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带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579684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动带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多个板片状元件互相面对的对置而排列为环
状、并将这些元件组装于无端环状的环形件(endless annular ring),从 而捆束成环状而构成的传动带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多个转动元件彼此之间进行动力传送时使用的变速器,具有 能够使变速比梯级变化的有级变速器、和能够使变速比连续即无级变速的 无级变速器。作为后者的无级变速器,带式无级变速器和环形无级变速器 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带式无级变速器是使用驱动侧带轮和从动侧带轮这 2组带轮、缠绕在所述带轮上的传动带以使变速比无级变速的变速器。作 为在这种带式无级变速器中^^用的传动带,通过4吏称作元件或块等的多个 板片分别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排列为环形,同时将所ii^片用称作环形 件或带或载体等的环状带状体束合为环状,从而形成为无端环状的带是众
所周知的。
在这样的传动带缠绕在驱动侧带轮和从动侧带轮上的状态下,如果驱 动侧带轮被驱动,则在元件上作用有元件和驱动侧带轮的接触部分的摩擦
叠层方向上即元件厚度方向的压缩力。于是传送到与驱动侧带轮接触的元 件上的压缩力经由没有缠绕在带轮上的元件,传送到与从动侧带轮接触的 元件上。 一旦压缩力传送到与该从动侧带^^接触的元件,则产生该元件和 从动侧带轮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以及对应于所传送到的压缩力产生使从 动侧带轮转动的扭矩。从而,在驱动侧带轮和从动侧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进行动力传送。
作为所述那样传动带的一例,特开2000 - 249195号7>净艮记述了 一种在 汽车或农机的主驱动或副机驱动的带式无级变速中使用的带,涉及一种由 中央带和增强了耐侧压的块构成的"高负荷传动带"。该特开2000 - 249195 号/>才艮所记述的传动带由块(元件)、2个无端载体(环形件)构成,所 述块由在上端具有卡止(锁止)部的2个带侧部、和在下端对这2个带侧
部进行连结的连结部件形成,所述2个无端载体(托架,carrier)由两个 卡止部不能从元件上脱离地嵌入到在所述元件的两个卡止部之间开口的嵌
合槽内。而且在元件的2个带侧部的前后面上分别设置了凸部和凹部,通
过所述凸部和凹部在前后元件彼此之间分别嵌合,元件在带行进中也整齐排列。
此外,特开2001 - 193796号公报记述了 一种关于在汽车的无级变速器 等中使用的"金属带用元件和金属带"的发明。该特开2001 - 193796号公 报所记述的金属带由缠绕在驱动带轮和被驱动(从动)带轮的环状槽之间 的无端带状金属制的带(环形件)、多个金属制的元件、宽度稍微比环形 件宽且构成无端带状的金属制脱落防止体构成,所述金属制的元件由与带 轮的环状槽相接的主体部、立设在主体部上的相对向的一对柱部、配置于 设置在各个柱部顶端的各个配合(卡合,接合)突起之间的带插入开口部 (凹部)形成。而且,脱落防止体形成得能够从宽度宽的通常状态变为宽 度窄的挠曲状态,通过使该脱落防止体与元件的各个配合突起配合,来防 止元件从环形件脱落。
所述特开2000-249195号公报所记载的传动带,在元件两端的带侧 部,形成有对环形件和元件进行卡止的卡止部,在两个带侧部上方的平面 部分上,形成有相邻元件彼此相互嵌合的嵌合用凹凸部。即所述嵌合用凹 凸部设置在元件两侧左右对称的2个部位上。于是,通过将2列环形件嵌 入到形成在两个带侧部之间的嵌合槽内并由卡止部卡止地进行组装,从而 构成传动带。
在这种传动带中,在将元件组装在环形件上或将组装在环形件上的元件从环形件上拆卸下的场合下,必须实现使2列并列的环形件的一部分相 互重叠的状态。即在对2列环形件组装元件或拆卸元件时,必须通过将扭 转作用施加在2列环形件上以使2列环形件相互重叠,从而使2列环形件 的宽度比元件的两个卡止部之间的开口宽度窄。
为了实现将扭转施加在2列环形件上以4吏2列环形件成为相互重叠状 态,必须使相邻元件彼此在各自的相对面内相对转动即摆动。然而特开 2000 - 249195号7>才艮所记栽的传动带由于在元件的左右两侧2个位置上i史 置了4吏相邻元件彼此相互嵌合的凹凸部,因此,对元件彼此在摆动方向的 动作造成了限制。因而,难以实现使2列环形件相互重叠的状态,存在不 能组装传动带的可能性。
另外,特开2001-193796号/>才艮所记载的传动带,在元件的左右两端 的柱部上分别设置了配合突起,由宽度比该各个配合突起之间的宽度窄的 1列环形件将多个元件束合为环状。因此,虽然能够容易地实施将环形件 插入到元件上的组装,但是为了防止组装后的元件从环形件上脱落,必须 设置与环形件分体的脱落防止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技术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 地组装环形件和元件,而且,能够防止元件从环形件上脱落的传动带和其 组装方法。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传动带,是将多个形成有收 容无端环状的环形件的凹部的元件排列为环状,〗吏得所述凹部朝向外周侧,
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为环状的元件的列中彼此相邻的元件, 被连结成在各自的相对面的平面内能够相对转动。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元件形成为所述凹部 的开口宽度比所述环形件的宽度窄,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宽度比所述 环形件的宽度宽。
6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述任一项发明中,所述元件,在一个侧 面上具有朝向相邻的另一元件侧突出的嵌合凸部,并且在另一侧面上具有 间隙配合于该嵌合凸部的嵌合凹部,并且通过所述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能 够相对转动地连结。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iOL明中,所述元件的所述嵌合凸部和 嵌合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各个侧面的1个位置上。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元件的所述嵌合凸部和 嵌合凹部设置在所述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述任一项发明中,所述元件在所述凹部 的开口端侧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环形件配合(卡合所述环形件) 以防止其脱落的、朝向所述凹部的中心侧的突起部,该各个突起部之间的 间距形成得比所述环形件的宽度窄。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iOL明中,所述环形件具有在所述凹部 的内部叠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外周侧、并且配置在所述各个突起部之间的外 层部。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在上述任一项发明中,所述环形件在所述凹 部的内部并列为2列。
另外,本发明是这样一种传动带的组装方法,所述传动带是将多个形 成有收容无端环状的2列环形件的凹部的元件排列为环状,使得所述凹部 朝向外周侧,并将所述环形件嵌入配合(卡合)到该排列为环状的元件的 列中的所述凹部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2列环形件施加扭转 作用,将所述2列环形件同时设定为相互重叠的重叠状态和相互并列的并 列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将所述2列环形件^到所述凹部内,然 后,使所述元件移动到所述并列状态的部分,从而使所述2列环形件配合 在所述凹部内。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在上述发明中,在设定为所述重 叠状态时,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的所述2列环形件的宽度比所述凹部的开 口宽度窄,并且,所述并列状态的部分的所述2列环形件的宽度比所述凹部的开口宽度宽但比所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宽度窄。
而且,本发明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在上述发明中,通过使将所述2 列环形件配合在所述凹部内而排列着的所述元件相对于相邻的另 一元件相 对转动,来i殳定所述重叠状态。
从而,根据本发明,由无端环状的环形件相连的多个元件连结构成得 相邻的元件彼此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即在相邻的元件彼此之间能够4吏元件 摆动。因而,能够使元件边摆动,边将环形件嵌入到元件的凹部内而配合, 能够容易地组装元件和环形件。
而且根据本发明,元件的凹部形成得凹部开口部一侧的开口宽度比 环形件的宽度窄,同时凹部底部一侧的宽度比环形件的宽度大。因而,通 过容易地将环形件嵌入到凹部内,能够使元件和环形件可靠地配合。
而且根据本发明,在元件厚度方向的两侧面形成了嵌合凸部和嵌合凹
合,使得各个元件彼此相连。因此,排列为环状的各个元件被适合地定位, 同时所述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嵌合部分滑动,能够使元件摆动。
而且才艮据本发明,形成在元件的两个侧面上的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分 别设置在元件的各个侧面的1个位置上。因而,在排列为环状的各个元件 被适合定位的同时,以1个位置的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嵌合部分为中心, 能够容易地使元件摆动。
而且,根据本发明,形成在元件的两个侧面上的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 分别设置在元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或大致中央部的、元件的各个侧面的1 个位置上。因此,在排列为环状的各个元件被适当定位的同时,以元件中 央部分的l个位置的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的嵌合部分为中心,能够使元件 在宽度方向上左右良好平衡地摆动。
而且,根据本发明,形成在元件的凹部开口端侧的内侧面上的各个突 起部的、朝向凹部中心侧的各个顶端之间的距离,即凹部的开口宽度形成 得比环形件的宽度窄,因此,能够将环形件嵌入到凹部内而可靠地配合, 能够防止元件和环形件脱离。另外,根据本发明,针对嵌入在元件的凹部内而配合的环形件,在其 外周侧,分别设置了排列在元件凹部的各个突起部之间的外层部,因而, 能够有效地利用元件的凹部的各个突起部之间的空间,能够使环形件嵌入 并配合到元件凹部内。因此,能够增大环形件的截面面积,能够提高传动 带的强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嵌入到元件的凹部内而配合的环形件由并列配置
的2列环形件构成。从而例如通过使元件摆动,能够将扭转施加在环形件 上,使2列环形件相互重叠,设定与2列环形件并列的部分相比环形件的 宽度变窄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元件和环形件进行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将2列环形件组装在元件上时,将扭转施加在 2列并列的环形件上,2列环形件变为部分^目互重叠的状态。通过4吏2 列环形件处于相互重叠状态,能够使该部分环形件的宽度比使2列环形件 并列的部分的环形件的宽度窄。于是,将2列环形件相互重叠且环形件的 宽度变窄的部分嵌入到元件的凹部内,然后,使元件沿环形件的周向移动 到2列环形件并列的部分,将2列环形件嵌入到元件的凹部内。因此,能 够将2列环形件嵌入并配合到元件的凹部内,能够容易地对元件和环形件 进行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设定得使2列环形件部分(局部)ilM目互重叠的 部分的环形件的宽度比元件凹部的开口宽度窄,而且,使2列环形件并列 的部分的环形件的宽度比元件凹部的开口宽度宽并且比凹部底部侧的宽度 宽。因而,在使2列环形件重叠的部分,能够容易地将环形件从元件凹部 的开口部侧嵌入到底部侧。于是,通过将使2列环形件重叠的部分^到 凹部内的元件移动到2列环形件并列的部分,能够容易地将环形件嵌入并 配合到元件的凹部内,从而,能够容易地对环形件和元件进行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使与并列的2列环形件配合而排列的元件相对于 相邻的另一元件相对转动,即摆动,能够将扭转施加在2列并列的环形件 上,因此,通过使元件摆动,能够容易地使2列环形件处于相互重叠状态, 能够容易地对元件和环形件进行组装。


图l是显示本发明传动带的第l构成例的示意图,是该传动带的正面
图2是显示本发明传动带的第i构成例的示意图,是该传动带一部分
的侧剖面图3是用于说明使构成第1构成例的传动带的元件摆动的状态的示意
图4是用于说明使构成本发明传动带的环形件重叠的状态和并列的状
态的示意图5是显示构成本发明传动带的第2构成例的示意图6是用于说明使构成第2构成例的传动带的元件摆动的状态的示意
图7是显示本发明传动带的第3构成例的示意图8是显示本发明传动带的第3构成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对作为本发明传动带的 构成例的第1~第3构成例进行说明。然后再按顺序对本发明传动带的组 装方法的组装示例进行说明。 (第1构成例)
将根据图1和图2说明构成本发明第1构成例中传动带的元件 (element)以及环形件(ring)的结构。在图1中显示,传动带V缠绕在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驱动侧(输入轴)带轮和从动侧(输出轴)带轮上并在 这些带轮之间传送动力的带的示例。而且,元件1例如由金属制的板片状 部件构成,具有宽度方向(图1的x轴方向)的左右两侧面2、 3形成为锥 形倾斜面的基体(主体)部4。所述倾斜为锥形的左右侧面2、 3与带式无 级变速器的驱动侧带轮或从动侧带轮即带轮5的带缠绕槽(V形槽)5a摩
10擦接触以传递扭矩。
沿元件1的上下方向(图1、 2的y轴方向)向上方延/f申的柱部6分别 形成在基体部4的宽度方向(图l的x轴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分上。因而, 由基体部4在图1和图2的上侧边缘部分即上端面4a、左右两柱部6的朝 向基体部4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两个内侧面6a,形成在元件1的上侧(图1 的y轴方向上侧)即朝向传动带V的外周侧开口的凹部7。
凹部7是用于插入并收容无端环状的环形件8的部分,环形件8用于 将相互紧贴地排列为环状的元件l捆束为环状。因而,上端面4a构成接触 并栽置环形件8的内周面的鞍形面4a。
环形件8是例如4吏金属制的环形带状体在周向上叠置多层而形成的所 谓的叠层环形件(层压环,layered ring),由在凹部7的内部并列为2列 的2个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构成。所述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例如由形 状、尺寸、材质、强度相同的2个金属制的叠层环形件形成。
在左右两柱部6的上端部分,分别与两柱部6 —体地形成有两个顶端 面9a分别朝向基体部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延伸的突起部9。换句话说,在 凹部7的开口端(凹部7的在传动带的外周侧的端部) 一侧的内侧面6a 上,分别形成有朝向凹部7的宽度方向(图1的x轴方向)中心侧的突起 部9。从而,凹部7的开口宽度,在凹部7的开口端侧由相对(相对向) 的两个顶端面9a之间的距离WJ艮定,而且,在凹部7的底部7a (即鞍形 面(上端面)4a)侧,具有比两个顶端面9a之间的距离(开口宽度) 宽的开口宽度\¥2。
该元件1在排列为环形的状态下由环形件8捆束,在该状态下缠绕在 驱动侧和从动侧的各自的带轮5上。从而,在缠绕在带轮5上的状态下, 由于各个元件1相对于带轮5的中心扩展为扇状并且需要相互紧贴,因此, 各个元件1在图1和图2的下侧的部分(排列为环状的状态下的中心侧部 分)形成为薄壁状。
即,从基体部4的一面(例如图2中的左侧面)上比所述鞍形面4a 降低(偏离)预定尺寸的部分开始,以下侧的部分被削掉的状态逐渐薄壁接触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各个
元件1缠绕在带轮5上并弯曲为圆弧状地排列、带(belt)发生弯曲的带 弯曲状态下,在其板厚变化的边界部分接触。该边界部分的边缘成为所谓 的摇摆边缘10 ( rocking edge)。
在元件1的基体部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元件l没有缠 绕在带轮5上而是直线状地排列的带的直线状态下用于确定元件1的相对 位置的嵌合凸部(陷窝,>力0 ll和嵌合凹部(孑L, * —》)12。具体 地说,在基体部4的一面侧(在图2的示例中,具有摇摆边缘10的面一侧) 形成有变凸的圆锥台形的陷窝(dimple) 11。而且,在与该陷窝ll相反侧 的面上,形成了使相邻的元件1的陷窝11宽松配合(间隙配合)的有底圆 筒状的孔12。
从而在带的直线状态下,通过使所述陷窝11和孔12嵌合,在该状态 下,能够对元件1彼此在图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例如在使带式无级变速器运行的场合下,能够防止传送带V晃荡而使传动 带V稳定地行进。
如上所述,本发明传动带V构成为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组装元件 l和环形件8。即如上所述,在元件1上,在作为传动带V的外周侧形成 凹部7,同时,在该凹部7的开口端侧的内侧面分别形成了朝向凹部7的 中心侧的突起部9。而且,向排列为环状时相邻的另一元件1 一侧突出的 陷窝11形成在元件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上,间隙配合于该陷窝11的孔 12形成在另一侧面上。这些陷窝11和孔12,在每个基体部4的沿元件1 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上,分别各^殳置有1个。
如上所述,在基体部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即在元件l的两侧面各 自的l个位置上,分别形成有陷窝ll和间隙配合于该陷窝11的孔12,通 过仅在1个位置上设置由所述陷窝11和孔12组成的嵌合部(配合部), 如图3所示,在各个元件l排列为环状地连接时,能够使彼此相邻的元件 1彼此在相对的面内相对转动,即能够使彼此相邻的元件1彼此之间摆动 (rolling)。
12另一方面,环形件8如上所述由2个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构成。因 而,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使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处于部分地彼此重叠 (叠合)的状态,能够将环形件8同时设定为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处于 彼此重叠的重叠状态(图4的A部所示状态)、以及环形件8a和环形件 8b相互并列的并列状态(图4的B部所示状态)。
而且,环形件8在没有组装元件1的状态下、或仅组装了较少的元件 1的状态下,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具有动作自由度,能够比较容易地设 定为重叠状态。与此相对,在组装了较多的元件l的状态(例如在环形件 8的整周的一半以上的范围内组装有元件1的状态)下,由各个元件1的 列对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的动作进行限制,可认为难以设定重叠状态。 此时,本发明传动带V中的元件1构成得如上所述,在排列为环状地连接 时,能够使相邻(相互邻接)的元件l彼此之间相对摆动。因此,即使将 较多的元件1组装在环形件8上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使元件l摆动,对 环形件8施加扭转作用,从而容易地设定重叠状态。
各个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的形状、尺寸等被如此设定,使得并列状 态的部分中环形件8的宽度(即约为环形件8a的宽度和环形件8b的宽度 之和)1^比所述开口宽度Wi大,同时比开口宽度\¥2窄。而且,各个环 形件8a和环形件8b的形状、尺寸等被设定为通过使环形件8处于重叠 状态,能够减少环形件8的宽度,使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中环形件8的宽 度L2比开口宽度Wi小。
即将元件1和环形件8构成得凹部7的开口宽度Wi比环形件8的 宽度"窄,而且开口宽度W2比环形件8的宽度I^大。换句话说,将元件 1和环形件8构成得重叠状态的部分中环形件8的宽度L2比凹部7的开 口宽度W!窄,同时并列状态的部分中环形件8的宽度L比凹部7的开口 宽度W!大(宽)且比凹部7的开口宽度\¥2窄(小)。
因而,通过4吏环形件8处于重叠状态,能够^f吏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通 过两个顶端面9a之间并嵌入到凹部7内。而且,在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的 部分通过两个顶端面9a之间并嵌入到凹部7之后,通过4吏元件1移动到环
13形件8的处于并列状态的部分,或4吏^V到凹部7的部分返回并列状态, 能够在凹部7内将环形件8用两个突起部9卡止(卡定),防止环形件8 从凹部7脱落,即能够使环形件8嵌入配合到凹部7内。因而,能够容易 且可靠地组装元件1和环形件8。 (第2构成例)
下文将根据图5和图6说明构成本发明第2构成例的传动带的元件以 及环形件的结构。在所述第l构成例中,相当于本发明嵌合凸部和嵌合凹 部的部分(陷窝11和孔12 )分别形成在基体部4的元件1宽度方向的中 央部上,与此相对,在该第2构成例中,示出相当于本发明嵌合凸部和嵌
因而,使用与图l和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l和图2所示第l构成 例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了详细介绍。
在图5和图6中,与第l构成例中陷窝11和孔12分别同样地,皮形成 的嵌合凸部(陷窝)21和嵌合凹部(孔)22,例如i殳置在左右任一个(在 图5的示例中为右侧)柱部6的平面部分的1个位置上。
即,在左右任一个柱部6的一个面(在图5的示例中具有摇摆边缘10 的面)形成有变凸的圆锥台形的陷窝21。而且在与该陷窝21相反一侧的 面上,形成了使相邻的元件1的陷窝21宽松配合(间隙配合)的有底圆筒 状的孔22。而且,陷窝21和孔22分别设置在各个左右任一个柱部6的平 面部分上的1个位置上。
从而在左右任一个柱部6的平面部分上、即在元件1的两侧面的各1 个位置上,分别形成了陷窝21和间隙配合于该陷窝21的孔22。通过^ 1个位置上设置由该陷窝21和孔22组成的嵌合部,如图6所示,在各个 元件1排列为环状而连接时,能够使彼jtM目邻的元件1彼此在各自的相对 面的面内相对转动,即能够使彼此相邻的元件1彼此之间相对摆动(起伏)。 (第3构成例)
下文将根据图7和图8说明构成本发明第3构成例的传动带的元件以 及环形件的结构。在所述第l构成例中,环形件8由环形件的宽度在厚度方向上都相同的2个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构成,与此相对,在第3构成 例中,示出了如此构成的环形件8的例子由环形件的宽度在厚度方向上 都相同的2个环形件、和分别设置在所述2个环形件的外周侧且宽度比所 述2个环形件窄的另2个环形件构成。因而,使用与图1和图2相同的附 图标记表示与图1和图2所示第1构成例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了详细介 绍。
在图7中,相对于由2个环形件8a、 8b构成的第l构成例中的环形件 8,环形件31由2个环形件31a、 31b、分别叠置在该环形件31a、 31b的 外周面侧(图7中的上侧)而且宽度比环形件31a、 31b窄的另2个环形件 31c、 31d构成。
即与第l构成例中的环形件8a、 8b相同,环形件的宽度在厚度方向上 同样地形成的环形件31a和环形件31b并列为2列;将外层环形件31c和 外层环形件31d分别叠置在所述环形件31a、 31b的外周面侧,同时分别 排列在两突起部9之间即开口宽度Wl的范围内。
具体地说,各个环形件31a、 31b的形状、尺寸等设定得并列状态的 部分中环形件31的宽度、即环形件31a和环形件31b并列的部分的宽度 L3比所述开口宽度Wi大,同时比开口宽度W2窄。而且,各个外层环形 件31c、 31d的形状、尺寸等设定得分别叠置在所述环形件31a、 31b的 外周面上的、外层环形件31c和外层环形件31d并列的部分的宽度L4比开 口宽度Wi窄。于是将确定环形件31的最大宽度的各个环形件31a、 31b 的形状、尺寸等设定得通过使环形件31处于重叠状态,能够减小环形件 31的宽度、使该重叠状态的部分中环形件31的宽度比开口宽度Wi窄。
因而,通过使环形件31处于重叠状态,能够使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通 过两个顶端面9a之间并嵌入到凹部7内。而且,在环形件31的重叠状态 的部分通过两个顶端面9a之间并嵌入到凹部7内后,通过使元件1移动到 环形件31的并列状态的部分,或使被嵌入到凹部7内的部分返回并列状态, 能够在凹部7内由两个突起部9卡止环形件31,防止环形件31从凹部7 脱离,即能够使环形件31嵌入配合(卡合)到凹部7内。因此,能够容易
15且可靠地组装元件1和环形件31。
另外,在组装元件1和环形件31时,通过将配置在元件1的两突起部 9之间的外层环形件31c和外层环形件31d分别叠置在环形件31a和环形 件31b的外周侧,能够在维持由所述那样的元件1和环形件31的结构所带 来的良好的组装性的同时,使环形件31的截面积增大,从而使环形件31 的强度提高。
例如相对于所述第1构成例那样结构制成的传动带V,通过在环形件 8的外周侧叠置上述那样的外层环形件31c和外层环形件31d,有效地利用 两突起部9之间的空间,且不改变元件l的形状、尺寸,能够容易地使传 动带V的强度即传动带V的扭矩容量(扭矩传递能力)增大。
图8是显示所述第3构成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在图8中,与环形件 31相同,环形件32由2个环形件32a、 32b、分别叠置在这2个环形件32a、 32b的外周面侧(图8中的上侧)而且宽度比环形件32a、 32b窄的另2个 环形件32c、 32d构成。
即,通过将环形件的宽度在厚度方向上同样地形成的环形件32a和环 形件32b并列为2列,将外层环形件32c和外层环形件32d分别叠置在所 述环形件32a、 32b的外周面侧并且配置在两突起部9之间即开口宽度Wj 的范围内,从而构成环形件32。
于是,该构成例中的环形件32被形成为相对于环形件32a、 32b的 厚度l,环形件32c、 32d的厚度T2更厚,换句话说,在作为环形件32 的强度和功能所必需的厚度范围内,将环形件32a、 32b的厚度T!形成得 尽可能地薄。而且伴随此,该构成例的元件l被形成为在组装元件l和 环形件32时,即在将各个环形件32a、 32b在两突起部9的内周侧(在图 8中下侧)配合在凹部7内时,在为了收"个环形件32a、 32b而在功能 上所必需的长度范围内,元件1的两柱部6的收^个环形件32a、 32b 的部分(柱部6的颈部)6b的长度形成得尽可能地短。
从而,通过将环形件32形成得环形件32a、32b的厚度1\尽可能变薄, 有对应于该环形件32a、 32b的厚度Ti,将元件1形成得两颈部6b尽可能短,由此,能够减少元件1的重量和惯性矩。从而在由所述元件1和环形
件32构成的传动带V行走时,能够减少环形件32所承受的来自元件1的 惯性矩,能够提高环形件32的耐用性,即能够提高传动带V的耐用性。 (组装示例)
下文将根据图1~图4说明本发明传动带的组装示例。首先,使并列 的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的环形周向上的预定部分相互重叠,以i殳定环形 件8的重叠状态。如图4所示,通过i殳定重叠状态,在环形件8上同时i殳 定了重叠状态和并列状态。在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部分中,由于环形件8 的宽度L2比元件1的开口宽度Wi窄,因此,从该重叠状态的部分,能够 将环形件8嵌入到1个或多个预先排列的元件1的凹部7内。
然后,使已将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部分^到凹部7内的l个或多个 元件1在环形件8的周长方向上移动到环形件8的并列状态部分。在环形 件8的并列状态部分中,由于环形件8的宽度U比元件1的开口宽度W2 窄,并比元件1的开口宽度Wi宽,因此,如果4吏在凹部7内已嵌入了环 形件8的元件1移动到环形件8的并列状态部分,则在该并列状态部分, 环形件8由凹部7的两突起部9卡止而卡合(配合)在凹部7内。即元件 1和环形件8被组装。
然后,依次反复实施所述那样的将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部分嵌入到1 个或多个元件1的凹部7内,4吏所述1个或多个元件1移动到环形件8的 并列状态部分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元件1和环形件8的组装初期阶段,能够使环形件8a 和环形件8b自由动作,能够较容易地设定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与此相对, 在环形件8已和较多的元件1组装后的阶段,由于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 的动作被陷窝11和孔12嵌合而结连的各个元件1的列所限制,所以设定 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逐渐变得困难。此时,在本发明传动带V的组装方法 中,针对组装有环形件8的部分的元件1的列,通过采用预定方法施加外 力,使元件1摆动,在环形件8上作用使环形件8扭转方向的力,从而设 定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如果环形件8已嵌入到所希望的所有元件1的凹部7内,则通过取消 施加在元件l上的外力,并使已摆动的元件l的列返回所希望的状态,来 消除环形件8的重叠状态。即所有环形件8均被设为并列状态。结果,使 环形件8a、 8b并列的环形件8配合在所有元件1的凹部7内,即,将所有 元件1和环形件8组装在一起,完成传动带V的组装。
从而,根据本发明的传动带V的组装方法,在将由并列为2列的环形 件8a、 8b构成的环形件8与元件1进行组装的场合,将扭转作用施加在环 形件8上,使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处于部分地互相重叠的状态。通过使 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处于相互重叠状态,可以使该部分的环形件8的宽 度L2比使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并列的部分的环形件的宽度Li窄。于是, 将使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重叠的部分嵌入到元件1的凹部7内。然后, 使元件1在环形件8的周长方向上移动到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并列的部 分,由此,将环形件8配合在元件1的凹部7。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环形 件8嵌入并配合到元件1的凹部7内,能够容易地组装传动带V。
而且在已将较多的元件1组装在环形件8上的状态下,针对陷窝11 和孔12配合而相互连接地排列的元件1的列,通过使外力作用在元件1 上,使元件1摆动,将扭转作用施加在环形件8上,设定环形件8a和环形 件8b相互重叠的状态,能够容易地组装元件1和环形件8。
而且,针对元件1和环形件8的组装已完成后的传动带V,在拆卸元 件1和环形件8以进行分解的场合下,同样地,通过使元件1摆动(枢转), 对环形件8施加扭转作用,^没定环形件8a和环形件8b相互重叠的状态, 能够容易地拆卸元件1和环形件8。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示例。即在具体示例中,虽然示出 了将本发明的传动带应用于带式无级变速器的示例,但是,本发明的传动 带并不局限于带式无级变速器,也可以应用于由带和带轮构成的其他缠绕 式传动装置的传动带。
18
权利要求
1. 一种传动带,是将多个形成有收容无端环状的环形件的凹部的元件排列为环状,使得所述凹部朝向外周侧,并将所述环形件嵌入配合到该排列为环状的元件的列中的所述凹部而构成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列为环状的元件的列中彼此相邻的元件,被连结成在各自的相对面的平面内能够相对转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元件形成为所述凹部的 开口宽度比所述环形件的宽度窄,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宽度比所述环 形件的宽度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元件,在一个侧面上 具有朝向相邻的另 一元件侧突出的嵌合凸部,并且在另 一侧面上具有间隙 配合于该嵌合凸部的嵌合凹部,并且通过所述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能够相 对转动地连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元件的所述嵌合凸部和嵌 合凹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各个侧面的1个位置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元件的所述嵌合凸部和嵌 合凹部设置在所述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元件在所述 凹部的开口端侧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环形件配合以防止其脱落 的、朝向所述凹部的中心侧的突起部,该各个突起部之间的间距形成得比 所述环形件的宽度窄。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环形件具有在所述凹部的 内部叠置在所述传动带的外周侧、并且配置在所述各个突起部之间的外层 部。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其中所述环形件在所 述凹部的内部并列为2列。
9. 一种传动带的组装方法,所述传动带是将多个形成有收容无端环状的2列环形件的凹部的元件排列为环状,〗吏得所述凹部朝向外周侧,并将其特征在于 、、, 、- 、通过对所述2列环形件施加扭转作用,将所述2列环形件同时设定为 相互重叠的重叠状态和相互并列的并列状态,在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将所 述2列环形件嵌入到所述凹部内,然后,4吏所述元件移动到所述并列状态 的部分,从而使所述2列环形件配合在所述凹部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其中在设定为所述重 叠状态时,所述重叠状态的部分的所述2列环形件的宽度比所述凹部的开 口宽度窄,并且,所述并列状态的部分的所述2列环形件的宽度比所述凹 部的开口宽度宽但比所述凹部的底部侧的宽度窄。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传动带的组装方法,其中通过使将所 述2列环形件配合在所述凹部内而排列着的所述元件相对于相邻的另一元 件相对转动,来i殳定所述重叠状态。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环形件和元件、而且能够防止元件从环形件脱落的传动带及其组装方法。将多个形成有收容无端环状的环形件(8)的凹部(7)的元件(1)以凹部(7)成为外周侧的方式排列为环状,将环形件(8)嵌入配合到所述排列为环状的元件(1)的列中的凹部(7)内而构成传动带(V),其中,在排列为环状的元件(1)的列中彼此相邻的元件(1)被连结成在各自的相对面的平面内能够相对转动。
文档编号F16G5/16GK101512186SQ20078003231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8日
发明者小林大介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