紧固 件可拆卸的安装于蜗壳3上,挡风件4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的安装设置便于调整挡风件43的 位置,方便拆卸及调节。
[0043] 本实施例中,挡风件43为钢板,具体可为不诱钢板或普通钢板,钢板厚度小于接触 处的叶轮厚度,本实施例中,挡风件43的厚度为0.5mm,W保证挡风件43与叶轮1接触摩擦 时,挡风件43可挤压变形,且防止叶轮1磨损,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件43的厚度可选择在 0.1~1mm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件43还可为木质或橡胶挡风件,挡风件41的硬度低于 叶轮的硬度。
[0044] 实施例3
[0045]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防内泄漏的离屯、式通风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与 上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防泄漏组件4为容置槽41、接触部42及挡风件43 的组合,容置槽41设于集流器2靠近叶轮1 一端的端部,且沿集流器2的周向布置;安装时,接 触部42卡紧于容置槽41内,叶轮1表面与接触部42表面接触或叶轮1嵌入接触部42,且接触 部42的硬度低于叶轮1的硬度,通过运转磨合,叶轮1与接触部42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 轮1正常运转,同时,小间隙使得气体介质很少通过叶轮1与接触部42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 效降低了泄漏流量及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挡风件43的一端安装于蜗壳3上,挡风件 43的另一端与叶轮1的间隙d为零,即挡风件43与叶轮1接触。通过运转磨合,挡风件43被叶 轮1磨损或挤压变形,使挡风件43与叶轮1间形成很小的间隙,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同时,小 间隙使得气体介质很少通过挡风件43与叶轮1间的间隙循环流动,有效降低了泄漏流量及 泄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叶轮1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泄漏损 失,提高了风机使用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挡风件43及接触部42双重防泄漏部件有效降低 了内泄漏风险。
[0046]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的情况下,可W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W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 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W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 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主权项】
1. 一种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包括叶轮、集流器及蜗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 内,所述集流器设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泄漏组件,所述防泄漏组件 设于所述集流器与叶轮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容 置槽及接触部,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集流器上,所述接触部卡紧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叶轮 与所述接触部的表面接触或所述叶轮嵌入所述接触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挡 风件,所述挡风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叶轮的间隙为d,0 < d < 2mm〇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硬度低于 所述叶轮的硬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石墨盘 根、石墨、纤维制品、木质、塑胶中的一种。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集 流器的端部,且沿所述集流器的周向布置。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与容置槽为 铸造成型或焊接成形。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通过紧固件 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蜗壳上。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焊接或通过 紧固件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蜗壳上。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为钢板,钢 板厚度小于接触处的叶轮厚度。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件的硬度低 于所述叶轮的硬度。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内泄漏离心式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漏组件包括 挡风件,所述挡风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蜗壳上,所述挡风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叶轮接触。
【文档编号】F04D29/16GK205605490SQ201620225981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周绍芳
【申请人】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