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72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差速器,特别是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差速器处于传动轴与左右半轴的交汇点,从变速箱输出的动力在这里被分配到左右两个半轴。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差速器壳体(行星轮架)、半轴齿轮、从动齿轮(环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传动轴与从动齿轮相连,由从动齿轮带动差速器壳体旋转,再由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现有技术的车辆驱动桥的主传动总成,在结构上都是将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轮轴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差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装配完成后依靠差 速器壳体上的连接凸缘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的辐板固连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主传动总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行星齿轮轴与从动齿轮直接装配的车辆主传动总成申请号CN200920123955. O,公开号CN201457042U,包括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主减速器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体组成,行星齿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行星齿轮轴的轴颈上构成行星轮系,半轴齿轮安装在所述行星轮系的两侧且由所述差速器壳体定位,在从动齿轮的辐板上加工有与所述行星齿轮轴的轴头结构相匹配的凹槽,行星齿轮轴的轴头直接安装在凹槽内,差速器壳体与辐板固定联接。差速器壳体由两个半壳构成,两个半壳分别置于从动齿轮的辐板两侧且通过螺栓固定。这种差速器将差速器辐板与差速器壳体用螺栓连接,由于差速器辐板与差速器壳体之间只有一个间隙配合限位,加上差速器壳体两端轴承本身的径向跳动,因此从动齿轮的齿面会产生较大的径向跳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差速器中能降低从动齿轮的齿面径向跳动的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套在差速器壳体外的从动齿轮,所述的从动齿轮具有齿圈和辐板,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设于辐板与差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周向分布在辐板上的螺栓,还包括将辐板与差速器壳体定位的定位销。发动机的动力由传动轴转移到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齿圈带动与辐板固定的差速器壳体绕差速器壳体自身的中心转动。将从动齿轮套在差速器壳体上时,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会产生一个间隙配合限位。辐板与差速器壳体通过定位结构中的螺栓相固定,但螺栓固定并不能克服间隙配合带来的从动齿轮径向跳动,所以增加定位销可以消除辐板与差速器壳体间隙配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从动齿轮的齿面径向跳动。在上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销个数为2-4个。2-4个定位销既能将从动齿轮精确定位在差速器壳体上,又不影响从动齿轮的强度。[0008]在上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销以差速器壳体为中心圆周均布在辐板上。差速器壳体转动时是以差速器壳体的中心为轴心转动的,定位销圆周分布在辐板上,使得整体转动时比较平衡,不影响差速器的工作性能。在上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中,所述的螺栓以差速器壳体为中心圆周均布在辐板上。螺栓使从动齿轮在转动中不脱离差速器壳体,圆周均匀分布使辐板各个方向与差速器壳体连接地都比较牢固。在上述的差速器定位结 构中,所述的定位销与螺栓分布在辐板的同一圆上。从动齿轮带动差速器壳体转动由定位销和螺栓共同转动完成的,定位销与螺栓设置在辐板的同一圆上,使得结构更加牢固,扭力可以均匀地分配到定位销和螺栓中。在上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中,所述的定位销设在两相邻螺栓的中间。开螺栓孔或销孔都会减低辐板的强度,所以将孔的间距最大化可以降低开孔对辐板强度的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差速器定位结构将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用定位销相连,并且用螺栓紧固,使从动齿轮的齿面径向跳动得到降低,也方便固定后再对齿面进行精加工。

图I是本差速器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差速器定位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差速器壳体;2、从动齿轮;21、齿圈;22、辐板;3、螺栓;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I和套在差速器壳体I外的从动齿轮2,从动齿轮2具有齿圈21和环形的辐板22。辐板22与差速器壳体I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周向分布在辐板22上的螺栓3,还包括将辐板22与差速器壳体I定位的定位销4。传动轴端部的伞齿与从动齿轮2的齿圈21啮合将发动机的动力输送到整个差速器上,由于从动齿轮2和差速器壳体I螺栓3固连,所以从动齿轮2和差速器壳体I 一起绕着差速器壳体I的轴心转动。辐板22起到将齿圈21的动力传输到差速器壳体I的作用,所以辐板22与差速器壳体I的连接牢固非常重要。本实施例中的辐板22通过10个螺栓3与差速器壳体I固连,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但是螺栓3连接存在间隙配合,所以齿圈21的齿面会产生较大的径向跳动。为此,本实用新型在辐板22上增加了定位销4来保证从动齿轮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定位销4个数为2个。10个螺栓3以差速器壳体I为中心圆周均匀分布在辐板22上,定位销4同样以差速器壳体I为中心圆周均匀分布在辐板22上。定位销4与螺栓3分布在辐板22的同一圆上且设在两相邻螺栓3的中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差速器壳体I、从动齿轮2、齿圈21、辐板22、螺栓3、定位销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I)和套在差速器壳体(I)外的从动齿轮(2),所述的从动齿轮(2)具有齿圈(21)和辐板(22),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设于辐板(22)与差速器壳体(I)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周向分布在辐板(22)上的螺栓(3),还包括将辐板(22)与差速器壳体(I)定位的定位销(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4)个数为2-4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4)以差速器壳体(I)为中心圆周均布在辐板(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3)以差速器壳体Cl)为中心圆周均布在辐板(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4)与螺栓(3)分布在辐板(22)的同一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4)设在两相邻螺栓(3)的中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差速器的从动齿轮径向跳动大的问题。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套在差速器壳体外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具有齿圈和辐板,本差速器定位结构设于辐板与差速器壳体之间,包括若干周向分布在辐板上的螺栓,还包括将辐板与差速器壳体定位的定位销。本差速器定位结构将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用定位销相连,并且用螺栓紧固,使从动齿轮的齿面径向跳动得到降低,也方便固定后再对齿面进行精加工。
文档编号F16H48/38GK202674223SQ20122025396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吴飞阳, 陈勇, 罗大国, 方少权, 宋伟, 沈吉,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