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连接器施工用的打入杆、及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5647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连接器施工用的打入杆、及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钻头在已有混凝土构造物等穿孔后埋入的后施工锚定型连接器、该连接器施工用的打入杆、及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改良。更为详细地说,涉及这样一种连接件构造、适合于其施工的打入杆、及适合用于形成在孔底部附近扩径成锥状的下部侧凹孔的钻头,该连接件即使在朝上施工的场合也可改良其作业性,防止套筒脱落,而且在进行施工使其扩张后,通过使套筒与插销相互进行凹凸嵌合,发挥出防止松动的效果,可大幅度改善拉伸强度;该下部侧凹孔作为侧凹型的后施工锚定的施工用预钻孔。
现有的最一般的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件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具有锥部的插销(扩张件)构成,其基本原理是,将连接件插入到预钻孔,然后打入插销或套筒,由两者的相对位移使扩张部扩张,将套筒作为锚定,固定到混凝土构造物等。
在这样的现有连接件的构造中,由于仅是在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使套筒和插销压接,所以两者易于分离,特别是朝上施工的场合,存在套筒脱落、施工时的作业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扩张部扩张的状态下,由于没有限制扩张部与插销的相对位置的手段,所以,例如在地震或受到机械振动能量影响的场合,在套筒与插销之间产生松动,插销易于从套筒滑出或套筒本身易于从预钻孔脱出,导致本来的锚定效果下降,不能令人满意。
另一方面,作为在侧凹型的后施工锚定施工之前加工作为该预钻孔的下部侧凹孔的方法,有一工序法和二工序法。
前者的一工序法如有图65所示那样的方法,其中,先使用安装有限位部221的专用钻头220加工平直的预钻孔222,该预钻孔222为规定的深度,如限位部221与混凝土面223接触,则以上述限位部221为支点,使钻头220回转摆动多次,产生行星动作,将平直的预钻孔222的孔底部分扩径成锥状,加工成下部侧凹孔224。
后者的二工序法如图66所示,最初由公知的加工法加工平直的预钻孔225,接着,使扩径专用的特殊钻头226接触到上述预钻孔225,利用推入钻时由孔底产生的反作用力,在着底状态下由钻头226前端的刀具227扩径,从而将接近孔底的部分扩径成锥状。
然而,在前者的方法中,虽然可用一个工序穿出下部侧凹孔,但需要例如与电钻本体一起使钻头220进行行星动作这样的特殊动作,所以,穿孔作业要求熟练,在不习惯的场合必然会导致加工精度下降和钻头的损坏,特别是存在个人的差别导致孔加工精度偏差大的问题。
在后者的方法中,顾名思义,需要两个工序,而且,由于需要替换钻头226或更换电钻本身,所以,存在孔加工所需工序和作业时间无用地变长的缺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以上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和适合于其施工的打入杆构造,同时还提供一种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该连接件特别是可以阻止扩张部处于未扩张状态的套筒与插销的相互分离,在扩张后也可进行扩张部与插销的相对定位,防止该套筒与插销之间的松动,该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在进行侧凹型的后施工锚定(连接件)的施工时不需要特殊的动作,而且能够以实质上与平直孔加工相同的感觉在一个工序中加工出高精度的作为预钻孔的下部侧凹孔。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内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插销构成的后施工锚定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为了阻止套筒与插销的相互脱离,由凹凸嵌合使该套筒与插销相互配合,另外,当由上述套筒或插销的打入使扩张部产生规定量的扩张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相互配合。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由凹凸嵌合使套筒与插销相互配合,所以,两者不会简单地分离,特别是进行朝上施工等时,可防止套筒脱落,大幅度改善其作业性。而且,在将连接器插入到规定的预钻孔后,当由套筒或插销的打入使扩张部扩张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进行凹凸嵌合,实质上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防止套筒脱出,所以,即使在施工后例如受到地震或机械振动能量等的影响,也不在套筒与插销之间产生松动,可长期稳定地维持本来的锚定效果。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前提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比套筒的长度短的插销为收容于该套筒长度范围内地预先插入的内部圆锥打入式,而且,在套筒的与扩张部相反侧的端部外周形成压入到对方侧的预钻孔的凸缘部,同时,可利用该凸缘部与预钻孔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打入插销。
因此,该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例如适用于形成预钻孔的混凝土构造物的厚度不充分、不能使套筒或插销接触预钻孔的孔底面以由该孔底面承受打入力的场合。即,在该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中,先将套筒打入到预钻孔,此时,一边使套筒端部的凸缘部变形一边将该凸缘部也压入到预钻孔。这样,在预钻孔内周面与套筒之间具有充分的摩擦阻力。在该状态下,利用打入杆打入套筒内部的插销时,上述摩擦阻力的作用使预钻孔与套筒不相对移动,所以,插销相对套筒打入,使扩张部扩张,最终发挥出与权利要求1的发明相同的功能。
特别是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那样,当在凸缘部的内周从套筒的端面侧形成周槽时,由该周槽的存在进一步提高了套筒端部的凸缘部的易变形性。这样,例如在预钻孔的开口缘部侧不为正圆的场合,也可相应于该孔形状使凸缘部变形,确实地使凸缘部紧密接合于预钻孔内周,所以,上述插销的打入所需预钻孔与套筒之间的摩擦阻力不偏移地均匀化,同时,可预先防止雨水等浸入到预钻孔。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该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锚定本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锚定本体部由形成有锥部的插销和直径比该插销大的大直径部形成阶梯轴状,另外,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具有与大直径部大体相同外径的套筒在与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之间余留规定的相对移动行程,在该状态下,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由凹凸嵌合预先配合以阻止两者的相互脱离,在上述套筒接触预钻孔的底部的状态下,将锚定本体部打入与上述相对移动行程相当的量,从而将该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压入到预钻孔,同时使上述套筒的扩张部扩张,并在该扩张状态下由凹凸嵌合使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配合。
因此,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中,将连接件插入到预钻孔,然后打入锚定本体部直到套筒接触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从而使套筒的扩张部扩张。在该场合,当套筒与台阶部接触时,不能进一步打入锚定本体部,所以,由该接触的感觉可确认扩张部充分扩张这一情况。同时,当打入锚定本体部时,由于存在积极地将该锚定本体部侧的大直径部压入到预钻孔的倾向,所以,如将该大直径部的长度在某种程度上设定得较长而且使该大直径部压入最低必要量即可获得必要强度地进行设定,则没有必要非常严格管理预钻孔的深度。即,施工完成时,即使从预钻孔凸出的大直径部的长度存在偏差,锚定的强度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另外,由于使套筒与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的接触阻止了两者的相对移动,所以,不会过多地打入锚定本体部,具有不易因施工者的个人差别导致施工状态偏差的效果。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该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锚定本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锚定本体部由形成有锥部的插销和直径比该插销大的大直径部形成阶梯轴状,另外,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具有与大直径部大体相同外径的套筒在与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之间余留规定相对移动行程,在该状态下,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由凹凸嵌合预先配合以阻止两者的相互脱离,在将上述套筒插入到预钻孔后,相应于与上述相对移动行程相当的量的锚定本体部的打入,解除上述凹凸嵌合,使扩张部扩张规定的量,此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进行配合,可获得该嵌合产生的节度感。
即,在该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中,不积极地将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压入到预钻孔,而且当相对套筒打入锚定本体部时,如两者到达行程终端,套筒与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接触,则可获得扩张部与插销的凹凸嵌合的节度感,这一点与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不同。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中,可由凹凸嵌合的节度感容易地感受到将锚定本体部打入规定量时扩张部的充分扩张,消除施工者的个人差别导致的施工状态的偏差,使其稳定化。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预钻孔为在其孔底部附近扩径成锥状的侧凹型预钻孔,而且,上述扩张部沿上述预钻孔的锥面扩张。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中,套筒的扩张部按照侧凹型的预钻孔形状更大地扩张成裙状,所以,可同时获得侧凹形的牢固的锚定效果和扩张完成时的扩张部与插销的凹凸嵌合的效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锚定本来的强度,特别是在混凝土构造物产生裂纹时套筒不会脱出,获得极为牢固的锚定效果。
特别是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那样,在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形成阴螺纹部或阳螺纹部时,将该阴螺纹部或阳螺纹部用作连接部,固定规定的构造物。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明的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以延长的形式一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用异形棒钢,同时,在该大直径部与异形棒钢的中间部形成阳螺纹部,在该阳螺纹部预先螺旋接合锁紧螺母。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中,在套筒的扩张部的扩张产生的锚定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拧入锁紧螺母,成为由扩张部与锁紧螺母实质性地压紧混凝土构造物的形式。为此,在将异形棒钢例如用作耐震加强用接合钢筋的场合,相对拉伸方向和压缩方向的任何一个方向的负荷输入,都发挥出极高的强度。
权利要求9所述发明的特征在于为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扩张上述扩张部的锥部的插销构成的树脂制连接件,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为了防止套筒与插销相互脱离,由凹凸嵌合使该套筒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进行相互配合,将上述套筒插入到预钻孔后,相应于插销在该套筒内的打入,解除上述凹凸嵌合,同时使扩张部扩张规定量,此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进行配合,获得该嵌合产生的节度感。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中,当用于固定电气制品或各种电子设备的回路基板时,或用于安装机动车的内装饰材料时,在使套筒的扩张部扩张的同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进行凹凸接合,确定相对位置,所以,施工后即使受到振动等,扩张部与插销之间也不易产生松动,可长期维持该锚定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作为树脂制连接件特性的自身恢复性良好,所以,在为了维修或回收使用等而解除锚定嵌合的场合,朝与扩张时相反的方向打脱插销,即可解除套筒的扩张,可容易地拔下连接件本身。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打入杆,在进行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插销构成的后施工锚定型连接件的施工时,用于打入上述套筒或插销;其前提在于具有插入到对方侧的孔的冲头部与柄部沿长度方向成为一体的杆部和可朝轴线方向滑动规定量地外插于该杆的调整套。此外,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一体形成异形凸缘部,另外,在上述调整套内将可与上述异形凸缘部啮合而且深度不同的2个嵌合槽形成在相互错开90度相位的位置,通过选择性地切换与上述异形凸缘部啮合的嵌合槽,可分两个阶段切换冲头部从调整套凸出的长度。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中,例如在用于打入内部圆锥打入式的连接件的插销的场合,虽然是专用的打入杆,但通过如上述那样从二者中选择直接用于打入套筒或插销的冲头部的凸出长度,可通用于冲头部的所需凸出长度不同的套筒的打入和插销的打入,而且根据场合,可通用于至少打入长度不同的两种连接件即尺寸不同的两种连接件的套筒或插销。结果,可减少工具管理工序,同时可提高打入杆自身的通用性。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钻头,该钻头安装于钻机的回转部,由其回转运动在成为穿孔对象的构造物穿出平直孔,同时在该穿孔深度成为规定的深度时将孔底部近旁扩径成锥状,加工成侧凹型的孔;其特征在于具有刀体、侧切加工用刀片、限位套、柄体、及刀片操作装置,该刀体至少在前端部设有平直孔加工用的刀片,该侧切加工用刀片可沿径向摆动出没地设置于该刀体的前端部并可通过朝该径向的摆动产生的凸出将平直孔的孔底部近旁扩径成锥状,该限位套可相对回转并可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安装于上述刀体,当平直孔在构造物的穿孔深度达到规定深度时与该构造物接触,该柄体不能相对回转地支承上述刀体,该刀片操作装置在上述限位套与构造物接触以后进一步推入刀体时,相应于该刀体与限位套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使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朝刀体的扩径方向凸出。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中,穿孔中的孔达到规定深度、限位套与成为穿孔对象的构造物的表面接触之前,刀片操作装置不进行任何动作,侧切加工用刀片收容在刀体内,所以,在这之前,至少由平直孔加工用刀片对平直孔形状的预钻孔进行穿孔。
另一方面,如穿孔中的平直孔达到规定的深度,而且在限位套接触成为穿孔对象的构造物后将刀体推压在构造物时,从该时刻起刀体与限位套开始相对移动,刀片操作装置作动。这样,在钻头自身回转运行的同时,侧切加工用刀片慢慢地朝径向凸出,在这之前加工的平直孔形状的预钻孔的孔底部附近随着扩径成裙状而加工成下部侧凹孔形。
即,按照该权利要求11的发明,在与通常的平直孔的钻孔作业完全相同的感觉下,不使钻头进行复杂的动作,由一个工序即可加工下部侧凹孔。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刀片操作装置由扇形齿轮、操作杆、及凸轮构件构成;该扇形齿轮形成在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中的时常位于刀体内的端部位置;该操作杆可滑动地内插于上述刀体并在前端部形成与上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条部;该凸轮构件收容于上述柄体内,在平直孔穿孔时将施加于柄体的穿孔推入力直接传递到刀体,另一方面,在上述限位套接触构造物之后,在将上述穿孔推入力传递到刀体的同时,一边吸收该刀体与限位套的相对位移一边摆动变位,比刀体多出规定量地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推压操作。
即,在该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中,由齿条和小齿轮的关系使内插于刀体的操作杆与侧切加工用刀片啮合,相应于限位套与刀体的相对位移,通过凸轮构件使操作杆滑动位移,由该滑动位移使侧切用刀片摆动。
因此,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中,如前面说明的那样,穿孔中的平直孔为规定的深度,而且在限位套与成为穿孔对象的构造物接触后,将刀体推入到构造物时,从该时刻起,刀体与限位套才开始相对移动,通过凸轮构件相对刀体推出操作杆。由于操作杆的前端的齿条部与侧切加工用刀片侧的扇形齿轮相互啮合,所以,相应于上述操作杆的位移,侧切加工用刀片摆动,朝刀体的扩径方向凸出。这样,在钻头自身的回转运行的同时,在先前加工的平直孔形状的预钻孔的孔底部附近扩径成裙状,加工成下部侧凹孔形状。
在该场合,不是在保持成为上述规定深度的平直孔的孔深的状态下对孔底部近旁进行扩径,而是在进一步增大成为规定深度的平直孔的孔深地进行穿孔的同时,扩径成侧凹形状。即,由于一边进一步削进成为规定深度的平直孔一边进行侧切加工,所以,可完全同步地正确进行平直孔的穿孔作业和其后续的侧切加工。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2所述发明的刀体的前端部开口形成切粉集尘用集尘孔,同时,该集尘孔与隔开形成于刀体与操作杆之间的集尘通路连通,该集尘通路通过集尘套与集尘器连接,该集尘套与限位套一起可相对回转地外插于刀体。
上述集尘孔的开口位置位于刀体的前端面或前端部外周面时对提高集尘效率有利。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中,穿孔时产生的切粉从集尘孔通过刀体内的集尘通路和集尘套迅速地吸引排出到集尘器侧。在该场合,外插于刀体的集尘套可相对刀体回转,容许该刀体平滑地进行回转运动,所以,设置集尘套不会对穿孔作业形成障碍。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的刀片操作装置由扇形齿轮、操作杆、及凸轮构件构成;该扇形齿轮形成在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中的时常位于刀体内的端部位置;该操作杆可滑动地内插于上述刀体并在前端部形成与上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条部;该凸轮构件收容于上述柄体内,在平直孔穿孔时将施加于柄体的穿孔推入力直接传递到刀体,另一方面,在上述限位套接触构造物之后,在将上述穿孔推入力传递到刀体的同时,一边吸收该刀体与限位套的相对位移一边摆动变位,容许柄体直接对操作杆进行推压操作。
因此,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中,平直孔为规定的深度时,刀体与限位套开始相对移动,在该时刻,回转中的刀体停留在该位置上。在柄体与刀体相对移动的同时,该柄体对刀体直接推压操作杆,该操作杆滑动变位,使侧切加工用刀片扩径,将先前形成的平直孔的孔底部附近加工成侧凹形。即,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中,与前面的权利要求12所述发明不同,当平直孔成为规定深度时,在保持该平直孔的深度的状态下,将该平直孔的孔底部附近加工成侧凹形状。
该加工法在不能进行权利要求13所述发明那样的切粉自动集尘的场合特别有利,其前提是,如达到规定孔深,则不进行平直孔加工用刀片的伴随着切粉产生的切削,仅是由侧切加工用刀片扩径,进行侧切加工。其理由是,当同时进行平直孔加工用刀片的切削加工和侧切加工用刀片的切削加工时,平直孔加工用刀片削取的切粉堵塞在为了进行侧切加工而扩径的侧切加工用刀片的间隙,侧切加工后,难以将该侧切加工用刀片从下部侧凹孔拔出使其成为收容状态。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4所述发明的刀体的圆筒外周面形成螺旋状的槽部。
因此,在该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中,即使为权利要求12所述发明那样的不进行切粉自动集尘的场合,至少在平直孔加工用刀片的平直孔加工时,该平直孔加工用刀片切取的切粉随着刀体的回转通过形成于该刀体的螺旋状槽部排出到平直孔的开口部侧。这样,与采用集尘器的切粉强制集尘的场合相比,可获得降低钻头成本的效果。


图1示出本发明连接件的优选第1实施形式,为以半断面示出套筒和插销的分解图。
图2为示出图1中套筒与插销的接合状态的断面图。
图3为图2的下面图。
图4为图2的上端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5为图2的下端部的要部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连接件的打入顺序的说明图。
图7为图2所示连接件的打入顺序的说明图。
图8为用于图2所示连接件的打入杆的断面说明图。
图9为图8的平面说明图。
图10为沿图8的a-a线的断面说明图。
图11为图8所示打入杆的作动说明图。
图12为沿图11的b-b线的断面说明图。
图13为示出图8-12所示打入杆的实际使用形式的作动说明图。
图14为示出图8-12所示打入杆的实际使用形式的作动说明图。
图15示出本发明连接件的优选第2实施形式,为用半断面示出套筒与锚定本体部的分解图。
图16为示出图15中的套筒与锚定本体部的接合状态的半断面说明图。
图17为用于图16所示连接件打入的打入杆的说明图。
图18为示出图16所示连接件的打入状态的断面说明图。
图19为示出图15、16所示连接件的变形例的半断面说明图。
图20为示出本发明的连接件的优选第3实施形式,为示出其打入途中的状态的断面说明图。
图21为示出图20中连接件的打入完成状态的断面说明图。
图22为示出本发明连接件优选第4实施形式的说明图。
图23为图22的平面说明图。
图24为图22的下面图。
图25为图22的要部放大断面图。
图26为示出图22的连接件打入状态的半断面说明图。
图27为示出图22的连接件的打入状态的半断面说明图。
图28为示出图22的连接件的变形例的构成说明图。
图29为示出图22的连接件的再另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0为图29的平面说明图。
图31为图29的下面图。
图32为图29所示连接件的断面说明图。
图33为示出图29所示连接件的打入状态的半断面说明图。
图34为示出本发明连接件的优选第5实施形式的说明图。
图35为图34所示连接件的打入状态的断面说明图。
图36为图34所示连接件的打入完成时的断面说明图。
图37为示出本发明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优选第1实施形式的正面图。
图38为图37的右侧面图。
图39为图38的全断面图。
图40为图38的全断面图。
图41为示出图39所示限位套与杆套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2为图39所示刀体前端的要部放大图。
图43为图42的下面图。
图44为示出从图42的刀体取出侧切加工用刀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5为侧切加工用刀片单独的说明图。
图46为图45的左侧面图。
图47为图46的平面图。
图48为图39所示柄体的分解图。
图49为图48所示连接套的平面图。
图50为与图38的A-A线相当的断面的断面说明图。
图51为图38所示凸轮从动板的平面图。
图52为图51的右侧面图。
图53为图39、40所示钻头的穿孔时的作动说明图。
图54为图52的要部放大部。
图55为图54的下面图。
图56为示出侧切加工用钻头的变形例的要部放大断面图。
图57为图56所示操作杆的E-E线向视图。
图58为图56的下面图。
图59为图56所示刀片的说明图。
图60为示出本发明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优选第2实施形式的正面图。
图61为图60的全断面图。
图62为图60、61所示钻头穿孔时的作动说明图。
图63为图62的要部放大图。
图64为图63的下面图。
图65为示出现有下部侧凹孔加工形式的说明图。
图1-7示出权利要求1-3及权利要求6所述发明的连接件的优选实施形式(第1实施形式),示出称为内部圆锥打入式的所谓的金属系后施工锚定的例子。在图2-5中,左半部示出扩张部在扩张前的状态,右半部示出扩张后的状态。
如图1-3所示,连接件1由中空的圆筒状套筒2和作为扩张件压入到该套筒2内的大体呈阶梯轴状的插销3构成。
在套筒2的上端部侧的内周面大体沿套筒2自身一半长度形成阴螺纹部4,此外,套筒2的下端部以辐射状的4个切槽5构成筒夹状,从而形成可扩大直径的扩张部6。如图4放大示出的那样,在上述扩张部6的内周面以局部减小其内径尺寸的形式形成凸起部7。
如图5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套筒2的阴螺纹部4侧的上端部外周形成带微小凸起高度的凸缘部8,还从该凸缘部8到套筒2的一般外周面凸出形成多条肋9。该凸缘部8和肋9如后述的那样积极地压入到对方侧的预钻孔的开口缘部,所以,为了使上述凸缘部8自身在径向具有易变形性,在该凸缘部8的内周侧从上端面侧形成微小环状槽即周槽10。
另一方面,上述插销3的长度设定为套筒2的长度的一半左右,而且如图4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其前端部侧设置包含锥面11a的凹槽11和比其直径稍大的成为颈部的凹槽12,这样,插销3整体上大体形成为小木偶状或阶梯轴状。上述凹槽11成为与扩张前的扩张部6内周的凸起部7相符的形状,同时,另一方的凹槽12成为与扩张后的扩张部6内周的凸起部7相符的形状,插销3的前端凸起13的最大直径形成得比扩张前的扩张部6内周的凸起部7的顶部的最小内径稍大。
因此,当为了通过干涉配合组合套筒2与插销3而在套筒2内压入插销3时,套筒2侧的一般内周面与插销3侧的一般外周面不仅简单地成为干涉配合状态,而且该插销3的前端的凹槽11与扩张部6侧的凸起部7由凹凸嵌合相互配合,起到确定相对位置的防脱效果,在施工前的连接件1的单体状态下,该套筒2与插销3相互不分离。
下面,参照图6、7用例子说明按上述连接件的施工顺序同时使用侧凹型预钻孔的场合。
在该例中,当在图6所示混凝土构造物14形成侧凹式预钻孔15的场合,残留于底壁面侧的厚度尺寸t小,假定不能由该底壁面侧负担连接件打入力,而是由套筒2外周面与预钻孔15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负担连接件打入力。
首先,如图6(A)所示那样,在预钻孔15中插入连接件1,用图13所示专用的打入杆20由锤打击打入套筒2(上述打入杆20将在后面说明)。此时,套筒2的上端部的凸缘部8和肋9已完全压入到预钻孔15内,如图6(B)所示那样,将套筒2的上端面打入到比混凝土构造物14的上壁面低规定量e的位置。由于在上述凸缘部8预先形成周槽10使其具有易变形性(参照图2、图5。在这些图中,左半部示出凸缘部8变形前的状态,右半部示出凸缘部8变形后的状态),所以,在套筒2打入的过程中,其凸缘部8一边朝径向变形一边被压入。这样,预钻孔15的上端部开口缘部附近即使不为正圆,至少凸缘部8为了与该预钻孔形状相符而变形,均匀地紧密接合于该预钻孔15的内周面,所以,可防止施工后在预钻孔15与套筒2之间产生间隙导致雨水等浸入。
如预钻孔15的深度加工成规定尺寸,管理套筒2的打入程度以使上述e尺寸为规定尺寸,则套筒2的前端不接触预钻孔15的底壁面。
如套筒2被打入到规定量,使用插入到套筒2内的与上述相同的打入杆20,如图6(C)所示那样打入插销3,使套筒2的前端的扩张部6扩张(打入杆20将在后面说明)。此时,相对于插销3的打入,与套筒2之间的摩擦力虽然也存在打入套筒2的倾向,但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套筒2的一般外周面不仅紧密地接触在预钻孔15的内周面,而且凸缘部8也咬入到混凝土构造物14中,所以,该预钻孔15的内周面与套筒2之间的摩擦力充分地对抗上述插销3的打入力,仅插销3相对套筒2被打入。
在打入上述插销3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那样,插销3侧的凹槽11与扩张部6侧的凸起部7的凹凸嵌合慢慢地被解除,与此相应,扩张部6沿着预钻孔15的锥面15a朝外侧扩大直径成裙状,最后插销3侧的另一方的凹槽12与凸起部7嵌合,决定套筒2与插销3的相对位置,所以,在该状态下结束扩张部6的扩张。当凹槽12与凸起部7嵌合时,如图6(C)所示那样,一旦扩张到最大扩张度的扩张部6由所谓的回弹稍产生恢复现象,成为图7(A)的状态,施工者可在瞬间感受到上述凹槽12与凸起部7嵌合的节度感,由该节度感的发生可判断扩张部6扩张了规定量,结束插销3的打入作业。如按上述那样将预钻孔15的深度尺寸加工成规定尺寸,则在扩张部6扩张的状态下插销3的前端也不会接触预钻孔15的底壁面。
如这样由插销3的打入完成扩张部6的扩张,则如图7(B)所示那样,在混凝土构造物14设置规定的固定构造物16,将穿过该固定构造物16的螺栓17拧入到套筒2的阴螺纹部4加以固定。此时,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形成于套筒2的外周面的多个肋9咬入到混凝土构造物14,所以,由此可阻止螺栓17与套筒2一起回转。随着螺栓17的拧入,相对地将套筒2拉上,套筒2的上端面与固定构造物16接触,并且此前扩张的扩张部6与预钻孔15的锥面15a紧密接合,结果,由扩张成裙状的扩张部6与固定构造物16压紧混凝土构造物14,从而可以更牢固的锚定效果将固定构造物16牢固地固定。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在施工前的连接件1单体的状态下,由于套筒2与插销3不仅压入,而且两者形成凹凸嵌合,决定了其相对位置,所以,套筒2与插销3不会分离,使用性极为良好。另外,即使在不能由预钻孔15的底壁面侧承受打入力的场合,套筒2与预钻孔15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也可承受打入力,以打入锚定,另外,由于当将插销3打入到规定的位置使扩张部6扩张时,可获得凹凸嵌合的节度感,所以,施工者个人的判别导致的施工状态的偏差也不易产生,可时常获得稳定的固定效果。而且,通过同时使用所谓的侧凹型预钻孔15,可进一步提高拉伸强度。
下面,参照图8-9说明用于上述连接件1的打入的图13的打入杆20的细节即权利要求10的打入杆的优选实施形式。该打入杆20的特征在于通过切换插入到套筒2的冲头部22的有效长度,可通用于套筒2的打入和插销3的打入。
打入杆20大体由杆23和调整套24构成,杆23通过使插入到套筒2内的冲头部22相对兼作把手部和打击输入部的柄部21位于相同轴线上一体化而构成,该调整套24外插到该杆23。
上述杆23的柄部21和冲头部22都为实心的圆筒状,杆23整体上形成阶梯轴状,而柄部21的与冲头部22接近的部分一体形成将柄部21自身直径作为短直径的长圆形或椭圆形的凸缘部(异形凸缘部)25。
另一方面,调整套24由在外周面形成阳螺纹部26的扁平圆筒状的外壳27、在内周面形成阴螺纹部28的盖状罩29构成,外壳27从冲头部22侧外插,罩29从柄部21侧外插,由这些外壳27和罩29夹住凸缘部25地由螺纹部26、28可装拆地接合两者。在外壳27和罩29的外周面,形成用于上述螺纹部26、28的连接与解除的对边部30,在外壳27的下面形成打入套筒2或插销3时与套筒2接触的环状凸起31。
在外壳27的上面,以在平面视图下相互交叉的形式形成可分别与上述凸缘部25接合和脱离的深度不同的2个嵌合槽32、33。更为详细地说,在外壳27,以相互错开90度相位的形式将呈与凸缘部25相同形状的深度大的第1嵌合槽32和呈与凸缘部25相同形状的深度小的第2嵌合槽33形成为十字状,通过使杆23与调整套24相对正转或反转,可在2个嵌合槽32、33中的一个选择性地嵌合凸缘部25。
即,如图28所示,在将凸缘部25嵌合到深度小的第2嵌合槽33中的状态下,环状凸起31到冲头部22前端的距离L1设定得与从图6(A)所示扩张前的连接件1的套筒2的上端面到插销3的上端面的距离D1一致。在该场合,在与第2嵌合槽33嵌合的凸缘部25与罩29之间,确保解除该第2嵌合槽33与凸缘部25的嵌合所需间隙C。这样,通过使用图8状态下的打入杆20,可打入套筒2。
另外,如图11、12所示,在将凸缘部25嵌合到深度大的第1嵌合槽32的状态下,从环状凸起31到冲头部22前端的距离设定得与从图6(A)所示扩张后的连接件1的套筒2的上端面到插销3的上端面的距离L2(L1小于L2)一致。在该场合,在嵌合于第1嵌合槽32的凸缘部25与罩29之间,确保用于解除该第1嵌合槽32与凸缘部25的嵌合所需间隙C1。这样,通过利用图11、12的状态的打入杆20,可相对套筒2打入插销3。
因此,当打入套筒2时,如图8所示那样将打入杆的凸缘部25与深度小的第2嵌合槽33嵌合,在该状态下,如图13(A)、(B)所示那样,相对以预备状态插入到预钻孔15的套筒2,将冲头部22插入到套筒2内直到环状凸起31与套筒2的上端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用锤打击柄部21,打入套筒直到外壳27与混凝土构造物14接触。将确认该外壳27的接触作为条件,对套筒的打入深度进行管理,使套筒2的打入深度时常为一定。
在打入上述套筒2后打入插销时,从图8、13(B)的状态将杆23相对调整套24朝上提起与间隙C相当的量,解除第2嵌合槽33与凸缘部25的嵌合,然后,使调整套24与杆23相对回转90度,将凸缘部25与深度大的第1嵌合槽32稍进行嵌合(此时,由于插销3还未打入,所以凸缘部25没有成为相对第1嵌合槽32完全到底的状态)。在确定外壳27与混凝土构造物14接触后,维持着上述第1嵌合槽32与凸缘部25的嵌合状态,对柄部21用锤进行打击,将插销3打入,直到凸缘部25相对第1嵌合槽32成为到底的状态,即成为图14的状态。在该场合,将外壳27接触混凝土构造物14而且凸缘部25相对第1嵌合槽32成为到底状态为条件,对插销3的打入深度进行管理,插销3的打入深度及扩张部6的扩张状态时常保持为一定,可实现施工状态的稳定化。
在这里,示出了可将上述实施形式的打入杆20通用于套筒2的打入和插销3的打入的场合,但由于可根据第1、2嵌合槽32、33的深度的差适当地设定冲头部22的凸出长度的差,所以,也可对例如不同尺寸的两种连接件,通用于该两种D1尺寸(参照图6(A))的不同套筒的打入,或同样地通用于两种D2尺寸(参照图6(C))不同的插销3的打入。
图15-18为示出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7所述的连接件的优选实施形式(第2实施形式)的图,示出了称为套筒打入式的所谓金属系后施工锚定的例。图18中的左半部示出扩张部在扩张前的状态,右半部示出扩张后的状态。
如图15、16所示,连接件41由中空的圆筒状套筒42和压入到该套筒42的大体呈阶梯轴状的锚定本体部43构成。
套筒42的扩张部形成最低限度必要的极小长度,在其前端部,通过切出全长一半左右的辐射状4个切槽44而构成为筒夹状,形成可扩大直径的扩张部45。另外,在上述扩张部45的内周面以使其内径尺寸局部变小的形式形成凸起部47。
另一方面,上述锚定本体部43由作为扩张件直接压入到套筒42内的插销48和从该插销延伸而成为一体的大直径轴部49形成,在其间形成与两者的直径差相当的台阶部50。另外,大直径部49的直径设定得与套筒42大体相当,在大直径轴部49的内周形成配合阴螺纹部51。在大直径轴部49中的上述配合阴螺纹部51开口的端部侧外周面凸出形成多条肋52,该肋52如后述的那样在拧入与阴螺纹部51螺旋接合的螺栓时也有阻止锚定本体部43一起回转的功能。
与上述大直径轴部49一体形成的插销48设定成比套筒42稍长的长度,并且在其前端部侧形成包含锥面53的凹槽54和比其直径稍大的成为颈部的凹槽55,由此,将插销48自身也大体形成小木偶状或阶梯轴状。上述凹槽54成为与扩张前的扩张部45内周的凸起部47相符的形状,同时,另一方的凹槽55成为与扩张后的扩张部45内周的凸起部47相符的形状,插销48的前端凸起56的直径形成得比扩张前的扩张部45内周的凸起部47的顶部的最小内径稍大。就这些套筒42的扩张部45与插销48的相互关系来说,其构造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形式相同。
当为了通过干涉配合组合套筒42与锚定本体部43侧的插销48而在套筒42内压入插销48时,套筒42侧的一般内周面与插销48侧的一般外周面不仅简单地成为干涉配合状态,而且该插销48前端的凹槽54与扩张部45侧的凸起部47由凹凸嵌合相互配合,起到确定相对位置的防脱效果,在施工前的连接件41的单体状态下,该套筒42与插销48相互不分离。同时,在该套筒42与锚定本体部43侧的台阶部50之间设定两者间容许的相对移动行程S。
下面,以同时使用侧凹型预钻孔15的场合为例,参照图17、18说明上述连接件41的施工顺序。
在该例中,使套筒42接触形成于混凝土构造物14的侧凹型预钻孔15的底壁面,由该底壁面承受插销打入力。
如图18所示,将连接件41以套筒42侧朝下地插入到预钻孔15,然后用图17所示那样的专用打入杆57轻轻对锚定本体部43的大直径轴部49施加锤打击,使套筒42的前端接触预钻孔15的底壁面。然后,为了使套筒42的扩张部45扩张,对锚定本体部43由锤施加正式的打击,打入锚定本体部43直到大直径轴部49的上端面一方相对混凝土构造物14的上壁面低规定量,以使大直径轴部49的端部的肋52也完全地压入到预钻孔15内(图18的右半部的状态)。
在打入上述锚定本体部43的过程中,插销48侧的凹槽54与扩张部45侧的凸起部47慢慢解除凹凸嵌合,与此相应,扩张部45沿着预钻孔15的锥面15a朝外侧扩大直径成为裙状,最后套筒42接触锚定本体部43的台阶部50,两者不能进一步相对移动,同时,插销48侧的另一方的凹槽55与凸起部47嵌合,决定套筒42与插销48的相对位置,所以,在该状态下结束扩张部45的扩张。当凹槽55与凸起部47嵌合时,与图6、7的场合一样,一旦扩张到最大扩张度的扩张部45由所谓的回弹稍产生恢复现象,成为图18的右半部的状态,施工者可在瞬间感受到上述凹槽55与凸起部47嵌合的节度感,由该节度感的发生可判断扩张部45扩张了规定量,结束插销48的打入作业。这些举动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形式相同。
如这样由插销48的打入完成扩张部45的扩张,则以后以与图7所示顺序完全相同的顺序,在混凝土构造物14设置规定的固定构造物,将穿过该固定构造物的螺栓拧入到大直径轴部49的阴螺纹部51加以固定。
在该实施形式中,在具有与前面的第1实施形式完全相同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套筒长度极小的优点。即,该实施形式中的套筒42实质上只要具有扩张部45的功能则可,所以,其长度极小,在套筒42的长度大的场合,必须由中空滚压成形法进行制造,而由于上述套筒42的长度小,所以可由锻造压力机法容易地制造,因而可降低部件自身的成本。
图19示出图15-18中的连接件41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在锚定本体部43一体形成阳螺纹部201以代替前面说明的锚定本体部43的阴螺纹部51,除此以外的构造与图15-18相同。在螺纹部201通过垫圈202螺旋接合螺母203。在该变形例中,也发挥出与上述图15-18所示例子相同的功能。
图20、21为示出权利要求1、5和权利要求6、8所述的发明的连接件61的优选实施形式(第3实施形式)的图,示出称为套筒打入式的所谓金属系后施工锚定的例子。与图15-18所示第2实施形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
如图20、21所示,在锚定本体部62的大直径轴部63,为了进一步延长该大直径轴部62,一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用异形棒钢64,在该大直径轴部63与异形棒钢64的边界部形成阳螺纹部65,以代替图16所示阴螺纹部51。在该阳螺纹部65部预先螺旋接合锁紧螺母66。
在进行该实施形式的连接件61的施工时,如图20所示,在套筒42接触到预钻孔15的底壁面的状态下,由锤打击将锚定本体部62打入使套筒42的扩张部45扩张,一直到这一阶段的顺序及其举动与前面说明的第2实施形式相同。
如扩张部45的扩张已结束,则通过垫圈67拧紧预先与阳螺纹部65螺旋接合的锁紧螺母66。这样,从预钻孔15朝脱出的方向将连接件61拉出规定量,最终由扩张部45和锁紧螺母66压紧混凝土构造物14,从而牢固地将成为连接件61的异形棒钢64固定。该异形棒钢例如用作混凝土构造物14的耐震加强用接合钢筋。
在该实施形式中,通过在拧紧锁紧螺母66保持初期压紧力的状态下固定,所以,拉伸方向和压缩方向的强度都非常优良。
图22-27为示出权利要求1、4、7所述的发明的连接件的优选实施形式(第4实施形式)的图,示出称为套筒打入式的、特别是用于吊环螺栓安装的所谓金属系后施工锚定。在图26、27中,右半部示出扩张部在扩张前的状态,左半部示出扩张后的状态。
如图22-25所示,连接件71由中空的圆筒状套筒72和压入到该套筒72内的大体呈阶梯轴状的锚定本体部73形成。
套筒72将扩张部形成最低限度必要的较短的长度,在外周面形成螺旋状的肋部74,还在其前端部,通过切出全长3分之2左右的辐射状的4个切槽75而构成为筒夹状,形成可扩大直径的扩张部76。另外,上述扩张部76的内周面与套筒一般内周面由具有多段锥面的阶梯锥面77平滑地连续。
另一方面,上述锚定本体部73由作为扩张件直接压入到套筒72内的插销78和从该插销78一体延伸的大直径轴部79形成,在插销78与大直径轴部79之间形成与两者的直径差相当的台阶部81。另外,大直径部79的直径设定得与套筒72大体相同,在头部80的内周形成配合阴螺纹部82。在大直径轴部79中的外周面凸出形成多条肋83,该肋83如后述的那样在拧入与阴螺纹部82螺旋接合的螺栓时具有阻止锚定本体部73一起回转的功能。
与上述大直径轴部79一体形成的插销78设定成比套筒72稍长的长度,如图25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其前端部侧形成比套筒72的扩张部76的最小内径稍大的前端凸起84,并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成为小直径部的颈部85。在上述前端凸起84与颈部85之间,形成用于平滑地使上述扩张部76扩张的多段锥面构成的大体圆柱状的阶梯锥轴部86。阶梯锥轴部86的形状为与扩张前的扩张部76内周的阶梯锥面77相符的形状。
当为了通过干涉配合组合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侧的插销78而在套筒72内压入插销78时,套筒72侧的一般内周面与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的一部分不仅简单地成为压入状态,而且该阶梯锥轴部86与阶梯锥面77成为干涉配合状态,该两者超过前端凸起84,相互进行凹凸嵌合,所以,起到基于该凹凸嵌合确定相对位置的防脱效果,在施工前的连接件71的单体状态下,该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相互不分离。同时,在该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侧的台阶部81之间设定两者间容许的相对移动行程S。
因此,为了将这样构成的连接件71打入到单纯圆筒型的预钻孔150,如图26、27所示那样,将连接件71插入到预钻孔150直到套筒72接触预钻孔150的底壁面,然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专用打入杆对六角形头部80施加锤打击,或由塑料锤对头部80直接进行打击,打入连接件71,直到锚定本体部73的插销78的前端接触预钻孔150的底壁面而且形成于锚定本体部73的大直径部79外周的肋83咬入到预钻孔150。
在该锤打击的打入过程中,解除扩张部76内周的阶梯锥面77与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的凹凸嵌合,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相对移动,扩张部76扩张。当插销78的前端接触预钻孔150的底壁面时,插销78的端面也在同时与锚定本体部73侧的台阶部81接触,防止两者进一步相对移动,从而完成连接件71的打入。
之后,在锚定本体部73的阴螺纹部82拧入图中未示出的吊环螺栓将其固定。在该场合,由于形成于大直径轴部79外周的肋83也咬入到混凝土构造物14,所以,当拧入吊环螺栓时,锚定本体部73不会也被带着回转,另外,如根据需要在六角形头部80接合着扳手进行吊环螺栓的拧入作业,则可进一步确实地防止锚定本体部73被带着回转。
在上述打入过程中对套筒72的扩张部76扩张的状态进行确认时,如上述那样,由于插销78前端接触预钻孔150的底壁面而且套筒72的端面与台阶部81接触时打击声明显变化,所以,根据该打击声的变化,可结束打入。
另外,在扩张部76扩张、结束打入的阶段,如图26、27所示那样,插销78侧的呈圆柱形的阶梯锥轴部86与扩张了的扩张部76的内周面完全紧密地接触,实质地再次进行凹凸嵌合,所以,由此可对扩张了的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即使出现地震或受到机械振动等,也不在两者间产生松动。
如作为绝对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从上述肋83的设置位置到头部80的所谓头下长度较长,同时使肋83确实地咬入到混凝土构造物14地打入,则即使预钻孔150的深度多少有些偏差,即锚定本体部73的头部80不完全接触到混凝土构造物14,该头部80从混凝土构造物14凸出的长度多少有些偏差,机械强度(必要的强度)上也没有任何问题,结果,没有必要非常严格地管理预钻孔150的深度尺寸。
图28示出图22-27中的连接件71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作为前面说明的锚定本体部73的六角形头部80的替代,在锚定本体部73一体形成螺纹部211,这以外的构造与图22-27所示的情形相同。在螺纹部211通过垫圈212螺旋接合螺母213。在该变形例中,也可发挥出与上述图22-27所示例相同的功能。
图29-33为示出图22-27中的连接件71的再另一变形例的图,在该变形例中,将套筒72的长度尺寸即套筒72相对施工后的连接件71全长的长度设定得比前面的变形例更长,同时,使该套筒72的外径在长度方向上积极地变化。与图22-27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更为详细地说,如图29、32所示,将套筒72的扩张部76中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外径尺寸有意地设定得比其上下部位小规定量e,全体上形成为阶梯轴状,同时,在该小直径化的部位形成二条环状的肋部110,在肋部110的下方部分通过锥轴部111连接其下方的扩张部76的一般部76a。这样,如图32、33所示,扩张部76中的与上述锥轴部111相当的部分的厚度尺寸t最小。
因此,在该变形例中,如图33所示那样,在相应于与预钻孔150的孔底面接触的套筒72和锚定本体部73的相对移动使扩张部76扩张的过程中,当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从该扩张部76的阶梯锥面77穿过时,扩张部76中的与肋部110相当的部分特别大,朝外侧扩张,咬入到预钻孔150的孔壁面,同时,作为其反作用力,作用使与扩张部76中的与肋部110相当的部分的下侧部分朝内侧缩径的力。
当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通过与肋部110下侧的锥轴部111相当的部分时,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在与锥轴部111相当的部分,将其壁厚t和外径尺寸设定得最小,所以,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通过时,即使与锥轴部111相当的部分朝外侧产生塑性变形,在该部分,在与预钻孔150的孔壁面之间也保持间隙。
当最终插销78侧的阶梯锥轴部86通过扩张部76的与锥轴部111相当的部分并被推入到下方的一般部76a时,该一般部76a朝外侧扩张,咬入到预钻孔150的孔壁面,同时,作为其反作用力,作用使一般部76a中的最下端部分朝内侧缩径的那样的力。
当插销78的前端接触预钻孔150的孔底面时,插销78的端面同时接触到锚定本体部73侧的台阶部81,阻止两者进一步相对移动,所以,由此完成连接件71的打入。在该状态下,如图26、27所示类型那样,虽然扩张部76的外周全面咬入到孔壁面,但至少夹着锥轴部111的其上下2处以更大的咬入力咬入到孔壁面,所以,可获得与图26、27所示例相同或比其更好的锚定效果。另外,如图33所示,插销78侧的呈圆柱形的阶梯轴部86与扩张的扩张部76的内周面完全地紧密接合,实质上再次进行凹凸嵌合,所以,由此确定扩张了的套筒72与锚定本体部73的相对位置,即使受到地震或机械振动等振动能的影响,两者之间也不产生松动。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没有设置图26、27所示那样的肋83,而是作为其替代,在锚定本体部73的大直径轴部79预先刻设上下的刻度线L1、L2,使得可用目视确认锚定本体部73的打入深度的偏差容许范围。
图34-36为示出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明的连接件的优选实施形式(第5实施形式)的图,示出所谓的树脂系后施工锚定或称为树脂铆钉的例子。
如图34、35所示,连接件91由具有圆形头部92的中空圆筒状的套筒93、具有相同头部94而且压入到套筒93内的大体呈阶梯轴状或蘑菇状的插销95形成,都由尼龙等热塑性树脂制成。
套筒93的前端部侧大体由一半左右长度的辐射状的4个切槽96形成为筒夹状,由此形成可扩径的扩张部97。另外,上述套筒93的一般内周面为单纯的圆筒面,而扩张部97的内周面通过与该一般内周面相连的阶梯锥面99朝前端部侧逐渐收缩直径,从阶梯锥面99中的最小直径部的喉部100在前端部侧形成逐渐扩径的锥形。
另一方面,上述插销95的轴部101设定成比套筒93稍长的长度,如图36所示那样,在其前端部侧形成比作为套筒93的扩张部97的最小内径的喉部100直径稍大的前端凸起102,同时,在轴部101的大体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成为小直径部的颈部103。在上述前端凸起102与颈部103之间形成大体为圆柱形的阶梯锥轴部104,该阶梯锥轴部104由用于使上述扩张部97平滑扩张的多段锥面构成。阶梯锥轴部104的形状为与扩张前的扩张部97内周的阶梯锥面99相符的形状,同时,颈部103的形状如图36所示那样,成为与扩张后的扩张部97的内周的喉部100相符的形状。
当为了由压入接合的方法组合套筒93和插销95而将插销95从其头部92侧压入到套筒93内时,不仅插销95的轴部101中的阶梯锥部104和一般轴部相对套筒93的一般内周面成为压入状态,而且,在该阶梯锥轴部104与套筒93侧的阶梯锥面99配合的同时,插销95前端的前端凸起102超过喉部100与其接合。结果,插销95的阶梯锥轴部104和前端凸起102由凹凸嵌合与套筒93侧的阶梯锥面99和喉部100相互嵌合,由该嵌合的相对定位发挥防脱效果,在施工前的连接件91单体的状态下,套筒93与插销95不相互分离。
这样构成的树脂制连接件91的施工顺序如图35所示那样,将连接件91的套筒93插入到预先形成于应相互接合的构造物160的预钻孔161,在套筒93的扩张部97从构造物160的背面凸出规定量而且在套筒93的头部92接触构造物160的状态下,为了相互重合套筒93侧的头部92与插销95侧的头部94,可相对套筒93打入插销95直到插销95的前端部从套筒93的扩张部97侧的端部凸出。
此时,如图36所示,随着打入插销95,一边解除插销95侧的阶梯锥轴部104与套筒93侧的阶梯锥面99的凹凸嵌合,一边使扩张部97扩张成裙状。当扩张部97扩张时,插销95侧的颈部103与扩张部97内周的喉部104进行凹凸嵌合,获得该凹凸嵌合产生的节度感,所以,由该节度感可确认扩张部97扩张了规定量。同时,如上述那样,当套筒93与插销95进行凹凸嵌合时,由此可确定两者的相对位置,所以,可发挥防止施工后(扩张后)的套筒93与插销95之间的松动的效果,可充分地对抗振动等。
另一方面,在施工后希望再次解除该连接件接合的场合,可与施工时相反的方向打入插销95,解除扩张部97的扩张,与套筒93一起从预钻孔161将该插销95取下。
这样可与施工时相反地进行分解是材料自身具有自恢复性的树脂制连接件91的长处,特别是在用于电气制品等回路基板的固定或机动车用内装饰材料的安装等场合,例如当要将使用完的制品解体时,对于分别回收特定部件以再利用非常有效。
图37-55为示出本发明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优选第1实施形式的图,与权利要求11-13所述的发明对应。在该实施形式中,示出进行前面例示的侧凹型的后施工锚定施工时适合用于在混凝土构造物等形成预钻孔的钻头的例。
如图37-40所示,钻头301大体由在前端具有后述的两种刀片325、326的大体中空圆筒状的刀体302、外插于该刀体302的限位套303和集尘套304、及支承刀体302的柄体305构成。
上述柄体305由作为外壳起作用的大体盖状的本体306和大体呈双层筒形的连接套307构成,通过使形成于本体306内周的阴螺纹部308和形成于连接套307外周的阳螺纹部309相互螺旋接合,将两者可装拆地接合(参照图48)。在本体306的上端面一体形成直接支承于图中未示出的钻机的回转部的六角形柄部310,此外,还在外周面形成对边部311。另外,在连接套307的内筒部形成阴螺纹部312,在该阴螺纹部312螺旋接合刀体302上端的阳螺纹部313,从而在柄体305可装拆地支承刀体302。
上述限位套303和集尘套304通过隔片314相互邻接地配置,这些限位套303和集尘套304由刀体302侧的台阶部315和隔片315a限制其轴线方向的位置,在其限制的范围内可朝轴线方向相对移动而且可相对回转。
更为详细地说,如图39、40所示,限位套303通过滚珠轴承317可相对移动而且可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支承在刀体302,在其下端部如图41所示那样形成大体为矩形的锯齿状凹凸面318。当限位套303位于由台阶部315限制的下降极限位置时,从该限位套303的凹凸面318到刀体302前端的距离相应于规定的在混凝土构造物等穿孔的深度预先进行调整(参照图53),如后述的那样,当由刀体302加工的孔深达到规定的深度时,上述凹凸面318与混凝土构造物等接触,限位套303与集尘套304一起相对刀体302朝上移动。滚珠轴承317的上面由罩304a覆盖。
在集尘套304形成与排出孔324相连的单一的孔320,并内插杆套319,同时,杆套319可滑动地外插于上述连接套7的内筒部,并在杆套319与集尘套304之间配置滚珠轴承321。这样,虽然杆套319与集尘套304可相对回转,但当集尘套304与限位套303一起沿刀体302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时,该集尘套304与杆套319一体地滑动。
在上述杆套319和刀体302中的位于集尘套304内的部分即与孔320一致的部分,于其圆周方向的4个位置,每隔90度相位地形成连通孔322、323,这些连通孔322、323相互连通。这样,即使杆套319和刀体302相对集尘套304回转,孔320也通过上述连通孔322、323断续地连通到后述的刀体302侧的集尘通路343,同时通过与排出孔324相连的图中未示出的柔性管等连接到同样未在图中示出的集尘器。杆套319与刀体302由止动螺钉316阻止两者的回转。
在上述刀体302的前端,沿其直径方向横断地由钎焊等安装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此外,还在夹着该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的相向的位置,即相对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错开90度相位的位置,安装可动式的侧切加工用刀片326。
即,如图42-44所示,在刀体302的下端部的外周面朝内周面侧贯通地开口形成具有较锐利的支点顶部327的矩形刀片收容槽328,在这些刀片收容槽328,大体以左右对称关系配置侧切加工用刀片326,该刀片326以上述支点顶部327为摆动中心,可与其接合着摆动。该侧切加工用刀片326如图45-47所示那样,在大体呈方柱形的刀头架329形成刀头收容槽330,并在该收容槽330由钎焊等固定超硬合金等制成的刀头331,在各刀头架329的内侧面一体形成扇形齿轮332,此外,刀头331分别在与刀体302前端面侧相当的部分和与外周面侧相当的部分具有切刃。
上述扇形齿轮332如后述的那样与内插于刀体302的操作杆336的齿条部339啮合,相应于该操作杆336的滑动变位,各侧切加工用刀片326在与图53所示收容位置P1与扩径位置P2之间摆动。当各刀片326位于收容位置P1时,各刀头331的外周面侧的切刃位于刀体302自身的一般圆筒面上。
另外,在上述刀体302的前端部外周面倾斜地开口形成贯通其外周面的集尘孔333,该集尘孔333与后述的集尘通路343连通。
在上述刀体302,如图39、40所示那样,由形成于上端的台阶状的台肩部335进行接合地内插操作杆336,该操作杆336由小直径轴部337和其上部侧的大直径轴部338形成为阶梯轴状。如图42所示,在小直径部337的前端,除其对边形状部外,形成齿条部339,同时,在该齿条部339的前端侧形成极小直径的导向轴部340,该齿条部339与前面说明的侧切加工用的各刀片326的扇形齿轮332啮合,同时,导向轴部340可滑动地嵌合在刀体302的前端侧的导向孔341。另一方面,在大直径轴部338的上端形成阳螺纹部342,该阳螺纹部342比连接套307更朝上方凸出,并且与后述的中间套346的阴螺纹部346a螺旋接合,由锁紧螺母359压紧固定。
另外,在上述操作杆336的小直径轴部337与刀体302之间隔开形成集尘通路343,该集尘通路343与前面说明的集尘孔333连通,同时,通过形成于杆套319和刀体302的连通路322、323与集尘套304的孔320连通。
在形成图39、40所示柄体305的连接套307的底壁部,如图48、49所示那样,以相等节距形成长孔状的多个导向孔344,嵌合于这些导向孔344的凸轮从动套345可滑动地内插于本体306,同时,在该凸轮从动套345可滑动地内插盖状中间套346。
更为详细地说,在凸轮从动套345的下端,如图48所示那样,以大体梳子状形成多个凸起部347,这些凸起部347嵌合于连接套307侧的导向孔344,从而阻止两者的相对回转,并容许柄体305与凸轮从动套345的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同时,凸轮从动套345的上端面压接在后述的作为凸轮构件的凸轮杆351的端部。另外,在上述中间套346与连接套307之间安装压缩螺旋弹簧348,这样,时常朝上方对刀体302和操作杆336施加弹性力。同时,刀体302与操作杆336由止动螺钉349阻止两者回转。
在与上述连接套307一起形成柄体305的本体306的内下面,如图39及图48、50所示那样,横架相互平行的2根轴350,在各轴350分别可摆动地安装凸轮杆351。在各凸轮杆351的下侧,双方的凸轮杆351共用的凸轮从动板352嵌合于中间套346的上面,各凸轮杆351通过该凸轮从动板352压接在中间套346。在凸轮从动板352如图51、52所示那样,于其轴部353的根部侧形成凸轮导向槽354,轴部353自身嵌合于本体306侧的中心孔355,由上述凸轮导向槽354收容各凸轮杆351,从而确定各凸轮杆351相对轴350的轴线方向位置。轴350自身如图50所示那样由止动螺钉356阻止其脱出。
在上述各凸轮杆351的上下面形成相互平行的止动面351a、351b,通常,通过将这些止动面351a、351b分别接触在本体306的内下面和凸轮从动板352,可保持其状态。因此,收容于上述柄体305内的多个要素中的凸轮从动套345、凸轮杆351、凸轮从动板352、中间套346、及操作杆336等形成用于如后述那样相应于刀体302与限位套303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使刀体302前端的侧切加工用刀片326扩径的刀片操作装置358。
下面参照图53-55说明利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钻头301进行穿孔加工的场合的顺序。
首先,将钻头301安装到图中未示出的钻机的回转部分,即可在不对刀体302作用负荷的状态下自己保持图53-55的左半部的状态。即,在收容于柄体305内的中间套346作用压缩螺旋弹簧348的朝上的弹性力,所以,凸轮从动板352的轴部353相对本体306侧的中心孔355成为所谓的到底状态(参照图48),在相对操作杆336和在该操作杆336由台肩部335进行台阶接合的刀体302作用相对柄体305将它们提起的力,结果,自己保持图53的左半部的状态,同时侧切加工用刀片326保持在收容位置P1。此时,在凸轮从动板346与连接套307的内筒部的上端面之间确保微小的间隙C1。
当一边驱动上述钻头301回转一边将刀体302的前端推压在混凝土构造物W等开始穿孔作业时,由刀体302前端的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慢慢地进行穿孔,加工出直径为该刀片325的最大直径的平直孔H1。此时,侧切加工用刀片326位于收容位置P1,不直接与平直孔H1的穿孔相关,仅是起到沿穿孔方向的导向效果。另外,在开始穿孔作业的同时,未在图中示出的集尘器的集尘吸引力通过集尘套304的孔320和连通路322、323作用于集尘通路343,由平直孔H1的加工产生的切粉从刀体302前端部的集尘孔333迅速地排出到集尘器侧。不仅如此,集尘套304还可相对刀体302回转,允许该被驱动回转的刀体302的回转平滑地进行,所以,集尘套304的存在不对穿孔作业形成障碍。
穿孔用的钻头301的推入力从形成柄体305的本体306传递到连接套307和由螺纹部312、313接合于该连接套307内筒部的刀体302,同时,该穿孔的平直孔H1的孔底部侧产生的反作用力由与上述完全相反的顺序从柄体305输入到钻机侧,最终由施工者负担,所以,在该平直孔H1的穿孔作业中刀体302和操作杆336不会相对移动。
当穿了孔的平直孔H1的深度达到规定的深度时,限位套303接触在混凝土构造物W的上面。即使限位套303接触混凝土构造物W,当继续推入钻头301时,限位套303与集尘套304和杆套319一起相对刀体302朝上移动。随着该杆套319朝上移动,凸轮从动套345也朝上移动,凸轮从动套345将压接于其上的各凸轮杆351的端部提起,使其摆动。当凸轮杆351摆动时,其上下面的止动面351a、351b慢慢从一直压接的本体306的内下面和凸轮从动板352离开,按照与其凸轮轮廓相当的行程通过凸轮从动板352和中间套346相对刀体302压下操作杆336。该操作杆336与刀体302的相对移动行程由前面说明的中间套346与连接套307的内筒部之间的间隙C1吸收。
由于齿条部339与扇形齿轮332啮合,所以,该刀体302与操作杆336的相对位移使侧切加工用的各刀片326以支点顶部327为回转中心摆动,如图53-55的右半部所示,从其收容位置P1慢慢凸出到扩径位置P2。这样,由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穿孔,使已经达到规定深度的平直孔H1的深度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侧切加工用刀片326将该平直孔H1的孔底部近旁扩径成锥状。
即,限位套303刚好与混凝土构造物W接触的状态为图53-55的左半部,另外,侧切加工用刀片326完全凸出到扩径位置P2结束该侧切加工的瞬间为该图的右半部,在已经达到规定深度的平直孔H1由刀体302的推入而更深地进行行程S1的穿孔的过程中,该孔底部作为锥状的侧凹部U扩径成侧凹形状,形成具有该侧凹部U的下部侧凹孔H2。
换言之,与混凝土构造物W接触的限位套303与刀体302的相对位移由柄体305内吸收,通过将操作杆336比刀体302多推入与各凸轮杆351的凸轮轮廓相当的量(最大时与间隙C1相当),进行侧切加工。
侧切加工结束后,为了从扩径位置P2将该侧切加工用刀片326返回到收容位置P1,一边解除施加在钻头301上的推入力,一边缓慢提起钻头301,此时,压缩螺旋弹簧348的弹簧力通过中间套346将操作杆336提起,同时,该力朝使各凸轮杆351返回到初期位置的方向作用,所以,侧切加工用的各刀片326慢慢地恢复到收容位置P1,并相对刀体302压下限位套303和集尘套304等,从而可从加工后的下部侧凹孔H2平滑拔取钻头301。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的钻头301,与通常的钻孔作业同样地进行平直孔H1的加工,该平直孔H1达到规定深度后,仍继续施加推入力,从而积极地进行侧凹部U的加工,由与通常的钻孔作业完全相同的感觉,不使钻头301进行复杂的动作,即可在一个工序加工必要的下部侧凹孔H2。
图56-59示出上述钻头301的变形例,与图42比较可知,作为操作杆336的一部分的小直径轴部337与刀片384的连接关系与前面的实施形式不同。
如图56-59所示,在操作杆336的小直径轴部337的下端凸出形成左右一对钩380,并在该钩380的上方位置一体形成对边形状的凸缘部381,该凸缘部381的圆筒面与刀体302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将上述凸缘部381作为导向部,可相对刀体302上下移动地对操作杆336进行引导。另外,在形成上述钩380的小直径轴部337的下端面形成导向孔382,从刀体302的刀片收容槽328(参照图44)的底壁侧凸起设置的凸台部383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导向孔382,这样也可发挥出上述导向效果。
另一方面,收容配置于刀片收容槽328的侧切加工用刀片384如图59中也示出的那样,形成可与上述钩380接合的切槽385,由切槽385与该钩380的接合,支承侧切加工用刀片384。即,如图56所示那样,将侧切加工用刀片384的上端接触在凸缘部381的下面,使钩380与切槽385接合,而且使刀体302侧的支点顶部327与侧切加工用刀片384的台肩部386接合(参照图59),从而能以支点顶部327为摆动中心进行摆动地支承侧切加工用刀片384。由该图还可看出,由于凸缘部381与侧切加工用切片384的上端的接触部、钩380与切槽385的接触部、支点部327与台肩部386的接触部等进行曲面接触,所以,允许与操作杆336的位移相应的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384的平滑的摆动位移。
因此,在该变形例中,如图56左半部所示那样,在侧切加工用刀片384位于收容位置P1的状态下,推下操作杆336,则如该图右半部所示那样,各刀片384以支点顶部327为摆动中心摆动,凸出到扩径位置P2,另外,当操作杆336相对刀体302上升时,侧切加工用刀片384朝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摆动,恢复到该图左半部所示收容位置P1。这样,可发挥出与图42所示例子相同的功能。
图60-64为示出本发明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的优选第2实施形式的图,与权利要求14、15所述的发明对应。在该实施形式中,由于不由前面的实施形式那样的集尘器进行切粉的强制集尘,所以,未设置集尘套,作为其替代,采用了设置有螺旋状槽的刀体,由刀体的回转所产生的槽部的螺旋推进作用将切粉排出,这一点与前面的实施形式的钻头301不同。但是,在与第1实施形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60、61所示,钻头401由在外周圆筒面具有螺旋状槽部362的刀体361、可滑动地内插于该刀体361的操作杆363、可相对回转而且可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外插于刀体361的限位套303、及可上下移动地支承刀体361的柄体305构成,该柄体305由本体360和连接套367构成。除限位套303和杆套364邻接配置这一点以外,柄体305与杆套364、凸轮从动套345、凸轮从动板365、压缩螺旋弹簧366、及凸轮杆368等的相互关系基本上与第1实施形式的钻头301相同。另外,刀体361前端的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与侧切加工用刀片326的相互关系、及操作杆363前端的齿条部339与刀片326侧的扇形齿轮332的啮合形成的扩径形式基本上与上述第1实施形式的钻头301相同。
在形成上述柄体305的连接套367的内周形成有花键369,在与刀体361形成为一体的凸缘部370也同样形成花键371,通过这些花键369、371的相互啮合,容许柄体305与刀体361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时常平滑地传递柄体305与刀体361之间的扭矩。在凸缘部370上设置有弹簧座372,在该弹簧座372与凸轮从动板365之间安装有压缩螺旋弹簧366。
在上述操作杆363的上端的阳螺纹部373螺旋接合止动螺母374,同时,由锁紧螺母375压紧,这些止动螺母374和锁紧螺母375可嵌合到本体360侧的台阶中心孔376。另外,在刀体361的上端外周形成切槽377,在该切槽377接合凸轮杆368,为了实质性地阻止柄体305与刀体361的相对移动将其锁紧。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在收容于上述柄体305内的多个要素中,凸轮从动套345、凸轮杆368、凸轮从动板365、止动螺母374及操作杆363等,形成用于如后述那样相应于刀体361与限位套303沿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使刀体361前端的侧切加工用刀片326扩径的刀片操作装置378。
刀体361和操作杆363由止动螺钉379在容许与上述间隙C2相当的相对位移的同时阻止其相对回转。
因此,按照本实施形式的钻头401,将钻头401安装到图上未示出的钻机的回转部分,即可在不对刀体361作用负荷的状态下自己保持图62-64的左半部的状态。
即,由于在收容于柄体305内的凸轮从动板365作用压缩螺旋弹簧366的朝上的弹性力,所以,凸轮杆368的上下的平行的锥面368a、368b分别压接在本体360的内下面和凸轮从动板365的上面,实质上,凸轮杆368接合在刀体361上端的切槽377,处于夹在本体360与凸轮从动板365之间的状态,结果,防止了柄体305与刀体361的相对移动。这样,在自己保持着图62-64的左半部的状态的同时,侧切加工用刀片326保持在收容位置P1。此时,在止动螺母374与刀体361的上端面之间确保微小的间隙C2。
当一边驱动上述钻头401回转一边将该刀体361的前端推压在混凝土构造物W等开始穿孔作业时,由刀体361前端的平直孔加工用刀片325慢慢地进行穿孔,加工出将该刀片325的最大直径为其直径的平直孔H1。此时,柄体305的回转扭矩通过连接套367内周与刀体361侧的凸缘部370的花键啮合部369、371传递到刀体361,同时,由平直孔H1的加工产生的切粉由形成于刀体361外周面的槽部362的螺旋推进作用排出到加工中的平直孔H1的开口缘侧。
用于穿孔的钻头401的推入力从形成于柄体305的本体360传递到凸轮杆368及由切槽377接合于该凸轮杆368的刀体361,同时,该被穿孔的平直孔H1的孔底部侧产生的反作用力以与上述完全相反的顺序从柄体305输入到钻机侧,最终由施工者负担,所以,如在该平直孔H1的穿孔作业中柄体305与刀体361不相对移动,则刀体361与操作杆363也不相对移动。
当被穿孔的平直孔H1的深度最终成为规定深度时,限位套303接触混凝土构造物W的上面。即,限位套303接触混凝土构造物W的瞬间的状态为图62-64的左半部,从该状态通过推入钻头401完成侧切加工的状态为该图的右半部,在限位套303接触混凝土构造物W的状态下继续推入钻头401时,限位套303与杆套364一起相对刀体361朝上移动。随着该杆套364朝上移动,凸轮从动套345也朝上移动,凸轮从动套345将压接于其上的各凸轮杆368的端部提起,使其摆动。当凸轮杆368摆动时,该凸轮杆368从刀体361侧的切槽377脱开,成为解除锁定状态,这样,柄体305与刀体361可相对移动。
之后,刀体361在平直孔H1达到规定深度的位置回转,柄体305相对这些刀体361和限位套303朝下移动,吸收钻头401的推入行程。即使柄体305相对刀体361朝下移动,连接套367的内周与刀体361侧的凸缘部370的花键啮合部369、371保持啮合,所以,可从柄体305将扭矩平滑地传递到刀体361。
当柄体305如上述那样相对刀体361朝下移动时,相对本体360侧的中心孔376将刀体361上端的止动螺母374和锁紧螺母375慢慢地推入,最终这些止动螺母374和锁紧螺母375相对该中心孔376成为到底的状态。虽然平直孔H1达到规定深度以后的钻头401的推入行程由刀体361和柄体305的相对移动吸收,但为了使止动螺母374和锁紧螺母375接触在上述中心孔376,本体360直接将操作杆363推下与前面的间隙C2相当的量。
相应于该刀体361与操作杆363的相对位移,由齿条部339与扇形齿轮332的啮合,使侧切加工用的各刀片326以支点顶部327为回转中心摆动,从其收容位置P1慢慢凸出到扩径位置P2。这样,已经达到规定深度的平直孔H1的孔底部近旁由侧切加工用刀片326扩径成锥状,形成侧凹部U。操作杆363相对上述刀体361的推下如图62的右半部所示那样,在止动螺母374与刀体361的上端面接触时结束。
当平直孔H1达到规定的深度时,将刀体停止在该深度位置进行侧切加工,其原因在于,在如第1实施形式的钻头301那样进行平直孔H1的加工以实施侧切加工的场合,由于不利用集尘器进行强制集尘,所以,由平直加工用刀片325削下的切粉堵塞在用于侧切加工而扩径的侧切用各刀片326、326之间,存在侧切加工后不能再次将该刀片326返回到收容位置P1的问题。
侧切加工结束后,为了将该侧切加工用刀片326从扩径位置P2返回到收容位置P1,一边解除至此一直施加在钻头401的推入力,一边缓慢地将钻头401提起,在压缩螺旋弹簧36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杆363被相对刀体361提起与间隙量C2相当的量,侧切加工用的各刀片326慢慢地恢复到收容位置P1。同时,上述压缩螺旋弹簧366的力朝使各凸轮杆368返回到初期位置的方向作用,所以,这些凸轮杆368和凸轮从动套345返回到初期位置,柄体305和刀体361相对移动,恢复到图62的左半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可将钻头301从加工后的下部侧凹孔H2平滑拔取。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的钻头401,可与第1实施形式的钻头301一样在与通常钻孔作业完全相同的感觉下,不使钻头401进行复杂的动作,以一个工序即可进行所需的下部侧凹孔H2的加工,而且,在平直孔H1达到规定深度时,在该深度位置保持刀体361,由侧切加工用刀片326进行侧切加工,所以,即使不同时采用集尘器进行强制集尘,也可正确地对平直孔H1的孔底部分近旁进行侧切加工。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施工锚定型连接件,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内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插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为了阻止套筒与插销的相互脱离,由凹凸嵌合使该套筒与插销相互配合,另外,当由上述套筒或插销的打入使扩张部产生规定量的扩张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比上述套筒的长度短的插销为收容于该套筒的长度范围内地预先插入的内部圆锥打入式,而且,在套筒中的与扩张部相反侧的端部外周形成压入到对方侧的预钻孔的凸缘部,同时,可利用该凸缘部与预钻孔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力打入插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的内周从套筒的端面侧形成周槽。
4.一种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锚定本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锚定本体部由形成有锥部的插销和直径比该插销大的大直径部形成阶梯轴状,另外,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具有与大直径部大体相同外径的套筒在与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之间余留规定的相对移动行程,在该状态下,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由凹凸嵌合预先配合以阻止两者的相互脱离,在上述套筒接触预钻孔的底部的状态下,将锚定本体部打入与上述相对移动行程相当的量,从而将该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压入到预钻孔,同时使上述套筒的扩张部扩张,并在该扩张状态下由凹凸嵌合使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配合。
5.一种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器,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锚定本体部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锚定本体部由形成有锥部的插销和直径比该插销大的大直径部形成阶梯轴状,另外,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具有与大直径部大体相同外径的套筒在与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台阶部之间余留规定相对移动行程,在该状态下,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由凹凸嵌合预先配合以阻止两者的相互脱离,在将上述套筒插入到预钻孔后,相应于与上述相对移动行程相当的量的锚定本体部的打入,解除上述凹凸嵌合,使扩张部扩张规定的量,此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进行配合,可获得该嵌合产生的节度感。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预钻孔为在其孔底部附近扩径成锥状的侧凹型预钻孔,而且,上述扩张部沿上述预钻孔的锥面扩张。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形成阴螺纹部或阳螺纹部。
8.如权利要求5或6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定本体部的大直径部以延长的形式一体形成钢筋混凝土用异形棒钢,同时,在该大直径部与异形棒钢的中间部形成阳螺纹部,在该阳螺纹部预先螺旋接合锁紧螺母。
9.一种树脂制连接件,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扩张上述扩张部的锥部的插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扩张部的未扩张状态下,为了防止套筒与插销相互脱离,由凹凸嵌合使该套筒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进行相互配合,将上述套筒插入到预钻孔后,相应于插销在该套筒内的打入,解除上述凹凸嵌合,同时使扩张部扩张规定量,此时,该扩张部的内周面与插销的外周面再次由凹凸嵌合进行配合,获得该嵌合产生的节度感。
10.一种打入杆,在进行由具有扩张部的套筒和内插于该套筒的具有用于使上述扩张部扩张的锥部的插销构成的后施工锚定型连接件的施工时,用于打入上述套筒或插销;其特征在于具有插入到对方侧的孔的冲头部与柄部沿长度方向成为一体的杆部和可朝轴线方向滑动规定量地外插于该杆的调整套,在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一体形成异形凸缘部,另外,在上述调整套内将可与上述异形凸缘部啮合而且深度不同的2个嵌合槽形成在相互错开90度相位的位置,通过选择性地切换与上述异形凸缘部啮合的嵌合槽,可分两个阶段切换冲头部从调整套凸出的长度。
11.一种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安装于钻机的回转部,由其回转运动在成为穿孔对象的构造物穿出平直孔,同时在该穿孔深度成为规定深度时将孔底部近旁扩径成锥状,加工成侧凹型的孔;其特征在于具有刀体、侧切加工用刀片、限位套、柄体、及刀片操作装置,该刀体至少在前端部设有平直孔加工用的刀片,该侧切加工用刀片可沿径向摆动出没地设置于该刀体的前端部并可通过朝该径向的摆动产生的凸出将平直孔的孔底部近旁扩径成锥状,该限位套可相对回转并可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安装于上述刀体,当平直孔在构造物的穿孔深度达到规定深度时与该构造物接触,该柄体不能相对回转地支承上述刀体,该刀片操作装置在上述限位套与构造物接触以后进一步推入刀体时,相应于该刀体与限位套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使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朝刀体的扩径方向凸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刀片操作装置由扇形齿轮、操作杆、及凸轮构件构成;该扇形齿轮形成在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的时常位于刀体内的端部位置;该操作杆可滑动地内插于上述刀体并在前端部形成与上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条部;该凸轮构件收容于上述柄体内,在平直孔穿孔时将施加于柄体的穿孔推入力直接传递到刀体,另一方面,在上述限位套接触构造物之后,在将上述穿孔推入力传递到刀体的同时,一边吸收该刀体与限位套的相对位移一边摆动变位,比刀体多出规定量地对上述操作杆进行推压操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刀体的前端部开口形成切粉集尘用集尘孔,同时,该集尘孔与隔开形成于刀体与操作杆之间的集尘通路连通,该集尘通路通过集尘套与集尘器连接,该集尘套与限位套一起可相对回转地外插于刀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刀片操作装置由扇形齿轮、操作杆、及凸轮构件构成;该扇形齿轮形成在上述侧切加工用刀片的时常位于刀体内的端部位置;该操作杆可滑动地内插于上述刀体并在前端部形成与上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条部;该凸轮构件收容于上述柄体内,在平直孔穿孔时将施加于柄体的穿孔推入力直接传递到刀体,另一方面,在上述限位套接触构造物之后,在将上述穿孔推入力传递到刀体的同时,一边吸收该刀体与限位套的相对位移一边摆动变位,容许柄体直接对操作杆进行推压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部侧凹孔加工用钻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刀体在其圆筒外周面形成螺旋状的槽部。
全文摘要
一种在已有混凝土构造钻孔后埋入的后施工锚定型的连接件,在施工之前,套筒(2)和压入其中的插销(3)由扩张部(6)内周的凸起部(7)与插销(3)前端的凹槽(11)的凹凸嵌合定位,防止两者的相互分离。施工后,扩张了的扩张部(6)内周的凸起部(7)再次与插销(3)前端的凹槽(12)凹凸嵌合,由该定位效果发挥两者相对振动等的防松效果。
文档编号F16B13/00GK1318124SQ00801477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1日
发明者佐藤善则 申请人:株式会社善建筑设计事务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