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297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速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结构稳定、传动力强大的差速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差速器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一差速箱21、一主动杆22、一差速器转子23以及两端从动杆24;该差速器转子23装置在一差速箱21中,通过一主动杆22带动旋转,在该差速器转子23两端啮合主动伞齿轮25a,该两主动伞齿轮25a分别啮合从动伞齿轮25b,该两从动伞齿轮25b分别带动两端的从动杆24,以达到两从动杆24转速差异的目的。
前述差速器结构已在业界使用多年,迄今少有改进,但该传统差速器仍存在缺点有待改进,而非优良之产品。该差速器缺点如图所示,首先其主动杆22体型细长,故为求强度,必须以优质钢材制作,但又必须在表面设置螺纹,不仅设置相当困难,精度难达要求,且必须反复加工数次,增加制作成本,而完成后的主动杆22则强度降低,容易损坏。再者,其差速器转子23的体积、重量庞大,造成其成本、效率严重降低,实非优良的设计。
为此,本案创作人鉴于上述传统差速器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进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差速器改进结构。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该差速器的强度良好,不易损坏,可减少使用者维修或更换的时间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该差速器的制作较为简易,容易达到所需的精密度,使其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该差速器能提供强大的输出动力,适合各种车型的使用,有利于产业上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该差速器同时提供离合功能,其通过一刹车层的操作,当该刹车层放松时即为空档,动力无法传输,而当刹车层拉紧时,则动力即可输出,且无论传动杆的方向为何,均能发挥良好的传动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动力源以传输动力的主动杆,其动力输出端具有一中心齿轮;一通过控制杆前后移动的从动装置,套置在主动杆上,该从动装置靠近动力齿轮端具有一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对的动力齿轮旁侧具有主动齿轮,该从动装置外围环置有一输出齿轮;一差速器,其具有两相对的主动伞齿轮,该两主动伞齿轮分别套在定位销上,并安装在一差速器转子中,该两主动伞齿轮分别与两从动伞齿轮啮合在一起,而在该差速器转子外围具有传输齿轮,该传输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在一起;两从动杆,分别连接在两从动伞齿轮上。
通过该差速器改变转速,使两端从动杆可依照预设转速分别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差速器改进结构,与前述传统技术相互比较时,其所完成的差速器不仅强度良好、不易损坏,减少维修成本,且能提供强大的输出动力,故效能良好、成本低廉,加上该差速器的制作较为简易,容易达成所需的精密度,故相当适合产业上的使用。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差速器改进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习用差速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差速器改进结构,其包括有一差速箱11,该差速箱11内容置有一主动杆12,该主动杆12一端设置有一动力齿轮121,该输入齿轮121啮合动力源以输入动力;该动力齿轮121的动力传递到一从动装置15上,该从动装置15再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13上,通过该差速器13改变转速,使两端从动杆14可依照预设转速分别旋转。
前述差速器13具有两相对的主动伞齿轮131a,该两主动伞齿轮131a分别通过定位销132设置在一差速器转子133中,使各主动伞齿轮131a可以单独作业,该两主动伞齿轮131a分别与两端从动伞齿轮131b啮合在一起,该两从动伞齿轮131b带动两端从动杆14,据以达到变化两从动杆14转速的目的。而该差速器转子133用来容置差速器13相关结构,使各结构稳定进行工作,并于外围设置有传输齿轮135,该传输齿轮135与从动装置15输出端啮合,以将动力传输到差速器13上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设置一从动装置15,该从动装置15套置在主动杆12上,并通过一控制杆151延伸差速箱11外;该从动装置15相对于动力齿轮121端设置有一从动齿轮152,相对于从动齿轮152的动力齿轮121旁侧设置有主动齿轮122;而该从动装置15外围环置有一输出齿轮152,该输出齿轮153与差速器13的传输齿轮135啮合。
如此,该从动装置15平时与主动齿轮122相互分离而不干涉,当使用者推动控制杆151时,可使该主动齿轮122与从动齿轮152相互啮合,则动力源即带动从动装置15旋转,并将动力由输出齿轮153传递到传输齿轮135上,经由差速器13将动力转换成所需不同转速分别输出到从动轴14上,如此得以发挥差速器13的功能。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动力源以传输动力的主动杆,其动力输出端具有一中心齿轮;一通过控制杆前后移动的从动装置,套置在主动杆上,该从动装置靠近动力齿轮端具有一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对的动力齿轮旁侧具有主动齿轮,该从动装置外围环置有一输出齿轮;一差速器,其具有两相对的主动伞齿轮,该两主动伞齿轮分别套在定位销上,并安装在一差速器转子中,该两主动伞齿轮分别与两从动伞齿轮啮合在一起,而在该差速器转子外围具有传输齿轮,该传输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在一起;两从动杆,该两从动杆分别连接在两从动伞齿轮上。
专利摘要一种差速器改进结构,包括有一主动杆,连接动力源以传输动力,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一从动装置,该从动装置套置在主动杆上,通过一控制杆前后移动,并在该从动装置靠近动力齿轮端设置有一从动齿轮,相对于从动齿轮的动力齿轮旁侧设置有主动齿轮,而该从动装置外围环设有一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啮合到差速器的传输齿轮上,通过该差速器改变转速,使两端从动杆可依照预设转速分别旋转。具有结构稳定、传动力强大、成本低廉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H48/30GK2746207SQ20042011243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8日
发明者曾盛财, 张坚浚 申请人:曾盛财, 张坚浚, 洪正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