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装置和具有相同铰链装置的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955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装置和具有相同铰链装置的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特别涉及用在便携终端中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术语“便携终端”是指能够让用户在携带所述便携终端时,可与其他的终端和基站进行有线/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这样的便携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和PDA。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传统的电话通信已经被具有多种功能的无线通信所取代,包括如无线寻呼服务和无线字符传输服务。近来,多数便携终端具有各种提供多媒体服务的功能,如图像通信服务和运动图画传输服务。另外,随着便携终端的广泛使用,消费者不仅对便携终端的各种功能、而且对便携终端的各种外观设计也提出要求。
这类便携终端根据其构造被分成条式便携终端、翻盖式便携终端和折叠式便携终端。条式便携终端具有条棒形的机壳,翻盖式便携终端具有条棒形机壳和通过铰链装置可转动地耦合到该条棒形机壳的翻盖或盖子,以及折叠式便携终端具有条棒式机壳和通过铰链装置可折叠地耦合到该条棒形机壳的折叠件。
这类便携终端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使便携终端既轻便又紧凑以便提供便携性。对于折叠式便携终端,在呼叫等待模式下,折叠件被维持在关于电话机身的关闭位置,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携带该折叠式便携终端。在通信模式下,该折叠件转动到关于电话机身的打开位置,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用户通信。
另外,用于将翻盖式便携终端的翻盖或折叠式便携终端的终端件可转动耦合到电话机身的铰链装置以这样的方式向该翻盖或该折叠件施加偏压力如果该翻盖或该折叠件关于电话机身转动已经超过预定的角度,即使不再向该翻盖或该折叠件施加外力,该翻盖或该折叠件转动到关于该电话机身的完全打开的位置。如果该翻盖或该折叠件向电话机身转回超过预定的角度,该翻盖或该折叠件通过铰链装置返回关于该电话机身的关闭位置。
这样的铰链装置的例子公开在2001年9月25日的名称为″便携终端的铰链机构″并且转让给本发明的同一受让人的美国专利号6,292,980中。在美国专利号6,292,980中公开的铰链机构包括分别具有山形部分和谷形部分的铰链凸轮和铰链轴。另外,在铰链机壳中提供弹簧,以便将该铰链凸轮朝铰链轴紧密地偏压。折叠件或翻盖通过所述山形部分和谷形部分的曲面以及弹簧的偏压力关于电话机身打开或关闭。
但是,根据上述的铰链机构,在用一只手抓住电话机身的时候,只是通过用另一只手简单地转动该折叠件来相对该电话机身打开或关闭该折叠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装置和一种具有相同铰链装置的便携终端,其中,一对机壳相对地互相折叠,以便能够容易地执行所述便携终端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提供一种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凸轮,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表面;第二铰链凸轮,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所述第二铰链凸轮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纵向直线移动,并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第三铰链凸轮,其第一端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转动,在其第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山形部分,并且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接触的第二倾斜表面;以及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方向施加偏压力。
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终端,具有第一机壳和可转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机壳的第二机壳,以便所述第二机壳在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便携终端包括沿一个方向延伸以形成提供铰链轴线的铰链装置,其为所述第二机壳的转动中心,其中,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机壳沿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二机壳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时,产生转动力,以便绕所述铰链轴线转动地移动所述第二机壳到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另外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凸轮,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表面;第二铰链凸轮,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所述第二铰链凸轮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纵向直线移动,并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第三铰链凸轮,其第一端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转动,在其第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山形部分,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接触的第二倾斜表面,并且具有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第二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铰链轴;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方向施加偏压力;铰链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以便当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直线或转动地移动时,在其中容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所述铰链轴从所述铰链机壳的第一端突出;支撑块,具有圆柱形,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穿孔,并耦合到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以及第二弹性部件,位于所述铰链机壳和所述支撑块之间,以便沿推动所述铰链机壳从所述支撑块移开的方向施加偏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明了。附图包括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铰链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3到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铰链装置的操作的图示;图8是示出耦合到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9到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便携终端的第二机壳的打开操作的图示;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外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铰链装置的组装图示。
图15是示出图13所示的耦合到引导块的支撑块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耦合到引导块的支撑块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图13所示的耦合到引导块的铰链机壳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图13的铰链装置耦合到便携终端的透视图;以及图19到图22是示出图18所示的便携终端的第二机壳的打开操作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要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本发明的说明中,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标示相同或相似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使本发明的主题更清晰,略去了有关的公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100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铰链装置100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包括铰链机壳101、第一到第三铰链凸轮102到104以及沿铰链轴线A安排的弹性部件106。
铰链机壳101具有沿铰链轴线A的方向纵向延伸的接纳空腔111,以便容纳第三铰链凸轮104。
第一铰链凸轮102具有沿铰链轴线A方向纵向延伸的圆柱形,并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123。第一铰链凸轮102包含内空腔121,用于在其中接纳第二铰链凸轮103和弹性部件106。
第二铰链凸轮103被安放在第一铰链凸轮102中,以便第二铰链凸轮103在第一铰链凸轮102中直线移动。第二铰链凸轮103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131。在谷形部分131的两侧形成沿第一铰链凸轮102的长度方向突出的一对突起133。为了在第一铰链凸轮102中引导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直线移动,在第二铰链凸轮103的外圆周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引导突起135。另外,尽管没有示出,沿第一铰链凸轮102的内圆周表面形成纵向的引导槽,以便引导突起135在该引导槽中滑动,因此引导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直线移动。但是,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直线移动可以通过不使用引导突起135的各种方式来引导。例如,为了引导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直线移动,可以沿第二铰链凸轮103的外圆周表面形成平面,或者沿铰链轴线方向以矩形柱结构形成第二较凸轮103,同时以对应第二铰链凸轮103的形状形成第一铰链凸轮102的内腔121。
第三铰链凸轮104的预定部分容纳在第一铰链凸轮102的内腔121中。在第三铰链凸轮104的一端形成与第二铰链凸轮103的谷形部分131接合的山形部分141。第三铰链凸轮104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第二倾斜面143,可与第一倾斜面123滑动接触。
弹性部件106容纳在第一铰链凸轮102,以便施加偏压力,朝第三铰链凸轮104推动第二铰链凸轮103。考虑到第一铰链凸轮102的形状和偏压方向,优选地,弹性部件106包括盘簧。
在弹性部件106的偏压力下,第二铰链凸轮103的谷形部分131与第三铰链凸轮104的山形部分141接合。如上所述,弹性部件106对第二铰链凸轮103施加偏压力,以便第二铰链凸轮103与第三铰链凸轮104紧密邻接。因此,如果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使山形部分141从谷形部分131偏移开,则弹性部件106的偏压力施加到第三铰链凸轮104,以便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使得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再接合。这时候,第三铰链凸轮104关于第二铰链凸轮103相对转动。如果第二铰链凸轮103关于第三铰链凸轮104相对转动,弹性部件106对第二铰链凸轮103施加偏压力,以便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131接合。
参见图3和图4,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铰链凸轮102纵向直线移动,同时推动第一倾斜面123与第二倾斜面143接触。当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方向M1朝第一铰链凸轮102直线移动,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二方向R转动,以便第一倾斜面123与第二倾斜面143相配合。
另外,参见图3和图5,在第一倾斜面123从第二倾斜面143偏移开的状态下,第三铰链凸轮104的山形部分141与第二铰链凸轮103的谷形部分131接合。
即,如图3和图5所示,当第一倾斜面123从第二倾斜面143偏移开,第二铰链凸轮103的谷形部分131与第三铰链凸轮104的山形部分141接合。这里,参见图4和图6,如果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方向M1移动,由于第一倾斜面123和第二倾斜面143的接合,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二方向R转动,因此山形部分141从谷形部分131偏移开。
如果山形部分141从谷形部分131偏移开,第二铰链凸轮103变得离第三铰链凸轮104更远,同时压迫弹性部件106。弹性部件106的压迫偏压力朝第三铰链凸轮104推动第二铰链凸轮103。因此,第三铰链凸轮104沿预定方向转动,使得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131再接合。
参见图7,当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方向M1移动,同时沿第二方向R转动,如果从谷形部分131脱开的山形部分141移过了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端部,则通过弹性部件106的偏压力第二铰链凸轮103朝第三铰链凸轮104移动,以便突起133引起山形部分141的转动。这样,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二方向进一步转动,以便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131再接合。
即,当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方向M1移动,同时沿第二方向R转动,第二铰链凸轮103和第三铰链凸轮104服从沿与第二方向R相反方向的转动力,直到山形部分141移过了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突起133。另外,当第三铰链凸轮104沿第一方向M1移动,同时沿第二方向R转动,如果山形部分141移过了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突起133,第二铰链凸轮103和第三铰链凸轮104服从沿第二方向R的转动力。
再参见图1,铰链装置100还包括铰链轴105、机壳帽109和滚轮90,以便将便携终端的一对机壳相互耦合在一起。
铰链轴105与第三铰链凸轮104的第二端整体形成,并从其延伸,以便铰链轴105的端部从铰链机壳101的第一端突出。沿铰链轴105的外圆周表面的纵向形成至少一个沟槽151。在第三铰链凸轮104和铰链轴105之间形成台阶面145。
机壳帽109具有轴孔191,用于接纳铰链轴105。机壳帽109固定在铰链机壳101的第一端,以便支持台阶面145。轴孔191在其内壁形成第一支撑凸缘193,与铰链轴105的支撑沟槽151接合。由于第一支撑凸缘193和支撑沟槽151之间的接合,铰链轴105、机壳帽109和铰链机壳101同时地与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另外,当由外力引起铰链机壳101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机壳帽109推送台阶面145,这样第三铰链凸轮104朝第一铰链凸轮102直线移动。
另外的机壳帽199固定到铰链机壳101的第二端,以便封闭接纳空腔111,同时使第一铰链凸轮102可以由此穿过。
滚轮90是轴承,并包括同轴心且相互转动耦合的内环91和外环93。内环91耦合到铰链轴105,以便内环91可以沿铰链轴105直线移动,并且外环93固定到移动终端的预定部分。因此,滚轮90可以支持便携终端中的铰链轴105的直线移动和转动。内环91可以包括用于接纳铰链轴的通孔95和与铰链轴105的支撑沟槽151接合的第二支撑凸缘97。这样,内环91与铰链轴105一同转动,同时支持铰链轴105的直线移动。
图8示出了耦合到便携终端10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铰链装置100。
参见图8,便携终端10是折叠式便携终端,包括第一机壳11,在其前表面装配有键区16,并在其两个上侧部分形成一对侧铰链臂13,相互相对地对齐;以及第二机壳12,可转动地耦合到第一机壳11,使得第二机壳12可位于关于第一机壳11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第二机壳在其一个表面装配显示单元,与第一机壳11相对地对齐。
中央铰链臂14连接到第二机壳12的一端,以便中央铰链臂14可转动地耦合在各侧铰链臂13之间。另外,中央铰链臂14沿铰链轴线方向A延伸,并在其上形成接纳通孔15,用于接纳铰链装置100。
滚轮90固定耦合到第一机壳11的一个侧铰链臂13,特别是,滚轮90的外环93固定到侧铰链臂13。当铰链装置100容纳在中央铰链臂14中,从铰链机壳101第一端突出的铰链轴105与滚轮90的通孔95耦合。这时,滚轮90可以支持第三铰链凸轮104和铰链轴105的直线移动。同时,内环91相对外环93转动,因此支持第三铰链凸轮104的转动。
第一铰链凸轮102从铰链机壳101的第二端突出,以便第一铰链凸轮102可以固定耦合到第一机壳11的另外的侧铰链臂13。
这样,第一铰链凸轮102和铰链轴105分别耦合到侧铰链臂13,因此形成铰链轴线A。这样,第二机壳12可以相对第一机壳11移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铰链装置100的操作和便携终端10的打开/关闭操作。
如图9所示,当第二机壳12在关于第一机壳11的关闭位置,第一铰链凸轮102的第一倾斜面123和第三铰链凸轮104的第二倾斜面143相互偏移开,以便第二铰链凸轮103的谷形部分131与第三铰链凸轮104的山形部分接合。
如图10和11所示,如果用户沿第一方向M1水平移动第二机壳12,铰链机壳101和第三铰链凸轮104与第二机壳12一同移动,以便第三铰链凸轮104沿推动第一倾斜面123与第二倾斜面143面接触的方向转动。随着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铰链轴105、机壳帽109和铰链机壳101也一同与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因此沿第三方向R2朝关于第一机壳11的打开位置移动第二机壳12。
当第二机壳12移到关于第一机壳11的打开位置,如果第三铰链凸轮的山形部分的端部移过了第二铰链凸轮103的突起133的端部,通过弹性部件106的偏压力,第二铰链凸轮103朝第三铰链凸轮104移动。随着第二铰链凸轮103朝第三铰链凸轮104移动,第三铰链凸轮104还沿引起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131接合的方向转动。因此,如图12所示,即使用户没有对第二机壳施加额外的力,第二机壳12还沿第三方向R2转动,以便第二机壳12位于关于第一机壳11的打开位置。当第二机壳12位于打开位置,第一机壳11和第二机壳12之间的角度大约是150度。当第三铰链凸轮104沿推动山形部分141与谷形部分131接合的方向转动时,通过弹性部件106的偏压力,第二铰链凸轮103和第三铰链凸轮104同时沿第四方向M2移动,这样,第二机壳12返回到与第一机壳11对齐的初始位置。即,第二机壳12返回到初始位置。当第二机壳12关于第一机壳11完全打开,第一倾斜面123从第二倾斜面偏移开,以便停止第三铰链凸轮104的转动。
第二机壳12可以通过传统折叠式便携终端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返回到关于第一机壳11的关闭位置。例如,用户可以强制地将第二机壳12移动到关闭位置,或者使用铰链装置沿第一方向M1水平移动第二机壳12,以便将第二机壳移回关闭位置。用户可以从方便的角度选择这些不同方法中的一种。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13到17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200。在下面的本发明的说明中,为了避免重复,如果组成部分与铰链装置100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结构,则使用相同标号,并略去了其详细说明。
如图13到图1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200包括铰链机壳201、第一到第三铰链凸轮102到104、第一弹性部件106、支撑块202、第二弹性部件204、以及引导块203。第一到第三铰链凸轮102到104和第一弹性部件106与前面实施例的相应部分具有相同结构。另外,铰链装置200还有铰链轴105、机壳帽109和滚轮90,也与前面实施例的相应部分相同。
铰链轴105从铰链机壳201的第一端突出,并且在铰链机壳201的第二端形成引导凸缘215(图17)。引导凸缘215的外径略小于铰链机壳201的外径,以便在引导凸缘215和铰链机壳201之间形成预定的台阶面。另外,铰链机壳201还形成有第一豁口213(图17),其从铰链机壳201的第二端纵向延伸。第一豁口213提供柔性印刷电路板299的通路。
支撑块202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凿孔221,并固定耦合到第一铰链凸轮102。支撑块202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具有预定深度的滑动沟槽223。
第二弹性部件204位于支撑块202和铰链机壳201之间,特别地,在支撑块202和引导块203之间,这样施加偏压力以使支撑块202离铰链机壳201更远。第二弹性部件204的一端在支撑块202的端部被支撑。
引导块203呈具有预定长度的圆柱形,并在支撑块202上直线移动,并且,可转动地耦合到铰链机壳201的端部。参见图15和图16,支撑凸缘235形成在引导块203的内圆周表面,并沿引导块203的径向朝内延伸,以便支撑第二弹性部件204的第二端。另外,第二豁口233从引导块203的一端纵向延伸,并且在引导块203的另外端的内圆周表面231形成滑动突起237(图17),以便滑动突起237沿支撑块202的滑动沟槽223直线移动。由于滑动突起237的直线移动,引导块203可以在支撑块202上直线移动。
参见图13和图17,第二豁口233位于邻近铰链机壳201处,并连同第一豁口213提供柔性印刷电路板299的通路。柔性印刷电路板299通过第一豁口213被引入铰链机壳201,再柔性延伸到引导块203中,并且通过第二豁口233从引导块203中拉出。
这时,引导块203关于铰链机壳201转动,这样,由引导块203的转动引起的张力被施加到柔性印刷电路板299。为了防止这样的张力损坏柔性印刷电路板299,柔性印刷电路板可以在铰链机壳201内或在引导块203内沿引导块203的内圆周面231的圆周方向柔性弯曲。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熟知这种柔性印刷电路板299的安装方法。
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的铰链装置100,根据本实施例的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200将其铰链机壳201和第三铰链凸轮104的直线移动改变成转动。另外,通过第一弹性部件106以及相应于铰链机壳201和第三铰链凸轮104转动角度的第二和第三铰链凸轮103和104产生转动力。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铰链装置200,在铰链机壳201直线移动之后,通过第二弹性部件204的偏压力,铰链机壳201移动到其初始位置。
图18是图13中示出的耦合到便携终端10的铰链装置200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19到图22图示了图18所示的便携终端10的第二机壳12的打开操作。
参见图18,用于铰链装置200的铰链机壳201容纳在第二机壳12的中央铰链臂14中。另外,从铰链机壳201端部突出的铰链轴105通过滚轮90耦合到终端10的第一机壳11的一个侧铰链臂13,以便铰链轴105可以直线移动或转动。位于铰链机壳201第二端的第一铰链凸轮102和支撑块202固定耦合到另外的侧铰链臂13。铰链机壳201可以与便携终端10的第二机壳12一同直线移动或转动。
同时,柔性印刷电路板299从第二机壳12的内部延伸,并被引入铰链机壳201。柔性印刷电路板299从引导块202拉出并通过第一机壳11中形成的引导孔19引入第一机壳。此时,由于引导块203在第一机壳11中直线移动,引导孔19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使得引导块203可直线移动。
参见图19到图22,便携终端10的第二机壳12的打开/关闭操作同前面的实施例相同。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2所示,当第二机壳12沿第四方向M2移动,以便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同时维持关于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第二机壳12的直线移动和转动都可容易地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包括形成便携终端的第一和第二机壳,它们以这样的方式相互耦合它们可以相互水平移动。水平移动导致铰链装置对第一和第二机壳施加转动力,这样第一和第二机壳相互移开,以打开第一和第二机壳。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相对一个机壳水平地移动另一个机壳,容易方便地打开便携终端,这可以用一只手完成。
尽管参照其特定的优选实施例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定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构成和细节上有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凸轮,具有圆柱形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第二铰链凸轮,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所述第二铰链凸轮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纵向直线移动,并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第三铰链凸轮,其第一端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转动,在其第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山形部分,并且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接触的第二倾斜表面;以及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偏压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两侧的突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转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以便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在预定范围内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长度方向直线往复运动,同时绕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铰链轴线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朝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直线移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沿推动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做表面接触的方向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随着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转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的两侧形成的突起,其中,随着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转动,当所述山形部分的端部移过所述突起,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铰链机壳,以便接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并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一同直线移动和转动,并且,铰链轴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第二端整体形成并从其延伸,以便所述铰链轴的端部通过所述铰链机壳的第一端突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机壳帽,用于支撑形成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和所述铰链轴之间的预定台阶面,所述机壳帽具有用于接纳所述铰链轴的轴孔,并被固定到所述铰链机壳的所述第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铰链轴外圆周表面纵向延伸的支撑沟槽,以及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轴孔内壁的支撑凸缘,以便与所述支撑沟槽接合,用以使所述机壳帽和所述铰链机壳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同时转动。
11.一种便携终端,具有第一机壳和可转动地耦合到所述第一机壳的第二机壳,以便所述第二机壳可以在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便携终端包括沿铰链轴线方向延伸的铰链装置,其为所述第二机壳的转动中心,其中,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机壳沿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二机壳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时,其产生转动力,以便绕所述铰链轴线将所述第二机壳转动地移动到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机壳包括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第一机壳的两个上侧端的第一和第二侧铰链臂,并且,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凸轮,具有圆柱形状,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侧铰链臂并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第二铰链凸轮,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所述第二铰链凸轮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并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第三铰链凸轮,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并耦合到所述第二侧铰链臂,以便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绕所述铰链轴线转动的同时直线移动,具有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的第一端部,在其所述第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相接合的山形部分,并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以及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施加偏压力,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铰链机壳,固定耦合到所述第二机壳的第一端并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接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以便所述铰链机壳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一同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铰链机壳,固定耦合到所述第二机壳的第一端并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接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以便所述铰链机壳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一同转动,并且,铰链轴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第二端整体形成,并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二端突出到所述铰链机壳的所述第一端之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滚轮,具有沿着所述铰链轴线方向相互之间可转动且同心地耦合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耦合到所述铰链轴,以便所述内环沿所述铰链轴直线移动,并且,所述外环固定到所述第二侧铰链臂。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预定的台阶面,形成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和所述铰链轴之间;以及机壳帽,具有用于接纳所述铰链轴的轴孔,并固定到所述铰链机壳的所述第一端,以便支撑所述台阶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沿所述铰链轴的外圆周表面纵向延伸的支撑沟槽,以及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轴孔的内圆周表面的凸缘,以便与所述支撑沟槽接合,用于使所述机壳帽和所述铰链机壳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一同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固定耦合到所述第二机壳的所述第一端的铰链机壳,并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以接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当所述第二机壳沿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同时朝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移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时,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沿推动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做表面接触的方向转动,并且,随着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转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沿推动所述谷形部分与所述山形部分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终端,其中,所述铰链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谷形部分的两侧并沿所述铰链轴线方向延伸的突起,并且,当由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转动,所述山形部分的端部移过所述突起,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沿推动所述谷形部分与所述山形部分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这样,所述第二机壳在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地移动。
20.一种便携终端的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铰链凸轮,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并在其第一端形成第一倾斜面;第二铰链凸轮,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所述第二铰链凸轮沿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纵向直线移动,并在其第一端形成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谷形部分;第三铰链凸轮,其第一端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转动,在其第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铰链凸轮的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山形部分,在其外圆周表面形成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的第二倾斜面,并且具有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的第二端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铰链轴;第一弹性部件,容纳在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中,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长度方向施加偏压力;铰链机壳,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以便当与所述第三铰链凸轮一同直线移动或转动时,在其中容纳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所述铰链轴从所述铰链机壳的第一端突出;支撑块,具有圆柱形,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穿孔,并耦合到所述第一铰链凸轮;以及第二弹性部件,位于所述铰链机壳和所述支撑块之间,以便沿推动所述铰链机壳从所述支撑块移开的长度方向施加偏压力。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支撑块固定耦合到所述第一铰链凸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引导块,具有圆柱形状,可转动地耦合到所述铰链机壳的第二端,并以这样的方式耦合到所述支撑块所述引导块在所述支撑块上直线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引导块包括支撑凸缘,从所述引导块的内圆周表面沿径向朝外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位于所述支撑块和所述支撑凸缘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从所述铰链机壳的所述第二端延伸预定长度的第一豁口,以及形成在所述引导块一端的第二豁口,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豁口被引入到所述铰链机壳,在所述铰链机壳中柔性延伸到所述引导块,并且通过所述第二豁口从所述引导块被拉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预定的角度沿所述引导块的内圆周表面柔性弯曲,然后延伸到所述引导块中。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以预定的角度沿所述引导块的内圆周表面柔性弯曲,然后通过所述第二豁口从所述引导块被拉出。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沿所述铰链机壳的所述第二端的圆周方向延伸并突出预定长度的引导凸缘,以便可转动地与所述引导块耦合。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铰链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支撑块的外圆周表面纵向延伸的滑动沟槽,以及滑动突起,从所述引导块的内圆周表面突出预定高度,以便在所述滑动沟槽中直线往复运动。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铰链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朝所述第一铰链凸轮直线移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沿推动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做表面接触的方向转动,并且,随着所述第三铰链凸轮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产生转动力,以便沿推动所述山形部分与所述谷形部分接合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铰链凸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铰链装置,用于具有第一机壳以及转动耦合到所述第一机壳的第二机壳的便携终端,以使所述第二机壳在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铰链装置沿一个方向延伸以形成铰链轴线,其为所述第二机壳的转动中心。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机壳可沿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并且,随着所述第二机壳沿铰链轴线方向直线移动,产生转动力,绕所述铰链轴线将所述第二机壳转动地移到关于所述第一机壳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用户通过相对一个机壳水平地移动另一个机壳,可以容易和方便地打开和关闭便携终端。
文档编号F16C11/00GK1638614SQ20041009624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朴正锡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