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换运动的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190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转换运动的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转换运动的减速器。
背景技术
DE 37 38 521 Cl公开了 一种上述类型的行星减速器,该装置具有外置 的中空轮和内置的太阳轮。在中空轮和太阳轮之间是一个可弹性变形的齿 轮,这个齿轮在内侧与太阳轮啮合,在外侧与中空轮啮合。中空轮、太阳 轮和可弹性变形齿轮都有不同的齿数,这些齿仅在一定的点上相配,这些 点随齿轮的转动而移动。利用这种方法,得到有限的传动比,这个传动比 还依赖于齿数差。这种减速器的结构特别简单并且能实现很高的传动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减速器,在变化调整传动 比方面,该减速器表现卓越。
本发明的目的由权利要求1或2的技术特征实现。
根据权利要求1的减速器具有可弹性变形的齿轮,这些齿轮应该能够 弹性弯曲地变形。第一齿轮可以基于其变形性能而实现径向摆动运动,这 种运动被从第一齿轮传递到第二齿轮的第二齿上。第二齿轮也是可以弹性 变形的,但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第二齿轮最好是条状。减速器的传动比 首先由齿的斜度和齿数比确定。这两个参数由结构确定并且不能调整。为 了实现可变化的传动比,在第二齿上可调整地支承调节齿。调节齿对减速 器的几何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对传动比也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 实现了一个死点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运动被传递给输出端。也可以这 样调节,即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可调整地改变旋转方向。
作为一种变化或附加地,根据权利要求2减速器的可调整性由附加的支承轮实现,第二齿轮支承在这个支承轮上。第二齿轮通过非旋转对称的 啮合面与支承轮啮合,两个轮可相互相对转动。由此,第二齿轮相对支承 轮被张紧,从而变的比较硬。这样就调节了减速器的传动比。此时,在支 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只要求一个相对的旋转运动。这种措施可以用于可调 节的调节齿,以便利用该方法来扩大所覆盖的传动比的范围。也可以设想, 通过第二齿轮的弹性的改变来调节减速器。
为了在支承轮的调节运动和减速器的转动比之间得到可能的线性传动 比曲线,根据权利要求3有利的是,将啮合面制成锯齿状。锯齿的长的侧 壁构成啮合面,而短的侧壁通常是相互相间设置的。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权利要求4可以在旋转方向上调整调节齿, 从而使调节齿相对第二齿轮具有较大的不同的间隔。由此,由第一齿轮在 调节齿上形成的升程将部分丟失,从而以此对相应比较小的传动比进行调 节。基本上也可以在径向上对调节齿进行调整,从而使其在各个位置上与 第二齿轮对齐。在两个极限位置上,调节齿最好是靠在第二齿轮上,从而 使减速器相对齿侧壁和齿数转换运动。调节齿具有两个齿侧壁,其中总有 一个是主动的,该主动的侧壁基本上与第二齿轮的齿侧壁平行,其属于调 节齿。相对调节齿的主动齿侧壁作用的力将由减速器一致地、无损失地传 递,并使得弹性变形的第一齿轮产生相应的变形。与之相反,因为通过沿 着第二齿轮的齿侧壁的滑动而回避所受的力,所以非主动的齿侧壁不传递
力。由此也实现了减速器旋转方向的转换,在减速器中对调节齿进行调节, 以致于主动和被动齿侧壁的角色发生转换。
根据权利要求5,作为一种变化或附加地,将调节齿设置成可摆动的 是有益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调整齿侧壁的倾斜角度,从而形成对传动 比的相应的影响。但是,只能单独地摆动每一个调节齿,这样才不至于明 显提高机加工费用。与之对应,可以用一个共同的护圏实现所有调节齿的 切向调整。
通常,减速器应该将一种旋转运动转换成一种相应变速的旋转运 动。为此,根据权利要求6在与齿相对的面上,第一齿轮具有第四齿,该 第四齿与第三齿轮的第三齿相互啮合。由此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齿轮的摆动运动,然后再将这个摆动运动转换成所希望的变速的旋转运动。 哪个齿轮构成输出端,哪个齿轮构成输入端并不重要。马达也可以与第二 齿轮相连,并利用第四齿轮接受转换的旋转运动。
原则上,在旋转运动的时候在齿之间产生滑动摩擦,这将对减速器的
效率和工作时间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个缺点,根据权利要求7,
有利的是在齿或调节齿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滚柱轴承。这个滚柱轴承具有滚 柱体,这些滚柱体通过辊子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其后的齿,并因此减少摩擦。
根据权利要求8,作为一种变化,有利的是调节齿本身由滚柱体构成。 利用这种方法,省去了一个特殊的滚柱轴承,在所有的齿侧壁上只有辊扎 运动。这使得减速器的结构简单并且效率高、损失小。
为了使调节齿的侧壁与滚柱轴承相适应,根据权利要求9,有利的是 在与滚柱轴承相对的一侧,调节齿具有一种至少部分凹陷的轮廓。这个区 域具有一个弯曲半径,这个弯曲半径基本上与滚柱元件的弯曲半径的两倍 相对应。由此可知,滚柱元件可以在调节齿的齿侧壁上滚动,从而不会产 生摩擦。除非产生明显的摩擦,调节齿的半径允许有±20%的公差。
为了尽可能精确地引导调节齿,根据权利要求IO有利的是,在与第二 齿轮相对的一侧上,调节齿具有与第二齿的轮廓相匹配的形状。最好是, 第二齿具有三角齿或梯形齿的形状并且具有直的侧壁。与之对应,在与第
二齿轮相对的一侧,调节齿由直的侧壁限定。
根据权利要求11,有利的是调节齿可滑动或滚动地支承在第二齿的轮 廓上。最好选择滑动支承。只有在减速器很大的情况下,滚动支承才有益。 为此,在调节齿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滚柱轴承。
为了将调节齿保持在其输出侧的位置上,根据权利要求12有利的是径 向上弹性地支承调节齿。在此,弹簧的尺寸计算的小一些,以便由弹簧承 受的力比减速器传输的力小。
尤其是为了实现转换驱动方向,根据权利要求13有利的是调节齿与第 二齿轮相对的面上有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第二齿轮的齿侧壁相对应。这 样,通过减速器的传动比由调节齿在转动方向上的连续滑移而转换转动方 向。
6根据权利要求14,有利的是调节齿的与第二齿轮相对的面具有直角。 这将保证安全地传递力,而没有自锁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简单且紧凑 地制成调节齿,而不会在减速器内形成倾斜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旋转系统。可以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用于线 性减速器。这时只要求设置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5的齿轮,该齿轮具有 无端的弯曲半径,即一个齿条。减速器可以将转动转换成移动,将移动转 换成转动或将移动转换成另一种移动。
下面将根据附图不对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地以举例的方式说明本发明。


图1沿着图2的I-I线穿过减速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沿着剖面线II-II线穿过图1所示的减速器的轴向剖面; 图3在第一齿轮处于最低位置时调节齿的第一断点位置上表示的减速 器调整的原理图4在开第二齿轮时根据图3的原理图; 图5张紧第二齿轮时根据图4的原理图6第一齿轮处于下端点,调节齿在中间位置的减速器调节原理图; 图7第一齿轮处于上端点,根据图6的原理图8在第一齿轮的下端位置,在旋转转换时的中间位置上减速器调节 原理图9第二齿轮脱开时根据图8的原理图10第二齿轮张紧时根据图9的原理图11具有台阶状角度的齿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图12带齿形齿侧壁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图13带拱形齿侧壁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图14以滚柱体作为调节齿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图15具有中间连接滚柱轴承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图16带支承轮的减速器的变化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通过减速器1的纵向剖视图。通过滚柱轴承3将这个减速器 支承在一个静止的壳体2中。
减速器1具有第一齿轮4,该齿轮可以弹性变形并通过一个柔性连接 器5与一个输出轴6不可相互转动地连接。输出轴6与一个联轴器7作用 连接,联轴器构成减速器1的输出端8。
第一齿轮4在外侧与第二齿轮9啮合,第二齿轮9也是可以弹性变形 的。第二齿轮9通过另一个柔性连接器10与静止的壳体2相连接。利用这 种方法切断第二齿轮9的各个旋转运动。在此,第二齿轮9只能在径向上 弯曲。
第一齿轮4在内侧与第三齿轮11啮合,第三齿轮11与驱动轴12不可 相互转动地连接。第二驱动轴12与另一个联轴器13不可相互转动地连接, 而联轴器13构成减速器1的输入端14。
驱动轴12在输入端14处的旋转运动将直接传递到第三齿轮4上。柔 性的第 一齿轮4的齿数与第三齿轮11的不同,因此第 一齿轮4必须在径向 方向上变形,这样才能与第三齿轮11啮合。这将使得第一齿轮4的单独的 点不仅完成旋转运动,而且还有径向上的摆动。
第一齿轮4的外侧具有与第二齿轮9不同的齿数,从而在此形成基本 上与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11之间相同的变形条件。由此,输入端14的 旋转运动被传递成输出端8的旋转运动。
此外,调节环26a支承在第二齿轮9上。这个调节环26a与调节杆26b 作用连接,而调节杆26b最好是可摆动地支承在壳体2上。调节杆26b可 以在旋转方向上围绕着轴线16调整调节环26a。如同第二齿轮9那样,调 节环26a也是柔性的。
下面根据图2的剖视图来说明减速器1。与输入端14连接的第三齿轮 11具有第三齿15。第三齿轮ll是刚性的,因此只能完成围绕轴线16的旋 转运动。第一齿轮4的内侧具有第四齿17,第四齿17与第三齿轮11的第 三齿15啮合。两个齿轮4, ll的齿数这样设定,即第一齿轮4的内侧具有 比第三齿轮11多的第三齿17。齿轮4, 11的齿数差形成三个重叠点18,在这些重叠点上第一齿轮4的齿17与第三齿轮11的缺齿部分相对。在这 些重叠点11上第一齿轮4紧贴在第三齿轮11上,并且可以传递扭矩和力。 在重叠点18之间齿轮4, 11的齿15, 17在相对的缺齿处不是精确对应, 这是因为两个齿轮4, ll的齿数不同。齿15, 17完全同心地相对位于两个 重叠点18之间。在这个区域中,齿轮4, ll被相互压开齿高,因而柔性的 第 一齿轮4具有非圆的形状。
原则上第一齿轮4的第三齿15和第三齿轮11的第四齿17都没有滚压 运动,这种滚压运动会引起明显的摩擦损失和相应的磨损。为了抵消这种 效果,在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11之间设有一个滚柱轴承19,这个轴承 具有一个滚动体20。滚动体20被做成转动体,其旋转轴线与轴线16平行。 滚动体20的具体形状是次要的。基本上,球、圆柱体、桶和旋转双曲面体 都是可以的。由于滚动体20必须传递全部驱动能,所以会承受较高的载荷 并且最好被硬化处理。
第一齿轮4的外侧具有第一齿21,这些第一齿21与第二齿轮9的第 二齿22啮合。第二齿轮9也是柔性的,但是与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11 相反是静止支承的。第二齿轮9没有转动运动。
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9的齿数可以这样确定,即第一齿轮4的在外 侧比第二齿轮9少五个齿。这样,在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9之间形成与 第一齿轮4和第三齿轮11之间相同的条件。由于这种齿数上的差别,在第 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9之间也形成了 5个重叠点23,在这些点上第一齿轮 4的第一齿与第二齿轮9的相应的齿缺相对设置。在重叠点23上由齿数差 有条件地形成相应的位错,利用这些位置沿径向方向将第二齿轮9推开。 在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9之间还有一个具有相应滚动体25的滚柱轴承 24。
为了使减速器1不仅能够调整传动比而且能够调整旋转方向的转换, 在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9之间设有调节齿26。调节齿26设置在图中没 有表示的柔性的支承上,在这个柔性的支承上可以对旋转方向进行总的调 整。调节齿26在径向上弹性地保持在调节环26a中,并且可滑动地支承在 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上。这些第二齿22的作用是构成调节齿26的导向面。
下面根据附图3至IO所示的原理详细描述根据图1和2所示的减速器 1的工作方式。这些附图表示了齿轮4, 9, ll的一小部分,其中为了更清 楚起见,没有表示齿轮4, 9, 11的啮合。齿轮4, 9, ll在这些附图被表 示成齿条。除此之外,单个齿轮4, 9, 11具有非常多的齿15, 17, 21, 22,这样这些齿轮4, 9, 11的齿数差就应该很小。因此,在附图3至10 所示的一小段中就看不出齿轮4, 9, ll的齿数差了,这使得图示更清晰。 为了便于理解,第二齿轮9的弹性由弹簧27来表示。为了更好的说明,省 了滚柱轴承19, 24。
图3表示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减速器1的状态。此时,调节齿26位于第 二齿轮22的侧壁28上。如图3所示,第一齿轮4准确地与第三齿轮11啮 合。相应地,也表示了在重叠点18上的情况。在这个位置上,第一齿轮4 处于其最低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第一齿轮4离旋转轴线16最近。在这个 位置上,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与调节齿26脱离,而调节齿26可滑动地 支承在第二齿22的侧齿面28上。
图4表示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相同的调节位置在两个重叠点18之间的 状态。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压在调节齿26的被 动侧壁29上。在这个位置上,调节齿26由第一齿轮4驱动运动,而不传 递任何力。通过将调节齿26滑动支承在第二齿22上,可以通过沿着齿侧 壁28的滑动卸除作用在调节齿26上的力。因此,在这点上不传递力。
图5示出与图3和4相同的控制情况,其中表示了一个点,在这个点 上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抵靠在调节齿26的主动侧壁30上。因此,第一 齿轮4的第一齿21这样压在调节齿26上,使得所受到的力垂直于第二齿 22的齿侧壁28。在这种情况下,调节齿26承受所受到的力,因此将力转 变成第二齿轮9的弹性变形。通过这种弹性变形,将扭矩从第二齿轮ll传 递到第一齿轮4上。扭矩的传输是这样的,即使得两个齿轮4, 11以相同 的速度沿相同的方向转动。
在考虑齿轮4, 9, ll的周长之后,根据附图3, 4和5的情况便周期 性的再现,从而第三齿轮ll以相同的转数和相同的旋转方向驱动第一齿轮4。
图6中表示了一种变换的情况。其中,调节齿26位于第二齿22之间 的齿缺中。图6再次表示了当第一齿轮4处于最低位置时重叠点18处的情 况。第一齿轮4没与啮合调节齿26,因此不传递任何力。
图7中表示重叠点18之间的情况,其中第一齿轮4到达其最高点。由 于处于第二齿22之间的位置,调节齿26被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压回, 从而在此不传递任何力。此时的前提条件是调节齿26的弹簧作用明显小 于齿轮4, 9的弹簧作用。图6和7中所示的调节情况对应中间位置,在这 个中间位置上没有运动从输入端14传到输出端8。
图8表示减速器1的另一种变化的调节情况。调节齿26从图6和7所 示的中间位置移出,但没有到达图3所示镜像图的极限位置。图8还表示 了第一齿轮4处于最低位置时重叠点18中的情况。在这个位置上,第一齿 轮4的第一齿21不与调节齿26啮合,因此不传递力。
图9表示重叠点18之间的情况,其中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压在调 节齿26的被动侧壁29上。由于与图4所示不同地支承调节齿26,所以调 节齿26的主动侧壁30和被动侧壁29的角色被转换。在图9所示的情况下, 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由将调节齿26挤开,因此不传递扭矩。
图IO中表示了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压 在调节齿26的主动侧壁30上。导入调节齿26的力垂直于齿侧壁28,因 此导入的力使得第二齿轮9变形。由于主动齿侧壁30的镜像角位置,也使 得第一齿轮4逆着第三齿轮11的转动方向旋转。这样,由调节齿26的位 置通过减速器1改变了旋转方向。
由于调节齿26在图8所示的不承载位置上不与第二齿22接触,所以 第一齿轮4的一部分径向运动被转换成调节齿26和第二齿轮9之间的相对 运动。但是在将旋转运动从第三齿轮11转换到第一齿轮4上的时候就不同 了,以致于第一齿轮4以低于第三齿轮11的速度运动。减速器l在图8至 10所示的位置上转换旋转方向并减速。
显然,可以通过选择调节齿26在第二齿22上的接触点之间的位置而 对其旋转传动比进行无级调节。传动比的范围从-l:l经0:1至1:1。这种减
ii速器尤其可以在靠近图6和7所示的中间位置的区域中传递很高的扭矩, 因此在与内燃机一起使用时特别有利。在中间位置附近,可以实现很高的 减速比。在无级调整传动比的时候,不要求切断力的路径,因此尤其是可 以省略力的5^径中的联轴器。
图11表示减速器1的第一变化实施例,该减速器中的调节齿26的坡 口角度31不是90° 。减速器1的功能不因此而受到影响。根据本发明的 目的,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的坡口角度以及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的 坡口角度都与坡口角度31相匹配。通过选择坡口角度31可以影响减速器 的基本传动比,因而例如使减速器1在图3至5所示的极限调整位置上的 传动比为2: 1。这样就可以省去为了发动机和负载之间的转速比相互适应 所需的不可调的前置减速器。
图12表示另一种实施例,其中具有第二齿轮9的齿形啮合支承的齿侧 壁28。利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钝角坡口角度31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在 撞到主动侧壁30上的时候不希望的滑动。
图13表示另一个变形的实施例,在这种实施例中,调节齿26的侧壁 呈拱形。相应地,第一齿轮4的第一齿21也具有对应的拱形。利用齿侧壁 的这种拱形使得调节齿26的切向位置(Tangentiallage )和减速器1的减速 比之间的控制曲线不是线性的。尤其是在中间位置的区域中控制曲线被拉 长,而在端点位置中被压缩。这样,可以在传动比比较小的区域中,对减 速器进行初级调整,同时不会对有效的传动比的范围构成限制。
使齿侧壁呈拱形还有一个附加的效果,即调节齿26根据第二齿轮9的 第二齿22之间的位置而倾斜。这将进一步改变调节齿26的坡口角度,由 此进一步增强了减速器1的传动曲线的非线性。
图14表示具有作为调节齿26的滚柱体的另一个变化实施例。该实施 例的优点是在齿21, 26, 22之间完全没有滑动,这会使减速器的磨损降低。 也不必设置附加的滚柱轴承,因为这个功能已经直接由调节齿26承担。
图15表示另一个具有特殊滚柱轴承24的变化实施例。这个实施例基 本与图2相对应,调节齿26的形式显然是为了实现一种纯滚动运动。调节 齿26在局部区域中凹陷弯曲,其弯曲半径对应着两倍的滚柱体25的半径。最后,图16表示减速器1的另一个变化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件由 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齿轮9支承在支承轮32上。支 承轮32可以相对第二齿轮9转动。两个轮32, 9在啮合面33处相互接触, 啮合面呈锯齿形的形状。支承轮32相对第二齿轮9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得 第二齿轮9相对支承轮32被张紧。由此,减小第二齿轮9的弹性;进而改 变由第二齿轮9实现的径向升程,这将进一步改变减速器1的传动比。
通过旋转支承轮32间接地改变第二齿轮9的弹性,对减速器1的传动 比进行调节。尤其是,这种措施可以与前面所述实施例的可调整的调节齿 相互组合。
零件名称
1. 减速器
2. 壳体
3. 滚柱轴承
4. 第一齿轮
5. 柔性耦合
7. 柔性耦合
8. 输出端
9. 第二齿轮
10. 柔性连接器
11. 第三齿轮
12. 驱动轴
13. 联轴器
14. 输入侧
15. 第三齿轮
1316.轴线
n.第四齿
18. 重叠点
19. 滚柱轴承
20. 滚柱体
21. 第一齿
22. 第二齿
23. 重叠点
24. 滚柱轴岸义
25. 滚柱体
26. 调节齿
27. 弹簧
28. 齿侧壁
29. 被动侧壁
30. 主动侧壁
31. 坡口角度
32. 支承轮
33. 啮合面。
权利要求
1.用于转换运动的减速器,该减速器(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可弹性变形的齿轮(4),所述齿轮(4)可实现径向摆动运动并具有第一齿(21),所述第一齿(21)与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啮合,其特正在于,调节齿(26)可调节地支承在第二齿(22)上,以便调节减速器(1)的传动比。
2.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齿轮(9)通过非旋转对称的啮合面(33)支承在支承轮(32)上,支 承轮(32)可相对第二齿轮(9)转动,以便调节减速器(1)的传动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啮合面(33)被制成锯 齿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26)在转动方 向上可以调节。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26)是可 以摆动的。
6. 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4) 在其与第一齿(21)相对的一侧面上具有第四齿(17),第四齿(17)与 第三齿轮(11)的第三齿(15)相啮合,第三齿轮(11)将转动运动转换 成摆动运动。
7. 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在齿(21, 22, 15, 17)和/或调节齿(26)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滚柱轴承(19, 24),该滚 柱轴承(19, 24)具有滚柱体(20, 25 )。
8. 如权利要求1和4至7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26 ) 由至少一个滚柱轴承(19)的滚柱体(20)构成。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在面对滚柱轴承(19 ) 的一侧上,调节齿(26)具有至少在局部区域中凹陷的轮廓,其中凹陷轮 廓的弯曲半径最好与公差为± 20%的滚柱体(20 )的弯曲半径的两倍相对应。
10. 如权利要求1和4至7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二齿轮(9)相对的一侧上,调节齿(26)被构置成与第二齿轮(9)的第 二齿(22)的轮廓相匹配。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26)可滑动 或滚动地支承在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的轮廓上。
12. 如权利要求1和4至11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径向弹 性地支承调节齿(26)。
13. 如权利要求1和4至12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 (26)上与第二齿轮(9)相对的面具有坡口角度(31),该坡口角度与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的齿侧壁(18)之间的角度相对应。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齿(26)与第二 齿轮(9)相对的面具有直角。
15. 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齿轮(4, 9, 11 )之一具有无端的弯曲半径,并且被制成齿条。
全文摘要
减速器(1)用于转换运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可弹性变形齿轮(4)。第一齿轮(4)可以径向上摆动地移动并具有第一齿(21)。第一齿(21)与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啮合。调节齿(26)可调整地支承在第二齿轮(9)的第二齿(22)上,以便调整减速器(1)的传动比。
文档编号F16H25/06GK101603580SQ20091020366
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9日
发明者乔希姆·施隆戈 申请人:乔希姆·施隆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