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油管端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0077阅读:38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刹车油管端部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是指一种剎车油管端部接头。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一般的剎车装置主要借由多数个分别连通组装于液压油桶(图未示)与车轮的剎车机构(图未示)间的剎车油管,来将充填于液压油桶中的液压油导引至与剎车机构中,进而驱使剎车机构进行剎车动作,而降低车轮转速。但是因一般剎车机构进行剎车动作时,主要是借由剎车机构与车轮间的相互摩擦,来达到剎车作用,所以剎车机构在剎车过程中,其温度会逐渐升高,但是因剎车机构太热时,其所产生的摩擦力会因此而锐减,进而会相对影响其剎车功效。因此,除了借由剎车机构本身进行散热外,若能够再透过与其相组接的其它构件协助散热,例如油管接头等,将可加快降低剎车机构的温度,而使剎车机构维持一定的剎车效能。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速散热的剎车油管端部接头。
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端部接头适用于连通组装在一条剎车油管端部而可供液压油流通,并包含一个用以和剎车油管端部连通组接而可供液压油通过的组接段、一个与组接段连通地自组接段往外延伸且外周面凹陷有多数个可供气流流经的散热空间的散热段,及一个与该散热段连通地自散热段同体往外延伸而可供液压油注入与排出剎车油管的接头段。
本实用新型借由在该散热段外周面凹陷产生散热空间的设计,可增加接头的整体散热面积,而可大幅提升接头的散热效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端部接头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二个一般剎车油管接头分别组装于一条剎车油管两相反端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端部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接头与一条剎车油管端部组接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接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远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端部接头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连通组装于一条剎车油管3端部与一个剎车机构(图未示)间,或者是组装于一个容装有液压油的油桶(图未示)与剎车油管3端部间,而可用以将液压油导引至剎车机构或剎车油管3中。该剎车油管3具有一条中空油管本体31,及一个连通套设于油管本体31端部且内周面设有螺纹的组接管体32。
该接头4包括一个前后延伸而用以和剎车油管3组接的中空管状组接段41、一个与该组接段41连通地自组接段41前端同体往外延伸的散热段42,及一个与散热段42连通地同体突设于散热段42前端的接头段43。
该组接段41包括一个前后延伸且外表面设有螺纹的中空螺管部411,及一个自该螺管部411后端往后同体延伸且外径较螺管部411小的中空蕊管部412。且该蕊管部412外周面具有有多数个环绕其外周缘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环状嵌卡槽410。
该散热段42外周面间隔凹陷有多数个分别可供气流流经的散热空间420,并包括一个与螺管部411连通地自该螺管部411前端往前同体延伸的中空管状主体部421,及多数个沿主体部421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径向突设于主体部421外周面的片状散热鳍部422。散热鳍部422是呈前、后间隔平行状,且分别与该主体部421外周面相配合界定出散热空间420。
该接头段43是同体突设于该主体部421前端,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头段43是呈圆环状,且以其外周面与该主体部421固接,并具有一个贯穿其内、外周面而与主体部421连通的导孔430。
该接头4与剎车油管3组接时,是将组接段41的蕊管部412穿过剎车油管3的组接管体32,而气密插入油管本体31中。接着,相对该组接管体32转动该接头4,使该组接段41的螺管部411螺接于该组接管体32中,便完成组接。实施时,可将该接头4的接头段43分别与剎车机构或油桶连通组接,使得液压油可经由接头段43的导孔430而注入与排出剎车油管3,进而于剎车机构与油桶间流动。
因此,当被挤压至剎车机构的液压油温度升高时,借由接头4的散热段42的散热鳍部422设计,而可将液压油或剎车机构传导至接头4的热量,经由散热鳍部422而辐射至散热空间420,并透过流经散热空间420的气流,将热量散除至周遭空气中,而可加速剎车机构的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该组接段41的蕊管部412的嵌卡槽410主要是用以供油管本体31内周面可局部嵌入,而增加蕊管部412与油管本体31间的密合程度及两者间的摩擦力,而使接头4不易松脱,但是实施时并非必要,只要该蕊管部412能够气密插装于与油管本体31中。另外,若该剎车油管3未设置组接管体32时,该螺管部411也非必要,而直接以该蕊管部412气密插装固定于该油管本体31中。再者,该散热段42的散热鳍部422的排列方式与外形也可依需要而改变,不以上述片状为限。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剎车油管端部接头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只在于该接头4的接头段43的外型设计。为方便说明,以下只针对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头段43包括一个与该主体部421连通地同轴突设于主体部421前端的中空螺帽部431,及一个同轴突设于螺帽部431前端的中空组接环部432。且该螺帽部431外径较主体部421大并呈多角形。
该接头4与剎车油管3组接后,便可以其接头段43的组接环部432与剎车机构或油桶连通组接。由于本实施例的接头4与剎车油管3组接的方式,及和剎车机构或油桶连通组接的方式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述。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该接头4的接头段43外型可依据对应组接的剎车机构或油桶的构件的外型而改变,且组接段41的外型也可依剎车油管3端部的构造而改变,都不以上述型态为限。
综观上述,透过间隔突设于该散热段42的主体部421外周面的散热鳍部422,及散热鳍部422与主体部421相配合界定的该散热空间420设计,可大幅增加该接头4的散热面积,进而可将来自液压油或剎车机构的热量快速地散除至周遭空气中,而可加进剎车机构的降温。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权利要求1.一种刹车油管端部接头,适用于连通组装在一条刹车油管端部而可供液压油进出刹车油管,其特征在于该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包含一个用以和该刹车油管端部连通组接而可供液压油通过的组接段、一个与该组接段连通地自组接段往外延伸且外周面凹陷有多数个可供气流通过的散热空间的散热段,及一个与该散热段连通地自散热段同体往外延伸而可供液压油注入与排出刹车油管的接头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段包括一个与组接段连通的中空主体部,及多数个间隔突设于该主体部外周面而用以散热的散热鳍部,且散热鳍部与主体部相配合界定出散热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段的散热鳍部是沿该主体部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径向突设于该主体部外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组接段包括一个用以和刹车油管端部螺接锁固的中空螺管部,及一个与该螺管部连通地自该螺管部往外延伸并用以插装于刹车油管中的中空蕊管部,该散热段是自该螺管部背向刹车油管的一端往外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蕊管部外周面凹陷有多数个沿其长度方向排列且分别环绕其外周缘的嵌卡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段是呈中空环状且以其外周面与散热段组接,并具有一个贯穿其内、外周面而与散热段连通而用以供液压油流通的导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油管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段包括一个与该散热段连通地突设于散热段末端的中空螺帽部,及一个同轴突设于该螺帽部末端的中空组接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刹车油管端部接头,适用于连通组装在一条刹车油管端部而可供液压油流通,包含一个用以和刹车油管端部连通组接而可供液压油通过的组接段、一个与组接段连通地自组接段往外延伸且外周面凹陷有多数个可供气流流经的散热空间的散热段,及一个与该散热段连通地自散热段同体往外延伸而可供液压油注入与排出刹车油管的接头段。借由在该散热段外周面凹陷产生散热空间的设计,可增加接头的整体散热面积,而可大幅提升接头的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F16L15/00GK2846954SQ20052014446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张訑祯 申请人:张訑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