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1阅读:36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包括变速箱、挂档机构、挂档杆、挂档手柄和防尘罩,挂档机构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设有回转轴,所述挂档杆通过球形螺钉、球形螺钉回转外壳、塔形弹簧、上垫圈、下垫圈与回转轴连接;所述挂档杆上通过定位螺钉固接着档位切换插片;档位切换插片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分别与变速档摆臂和连杆连接或脱离。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电动换档控制机构并加入了P档挂档功能;能与带P档功能的多速比电动车用变速箱配合使用,弥补了电动车行业的技术空白。
【专利说明】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换档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车变速箱从单速比减速发展到多速比减速。行车安全方面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相继出现了多速比及多速比带P档功能的变速箱。现针对带P档多速比变速箱的独有结构,开发出一种可靠,灵活以及合适的换挡手感的换挡机构,成为电动车的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包括变速箱、挂档机构、挂档杆、挂档手柄和防尘罩,挂档机构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设有回转轴,所述挂档杆通过球形螺钉、球形螺钉回转外壳、塔形弹簧、上垫圈、下垫圈与回转轴连接;
[0005]所述挂档杆上通过定位螺钉固接着档位切换插片;档位切换插片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分别与变速档摆臂和连杆连接或脱离;
[0006]所述变速档摆臂与回转轴连接,变速档摆臂下方通过对称的两只销轴、两只圆柱弹簧和开口销连接着圆柱轴,而接触片则安装在变速档摆臂与销轴的配合面之间;
[0007]所述圆柱轴上通过两个胶木隔套固定有接触铜套;而与接触铜套接触的四个固定铜套则通过轴位螺钉固接在左壳体上;左壳体上还固接着接触开关,接触开关通过导线与变速箱的换档电机的控制器相连;
[0008]另一侧,所述连杆和P档摆臂、回转轴、右壳体通过轴位螺钉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放大摆动角度功能的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此机构连杆将动力传递至P档摆臂,而P档摆臂通过螺母与球头螺钉固接,而球头螺钉则通过球头回转壳体与挂档拉线连接;挂档拉线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变速箱的P档执行拉臂连接;
[0009]为了方便挂档线的安装和产品包装,右壳体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右下壳体;防尘罩卡装在左、右壳体之间。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电动换档控制机构并加入了P档挂档功能;能与带P档功能的多速比电动车用变速箱配合使用,弥补了电动车行业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档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档机构连杆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档状态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实用新型慢速档状态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实用新型入P档状态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实用新型入P档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接触片,2-接触开关,3-挂档拉线,4-变速箱的P档执行拉臂,5-换档电机的控制器,6-挂档手柄,7-变速档摆臂,8-P档执行摆臂,9-连杆,10-回转轴,11-挂档杆,12-档位切换插片,14-防尘罩,15-上垫圈,16-塔形弹簧,17-下垫圈,18-球形螺钉及其回转外壳,19-圆柱轴,20-接触铜套,21-胶木隔套,22-销轴,23-圆柱弹簧,24-右壳体,25-左壳体,26-右下壳体,27-固定铜套,28-轴位螺钉,29-球头螺钉及其回转壳体,30-变速箱,31-挂档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包括变速箱30、挂档机构31、挂档杆11、挂档手柄6和防尘罩14,挂档机构31包括左壳体25和右壳体24,所述左壳体25和右壳体24内设有回转轴10,所述挂档杆11通过球形螺钉及其回转外壳18、塔形弹簧16、上垫圈15、下垫圈17与回转轴10连接;
[0022]所述挂档杆11上通过定位螺钉固接着档位切换插片12 ;档位切换插片12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分别与变速档摆臂7和连杆9连接或脱离;
[0023]所述变速档摆臂7与回转轴10连接,变速档摆臂7下方通过对称的两只销轴22、两只圆柱弹簧23和开口销连接着圆柱轴19,而接触片I则安装在变速档摆臂7与销轴22的配合面之间;
[0024]所述圆柱轴19上通过两个胶木隔套21固定有接触铜套20 ;而与接触铜套20接触的四个固定铜套27则通过轴位螺钉固接在左壳体25上;左壳体25上还固接着接触开关2,接触开关2通过导线与变速箱的换档电机的控制器5相连;
[0025]另一侧,所述连杆9和P档摆臂8、回转轴10、右壳体24通过轴位螺钉28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放大摆动角度功能的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此机构连杆9将动力传递至P档摆臂8,而P档摆臂8通过螺母与球头螺钉29固接,而球头螺钉29则通过球头回转壳体32与挂档拉线3连接;挂档拉线3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变速箱的P档执行拉臂4连接;
[0026]为了方便挂档线的安装和产品包装,右壳体24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右下壳体26 ;防尘罩14卡装在左、右壳体之间。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8]如图1所示,挂档器处于初始状态,档位切换插片12与变速档摇臂7结合与P档摆臂连杆9脱离。如图5所示,挂档器处于快速档状态。此时,挂档手柄6向前拨动带动变速档摆臂7绕回转轴10摆动,而变速档接触片I便随着变速档摇臂7摆动至图6所示位置,从而触动接触开关2,给换档电机控制器一个电信号,以操纵换档电机工作,将变速箱内部的齿轮切换至快速档。同时,接触铜套20也随变速档摇臂7摆动,过程中与沿其摆动路径安装的固定铜套27摩擦受力,使圆柱弹簧23受压产生阻力,反馈至手柄产生操纵者对换档时的操纵感。如图6所示,当挂档手柄6向后拨动,将挡位切换至慢速档,原理同上。如图7、图8所示,当挂档手柄6向左拨动,档位切换插片12与变速档摇臂7脱开而与P档摆臂连杆9结合,挂档器处于P档工作状态,此时向后拨动挂档手柄6,经连杆9将动力传递给P档执行摆臂8,使其开始摆动,P档执行摆臂8上固接的球头螺钉29在摆动的过程中通过球头回转壳体32拉动挂档拉线3,带动变速箱上的P档执行机构4摆动完成入P档的动作。P档的入档手感则由变速箱内的到档限位机构反馈。
[0029]在不需要变速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接触开关2直接连接至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前进、后退换挡控制。在此情况下,挂档器的功能则有:前进、空档、后退、P档。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车用带P档电动换档机构,包括变速箱(30)、挂档机构(31)、挂档杆(11)、挂档手柄(6)和防尘罩(14),挂档机构(31)包括左壳体(25)和右壳体(24),所述左壳体(25)和右壳体(24)内设有回转轴(10),所述挂档杆(11)通过球形螺钉及其回转外壳(18)、塔形弹簧(16)、上垫圈(15)、下垫圈(17)与回转轴(10)连接; 所述挂档杆(11)上通过定位螺钉固接着档位切换插片(12);档位切换插片(12)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分别与变速档摆臂(7)和连杆(9)连接或脱离; 所述变速档摆臂(7)与回转轴(10)连接,变速档摆臂(7)下方通过对称的两只销轴(22)、两只圆柱弹簧(23)和开口销连接着圆柱轴(19),而接触片(I)则安装在变速档摆臂(7)与销轴(22)的配合面之间; 所述圆柱轴(19)上通过两个胶木隔套(23)固定有接触铜套(20);而与接触铜套(20)接触的四个固定铜套(27)则通过轴位螺钉固接在左壳体(25)上;左壳体(25)上还固接着接触开关(2),接触开关(2)通过导线与变速箱的换档电机的控制器(5)相连; 另一侧,所述连杆(9)和P档摆臂(8)、回转轴(10)、右壳体(24)通过轴位螺钉(28)共同构成一个具有放大摆动角度功能的平面四连杆机构;通过此机构连杆(9)将动力传递至P档摆臂(8),而P档摆臂(8)通过螺母与球头螺钉(29)固接,而球头螺钉(29)则通过球头回转壳体(32)与挂档拉线(3)连接;挂档拉线(3)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变速箱的P档执行拉臂(4)连接; 所述右壳体(24)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右下壳体(26);防尘罩(14)卡装在左、右壳体之间。
【文档编号】F16H63-30GK204284411SQ201420667986
【发明者】李金东, 徐丽笑 [申请人]浙江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