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226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其末端附近挡住例如汽车的各种开闭部位的可动部件的运动来吸收冲击力的缓冲夹(cushioning clip)。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夹,已知有例如特开2003-202043号公报中公开的缓冲夹。该缓冲夹由用来通过其末端附近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的缓冲部、和用来将该缓冲部安装到固定部件的预定部位上的安装部构成。缓冲部是用来吸收挡住可动部件的运动而弹性变形、吸收此时的冲击力的部件,所以由适合于此的软质材料(橡胶或弹性体树脂等)形成。安装部由相对于固定部件弹性地卡止的夹等构成,所以由适合于此的硬质材料(例如聚丙烯树脂)形成。这样的缓冲夹设在例如汽车的各种开闭部(例如储物盒的盖、车体的侧门、发动机罩等)上。
在以往的缓冲夹中,在对缓冲部作用来自可动部件的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的情况下,该缓冲部会发生永久变形,即使在除去了负荷后,有时该缓冲部也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为了防止缓冲部的永久变形,考虑只要将该缓冲部用更硬质的材料形成就可以。但是,在将缓冲部用硬质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地得到挡住可动部件的运动时的冲击吸收作用。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对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缓冲部作用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的情况下、该缓冲部也难以发生永久变形的缓冲夹。
用来解决问题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夹,是用来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的缓冲夹,具备吸收冲击力的缓冲部、和用来将上述缓冲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安装的安装部,上述缓冲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形成,上述安装部由具有预定的刚性的硬质材料形成;在上述缓冲部上形成有空洞部,上述空洞部的内壁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大致垂直地形成,并且其前端侧的顶部朝向内侧弯曲。这样,通过在缓冲部上形成空洞部、该空洞部的内壁的形状相对于固定部件大致垂直地形成、并且其前端侧的顶部朝向内侧弯曲,该缓冲部相对于来自可动部件的冲击或负荷变得难以变形。
第2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在空洞部中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通过在空洞部中形成这样的开口部,能得到缓冲部相对于来自可动部件的负荷变得难以变形、并且来自可动部件的冲击吸收力提高的效果。
第3技术方案是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在空洞部中形成有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凸部。通过在空洞部中设置这样的凸部,能得到缓冲部的形状相对于来自可动部件的负荷更难以变形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对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缓冲部作用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的情况下、其缓冲部也难以发生永久变形的缓冲夹。


图1是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缓冲夹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缓冲夹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缓冲夹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缓冲夹安装在固定部件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表示通过缓冲夹的缓冲部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时的状态。
图7是表示以往的缓冲夹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8表示通过以往的缓冲夹的缓冲部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时的状态。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仰视图。
图12是图9的缓冲夹的A-A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缓冲夹的B-B向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俯视图。
图17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18是第5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俯视图。
图19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20是第6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侧视图。
图21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主视图。
图22是第7实施方式的缓冲夹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从轴线L的右侧是剖视图。图2是表示缓冲夹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缓冲夹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缓冲夹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缓冲夹安装在固定部件上的状态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1是用来吸收伴随着设在汽车的助手席前部的储物盒的盖的开闭的冲击力的部件。该缓冲夹1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10、和由聚丙烯(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安装部20。在本说明书中,在观察缓冲夹1整体时,设缓冲部10配置侧为缓冲夹1的前端侧,设安装部20配置侧为缓冲夹1的基端侧。此外,在观察缓冲夹1整体时,设中心侧(轴线L侧)为缓冲夹1的内侧,设其相反侧为外侧。
缓冲部10的整体形状呈大致圆锥台形状,由主体12的小径侧的顶部12a承受冲击力。位于该顶部12a的相反侧的大径侧的基部12b包围安装部20的基板部分22的上面侧(参照图1),由此将缓冲部10与安装部20一体化。此外,在缓冲部10上,在其主体12的大致中央附近设有空洞部14。该空洞部14是形成为使其中心一致于连接缓冲部10的中心与安装部20的中心的轴线L而形成的大致圆柱状的中空部。在该空洞部14中设有朝向缓冲夹1的前端侧开口的大致圆形的开口部16。
安装部20具备从基板部分22向下方延伸的脚部分24,将该脚部分24插入到由图5的假想线表示的固定部件30的安装孔32中。脚部分24整体具有船底(船)形状,在具有两侧(side)的柔性的壁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卡止爪26。并且,在脚部分24的中央部形成有加强用的肋板28。通过将脚部分24从固定部件30的单侧插入到安装孔32中,两卡止爪26一边向内侧弯曲一边通过安装孔32而贯通到固定部件30的相反侧(参照图5)。由此,安装部20相对于设在固定部件30上的安装孔32弹性地卡止,所以结果缓冲部10相对于固定部件30被安装。
另外,固定部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当于汽车的车室内的储物盒的主体的部件。可动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当于汽车的车室内的储物盒的盖的部件。即,固定部件30及可动部件40对置地配置,在储物盒的盖的开闭时,可动部件40相对于固定部件30接近。并且,通过在固定部件30上安装有缓冲夹1,能够将相对于固定部件30接近的可动部件40的运动在其末端附近挡住。缓冲部10由弹性体等的软质材料形成,所以该缓冲部10能够吸收挡住可动部件40时的冲击力。
如图5所示,在缓冲部10的主体12上设有空洞部14。该空洞部14具有相对于固定部件30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的内壁18a。另外,这里所谓的“大致垂直”,是指内壁18a相对于固定部件30实质上垂直,例如是指内壁18a相对于固定部件30为90度±3度左右的角度。此外,空洞部14的内壁18a的前端侧的顶部12a朝向内侧弯曲而形成弯曲部18c。通过空洞部14的内壁18a形成这样的形状,能够发挥以下说明那样的特征性的作用效果。
图6表示通过缓冲夹1的缓冲部10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30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40的运动时的状态。
如图6所示,在通过缓冲部10挡住了可动部件40的运动时,缓冲部10的前端侧的顶部12a以弯曲部18c为基点向内侧卷绕而弯曲。通过这样的弯曲变形,能够吸收挡住可动部件40的运动时的冲击力。此外,由于在缓冲部10上形成有空洞部14,该空洞部14的内壁18a相对于固定部件30大致垂直地形成,所以在缓冲部10的顶部12a以外的部分,该缓冲部10的主体12成为不易向内侧或外侧倾倒的构造。考虑这是因为来自可动部件40的负荷作用的方向与设在缓冲部10上的空洞部14的内壁18a的方向一致。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1,能够得到即使在从可动部件40对缓冲部10作用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缓冲部10的主体12向内侧或外侧倾倒、并且该缓冲部10不易发生永久变形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1,能够通过缓冲部10的顶部12a的向内侧的弯曲变形来吸收挡住接近于固定部件30的可动部件40的运动时的冲击力。此外,能够通过缓冲部10的顶部12a以外的部分整体地支撑从可动部件40对缓冲部10作用的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由此,能够实现在具有与以往相同程度或其以上的冲击吸收能力的同时、由软质材料形成的缓冲部10难以发生永久变形的缓冲夹1。
这里,为了比较本发明的缓冲夹1与以往的缓冲夹,在图7中表示以往的缓冲夹的一例。如图7所示,以往的缓冲夹100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110、和由聚丙烯(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安装部120。在缓冲部110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空洞部114,该空洞部114形成为,随着朝向设于前端侧的开口部116而其内径逐渐变小。即,空洞部114的内壁118a相对于固定部件130不成垂直,相对于固定部件130向内侧倾斜。
图8表示通过以往的缓冲夹100的缓冲部110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130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140的运动时的状态。
如图8所示,在来自可动部件140的负荷作用在以往的缓冲夹100上的情况下,空洞部114的内壁118a向内侧倾斜,所以发生缓冲部110的主体112向内侧倾倒那样的弯曲力矩。因而,在对缓冲夹100作用有长期的负荷或超过一定限度的负荷的情况下,缓冲部110的主体112整体上向内侧倾倒,该缓冲部110发生永久变形,产生即使在将负荷除去后也不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不良状况。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1中,在缓冲部10上设有空洞部14,在该空洞部14上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16。通过在空洞部14上形成这样的开口部16,缓冲部10相对于来自可动部件40的负荷变得难以变形,并且能得到来自可动部件40的冲击吸收力变高的效果。此外,通过大小地变更开口部16的大小,可得到能够调节挡住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40时的缓冲性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1中,在缓冲部10上设有空洞部14,在该空洞部14上设有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凸部19。通过在空洞部14上设置这样的凸部19,能够防止缓冲部10的主体12过度地变形。此外,通过改变该凸部19的长度或形状,能够调节挡住接近的可动部件40时的冲击吸收力。
另外,该凸部19是用来调节缓冲部10的冲击力的吸收特性的辅助机构。因而,在缓冲夹1上既可以设置凸部19,也可以不设置凸部19。
这样由软质材料构成的缓冲部10可以考虑来自可动部件40的负荷或冲击力等而适当选择材料。例如,可以选择热塑性弹性体或丁二烯橡胶、硅橡胶等作为材料。相对于此,对于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安装部20,可以考虑将脚部分24插入到固定部件30的安装孔32中时的卡止爪26的通过的节制感、对安装孔32的卡合力等而适当选择材料。例如,可以选择聚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等作为材料。安装部20的材料是“硬质”、缓冲部10的材料是“软质”,表示两者的硬度或刚性的相对的大小关系。即,是指安装部20由比缓冲部10“硬”的材料形成。
缓冲夹1的各部的形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变更为其他形状。例如,缓冲部10的形状可以变更为圆锥台以外的其他形状。此外,作为安装部20,可以采用具有船底以外的其他形状的夹。
本发明的缓冲夹对于汽车的车室内的储物盒以外的各种开闭部也能够应用。例如,对于汽车的侧门、发动机室的盖、发动机罩等、汽车的各种开闭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缓冲夹。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固定部件30是相当于汽车的车室内的储物盒的主体的部件、可动部件40是相当于储物盒的盖的部件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通过相反的形态来实施。即,也可以固定部件30是储物盒的盖、可动部件40是储物盒的主体。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可动部件”、“固定部件”,是用来分别表示相互接近的两个部件中的一个与另一个的表现。因而,并不是说由手动操作的部件一定是“可动部件”。
对缓冲夹的缓冲部以预定的时间、预定的温度作用负荷后,对将负荷除去后的缓冲部的形状恢复特性进行比较试验。
首先,将以往的缓冲夹100的缓冲部110以沿高度方向压缩4mm的状态通过夹具固定(压缩前的缓冲部110的高度尺寸是10mm)。将该缓冲夹100投入到恒温槽内,使恒温槽的温度经过1小时从23℃上升到85℃,在将该85℃的温度保持5小时后,使恒温槽的温度经过1小时从85℃下降到23℃。在重复两次这样的温度变化的循环后,从恒温槽取出缓冲夹100,从夹具释放,确定缓冲部110的高度尺寸。结果,判明缓冲部110的形状恢复率为35%。另外,这里所谓的“形状恢复率”,是缓冲部110的向被压缩的部分(4mm)的高度方向(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的方向)的形状恢复率。
接着,将本发明的缓冲夹1的缓冲部10以沿高度方向压缩4mm的状态通过夹具固定(压缩前的缓冲部10的高度尺寸是10mm)。将该缓冲夹1投入到恒温槽内,使恒温槽的温度经过1小时从23℃上升到85℃,在将该85℃的温度保持5小时后,使恒温槽的温度经过1小时从85℃下降到23℃。在重复两次这样的温度变化的循环后,从恒温槽取出缓冲夹1,从夹具释放,测量缓冲部10的高度尺寸。结果,判明缓冲部10的形状恢复率为66%。
即,判明本发明的缓冲夹1即使在对缓冲部10作用长时间负荷的情况下、由于其缓冲部10不易变形、缓冲部10的形状恢复率也比以往的缓冲夹100好很多。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1)一种缓冲夹,是通过其末端附近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的缓冲夹,具备吸收冲击力的缓冲部、和结合在上述固定部件上的卡止部,在上述缓冲部上形成有空洞部。
(2)如上述(1)所述的缓冲夹,上述空洞部在缓冲部的大致中央附近、设定为在与将在该缓冲部上承受冲击力的部分和上述的卡止部连接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形状。
(3)如上述(2)所述的缓冲夹,在上述空洞部的内侧,在沿着上述轴线的方向上设有凸部。
(4)如上述(1)所述的缓冲夹,上述空洞部在上述缓冲部的大致中央附近、沿着将在该缓冲部上承受冲击力的部分与上述卡止部连接的轴线形成,并且在承受缓冲部的冲击力的部分处开口。
(5)如上述(1)所述的缓冲夹,在上述缓冲部上承受冲击力的部分,设有比其他部分容易弯曲的脆弱部分。
(6)一种缓冲夹,是通过其末端附近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的缓冲夹,具备吸收冲击力的缓冲部、和结合在上述固定部件上的卡止部,缓冲部由软质材料、卡止部由硬质材料形成,并且缓冲部将卡止部的基板部分包入,在该基板部分设有突出到缓冲部之中的芯。
图9是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缓冲夹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缓冲夹的仰视图,图12是图9的A-A向视方向的剖视图。该缓冲夹201是用来吸收伴随着汽车用烟灰缸的开闭的冲击力的部件。该缓冲夹201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210、和由聚丙烯(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卡止部220。
缓冲部210的整体形状呈圆锥台形状,通过主体212的小径侧的顶面212a承受冲击力。位于与该顶面212a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将卡止部220的基板部分222包入(图12),由此将缓冲部210与卡止部220一体化。此外,缓冲部210在其主体212的大致中央附近具备沿将顶面212a与卡止部220连接的轴线正交的方向贯通的空洞部214。即,空洞部214在主体212的两侧部开口。在空洞部214的内部设有在上述轴线上从下面向上方向突出的凸部216。
卡止部220具备从基板部分222向下方延伸的脚部分224,该脚部分224插入在由图9的假想线表示的固定部件230的安装孔232中。脚部分224整体呈船底(船)形状,在两侧的具有柔性的壁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卡止爪226。并且,在脚部分224的中央部形成有加强用的肋板228。通过将脚部分224从固定部件230的单侧插入到安装孔232中,两卡止爪226一边弯曲一边通过安装孔232,贯通到固定部件230的相反侧(图9)。由此,将卡止部220结合到固定部件230上,结果,将缓冲夹201安装到固定部件230上。
另外,固定部件2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安装汽车的烟灰缸(可动部件)的部位的固定部件。其中,在可动部件为门那样的形态的情况下,也有该门作为固定部件230的情况。无论怎样,缓冲夹201都设置在通过其末端附近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230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夹201中,通过将卡止部220插入到图9中所示的固定部件230的安装孔232中,将缓冲夹201安装到该固定部件230上。通过将缓冲夹201安装到固定部件230上,由缓冲部210用其末端附近挡住可动部件的运动。即,可动部件由缓冲部210的主体212的顶面212a承接,通过该主体212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力。
并且,该冲击力的吸收水平可以通过改变主体212的空洞部214的大小来调节。因而,即使在主体212中不使用昂贵的材料而通过便宜的材料,也能够进行某种程度的缓冲力的调节。如果包括主体212的尺寸、外形或材料的变更,则调整幅度进一步扩大。此外,通过设在空洞部214的内部的凸部216,能够限制主体212过度地变形,通过改变该凸部216的长度或形状也能够调节缓冲力。另外,凸部216只不过是用来调节缓冲部210的冲击力的吸收特性的辅助机构,能够将其去除。
这样由软质材料构成的缓冲部210可以专门以冲击力的吸收特性为优先来选择其材料。相对于此,对于由硬质材料构成的卡止部220,进行以将脚部分224插入到固定部件230的安装孔232中时的卡止爪226的通过的节制感、对安装孔232的结合力为优先的材料的选择。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B-B向视方向的剖视图。该缓冲夹301是用来吸收伴随着汽车的车室内的储物盒的开闭的冲击力的部件。该缓冲夹301大体分为由弹性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340、和由PP(聚丙烯)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卡止部320。另外,关于该卡止部320,除了其脚部分324的卡止爪326的位置与肋板328的形状有些不同以外,是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
缓冲部340的整体形状呈圆锥台形状,通过主体342的小径侧的顶面342a承受冲击力。位于与该顶面342a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将卡止部320的基板部分322包入,由此将缓冲部340与卡止部320一体化。此外,缓冲部340在其主体342的内部具备圆锥台形状的空洞部344,该空洞部344在主体342的顶面342a处开口。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缓冲夹301中,也通过将该卡止部320插入到图13所示的固定部件330的安装孔332中,将缓冲夹301安装到该固定部件330上。并且,可动部件(储物盒的盖)在其运动的末端附近由缓冲部340挡住。即,通过由主体342的顶面342a挡住可动部件,该主体342弹性变形而吸收冲击力。空洞部344在承受冲击力的主体342的顶面342a开口,根据其空洞部344的形状,能够微调节挡住可动部件时的缓冲力。
以下,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16是缓冲夹的俯视图。该缓冲夹401是用来吸收伴随着汽车用后门等的开闭的较大的冲击力的部件。该缓冲夹401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450、由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卡止部470。
缓冲部450的整体形状呈圆锥台形状,由主体452的小径侧的顶面452a承受冲击力。位于与该顶面452a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包入卡止部470的基板部分472,由此将缓冲部450与卡止部470一体化。缓冲部450在其主体452的内部具备圆柱形状的空洞部454,该空洞部454在主体452的顶面452a开口。在主体452的顶面452a,形成有从其外周部分连通到空洞部454的开口的多根(4根)的槽455。
卡止部470具备从基板部分472向下方延伸的脚部分474,该脚部分474插入在由图15的假想线表示的固定部件431(车体板)的安装孔中。在脚部分47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具有柔性的卡止爪476。通过将该脚部分474从固定部件431的单侧插入到安装孔中,两卡止爪476一边弯曲一边通过安装孔,贯通到固定部件431的相反侧。由此,将卡止部470结合在固定部件431上,结果将缓冲夹401安装到固定部件431上。
缓冲夹401通过将其卡止部470插入到图15所示的固定部件431的安装孔中而安装到该固定部件431上。并且,在可动部件(汽车用后门等)关闭动作的末端附近通过缓冲部450挡住。即,通过用主体452的顶面452a挡住可动部件,该主体452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力。此外,由于在缓冲部450最初承受冲击力的顶面452a上有多个槽455,所以较轻柔地挡住初期的冲击负荷,然后发挥基于空洞部454的形状的缓冲特性。
以下,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7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18是缓冲夹的俯视图。该缓冲夹501与第4实施方式的缓冲夹同样,是用来吸收比较大的冲击力的部件,具备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560、和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卡止部570。
缓冲部560的整体形状是圆锥台形状,通过主体562的小径侧的顶面562a承受冲击力。位于与该顶面562a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包入卡止部570的基板部分572,由此将缓冲部560与卡止部570一体化。缓冲部560在其主体562的内部具备在顶面562a开口的空洞部564。该空洞部564包括圆柱形状的笔直部分564a、和在开口侧朝向顶面562a打开的形状的圆锥部分564b。第5实施方式的缓冲夹501发挥与第4实施方式的缓冲夹401大体相同的冲击力的吸收特性。
以下,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20是缓冲夹的侧视图。第6实施方式的缓冲夹601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680、和由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卡止部690。缓冲部680在其主体682的小径侧一体形成有脆弱部分684,主体682及脆弱部分684都呈圆锥台形状。此外,在脆弱部分684的中央部设有在前端面上开口的孔686。但是,主体682具备相当于前面各实施方式的空洞部的部分。
在缓冲部680的主体682上,位于与脆弱部分684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包入卡止部690的基板部分692,由此将缓冲部680与卡止部690一体化。此外,在主体682的大径侧的根部的外周上,沿周向连续形成有肋板部分688。另外,在卡止部690上也具备从基板部分692向下方延伸的脚部分694,该脚部分694插入在由图19的假想线表示的固定部件631(车体板)的安装孔中。在脚部分69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具有柔性的卡止爪696。
在第6实施方式的缓冲夹601中,也通过将其卡止部690插入到固定部件631的安装孔中,两卡止爪696一边弯曲一边通过安装孔,贯通到固定部件631的相反侧,将缓冲夹601安装到固定部件631上。此时,肋板部分688被推压在固定部件631的表面上而弹性变形,提高了主体682对固定部件631的密接度。
可动部件在其运动的末端附近由缓冲部680挡住,但初期的冲击负荷通过脆弱部分684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然后通过主体682的弹性变形来吸收预定的冲击力。因而,缓冲部680的冲击力的吸收特性为两阶段,能够将一种缓冲夹使用在弯曲量不同的各个部位上。
以下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1是通过部分剖面表示缓冲夹的主视图,图22是缓冲夹的侧视图。第7实施方式的缓冲夹701大体分为由弹性体树脂等的软质材料成形的缓冲部710、和由PP等的硬质材料成形的卡止部720。
缓冲部710为圆锥台形状,通过其主体712的小径侧的顶面712a承受冲击力。位于与该顶面712a相反侧的大径侧的根部包入卡止部720的基板部分722,由此将缓冲部710与卡止部720一体化。另外,在该缓冲部710中,其主体712也不具备空洞部。
卡止部720具备从基板部分722向下方延伸的脚部分724,该脚部分724插入在由图21的假想线表示的固定部件730(车辆的内装用板等)的安装孔732中。该脚部分724是与第2实施方式的脚部分224类似的构造,在两侧的具有柔性的壁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卡止爪726。通过将该部分724插入到固定部件730的安装孔732中,两卡止爪726贯通到固定部件730的相反侧。由此,将缓冲夹701安装到固定部件731上。此外,基板部分722在缓冲夹701的轴心部位上具备突出到主体712之中的芯728。
在第7实施方式的缓冲夹701中,也通过将卡止部720插入到安装孔732中而安装到固定部件730上。并且,可动部件在其运动的末端附近由主体712的顶面712a挡住,通过此时的主体712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力。该冲击力的吸收特性可以通过选择芯728的突出量、形状或位置来调节。此外,第7实施方式的缓冲夹701适合于对缓冲部710要求适当的硬度的情况。
以上,结合

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容易地变更或变形。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缓冲部及卡止部的材料并不限于树脂材料,只要配合各自的功能而适当选择就可以。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夹,用来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的运动,其特征在于,具备吸收冲击力的缓冲部、和用来将上述缓冲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安装的安装部,上述缓冲部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形成,上述安装部由具有预定的刚性的硬质材料形成;在上述缓冲部上形成有空洞部,上述空洞部的内壁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大致垂直地形成,并且其前端侧的顶部朝向内侧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夹,其特征在于,在空洞部中形成有朝向前端侧开口的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夹,其特征在于,在空洞部中形成有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突出的凸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夹(1),是用来挡住相对于固定部件(30)接近过来的可动部件(40)的运动的缓冲夹(1),具备吸收冲击力的缓冲部(10)、和用来将上述缓冲部(10)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30)安装的安装部(20),上述缓冲部(10)由具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形成,上述安装部(20)由具有预定的刚性的硬质材料形成;在上述缓冲部(10)中形成有空洞部(14),上述空洞部(14)的内壁相对于上述固定部件(30)大致垂直地形成,并且其前端侧的顶部(12a)朝向内侧弯曲。
文档编号F16B19/00GK101065600SQ20058004053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青山哲也 申请人: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