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重飞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842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重飞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重飞轮,特别涉及一种以铁材配合混泥土结合为一配重飞轮,可 大为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效益。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机械用的所有圆形飞轮配重系统,大都采用铸铁模块、灌制而成,但现今 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制作一大型的配重飞轮,所需的原料成本极高,而飞轮配重系统在 运转过程中会高速转动,因此,飞轮的配重,本身整体重量比值及圆周值都需达到零误 差,才不会在运转时产生跳动,以致不能周常作业,故每一个灌铸成型的配重飞轮表面, 都必须经过加工母机作车平及车圆的加工处理,加工过程极为费时、费事,且加工费用 又极为昂贵,而特大型的配重飞轮,常因无大型的加工母鸡进行加工处理,而使加工极 为困难;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习知飞轮配重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潜心研究、改良, 遂得以首创出本发明。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 效益的配重飞轮。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本发明配重飞轮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 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 体与内筒体,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 间,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系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 轴管,系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 强筋,系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系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 等预留管的一端系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系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 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本发明配重飞轮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实现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面板上等距设有 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
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内筒体 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系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 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系设于外 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系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 系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铁沙,系注入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 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配重飞轮,在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 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 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 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 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可供方便运输及组装, 并可节省运输的空间及费用;因此,可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并可大幅提升经济效 益。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组合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发明主要系以十二分之一的铁材及十二分之十一 的混泥土原料的比例制作而成之配重飞轮。本发明的配重飞轮l,请参阅图l所示,主要包括有 一上面板IO与一下面板11, 以一厚度适中的铁板,依所设计的配重飞轮1的圆周尺寸裁切成圆形的一上面板10及 一下面板11,该上面板10与下面板11上均设有一轴孔100、 110,在上面板10上等距 设有三至六个透孔101,于上面板IO上另外等距设有六至十二个穿孔102,于透孔101 内设有盖面103; —外筒体12与一内筒体13,以铁板制成圆筒状,该内筒体13设于外 筒体12的内部,而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系设于上面板IO与下面板ll之间,于内筒 体13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130;数支拉力筋14,穿伸于内筒体13壁面上的穿孔 130;轴管15,系设于内筒体13的中心处,该轴管15以一铁管设为配重飞轮1的轴承 中心,该轴管15的长度为配重飞轮1的厚度,在轴管15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 16供拉力筋14的一端固定;数条补强筋17,绕设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之间,该等 补强筋17以大小不同的钢筋串成网状;数支预留管18,系以铁管制成,该等预留管18 系等距设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之间,该等预留管18的一端穿设F上面板10的穿孔 102内。制作时,请参阅图1 图4所示,首先,将轴管15设入于内筒体13的中心处,将 各拉力筋14等距穿设于内筒体13的各穿孔130内,将该等拉力筋14的内端焊固于轴 管15及固定片16上,另将拉力筋14穿设于内筒体13的穿孔130的部位,予以焊固, 再将各补强筋17焊固于各拉力筋14上固定,该等补强筋17可相互联结串成网状,再 将内桶体13的下端焊固于下面板11上,其轴管15的下端穿设于下面板11的轴孔110 内,并将轴管15的下端与下面板ll相焊固,另将数支预留管18的下端等距焊固于下 面板11上,再将外筒体12的下端焊固于下面板11上,外筒体12系套设于内桶体13 的外部,将拉力筋14的外端焊固于外筒体12的内壁面上,而预留管18系等距位于内 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再将上面板10焊固于外筒体12与内桶体13的上方,而轴 管15的上端系穿设于上面板10的轴孔100内,并将轴管15的上端与上面板10相焊固, 而数支预留管18的上端系穿设入上面板10的穿孔102内,并将预留管18的上端与上 面板10相焊固,再将混泥土 2由上面板10的各透孔101注入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 之间,使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注满混泥土 2形成配重区3,混泥土 2则与拉力筋 14及补强筋17结合为一体,待混泥土2干涸凝结后,再将盖片103设入于上面板10 的透孔101内填平,并予以焊固,如此,内筒体13与外筒体12之间则形成一配重区3, 通常整个配重飞轮1直径外端的五分之一处系为配重区3 (亦为离心点),而内筒体13 的内部则为空心区4,藉由于配重区3内以补强筋17串成网状,可增加配重区3混泥 土2的固定强度,其原理相同于RC结构的设计。而本发明的配重飞轮l制作完成后,该配重飞轮l须经比重值的检测,欲调整整个 配重飞轮1的比重值时,藉由于配重区3内设有数支预留管18,在检测该配重飞轮1 哪个部位须加重时,可于该部位的预留管18中置入相当比重的铁材做比重值的调整, 使配重飞轮1各部位的比重值得以达到零误差,而配重飞轮1整体的外观均系以铁板焊 固而成,铁板的表面系为平整状,仅需于其焊接处予以稍作研磨,使整体的配重飞轮l 表面极为平整,无须经加工母机的整平处理,可节省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而传统以铸铁制造配重飞轮的成本,以目前一公吨的铸铁费用约为40,000元,而 加工母机的加工费用约为IO,OOO元,其制造费用共计50,000元,如果以IO公吨计算, 其制造费用则须500,000元,传统配重飞轮的制造费用极为昂贵,反观本发明配重飞轮 l的制造费用,以10公吨计算,铁材l公吨约加,ooo元,本发明的铁材为整j本配重飞 轮1的比例约1/12的量,铁材费用系0. 83吨x本顿20, 000元=16, 600元,而混泥土 的量则约整体比例的11/12, 一配重飞轮1所须的混泥土原料系为9. 17公吨,而混泥 土 2,000磅约1, 700元,以1, 700除以2. 4吨(约2,000磅),相当于每吨710元,混 泥土的费用则为710X9. 17=6510元,再加上铁材16,600元,原料费用共计23, 110元, 而本明无须加工母机的加工费用,由以上比较可知,传统的配重飞轮io公吨的制造费 用约500,000元,而本发明的制造费用仅须23,110元,本发明配重飞轮1的制造费用 较传统配重飞轮的制造费用便宜约十六倍,本发明可大为降低制造成本,并可大幅提升 经济效益。另外,本发明的配重飞轮l无须考虑加工母机的加工问题,故体积可做到非常大, 本发明另可将配重飞轮l分设为多个区块制成,该等区块可设有组接组件,将各区块予 以组装为一体,形成一较大体积的配重飞轮1,而配重飞轮1设计成可拆解为多个区块, 可供方便运输及组装,并可节省运输的空间及费用;而本发明的配重飞轮1系以铁材与 混泥土结合而成,其整体的厚度会比铸铁的厚度大三倍,但该厚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机 械的运作。另,本发明于配重区3内,可以铁砂或其它原料代替混泥土2灌注成形,其铁沙的 比重较混泥土重,故配重区3重量增加,可减少配重飞轮l的后度,同样具有上述的使 用目的与功效的达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 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 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在上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在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系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在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于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
2. 根据权利要求书l所述的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在配重区内以补强筋串成网状, 可增加配重区内混泥土的固定强度。
3. —种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 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在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系设于上面板与下 面板之间,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在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 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系穿设于上面板的 穿孔内;铁沙,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 的内部则为空心区。
4. 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4所述的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轴管的长度系为配重飞轮 的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书l或4所述的配重飞轮,其特征在于在预留管内置入铁材,以供调整配重飞轮各部位的比重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重飞轮,包括有上面板与下面板,该上面板与下面板上均设有轴孔,于上面板上等距设有数个透孔,于上面板上另外等距设有数个穿孔,于透孔内设有盖片;外筒体与内筒体,内筒体设于外筒体的内部,而内筒体与外筒体设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于内筒体的壁面上等距设有数个穿孔;数支拉力筋穿伸于内筒体壁面的穿孔;轴管设于内筒体的中间,在轴管的外壁面上设有数个固定片供拉力筋固定;数条补强筋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数支预留管等距设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该等预留管的一端穿设于上面板的穿孔内;混泥土注入于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使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形成配重区,而内筒体的内部则为空心区;大为降低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F16F15/30GK101162035SQ20061014077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0日
发明者林居福 申请人:林居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