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角位移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588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角位移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平台上的减振装置为金属三向减振器,采取对称布置性能参数相同的四个减振器,四个减振器直接与减振体连接,其不能有效的消除和降低角振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详细内容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四个减振器直接与减振体连接,不能有效的消除和降低角振动的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要消除和降低角振动对减振体的影响,提供一种将角位移转化为线位移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减振体、第一减振元件、第二减振元件、第三减振元件、第四减振元件、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第三连杆机构;上平台与下平台平行放置;上平台与载机相连,下平台与减振体连接;第一减振元件、第二减振元件、第三减振元件、第四减振元件垂直且对称布置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第一减振元件、第二减振元件、第三减振元件、第四减振元件的两端面分别与上平台和下平台连接,在第一减振元件与第二减振元件之间安置第一连杆机构,在第二减振元件与第三减振元件之间安置第二连杆机构,在第一减振元件与第四减振元件之间安置第三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用在上平台上的外界振动经过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第三连杆机构和第一减振元件、第二减振元件、第三减振元件、第四减振元件将角位移转化为线位移。连杆机构的工作过程作用在上平台的振动经由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传递给连杆,连杆两端分别带动第一活向关节和第二活向关节一起运动,第一活向关节和第二活向关节分别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带动下平台运动。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有一个连杆机构运动,其余的连杆机构也一起运动,这样整个装置一起平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采用上述下平台与减振体直接连接,上平台、下平台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技术方案,利用平行四边形平动的原理,通过连杆机构对外界振动所引起的角位移进行分解,并将角位移转化为线位移,起到无角位移减振的作用,从而达到解决背景技术四个减振器直接与减振体连接,不能有效的消除和降低角振动的影响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布局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包括上平台1、下平台2、减振体3、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件7、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
如图2所示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采用相同的结构即是由第一螺钉11、第一活向关节12、第一吊环13、连杆14、第二吊环15、第二活向关节16、第二螺钉17、第一凸台18、第三螺钉19、第四螺钉20、第二凸台21组成。
设计上平台1、下平台2为两个300mm×300mm×2mm的铝板平台,上平台1与载机相连,下平台2与减振体3相连;上平台1与下平台2之间对称布置四个减振元件;三套连杆机构分别布置在四个减振元件之间。
连杆机构是连杆14通过第一吊环13、第二吊环15与上平台1相连,连杆14的一端通过第一螺钉11与第一活向关节12连接,第一活向关节12再通过第三螺钉19与第一凸台18相连,第一凸台18固定在下平台2上;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钉17与第二活向关节16连接,第二活向关节16再通过第四螺钉20与第二凸台21相连,第二凸台21固定在下平台2上,下平台2与减振体3相连。
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组成II形状分布在上平台1、下平台2之间。
第一活向关节12、第一吊环13、连杆14、第二吊环15、第二活向关节16、第一凸台18、第二凸台21均为采用铝,也可以用钢。第一螺钉11、第二螺钉17、第三螺钉19、第四螺钉20采用标准件。
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7分别采用标准件。
连杆14可选择的长度为140mm、直径4mm;第一活向关节12、第二活向关节16可选择的长度为30mm、宽度为8mm,高度为4mm;第一凸台18、第二凸台21可选择的长度为18mm,宽度为6mm,高度为13mm;第一吊环13、第二吊环15可选择的长度为16mm、宽度为6mm、高度为19mm。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无角位移减振装置,包括减振体(3)、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件(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平台(1)、下平台(2)、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上平台(1)与下平台(2)平行放置;上平台(1)与载机相连,下平台(2)与减振体(3)连接;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件(7)垂直且对称布置在上平台(1)和下平台(2)之间,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件(7)的两个端分别与上平台(1)和下平台(2)连接,在第一减振元件(4)与第二减振元件(5)之间安置第一连杆机构(8),在第二减振元件(5)与第三减振元件(6)之间安置第二连杆机构(9),在第一减振元件(4)与第四减振元件(7)之间安置第三连杆机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采用相同的结构,其中一套连杆机构主要由第一螺钉(11)、第一活向关节(12)、第一吊环(13)、连杆(14)、第二吊环(15)、第二活向关节(16)、第二螺钉(17)、第一凸台(18)、第三螺钉(19)、第四螺钉(20)、第二凸台(21)组成,连杆(14)通过第一吊环(13)、第二吊环(15)与上平台(1)相连,连杆(14)的一端通过第一螺钉(11)与第一活向关节(12)连接,第一活向关节(12)再通过第三螺钉(19)与第一凸台(18)相连,第一凸台(18)固定在下平台(2)上;连杆(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钉(17)与第二活向关节(16)连接,第二活向关节(16)再通过第四螺钉(20)与第二凸台(21)相连,第二凸台(21)固定在下平台(2)上,下平台(2)与减振体(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角位移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组成∏形状分布在上平台(1)、下平台(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主要包括上平台1、下平台2、减振体3、第一减振元件4、第二减振元件5、第三减振元件6、第四减振元件7、第一连杆机构8、第二连杆机构9、第三连杆机构10。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角位移的减振装置采用上述下平台与减振体直接连接,上平台、下平台与连杆机构连接的技术方案,利用平行四边形平动的原理,通过连杆机构对外界振动所引起的角位移进行分解,并将角位移转化为线位移,起到无角位移减振的作用,从而达到解决背景技术四个减振器直接与减振体连接,不能有效地消除和降低角振动影响目的。
文档编号F16F7/00GK2752543SQ20042001272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金光, 许晖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