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243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水暖管路回水系统中的可自动调节回水量的装置。
目前,在水暖供热系统中,热力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是因为水暖供热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供热方向,即同楼各层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向供热及楼间的由近及远的水平方向供热,随着远离热源锅炉,热耗加大,供热水的水温便降低,严重时甚至达不到规定的温度要求,用户不满意,有的人家需要另加热源,进一步消耗能源;近热源的室内,温度高不耐时,导至要开门窗降温,使热力白白浪费掉;针对这种热力不平衡状态,人们已经不断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其初是通过暖气片的多少,粗略控制热力平衡;还有一种水力平衡阀,通过水的压力控制流量,但对垂直方向靠水压难于控制;国外进口有一种温控阀,但不大适合国内的水质状况,且价格较贵;最近,国内有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但是,其由记忆合金作成的感温元件暴露在水中,易腐蚀变锈而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特别是由于阀板的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相反,当初始供暖时,回水冲力很大,使阀板无法开启,失去了热力自动平衡的作用,有的装置,其感温元件在阀板关闭后,不处于回水中,即感温元件通过阀板间接地感知回水温度,影响其感温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一种工艺结构更合理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感温元件外面设置有内盛满导热油的密封盒,特别是感温元件始终处在回水中,并且阀板的起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的设计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及阀板构成;感温元件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及感温元件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内;感温元件的一端与阀板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调节固定,调节轴与阀体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感温元件处在回水的入水口端,阀板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为条片组合型,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形状为圆片形或部分圆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阀板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的突轴。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使用前,要根据国家对水暖供热所规定的额定回水水温度标准,通过调节轴,设定阀板恰处在关闭状态,然后将感温元件与调节轴固定,调节轴与阀体固定;使用时,该装置安装在整个水暖供热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中的回水末端的阀体内,所述的子系统,是指各户、各楼层、各楼的水暖供热系统,由于回水管道的粗细各异,装置可粗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型号,必要时,还可将型号细分;为了给供暖交费管理及维修提供方便,还可设定突轴及突轴锁,人为强制关闭阀板,使相应的子系统停止回水流通,从而停止供热;在阀板上面可设定指针及透明盖以明示阀板所处位置,以便观察回水阀门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子系统末端回水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由记忆合金作成的感温元件将发生形变,带动阀板朝逆回水方向运动,即朝关闭阀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回水流量逐渐减少,引发该子系统热水供给量逐渐减少,使本子系统热力下降,这就意味着增加其他子系统的热水供给量,其最少回水量为完全关闭阀板;由于热量耗散,会使该子系统末端回水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这时,感温元件发生相反形变,带动阀板朝回水方向运动,即朝开启阀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回水流量逐渐增加,引发该子系统热水供给量逐渐增加,使本子系统热力上升,最大阀门开启为完全打开阀板;由此可见,整个水暖供热系统中,靠置于各个子系统回水末端阀体中的该装置,可实现热力的自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优点装置能自动平衡热力,节约能源;其使用寿命较长;热力自动平衡性能不受回水冲力大小影响,工艺设计更合理;该装置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回水管路阀体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阀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阀板最大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
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
图1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1及阀板5构成;感温元件1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5及感温元件1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8内;感温元件1的一端与阀板5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2调节固定,调节轴2与阀体8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1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20;感温元件1处在回水的入水口7端,阀板5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5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90度。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上下对称的平螺旋型。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5形状为部分圆筒形。
对本实施例1的说明如下两个平螺旋型感温元件上下对称,它们的一端与调节轴2旋转调节固定,另一端与部分圆筒形的阀板5固定,调节轴2的上端固定有盖板9,该装置调节安装后,盖板9和调节轴2的下端均与阀体8固定,在盖板9的上方,设有与阀体8螺纹联结的盖帽11,在阀体8与盖帽11之间垫有密封圈10;筒体中与阀板5相对的部分设有开口,并与阀板5的两侧的开口构成回水通道4,以保证两个平螺旋型感温元件,无论阀板处于开启还是关闭状态,始终处在回水中。
本实施例1的特点是由于两平螺旋型感温元件感热引发的应力使圆片形阀板初始移动的方向与回水方向成90度角,该类装置适于拐角处或直的回水管道阀体中;两个感温元件受热后,内应力较大,是一种比较适用于大型回水管道阀体中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
实施例2。
图5为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阀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阀板最大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图5的A-A向突轴关闭阀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5-图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1及阀板5构成;感温元件1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5及感温元件1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8内;感温元件1的一端与阀板5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2调节固定,调节轴2与阀体8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1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20;感温元件1处在回水的入水口7端,阀板5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5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大于0而小于90度。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平螺旋型。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5形状为圆片形。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在阀板5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15的突轴14。
对本实施例2的说明如下在感温元件1与阀体之间设有阀芯13,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离开阀芯13时,回水通过感温元件1成回水通道4,即该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完全靠在阀芯13时,感温元件1及其外的密封盒20处在回水入口中,此时,该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可用设在阀板5上方的突轴14的轴突15可将阀板5关闭,并且突轴14用突轴锁18锁定,用户交够所需费后或该子系统维修后,由采暖管理人员开锁供暖,有利于冬季的供暖管理。
本实施例2的特点是由于使用一个平螺旋型感温元件,因热引发的应力,使圆片形阀板移动的方向与回水方向的夹角大于0而小于90度角;该类装置适于较细的回水管道阀体中。
实施例3。
图8为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阀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阀板最大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图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1及阀板5构成;感温元件1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5及感温元件1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8内;感温元件1的一端与阀板5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2调节固定,调节轴2与阀体8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1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20;感温元件1处在回水的入水口7端,阀板5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5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90度。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直螺旋型。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5形状为部分圆筒形。
对本实施例3的说明如下在阀板5与阀体8之间设有阀芯13,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离开阀芯13时,回水通过感温元件1成回水通道4,即该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完全靠在阀芯13时,即该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感温元件1及其外的密封盒20仍处在回水入口中。
本实施例3的特点是由于直螺旋型感温元件因热引发的应力使部分圆筒形阀板移开的初始方向与回水方向成90度角,该类装置适于拐角回水管道阀体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中,组成感温元件的一对条片为组合的一个单元,在每个条片的中央部位设有开口,其目的是减少应力内耗。
图10为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阀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的阀板最大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的感温元件一对条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的
图1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0-
图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1及阀板5构成;感温元件1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5及感温元件1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8内;感温元件1的一端与阀板5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2调节固定,调节轴2与阀体8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1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20;感温元件1处在回水的入水口7端,阀板5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5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度。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条片组合型。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5形状为圆片形。
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在阀板5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15的突轴14。
对本实施例4的说明如下在阀板5与阀体8之间,设有阀芯13,阀板5上方还设有带轴突15的突轴14,感温元件1的条片穿在调节轴2上,在阀板5与密封盒20之间设有多孔的盖板9及滑动轴套23,滑动轴套23可在调节轴2上滑动,在滑动轴套23上套有复位弹簧24,阀板5与滑动轴套23固定,盖板9起定位滑动轴套23及复位弹簧24压板的作用,复位弹簧24起传递感温元件1应力及使其复位的作用;密封盒20的下端通过带孔的底座25与阀体8固定,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离开阀芯13时,回水通过感温元件1成回水通道4,即该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当阀板5受感温元件1带动完全靠在阀芯13时,感温元件1及其外的密封盒20处在回水入口中,此时,该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因感温元件1由条片组合形成,该条片为弧形剖面,它由主动层26及被动层27构成,当其周围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每对条片间的的距离变小,多对条片叠加后,其结果是通过滑动轴套23拉动阀板5朝关闭状态,即逆回水方向运动;当其周围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时,每对条片间的距离变大,多对条片叠加后,其结果是通过滑动轴套23拉动阀板5朝开启状态,即顺回水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4的特点是感温元件采用条片组合型,其每对条片加工较简单,所需数量可根据回水管的型号灵活调整;感温元件因热引发的应力使部分圆片形阀板移开的初始方向与回水方向成0度角,该类装置适于直型回水管道的阀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1)及阀板(5)构成;感温元件(1)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5)及感温元件(1)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8)内;感温元件(1)的一端与阀板(5)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2)调节固定,调节轴(2)与阀体(8)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感温元件(1)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20);感温元件(1)处在回水的入水口(7)端,阀板(5)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5)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元件(1)为条片组合型,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5)形状为圆片形或部分圆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板(5)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15)的突轴(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阀板(5)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15)的突轴(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阀板及用记忆合金作成的感温元件构成;装置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内;感温元件的一端与阀板固定,另一端通过调节轴与阀体固定;在感温元件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感温元件处在回水的入水口端,阀板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阀板的起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该装置可节约能源,使用寿命较长;适用于各种回水管型的阀体中。
文档编号F16K31/64GK2436744SQ0025833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8日
发明者刘洪生 申请人:刘洪生, 刘宗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