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3299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杆式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有具备连接器、装配有连接器的连接器支架、能够转动的杆的杆式连接器。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杆式连接器中,连接器支架具备能够转动的杆,在将连接器支架压入至连接器的规定位置之后使杆转动,由此连接器支架与连接器的嵌合进展,不久之后完全嵌合。并且,在连接器支架未到达连接器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下,杆与设于连接器的承受部抵接,其转动动作无法进行。由此,作业者能够发现连接器支架相对于连接器而处于不完全的位置的情况,连接器支架被可靠地压入至规定位置。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3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杆式连接器中,尽管以连接器支架相对于连接器处于不完全的位置的情况为起因而杆的转动动作受限制,也存在作业者为了使杆转动而施加强力的情况。于是,过度的力作用于杆的抵接部位,可能会导致零件的损伤等。
[0008]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向杆的抵接部位施加导致零件的损伤那样的过度的力,并能够将连接器可靠地装配在连接器支架的规定位置的杆式连接器。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具备:连接器;连接器支架,装配所述连接器;杆,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器;锁定结构,具有使所述连接器滑动至所述连接器支架的规定位置而进行固定的引导部、引导承受部、锁定部及锁定承受部;及矫正部,设置于所述杆,在所述连接器未装配于所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杆转动时,该矫正部与所述连接器支架的抵接部抵接而将所述连接器按压至所述规定位置来进行矫正。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在连接器未装配于连接器支架的规定位置的情况下使杆转动时,杆的矫正部与连接器支架的抵接部抵接而将连接器按压至规定位置来进行矫正,到达规定位置的连接器由锁定部固定于连接器支架。因此,能够防止向杆的抵接部位施加导致零件的损伤那样的过度的力,并能够将连接器可靠地装配在规定位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且表示将2个连接器固定于连接器支架的状态的主视图。
[0014]图2是表示将2个连接器固定于连接器支架的状态的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0015]图3是表示连接器支架的俯视图。
[0016]图4是表不第一壳体的仰视图。
[0017]图5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俯视图。
[0018]图6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A-A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19]图7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B-B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0]图8是表示杆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A-A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杆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5的B-B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2]图10是表示杆处于初始位置与嵌合完成位置之间时的连接器及连接器支架的俯视图。
[0023]图11是表示杆的矫正部按压连接器支架的抵接部的情况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0的C-C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4]图12是表示连接器未到达连接器支架的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10的D-D位置处的截面的剖视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0…连接器
[0027]14…引导承受部
[0028]17…锁定承受部
[0029]40…连接器支架
[0030]45…引导部
[0031]48…锁定部
[0032]30 …杆
[0033]35…矫正部
[0034]55…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如以下所示。
[0036]本发明的杆式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支架上装配有多个所述连接器,所述抵接部也可以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连接器之间而共用。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各连接器上设置抵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器支架的结构简单。
[0037]<实施例>
[0038]以下,关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参照图1?图12详细地进行说明。
[0039]本实施例的杆式连接器具备连接器10和装配连接器10的连接器支架40,杆30能够转动地设于连接器10。在连接器支架40上装配有多个大致相同形状的连接器10 (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连接器支架40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等。
[0040]连接器10具备相互能够嵌合的阳侧的壳体(以下,称为第一壳体M)和阴侧的壳体(以下,称为第二壳体F)。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将连接器10装配于连接器支架40时的装配方向的前侧(图2的左侧)分别作为前方,而且,将图1的上侧作为上方,将下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
[0041]第二壳体F利用合成树脂而形成为块状,在其内部,如图7所示,收容有与电线W的末端部固接的阴侧的端子配件T2。在第二壳体F的左右两侧面突出设置有能够向杆30的凸轮槽插入的一对凸轮销21。
[0042]第一壳体Μ由合成树脂形成,在其内部收容有与电线W的末端部固接的阳侧的端子配件Τ1。在第一壳体Μ的前侧设有能够供第二壳体F内嵌的护罩部11。
[0043]在护罩部11的左右两侧面(图6的表背面)突出设有一对轴部12,在此以跨越第一壳体Μ的方式组装杆30。
[0044]而且,在护罩部11的左右两侧面(图6的表背面)上,如图6所示,突出设有能够将设于杆30的初始锁定部34卡定的一对凸部13。凸部13呈与初始锁定部34匹配的侧视方形形状。
[0045]杆30具备能够转动地组装于轴部12的一对凸轮板部31和将两凸轮板部31连结的操作部32。在各凸轮板部31设有能够供轴部12嵌入的轴承孔33。而且,在凸轮板部31的内侧(与护罩部11相接的面侧)设有能够接纳第二壳体F的凸轮销21的未图示的凸轮槽。
[0046]杆30能够在开始两壳体M、F的嵌合操作的初始位置(参照图5?图7)与两壳体M、F成为完全嵌合的状态的嵌合完成位置(参照图8及图9)之间转动。
[0047]在杆30处于初始位置时,操作部32位于连接器10的后侧,当使操作部32向上前侧移动时,杆30朝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并且,在杆30到达嵌合完成位置时,操作部32位于连接器10的前侧。
[0048]如图6所示,在杆30上设有初始锁定部34,当杆30处于初始位置时,该初始锁定部34与突出设置在连接器10的侧面上的凸部13卡定并将杆30保持于初始位置。初始锁定部34是通过对凸轮板部31的周缘部的一部分进行切口而形成的凹部,由相互大致垂直的2个面构成。
[0049]连接器10在使杆30为初始位置而使两壳体M、F较浅地嵌合的状态(第二壳体F的凸轮销21进入杆30的凸轮槽的入口的状态)下被装配在连接器支架40的规定位置,通过使杆3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嵌合完成位置,两壳体M、F向嵌合方向移动,达到正确的嵌合状态。
[0050]连接器支架40整体呈平坦的板状,在其前端部设有向车身等固定的固定部41 (参照图3)。
[0051]在连接器支架40上,装配连接器10的装配部42左右(在图3中为上下)排列设置2个。装配于连接器支架40的各连接器10的杆30的凸轮板部31如图1所示,一方配置于连接器支架40的外侧,另一方配置在连接器支架40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0052]在连接器支架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一对装配部42之间)设有在杆30的转动操作时供杆30的凸轮板部31的周缘部进入的避让槽部44 (参照图3及图6)。避让槽部44具有2个凸轮板部31能够一次并排进入的宽度尺寸,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避让槽部44的宽度尺寸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定。
[0053]避让槽部44的后端位于与后述的引导部45的后端大致横向并排的位置,前端位于比引导部45的前端稍靠后方处。避让槽部44的深度尺寸如图11所示,具有至少避免与杆30的凸轮板部31的周面发生卡挂的程度的尺寸。避让槽部44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成为与连接器支架40的板面大致垂直的面。
[0054]在各装配部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通过槽部43,该通过槽部43沿着在连接器支架40上装配连接器10时后述的连接器10的弹性片18通过的路径而形成。通过槽部43如图3所示从连接器支架40的后端朝向前方呈直线状延伸。
[0055]在连接器10和连接器支架40具备:将连接器10引导至连接器支架40的规定位置的引导结构;及将装配在连接器支架40的规定位置上的连接器10固定于连接器支架40的锁定结构(参照图4)。
[0056]引导结构具有设于连接器支架40的引导部45和设于连接器10的引导承受部14。
[0057]连接器支架40的引导部45在连接器支架40的各装配部42设置各一对(参照图3)。一对引导部45相互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各引导部45具备:从连接器支架40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的引导腿部46 ;及从引导腿部46的上端向左右两侧伸出的引导伸出部47。引导伸出部47的伸出尺寸在隔着引导腿部46的一方和另一方不同。
[0058]如图4所示,连接器10的引导承受部14设置在各连接器10 (第一壳体M)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能够从前方朝向引导承受部14插入引导部45。
[0059]在引导承受部14设有与插入了的引导部45的引导伸出部47的下表面侧卡定的引导承受片15 (参照图1)。引导承受片15呈从第一壳体Μ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朝向中央侧伸出的形状。各引导承受片15的伸出尺寸与卡定的引导伸出部47的伸出尺寸相等,在固定于连接器支架40的状态下配置于连接器支架40的中央侧的引导承受片15的伸出尺寸比配置于外侧的引导承受片15的伸出尺寸大(参照图1)。
[0060]并且,在向引导承受部14插入了引导部45的状态下,连接器10在被限制了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移动的状态下,仅允许向前后方向的移动。
[0061 ] 在引导承受部14的后端部设有与插入了的引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